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化学反应是在微观粒子间进行的。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乙物质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乙从液态变为气态化学性质改变
  • 2、 归纳小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构成

    ①氢气—由氢分子构成

    ②汞—由汞原子构成

    ③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影响因素

    ①元素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③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空气质量指数日报

    ①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②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③为保护大气环境,应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空气质量检测

    D.粒子的认识

    ①分子—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③离子——阳离子都金属离子

    A、A B、B C、C D、D
  • 3、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醋做凉拌菜时闻到酸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过氧化氢溶液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

    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恢复原状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氧气不易溶于水

    A、A B、B C、C D、D
  • 4、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观念: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科学思维: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干燥的烧杯罩在氢气火焰上方,探究水的组成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随意倒入下水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 5、盐酸中存在H+、Cl- , 可用于除铁锈(Fe2O3)。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氯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C、原子序数为17 D、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Al(OH)3的名称:氢氧化铝 B、2个氢离子:H2+ C、O2-的结构示意图: D、Fe2O3中Fe的化合价:Fe2+2O3
  •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给液体加热 B、往试管中加入块状大理石 C、滴加液体 D、点燃酒精灯
  • 7、 某班化学小组同学在完成实践作业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刚刚切好的土豆片上,发现土豆片上立即冒气泡,他们对产生的气体、土豆片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以及土豆片为什么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探究土豆片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猜想假设】土豆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

    (1)、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方案

    ①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极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

    土豆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另取5mL水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鲜的土豆片,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土豆片不能使水分解产生氧气

    ③另取5mL5%的过氧化产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鲜的土豆片,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反思评价】

    在上述探究实验中,“实验步骤①”和“实验步骤②”起的作用是

    (3)、小玲认为这个实验还不能得出“土豆片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个结论,还需要补充两个实验,用来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土豆片的 , 才能得出结论。
    (4)、小菲同学想要探究土豆片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可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时,记录收集等量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或)进行比较。
    (5)、任务二:了解土豆片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它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表达交流】

    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6)、本次活动加深了同学对催化剂的认识。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②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③一种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④催化剂还能增加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

  • 8、 小明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明矾的作用是 , 操作①的名称是 , 生活中常通过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如图(A)中出现的错误是(写一个)。图(B)中颗粒状活性炭的作用是

    (3)、小明同学又设计了如图(C)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其中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①图(C)中玻璃管a和玻璃管b得到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②写出图(C)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该反应属于(填反应的基本类型)。

    ③由以上实验探究可以得到的有关水的组成的结论是

  • 9、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小黎选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选择了装置B与(填字母)的组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后,用手握住试管,若观察到 ,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小黎操作过程中发现导管附近的水变红你的改进建议是
    (5)、若小黎选用装置D作为收集装置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6)、当小黎收集完足够的氧气,需要停止收集时,应先(填序号,下同),再

    ①熄灭酒精灯;②撤离导管。

    (7)、现要收集一瓶O2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如图。

    ①集气瓶底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8)、甲烷(CH4)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方法,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 10、 请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F是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
    (2)、图中A~E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填字母序号),粒子C是(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A~E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 因为它们的相同。
  • 11、 央视栏目《遇鉴文明》展现了人类文明魅力其中有许多中外文明主题互鉴。
    (1)、瓷器与玻璃器—瓷器是火与土的结合,玻璃器是火与沙的交融。烧制瓷器所用的黏土中含氧、硅、铝等元素,写出其中一种非金属的元素符号:。普通玻璃中所含钠离子的符号是
    (2)、国画与油画—国画气韵生动,油画抽象浪漫。保存珍贵名画时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
    (3)、茶与咖啡—中国茶清香四溢,西方咖啡醇香浓厚。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4)、古典舞与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柔美庄重,西方芭蕾舞轻盈鲜活。舞蹈演员剧烈运动时的呼吸属于(填“剧烈”或“缓慢”)氧化。
    (5)、中国家具与西方家具—商周时期,我国出现了青铜家具,而西方家具多用金银装饰。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加入了锡、铅等金属来提高抗腐蚀能力,因此青铜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下同),而金则属于
  • 12、 下列气体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臭氧 D、一氧化碳
  • 13、 铁的化学式用“Fe”来表示,对于该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
    A、表示铁这种物质 B、表示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C、表示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D、表示铁分子
  • 14、 下列宏观现象与相应的微观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水银柱升高

    温度升高,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C

    氧气在加压后可装入钢瓶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空气是混合物

    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

    A、A B、B C、C D、D
  • 15、 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裂为原子 B、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反应后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 16、 花胶鸡是广东地区的传统名菜,花胶富含胶原蛋白,且含有锌、铁等含量较高,能够补益人体的血,其中“锌、铁”在这里指的是(  )
    A、原子 B、元素 C、离子 D、分子
  • 17、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8、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科学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为了纪念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IYPT 2019),元素周期表是下列哪位科学家发明的(  )
    A、拉瓦锡 B、张青莲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 19、75%酒精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毒液,在运输的包装箱上需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 20、 含磷废水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为除去废水中的磷,某小组开展下列研究。

    【实验1】制备吸附剂:将桑枝木炭中加入Fe2(SO4)3溶液,浸泡后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经系列操作制得吸附剂A和吸附剂B。

    (1)、Fe2(SO4)3的化学名称读作
    (2)、Fe2(SO4)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和Na2SO4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2】研究吸附剂的性能:为比较两种吸附剂的除磷性能,25℃时,分别取含磷浓度为7.5 mg·g-1的两份等量含磷废水,将废水的pH均调至6,用两种吸附剂进行控制单一变量实验,结果如下表(吸附量是指每克吸附剂吸附的废水中磷元素的质量)。

    实验编号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吸附剂

    吸附剂质量/g

    废水的pH

    吸附时间/min

    吸附率/%

    吸附量/(mg·g-1

    A

    0.2

    6

    x

    75.7

    1.42

    B

    y

    6

    260

    98.1

    1.84

    上表中,x=y=

    (4)、【实验3】为研究废水的pH对吸附剂A除磷性能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

    请用文字表述该实验方案

    研究吸附剂的应用:含磷废水的净化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5)、①从实验2数据判断,“吸附剂X”应选择吸附剂(填“A”或“B”),除磷效果较好。

    ②从以上净水过程可以归纳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将序号排序)。

    a.分析混合物成分 b.找到分离方法 c.寻找成分性质差异

上一页 1233 1234 1235 1236 12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