• 1、下列排序,错误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N2O2CO2空气中物质的体积分数 C、CCO2CO碳元素化合价 D、水的净化程度
  •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 它受热分解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A、SO2 B、CuO C、CO2 D、H2O
  • 3、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O:2个氧元素 B、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分子 C、Ca+2O: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Fe2+: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 4、在“神舟”飞船内,用盛有LiOH的滤网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2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O2+2LiOH=Li2CO3+H2O , 请计算吸收88gCO2 , 需要LiOH的质量是多少?
  •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老师指导小组成员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发现:

    资料Ⅰ.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钾、锰元素不能形成气体,产生的气体均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资料Ⅱ.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

    猜想二:该气体为

    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2)、实验探究

    方案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

    猜想一成立

    方案Ⅱ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木条 , 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三成立

    (3)、反思与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①甲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理由是

    ②乙同学: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③老师:若已排除猜想一,只需要完成其中瓶(填“A”或“B”)的实验即可。

    (4)、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溶解、、洗涤干燥、称量。

  • 6、多角度认识“空气”。
    (1)、从微观角度: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在框图中画出表示空气的微观模型

    (2)、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分离液态空气法,分离时,先得到

    (3)、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填化学式)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写出反应Ⅲ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符号

  • 7、1828年维勒通过加热氰酸铵得到了尿素[化学式为CO(NH2)2]。尿素是第一种在生物体外合成的有机物,目前工艺有很大改进。某合成尿素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1)、尿素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原子种类不变 B、原子数目改变 C、属于化合反应
  • 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如图是部分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表中与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2)、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表中Mg、S、Cl三种元素排在同一横行(周期)是因为相同。
    (3)、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子符号)。
  • 9、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操作达到。

    (2)、将浑浊的河水用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图2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 , 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 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钠原子
    (2)、2个硫酸根离子
    (3)、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
  • 11、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蜡烛和红磷燃烧后,两个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红磷耗氧量较多 C、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当氧气含量为14%时,蜡烛就会熄灭 D、在两种物质燃烧的过程中,a、b两点容器内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 12、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人们使用的一种免洗洗手消毒液里含有三氯羟基二苯醚(简称三氯生,化学式为C12H7O2Cl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元素组成 B、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三氯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9.5 D、三氯生中氢、氧元素个数比为7:2
  • 13、如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

    A、HCN B、O3 C、ClO2 D、NH3
  • 14、面额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其正面左下方的数字“100”。采用了光变色防伪油墨印刷。防伪油墨中含有氟化镁(MgF2),其中F的化合价为-l,则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A、+l B、+2 C、+3 D、+4
  • 15、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B、钠为非金属元素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 g 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6、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简便方法是
    A、测密度 B、用澄清石灰水 C、闻气味 D、用燃着的木条
  • 17、下列有关氧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易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能供给呼吸 D、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 19、计算
    (1)、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有一些同学爱吃的小包装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NO)。

    ①丙烯酰胺(C3H5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②142g丙烯酰胺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

    (2)、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2g石灰石样品,反复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6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__CaO+CO2 , 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20、同学们在学习完氧气的性质后,知道了“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并逐一进行了探究。
    (1)、【问题一】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否证明氧气是纯氧?

    【进行实验】同学们用数字化实验探测仪进行实验(如图),并获得了一系列数据。

    集气瓶编号

    氧气浓度(体积分数)

    25%

    35%


    55%

    65%

    带火星木条情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收集证据】③号集气瓶内的氧气浓度可能是

    【实验结论】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分析以上数据可知欲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的收集方法是

    (2)、【问题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与氧气浓度和铁丝粗细有关系吗?

    实验编号

    氧气浓度(体积分数)

    34%

    47%

    60%

    73%

    86%

    直径0.2mm的细铁丝

    不燃烧

    稍有燃烧

    剧烈燃烧

    剧烈燃烧

    剧烈燃烧

    直径0.5mm的粗铁丝

    不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稍有燃烧

    剧烈燃烧

    【收集证据】⑤号实验中细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铁丝燃烧与铁丝粗细的关系是

    【表达与交流】结合试验分析把直径为0.5mm的铁丝伸入氧气浓度为65%的集气瓶中无法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上一页 183 184 185 186 1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