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和科研等领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 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人工降雨用到的固态二氧化碳
    (2)、以下是空气质量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空气质量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1

    11

    11

    IV

    V

    VI

    惠州市惠东县某日空气污染指数为85,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惠东县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A、I级优 B、II级良 C、III级轻度污染 D、V级重度污染
  • 2、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瓦锡--相对原子质量 B、张青莲--分子学说 C、道尔顿--质量守恒定律 D、闵恩泽--催化剂
  •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许多重大的化学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根据所学的基本实验操作规则回答问题。
    (1)、化学实验操作“加热2mL水至沸腾”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水 B、点燃酒精灯 C、夹持试管 D、加热水
    (2)、为确保安全,化学实验室存放浓盐酸、浓硫酸等试剂柜,必须在明显位置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易燃液体 D、自燃物品
  • 4、青少年儿童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计算:

    药品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化学式:C12H22O14Zn

    规格:100ml//支含葡萄糖酸锌35毫克

    儿童用量:

    每次10ml , 每日2次;

    1疗程:5日

    【贮藏】遮光,密封

    (1)、葡萄糖酸锌相对分子质量:;其中C12H22O14Zn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2)、葡萄糖酸锌碳、氧、氢元素的质量比: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4)、4.55g葡萄糖酸锌中含锌元素的质量是g。
    (5)、 从保存方法看,C12H22O14Zn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 5、已知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E为气体,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 C的名称:
    (2)、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
    (3)、写出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4)、若物质F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写出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

    (5)、若反应③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写出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
  • 6、[项目式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各地都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相关情况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调查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

    (1)、【参观学习】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 该实验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任务二:了解水质检测标准

    【查阅资料】水的检测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气味、硬度、肉眼可见物等。检测方法包括看、闻、尝、品、查,更详细的指标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测定。

    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国家有关水的硬度的标准为:

    类别

    极软水

    软水

    中硬水

    硬水

    高硬水

    以CaCO3浓度计(mg/L)

    0~75

    75~150

    150~300

    300~450

    450~700

    【初步检测】同学们取少量河水,用便携式水硬度检测仪测得该自来水的硬度为311.2 mg/L,说明该河水属于。实验室可以通过的方法降低该自来水的硬度,蒸馏所得到的水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任务三:参观自来水厂净水流程

    【分析交流】取水后加入混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4)、活性炭(主要成分是C)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火,原因是(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5)、投药消毒的过程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任务四:设计保护水源地的宣传活动

    活动主题

    保护水源刻不容缓

    活动对象

    学校教职工、学生

    时间地点

    3月22日上午、学校

    活动形式

    展览、演讲

    活动流程

    1、创作展览板(水源地现状);2、演讲

    (6)、【成果分享】通过项目化学习,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源地现状,投入到保护水源地的行动中来,请提出一条有价值的建议:
  • 7、【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为做好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活动及评价,某班级师生讨论并确定如下活动。

    (1)、【选择方案】实验室可选择二种制取氧气的方案。

    A.加热高锰酸钾       B.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小组讨论决定选用A方案,对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协作完成】

    ①同学甲负责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 选择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②同学乙负责取用药品,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用纸槽把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填“中部”或“底部”)后直立试管,抽出纸槽。

    ③同学丙负责组装仪器。他组装制取装置,固定试管时注意试管口应

    ④同学丁负责排水法收集气体。

    ⑤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将残余物例入指定容器,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洗净的标准是 , 整理实验台离开。

    (3)、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 . (填序号)

    (4)、【拓展延伸】收集一塑料瓶氧气并借助氧气传感器进行相关探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步骤一:将塑料瓶敞口放置,此时曲线变化为MN段;

    步骤二:双手捂热塑料瓶,此时曲线变化为NP段;

    步骤三: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此时曲线变化为PQ段.

    ⅰ.对比MN段与NP段,说明(从分子角度解释);

    ⅱ.对比段和PQ段,说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 8、【科普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Cl2)泄漏而污染环境,同时产生氧气,所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和草酸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氯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写一条即可)。
    (3)、二氧化氯在生活中的用途有(写一条即可)。
    (4)、写出二氧化氯受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为
    (5)、工业上常用制备二氧化氯,我国目前未广泛使用二氧化氯消毒自来水的原因:
  • 9、根据下列要求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钠原子
    (2)、氦气
    (3)、铵根离子
    (4)、氮气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6)、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7)、硫酸铁
  • 10、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质子数 C、原子和离子间可通过得失电子发生相互转化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 11、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总数都不改变 B、微粒观:NaCl是由Na+与Cl构成的化合物 C、转化观:红磷在空气中加热,可转化为P2O5 D、元素观:O2、O3是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物质
  • 12、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大产茶国,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目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代茶俗,以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方式,不断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回答问题。
    (1)、生活中常见到富硒茶、富硒矿泉水、富硒粮食、富硒水果、富硒鸡蛋、富硒蔬菜,其中“硒”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单质
    (2)、《清顶香茶》中记载:“日出卧龙日暮色,月生青顶月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煮茶时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分子获得能量后运动速率加快 D、分子的总数增大
    (3)、市场上有很多“富硒产品”,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硒原子的质量约为78.97 g B、硒原子的质子数 = 中子数 C、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D、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13、为测定水的组成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张青莲 D、屠呦呦
  • 14、经分析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单质
  • 15、计算: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多少克?需加水多少克?
  • 16、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3)、小红做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了氯化钠,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这激发了小红探究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氯气(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提出假设】

    猜想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猜想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猜想3: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

    【进行实验】小红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电解加了氯化钠的水,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

    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 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猜想肯定是错误的。

    ②用拇指堵住b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

    听到尖锐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实验结论】小红发现给加了氯化钠的水通电后除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请写出在水中加入氯化钠通电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思与评价】联想电解水的实验,你认为在电解水时(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原因是

  • 17、实验室欲配制182g 10%的的食盐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1)、B仪器的名称是 , E仪器的名称是
    (2)、托盘天平称量时,砝码应放在中;称取的NaCl质量为g。
    (3)、完成本实验,所需仪器除B、E外,还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仪器编号)。
    (4)、用上图中的序号表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5)、如果称量食盐时,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如果量取水的体积时,操作者的视线是俯视,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 18、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粒子化学性质相似(填字母);
    (3)、若E表示带三个正电荷的阳离子,则X的值为 , 符号是
    (4)、若E中X的值为10,则上述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为(填字母)。
  • 19、有关电解水的实验探究如下:

    (1)、图一是电解水实验装置,电源A是极,B极产生的气体为
    (2)、图二是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3)、该实验可得出如下结论:水是由组成的。
  • 20、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1)、3个钠离子
    (2)、氯化镁由构成;
    (3)、5个氢分子
上一页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