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展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一:比较催化剂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Ⅰ.很多植物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Ⅱ.压强传感器可以测量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的变化。
Ⅲ.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分解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实验操作】
①在27.8℃,100.7kPa时,将具支试管与压强传感器连接(如图1所示),取3.0g植物碎末放入具支试管中。

②把5mL3%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具支试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胶塞,同时采集数据。更换相同质量,不同种类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
③不加入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
④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电脑进行处理,得到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
(1)实验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验结论1】
(2)由图2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
【交流反思】
(3)上海青叶作催化剂时,200s前曲线迅速升高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 上海青叶作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了大量的氧气 B. 过氧化氢分解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C. 上海青叶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探究二:比较催化剂用量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进行实验】
在30.2℃,压强100.5kPa时,选择质量各为1g、2g、3g的上海青叶碎末,均与2mL3%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获得数据如图3所示。

【实验结论2】
(4)由图3可知,在t1秒内,上海青叶用量为________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最快;图中三条曲线最终将重合在一起,其理由是________。
【拓展延伸】
(5)写出过氧化氢在上海青叶催化下分解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
-
2、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选取A为发生装置,则收集装置为(填大写字母序号),A装置试管口还应放 , 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3)、若实验室用C装置来制取氧气,该装置的优点是;反应后若要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洗涤、干燥。(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 , 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大写字母序号),因为氨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故收集氨气最好用装置“G”,收集时应从(填“a”或“b”)进气。 -
3、二氧化氯()是国际公认的最新一代广谱、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菌消毒剂,可代替氯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如图是制取二氧化氯()的流程图。
(1)、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消毒过程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燃烧器中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氯化钠溶液过程中要注意远离火源,原因是。(4)、整个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和。 -
4、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用家用制氧机制取“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
【实验测定】
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沸石分子筛”能将氮气等分子吸附,是家用制氧机的关键部件。通过控制按钮,利用变压吸附技术,获得不同浓度的富氧空气,图1为该制氧过程的示意图。

实验前,用排水法(如图2)收集一瓶“富氧空气”。用图3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
Ⅰ.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60mL。
Ⅱ.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Ⅲ.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33mL。
(1)操作Ⅱ中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为________。
(3)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百分含量为________。
【拓展延伸】
“气调保鲜”是一种食品保鲜技术,它通过改变气体成分,达到抑制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如图是工业上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流程。

(4)冰箱中常用的是“气调保鲜”,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________(填“富氧”或“富氮”)空气,这一保鲜原理主要是利用________。
(5)富氧空气中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 1:2 B. 1:4 C. 1:5 D. 1:6 -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潜水员背着的瓶子叫做“水肺”。“水肺”中常见的潜水呼吸气有:压缩空气、高压氦氧混合气、高压氖氧混合气等。
压缩空气是用空气压缩而成的,潜水员潜水时若采用压缩空气呼吸,可能会出现“氮麻醉”的情况,因此需限制潜水的时间。用氦气代替氮气(即高压氦氧混合气),可以避免“氮麻醉”,但由于氦气热传导系数高,潜水员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采用高压氖氧混合气作为潜水呼吸气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1)、在物质的分类中,压缩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压缩空气与空气的成分(填“相同”或“不相同”),其含量最多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3)、空气压缩前后,发生变化的是(填“分子间隔”或“分子体积”)。(4)、用高压氖氧混合气作潜水呼吸气,可以避免 , 还可以避免潜水员出现症状。(5)、氦气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用途,如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飞艇,利用了氦气的物理性质是。 -
6、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工业上用氢气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一种常温下呈液态的氧化物——水,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2)、镓(Ga)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阅读信息后回答:
①如图1所示,其中“69.72”表示。
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②根据材料写出镓一条物理性质。
③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通过光催化剂可将转化为和一种能助燃的气体单质(如图2)从而实现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单质是。
-
7、化学兴趣小组制取蒸馏水的流程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往水样中加入明矾,目的是。(2)、通过过滤池不可以去除水中的 杂质(填字母序号)。A、泥沙 B、枯草树叶 C、可溶性钙、镁化合物(3)、为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加入的吸附剂是(填名称)。(4)、进入用户家庭的水需经过煮沸才能饮用,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种类(填“改变”或“不改变”)。(5)、有关蒸馏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A、纯净物 B、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6)、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我国化学家努力研究高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分解水获得清洁能源——氢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 -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化合反应生成化合物,所以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9、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
看颜色
B
区分白酒和矿泉水
闻气味
C
鉴别氧气和氮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D
鉴别水和双氧水
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
10、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〇”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乙是单质 B、生成物丙的每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
11、如图为答题卡中用于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条形码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化学式为C3H4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烯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丙烯酸是化合物 D、丙烯酸中H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
12、下列是小明笔记本中摘录的部分化学用语,其中正确的是A、铝离子—— B、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C、2个氢原子—— D、氧化镁——
-
1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表达式为“”,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B、 C、 D、
-
14、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通常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7%的氢和4%的硫等。这里的“碳、氧、氮、氢、硫”是指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
15、2023年8月16日中国科学家团队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葡萄糖()既能满足人们对糖的各种需求,又可以消耗大量二氧化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1)、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个原子。(2)、葡萄糖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3)、葡萄糖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16、如图1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或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用装置D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 实验结束后,陈超问:“我怎么知道这气体就是氧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是氧气。(3)、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氨气(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发生装置选用(填标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 , 收集完气体应放(“正”或“倒”)在桌面上。(4)、实验室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若用如图2装置来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口(填标号)端通入。 -
17、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小华同学在滴加FeCl3溶液时,不小心把滴加FeCl3溶液的滴管放入到盛“双氧水”(过氧化氢)的试剂瓶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小华联想到用二氧化锰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FeCl3溶液能否也可作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做了以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FeCl3溶液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15%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木条
FeCl3溶液可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
小森认为小华的实验不合理,要证明FeCl3溶液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反应前后FeCl3的质量和不变。
【查阅资料】FeCl3溶液中含有H2O、Fe3+和Cl−三种微粒,NaCl溶液中含有H2O、Na+和Cl−三种微粒
【提出问题】在FeCl3溶液中的那种微粒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呢?
小森同学又做了三种猜想:
猜想1:真正加快H2O2分解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猜想2:真正加快H2O2分解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猜想3:真正加快H2O2分解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猜想 , 理由是。
小华同学又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5mL 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含有Cl−的少量的NaCl溶液,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向盛有5mL 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含有Fe3+的少量的Fe2 (SO4)3溶液,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
Fe3+可以加快H2O2分解
-
18、如图是镁条、木炭、铁丝和硫粉的燃烧实验。
(1)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2丙中的现象为。
(3)图3中的化学方程式 ,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
(4)有关上述四个燃烧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 都放出热量
B 实验前镁条和铁丝需用砂纸打磨
C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反应
D 木炭、铁丝、硫粉点燃后要立即从瓶口伸到瓶底
-
19、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接通直流电后,D管产生的气体是 , A电极为电源的极。(2)、如果D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为5mL,则C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mL。(3)、在该实验中,通常会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目的是。(4)、写出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0、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 属于单质的是 , 属于氧化物的是。(均容器下的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