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固体加热 B、读取液体体积 C、蒸发食盐水 D、过滤粗盐水
  • 2、下列化学用语中,对数字“3”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①Fe3+②3C60 A+3l2O3     ④   

    A、表示核外电子数的是④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 C、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①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 3、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分子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请你计算:
    (1)、“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C16HxO9中x=
    (3)、17.7g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4、

    化学课,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跨学科实践活动“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学习。

    活动一: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了市场上常见的几款制氧机,请完善资料卡片上的问题。

    (1)分子筛制氧机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电解水制氧机反应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氧立得制氧机反应原理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活动二:同学们对氧立得制氧机进行了拆解,并结合多学科的有关知识总结了供氧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特点,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信息。

    (4)若实验室用上述试剂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如图中的装置________(填“甲”或“乙”)。

    (5)与过氧化氢溶液相比,氧立得选择价格相对较高的甲剂作供氧剂的优点是________,对甲剂的保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6)氧立得制氧机设计观察窗的目的是________。

    (7)加湿仓的作用是________(至少写两点)。

    活动三:设计制作简易供氧器

    (8)证明得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

    (9)与真实产品对比中,形成的观点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产氧和洗气装置组合不用一体化
    B. 内部气体流向采用高进低出方式
    C. 特定需求是选择制氧方法的重要依据
    D. 制氧机要符合美学、工程、安全

    (10)请结合下边卡片资料回答:调控病人的给氧流量应控制在________L/min范围内,且每天吸氧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当氧流量为7L/min,此时氧浓度=________%,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在使用制氧机时需要远离火源。

  • 5、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将10g水加入10g酒精中,一段时间后,称量混合液,质量仍为20g。

    (1)该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实验二:如图1,用细铜丝吊着一根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1~2分钟。

    (2)冷却后,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三:称取镁条和石棉网的质量为m1(如图2所示),然后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次称量,质量为m2

    (3)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而实验事实是m2<m1 , 原因是

    【微观解释】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种类

    【分析与总结】

    (6)根据以上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应在容器中进行实验。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按如图3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白色固体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反思与交流】

    (7)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 , 原因是

    (8)图3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 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是兴趣小组制取并探究氧气性质的部分实验。

    (1)、实验一:仪器a的名称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用B装置收集氧气,体现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是;停止加热时,为防止倒吸,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2)、实验二:图③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目的是 , 观察到的现象为
    (3)、实验三:做该实验最好选用B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 , 集气瓶底留有少量水的原因是 ,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四:单质硫在图⑦中燃烧比在图⑥中剧烈,原因是 , 图⑦中集气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5)、实验中夹持木炭和铁丝用的仪器名称是 , 四个实验中为了保护眼睛都需要戴好
  • 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铝元素

    ②两个氧原子

    ③五个二氧化硫分子

    ④氢氧根离子

    ⑤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3Mg2+中的“3”表示 , “2+”表示
  • 8、利用传感器采集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过程中O2和CO2浓度的变化,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曲线1表示氧气浓度变化,曲线2表示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B、由图可知,蜡烛燃烧不能耗尽装置的氧气 C、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5%O2、5%CO2和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D、蜡烛熄灭时氧气的浓度为15.6%,二氧化碳的浓度为3.8%
  • 9、如图,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 10、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化学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9:41
  • 1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__2H2O , 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在点燃条件下,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水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在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 12、下列有关内容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且正确的是
    A、1L水和1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 B、将10g高锰酸钾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所得固体质量一定小于10g C、纸张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的质量一定等于燃烧了的纸张的质量 D、将10gA和6gB混合后发生化合反应,一定能生成16gC
  • 13、甲醛(CH2O)是室内装修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C、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甲醛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14、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实验,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关于如图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点燃氢气前要检验纯度 C、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D、两个实验都可以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 15、“生命吸管”可以解决野外极限环境中的饮水问题。“生命吸管”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

    A、过滤 B、吸附 C、消毒 D、蒸馏
  • 16、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措施或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洗手接洗手液时不关水龙头 B、工业用水不重复利用 C、园林浇灌采用大水浸灌 D、生活提倡“一水多用”
  • 17、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完美落幕。其中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如图是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碲元素符号为Te B、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C、X=52 D、碲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Y=6
  • 18、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将核污水排放入海洋。所排核污水中有大量的氚,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A、 B、 C、 D、
  • 19、冬天,打开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杯盖,有“白气”冒出(如图所示)。形成“白气”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

    A、运动停止 B、间隔减小 C、体积减小 D、数目增多
  • 20、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
上一页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