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取用块状固体 C、滴加液体 D、加热液体
  • 2、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铁丝 B、木炭 C、蜡烛 D、红磷
  • 3、下列仪器中,不能够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
    A、量筒 B、燃烧匙 C、试管 D、烧杯
  • 4、

    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催化剂只能加快不能减慢反应速率
    B. 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C. 同一个化学反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兴趣小组探究氧化铁固体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过程如下。

    【实验探究】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入A、B两支试管中,向B试管中加入0.2g氧化铁粉末。然后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小木条不复燃。B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木条复燃。

    ________

    ②待B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如此反复多次操作,观察现象。

    ________

    反应前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①和②,可知氧化铁固体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与交流】

    (4)小明同学提出质疑,得出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还需要探究________。于是小明同学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0.2g,因此得出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
  •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仪器①名称:
    (2)、实验室用装置A加热一种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需要做出的改进的是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能用装置C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3)、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固体大理石与液体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在A~E中选择)。
    (5)、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利用下图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应从(填“m”或“n”)端通入。

  • 6、有A、B、C、D、E五种物质,其中A、C为无色液体。B、E为黑色固体,其中B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C为生命之源。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它。它们有如图相互转化关系,请按要求:

    (1)、A和E分别为A: , E:。(请填写名称)
    (2)、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
    (3)、②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7、有下列六种微料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下同)。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是(填字母,下同)。
    (3)、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原子是 ,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均易(填“得”或“失”)电子。
  • 8、下图是用红磷测定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1)、写出红磷集气瓶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写出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却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原气体体积的15 , 你认为可能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
    (4)、该实验不能用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是什么?
  • 9、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
    (1)、食品包装袋内会充入防腐;
    (2)、参与光合作用
    (3)、“霓虹灯”通电后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4)、燃烧和呼吸
    (5)、饼干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10、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2个硫原子
    (3)、2个镁离子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11、目前,“加铁酱油”和“加碘食盐”一样,已走入我们的家庭生活,成为我们经常使用的调味品。这里的“铁”和“碘”指的是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 12、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氮气 D、臭氧
  • 13、一名初三学生呼吸时,每天需从空气中得到5升氧气,则他一年(每月按30天计算)可呼吸多少克空气?(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用途: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 15、加热A可以得到绿色固体和黑色粉末B并放出无色气体D;加热C至熔化后也能放出气体D;如果把A和C混合后加热则A先分解,A分解的产物能促进C迅速分解。
    (1)、A、B、C、D各是什么物质?
    (2)、A分解产物为什么会促进C分解。
    (3)、写出A发生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写出C发生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16、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f

    (2)实验室选取d、e、h、j四种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曼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除了选用了仪器b、g外还需选择上述仪器中的 (填写序号)。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应先往仪器b中加入的药品是 ,后加入的药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5)小淇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上述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的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对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 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 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C 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

  •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蜡烛的密度比水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的火焰层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蜡烛成分中一定含有元素,还可能含有元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导管口处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 18、如图所示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 b
    (2)、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3)、如改正后的装置过滤得到的液体是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 , 你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19、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准确和分析讨论,可以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 20、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为原料可生产出芯片和光导纤维,使人类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虽远隔天涯却犹如近在咫尺;以煤、石油为原料生产出的 ,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上一页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