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若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反应不能发生 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放出氧气的总量少 D、收集的氧气纯度低
-
2、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氧化汞
汞+氧气
B、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C、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D、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
3、燃烧鞭炮时,经常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由此推测鞭炮中可能含有下列物质中的( )A、铁 B、炭 C、磷 D、硫
-
4、在警片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不仅可以防止食品相互挤压,还能有效延长薯片的保存期,其主要利用的氮气的性质是( )A、不易溶于水 B、不活泼 C、沸点低 D、无色无味
-
5、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可制造氮肥,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C、南方的春天容易出现“南风天”(也叫“回南天”)说明空气中含水蒸气 D、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6、事物之间存在各种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片中的规律,第17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根据图片信息我们可以发现,同周期的元素相同,6号元素与14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3)、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不为8但是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名称)。(4)、图中某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它是(填元素符号)。(5)、如图表示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碘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
-
7、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会使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由图2可知,溴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溴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 电子。(3)、图3中, 当m-n>10时, 该粒子属于(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
8、下图为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 b , c , d。(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同时看到试管壁上有出现,澄清的石灰水 , 还能闻到一股气味。(3)、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4)、碳酸氢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通过本实验,请你谈谈如何合理的保存这种化肥?。 -
9、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装置序号需调整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 ①; ②。(2)、若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 选择此装置的依据是 , 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文字或化学式均可)。(3)、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若用此方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可产生的后果是。(4)、如果用F 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端通入(填“b”或“c”)(5)、①请写出装置B 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写出一点即可);②在实验室里,B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为:。
-
10、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 B、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 C、X原子总共有3个电子层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
1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原子模型结构
C、物质构成模型
D、原子、离子转化模型
-
12、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 )A、H2O2H2O+O2 B、Fe+O2Fe3O4 C、H2O+CO2→H2CO3 D、CH4+O2CO2+H2O
-
13、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氯酸钾中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时间较短的是氯酸钾 B、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C、a、b两点物质均为混合物,且有一物质相同 D、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
14、 某班化学小组同学在完成实践作业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刚刚切好的土豆片上,发现土豆片上立即冒气泡,他们对产生的气体、土豆片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以及土豆片为什么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探究土豆片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猜想假设】土豆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
(1)、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下列探究实验。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方案
①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极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
土豆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另取5mL水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鲜的土豆片,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土豆片不能使水分解产生氧气
③另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鲜的土豆片,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反思评价】在上述探究实验中,“实验步骤①”和“实验步骤②”起的作用是。
(3)、小玲认为这个实验还不能得出“土豆片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个结论,还需要补充两个实验,用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土豆片的不变,才能得出结论。(4)、小菲同学想要探究土豆片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可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时,记录收集等量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来比较化学反应速度,也可以通过比较来比较化学反应速度。(5)、任务二:了解土豆片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查阅资料】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它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表达交流】
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6)、本次活动加深了同学对催化剂的认识。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①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②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③一种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④催化剂还能增加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
(7)、【实验拓展】如图是“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与相同体积的3%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得出结论是:。

-
15、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暗紫色固体,B、G都是固体,E、F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B;D;F。(2)、写出反应①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和基本反应类型:反应①: , 基本反应类型为。(3)、根据信息书写反应③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I.若G为淡黄色固体,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反应③为:;
II.若G为银白色固体,H是一种黑色固体,则反应③为:。
-
16、 实验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回答下列实验的相关问题。
(1)、i.小艺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四瓶氧气并进行如下实验:
丙实验中水的作用是。(2)、小艺回顾实验丁的操作细节,红热木炭要由瓶口向下(填“快速”或“缓慢”)插入,以利于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为了检验所产生的气体,可向集气瓶中倒入Y物质(填名称)。(3)、ii.小蔡同学对课本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做了改进,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A中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
(4)、改进后的装置还可以通过对比A、B,探究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17、 O2的制取及性质
实验室提供的制备氧气所需的仪器如图所示:
(1)、制取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选用图1中的仪器组合是①③ ⑥⑧。(2)、用图2的装置收集氢气,应该从 管(填“m”或“n”)通入氢气。(3)、我国的太空舱制取氧气系统如图所示,其中电源A极是 极;将燃着的木条放入a管收集的气体中,看到燃烧现象为: ,该气体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4)、太空舱制氧反应过程中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写出具体的微粒名称)。 -
18、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图1为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蒸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图2为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2)、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热分离法中,水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与热分离法的原理相似的净水操作是。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不能通过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4)、提出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 -
19、 小兵带一瓶浑浊的山泉水,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2)、图1进行操作I所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填仪器名称);玻璃棒的作用是。(3)、图1中操作II在实验室中可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其中利用活性炭的性来净化水,待处理的水应从(填“a”或“b”)口通入。(4)、如果要鉴别图1中的自来水是否为软水,应向自来水中加入适量。 -
20、 科学家从未停下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根据以下微粒模型,回答问题:
i.

ii.
(1)、写出下列原子的化学符号:B: , C:;(2)、i中易失电子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组原子是。(3)、ii中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4)、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5)、分析ii中粒子的变化,请你说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