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下列●、O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能表示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是
    A、 B、 C、 D、
  • 2、化学反应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都会发光、放热 B、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C、食物的腐烂、农家肥的腐熟都属于缓慢氧化 D、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 3、X、Y、Z、W四种元素的质子数如图所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Y原子易得到电子,W原子易失去电子 B、Z、Y与W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CO3 C、X与W属于同一周期 D、X与Y可形成两种常温下为液体的化合物
  • 4、甲烷硫化氢催化重整新路线可高效制氢,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2 C、反应生成的丙、丁的质量之比为1: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 5、饮“铁”可能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人体应合理摄入适量的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补“铁”指的是补充铁元素 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铁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D、某种补铁口服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其化学式为FeSO3
  • 6、区别下列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氮气与二氧化碳——闻气味 B、高锰酸钾与五氧化二磷——颜色 C、过氧化氢溶液与水——红砖粉末 D、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水条
  • 7、金秋八月的LNBS校园桂花飘香,其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 8、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必备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三层
  •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锌粒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量取液体 D、滴加液体
  • 10、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和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B、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C、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随便使用 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
  • 11、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并将测得的数据制成图乙。

    【提示】鱼骨中其它成分与稀盐酸不反应。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填“逐渐变小”、逐渐变大”或“不变”)。
    (3)、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
    (4)、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12、某工厂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产生的炉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FeO和锰的氧化物等。现以该炉渣为原料制备铁红(Fe2O3)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操作1的名称是 , 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2)、步骤①中,硫酸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步骤②中,使用足量H2O2的目的是
    (4)、步骤③中,几种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表所示:

    金属离子

    Mn2+

    Fe2+

    Fe3+

    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要使Fe3+完全沉淀为Fe(OH)3 , 从而与Mn2+分离,则调节pH的最大范围是:≤pH<8.1。

    (5)、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能否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他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①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钡溶液,然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当观察到 , 得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②在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如图中的A表示的是(填离子符号)。

    ③他们继续向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其它实验现象。由此可知,溶液M中除了含有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提出问题】反应最终所得溶液N的溶质成分是什么(不考虑酚酞)?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们猜想:NaCl、BaCl2

    乙同学猜想:NaCl

    丙同学猜想:NaCl、Na2CO3

    【分析与交流】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同学的猜想。三位同学都猜想溶液N中含有NaCl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活动与探究】同学们取少量溶液N,向其中滴加(写名称),观察到 , 即可确定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4)【总结与提升】通过上述探究可知:一般我们都是从生成物和反应物两个角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猜想,并结合实验现象排除不合理猜想,然后再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图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C的错误是试管口向上倾斜,要纠正该错误需要调节铁架台上a、b、c旋钮中的旋钮(填字母)。
    (3)、下图是是用装置D收集氧气的过程,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填字母),氧气收集完毕的操作是(填序号)。

    ①盖上玻璃片                 ②正放在实验台上                 ③取出集气瓶

    (4)、小明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欲使反应的气流平稳,他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填字母)。
  • 15、A、B、C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可作干燥剂;C是一种常见的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化学式为CaCO3 B、物质B是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C、物质C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 D、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Ca(OH)2 + CO2=CaCO3 ↓+ H2O
  • 1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 (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C、t1℃时,20 g乙加入50 g水中,升温至t2℃恰好得到70 g乙的饱和溶液 D、t2℃时,c点甲溶液加入10 g甲,一定能变成a点甲溶液
  • 17、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实验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B、   实验即能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实验既可探究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条件,又可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的条件 D、   实验既可检验氢气的纯度,又可检验甲烷的纯度
  • 18、如图是几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A、A B、B C、C D、D
  • 19、学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以下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A.对化学史的认识

    B.对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②拉瓦锡通过精确的定量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贡献巨大

    ①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炼铁

    ②不锈钢耐腐蚀,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对微粒的认识

    D.对化学与资源的认识

    ①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②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①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②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A、A B、B C、C D、D
  • 20、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X=2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上一页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