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各地都设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同学们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和水的电解及利用活动等展开了如下项目化学习。(1)、任务一:调查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如图1所示,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2)、任务二:参观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如图2所示活性炭吸附池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3)、任务三: 水的电解及利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3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 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图4过程②中,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将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和水,能延缓温室效应,请写出过程②的文字表达式 。(5)、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按图1实验。
观察到②烧杯中的现象是 ,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 实验二:乙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①②③均为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棉花团①比棉花团③先变红,最终棉花团均变红。该实验可证明氨气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和常温下相比可观察到棉花团变红的速度变慢,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三:丙同学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图 3实验中,酒精和红墨水混合30日后液面下降,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5)、请举一个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生活事例 。 -
3、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再认识。

【回顾旧知】
(1)、如图1所示,利用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先 , 红磷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2)、【实验改进】改进一:点火方式改进。
如图2所示,利用电热丝通电放出热量引燃红磷,其优点是 (写一点)。
(3)、改进二:测量方式改进。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了图1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其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
(4)、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整体趋势与图3 (填“相同”或“不同”)。(5)、改进三:反应原理的创新。小明利用图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已知发热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得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量筒内水
量筒内剩余水
250mL
160mL
110mL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6)、小可改进了小明同学的实验,如图5,将同样足量的发热剂均匀涂抹在集气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
-
4、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
(1)、实验一:根据图1制取气体。
仪器①的名称是 。(2)、若用A装置制取O2 , 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若要收集一瓶纯度较高的O2 , 选择的收集装置是;(3)、实验二: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图2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 , 图3是家庭制氧机的湿化瓶装置,病人吸氧时连接人口鼻处吸氧塑料管的应该是端(填“a”或者 “ b”)
(4)、实验三: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4所示)洁净的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其中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填名称),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将氧气分离出来;
(5)、由下表可知,工业制得的氧气中较难被分离出去的气体是。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氩气
氖气
氦气
沸点/℃
﹣195.8
﹣183.0
﹣78.4
﹣185.7
﹣246.0
﹣268.9
-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Al3+的结构示意图:
B、2O:表示两个氧原子
C、一个硫离子:S+2
D、构成氯化钠的微粒:Na+和Cl﹣
-
6、正确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滴管取液体
B、氧气的验满
C、过滤泥水
D、取用固体粉末
-
7、莽草酸(C7H10O5)是制取抗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莽草酸由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填元素名称)。(2)、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莽草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22g莽草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剂量表”服用“达菲”:
体重
小于等于15kg
16~23kg
24~40kg
大于40kg
每次服用
30mg
45rmg
60mg
75mg
若患病儿童的体重是20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达菲”胶囊(每颗胶囊含“达菲”75mg)2次,一个疗程五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服用胶囊颗。
-
8、近年,不少学校均安装了直饮水机,让师生们喝上了干净、放心的饮用水。“题20图”是直饮水机的工作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而大分子无法通过,该过程相当于净水过程中的;活性炭滤芯具有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的同时,也吸附重金属离子,如钡离子(填离子符号,下同),铜离子。(2)、热交换器内,开水管。冷水管紧密交替排列,开水管中开水的温度降低,冷水管中冷水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冷水输送至电热开水器,加热成开水,这样交换的优点是。(3)、紫外灯照射类似于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中的过程。(4)、取一杯直饮水,加入 , 可以检查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搅拌后,发现泡沫很多,说明直饮水是;直饮水的硬度(填“大于”或“小于”)温开水的硬度。 -
9、【科学探究】
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假设】假设1:催化剂的种类;
假设2: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假设3:温度。
【实验探究】同学们利用如“题19-1图”所示装置,以收集20mL的气体为标准,比较反应的快慢,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序号
温度/℃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1g催化剂
时间/s
1
20
5%
40
二氧化锰
37
2
20
10%
40
二氧化锰
14
3
20
5%
40
氧化铜
b
4
80
5%
40
二氧化锰
29
(1)、写出实验2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对比实验1和2,得出的结论是。(3)、通过对比实验1和3,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强,则b(填“>”、“<”或”=”)37.(4)、实验中,使用注射器的优点是。(5)、【拓展延伸】在实验3中,同学们将注射器换成了压强传感器,测出了实验过程中装置中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题19-2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触摸锥形瓶外壁,有发烫的感觉。至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的温度慢慢趋于常温。
实验中,过氧化氢反应结束是在(填宇母)点。
(6)、过氧化氢分解(填“吸热”或“放热”)。(7)、图中,CD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10、【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2)、若选用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选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应该先 , 收集气体时未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立即开始收集会导致。(4)、图中装置C、D是收集到的两瓶氧气,若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是装置(填“C”或“D”),实验现象是。(5)、若想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应将装置E中(填“①”或“②”)端与量筒连接。(6)、“题18-2图”是某班级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塑料瓶、吸管等生活用品设计出的简易供氧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使用前,加湿仓应注满水 B、加湿仓类似于排水集气装置 C、加湿仓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
11、【科普阅读】
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地球上水资源储量如“题17-1图”所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80多种可以在海水中找到。海水的含盐量非常高,通过晾晒海水可得到粗盐。目前我国利用海洋资源获取钾、镁、溴、氯、碘等元素已形成规模。
海水是陆地淡水的来源之一。海水通过淡化处理后被使用,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蒸馏法和反渗透法。利用太阳能蒸馏淡化海水是—种节能的方法,其原理如“题17-2图”所示。反渗透法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淡化方法,其原理如“题17-3图”所示,对海水加压,只有水分子透过分离膜,而各种离子不能通过,从而得到淡水。
(1)、地球上水资源储量最多的是。(2)、“题17-2图”所示的蒸馏法过程为;海水水蒸气淡水。理论上该过程得到的淡水为(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从微观角度看,b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是(具体描述)。(3)、“题17-3图”所示,加压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填字母)。a.海水中含有100多种元素
b.膜分离技术主要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水分离
c.海水不仅是液体矿藏,还是陆地淡水的来源之一
d.从海水中可以获取NaCl以及含钾、镁、溴,氯。碘等元素的产品
(5)、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保护海洋的一条举措是。 -
12、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如火如荼。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研制的人造空气可供航夫员呼吸。
①某种人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0%,比地球上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填“大”或“小”);
②利用铁酸镍(NiFe2O4)可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在此过程中铁酸镍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则铁酸镍是;铁酸中Ni为+2价,则Fe的化合价为。
(2)、通过电解水为航天员提供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3)、配备的CO2还原系统,可以将电解水制氧气产生的氢气和人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产生水和R物质,从而大大提升空间站的物资循环能力。R物质至少含有元素,理由是。 -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过氧化氯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分解
C、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
D、电解水一段时间
-
14、项目学习小组在阳江市的母亲河-—漠阳江,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江水,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部分实验操作如“题14图”所示。回答问题。
(1)、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将用剩的试剂随意丢弃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剂时,试管口朝向同学 C、实验时品尝试剂瓶中的蔗糖 D、酒精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盖(2)、如“题14图”所示操作过程中错误的是( )A、操作Ⅰ: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滤纸破损 B、操作Ⅱ:需处理的水应从a端进入,增强吸附效果 C、操作Ⅲ:需将烧瓶放在陶土网上加热,使受热均匀 D、操作Ⅲ中的冷凝管中进水口为d -
15、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原子进行重新组合 B、科学思维;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则要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必须添加催化剂 C、科学探究与实践: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回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
16、“题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原子 C、①②3④表示的都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D、②④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同 -
17、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不合理的是( )A、汽油挥发——分子的体积变大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深颜色和浅颜色衣服浸泡在一起,浅颜色衣服会染上深颜色——分子在不断运动 D、加热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1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该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很好的燃料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19、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试剂
B、量筒读数
C、加热固体
D、检查气密性
-
20、下列有关化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出了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 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