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科普阅读】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如图)。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动下,水在水圈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停的运动着,构成全球范围的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并把各种水体连接起来,使得各种水体能够长期存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是这个循环的主线,意义最重大。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水汽,水汽随大气环流运动,一部分进入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降水到达地面后转化为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淡水的动态循环。这部分水容易被人类社会所利用,具有经济价值,正是我们所说的水资源。
(1)、自然界水循环的主线是 。“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中过程1的名称是。水圈中的各部分水循环的动力是 。(2)、海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的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和构成的。(3)、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2、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2)、如图二,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由图三得到启示。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
3、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C、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B、此反应产生了一种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有害气体 C、参加反应的
和
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
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4
1
1
15
反应后质量
X
10
8
0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X为3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反应中的乙、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5:4 -
6、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是物质一定的单质
-
7、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空气的组成
C、原子结构模型
D、构成物质的微粒
-
8、我国化学家张育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76g B、锑的元素符号是 C、锑属于金属元素 D、锑原子的质子数为51 -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A、水泥砂浆、汽水、稀有气体 B、过氧化氢溶液、水蒸气、空气 C、澄清的石灰水、矿泉水、氧气 D、液氮、冰水混合后的共存物、铁粉
-
10、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其中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的专家是( )A、门捷列夫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闵恩泽
-
11、2024年9月19日上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转场 B、燃料加注 C、点火发射 D、自动对接
-
12、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元素。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解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碳酸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0.5g,钙片中除CaCO3外的成分中不含钙元素,求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13、硅(Si)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应用范围很广。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Si))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硅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写出上述流程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该氧化物正价元素的化合价为。(3)、三氯甲硅烷(SiHCl3)是由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各原子的个数比为。(4)、上述流程中④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如果反应④中混入0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14、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取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铜作催化剂,分别加入10mL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如图2中曲线所示。

【查阅资料】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氧化铜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过程中是否具有催化作用,其效果是否比二氧化锰更好?
【设计实验】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s
①
10g
无
②
10g
氧化铜0.3g
③
10g
二氧化锰0.3g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3)、从实验②反应后的剩余物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分离出氧化铜,若称得其质量为0.3g,说明氧化铜的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再将该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若观察到迅速产生气泡,说明黑色粉末的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4)、【反思总结】氧化铜(填“能”或“不能”)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实验②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
(5)、设计实验②和③是为了比较。(6)、结合实验和曲线分析,两种催化剂中催化效率更高的是 , 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
15、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a的仪器名称是。(2)、图F实验操作的目的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该实验可选用装置(填字母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一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观察到放出时才开始收集;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集满的方法是。(4)、用G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端通入;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b"或"c")。(5)、装置H相对于A的优点是 。 -
16、惠东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强县政策,着力推进文旅融合,通过转型跨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展示了几个旅游景点,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以下小题。(1)、白马窑址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田心村民小组,这里曾出土了大量窑砖、窑渣、匣砵和各类瓷片及少量的窑壁。陶瓷是用燃烧法将石头烧制成各种形状的陶片,而燃烧利用了空气中的氧气,体现了氧气具有燃烧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可以用来检验。(2)、西枝江是造福惠东百姓的母亲河,老百姓日常生活诸多方面都离不开它。西枝江水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用西枝江水制作自来水过程中,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 , 将难溶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是;如果将西枝江水冷却成冰后,与同质量的水相比,其体积变 , 与水蒸气相比,分子间的间隔变 。(3)、身为一名中学生请写一条日常生活中的爱护水资源措施。
-
17、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图1中m= , n=。图2中与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填字母)。(2)、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3)、图2中AB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该物质由(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
18、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1.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图2.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铁丝 C、图3.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与不加二氧化锰 D、图4.加热高锰酸钾 -
19、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B、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C、对比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可知铁丝与纳米铁粉化学性质不同 D、纳米铁粉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性质的最小粒子 B、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会改变 C、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纯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