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某些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变化1中一定发生了化合反应 B、发生变化2和变化3都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改变了 C、变化、、涉及的物质共有三种 D、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2、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元素
①
②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原子半径
1.86
1.60
1.43
③
1.10
1.02
0.994
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化合价
④
⑤
A、③处的数值介于之间 B、⑤处的最高正化合价是 , 最低负化合价是 C、表中所列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值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若②显价,则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有害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天气晴朗时,能看到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神舟十六号载人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氧气的可燃性 D、食用豆制品能补钙的原因是其富含金属钙单质
-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氖的元素符号 B、表示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三个钠离子 D、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氧气的验满
B、取用液体试剂
C、连接橡胶塞和导管
D、检查气密性
-
6、根据《天工开物》复原的古法酿酒流程如下,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 B、研磨 C、发酵 D、蒸馏
-
7、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装置图。
(1)、实验过程:夹紧弹簧夹,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进橡胶塞,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待火焰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2)、实验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写化学式)。(3)、若某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 则造成实验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Ⅰ条即可)。(4)、利用图2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得到3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X曲线表示(选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趋势。压强曲线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8、某粗盐中含氯化钠、可溶性杂质和泥沙,进行粗盐提纯并计算产量。提纯流程如下:

(不溶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
(1)、操作A名称是 , 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本实验过程中至少3次用到玻璃棒,其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3)、已知粗盐提纯实验中,氯化钠的产率=×100%,如果该产率超过100%,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A、蒸发过程中液体飞溅 B、过滤时漏斗内液体高于滤纸边缘 C、实验结束后称量的精盐很潮湿 D、过滤时滤纸有破损(4)、粗盐溶解过程中加入的水过少对本实验的影响是。 -
9、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小组同学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采用图二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f→→→i.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其中量筒的作用为。(2)、若某同学用B装置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写出1条即可)。(3)、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填字母)组合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该反应类型属于(选填“分解”或“化合”)反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改进方法:是对A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是(写出1条即可)。(4)、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4.8克氧气,至少需要消耗摩尔的氯酸钾。 -
10、从1936年固体镁金属燃料到1996年后采用丙烷等燃料,奥运会火炬燃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火炬“零碳”燃料甲醇(化学式为CH3OH),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2)、甲醇(化学式为CH3OH)由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 , 该物质中碳元素以(选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3)、2mol甲醇分子中约含个氧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4)、如图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保持乙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填微粒名称),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5)、目前,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能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的混合物是A、蔗糖和食盐 B、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C、水和油 D、泥沙和氯化钠
-
12、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的变换过程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反应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D、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
13、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 , 含有相同的A、质量 B、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C、分子个数 D、摩尔质量
-
1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空气是混合物,它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够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
15、物质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作制冷剂 B、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C、氦气充探空气球 D、氧气用于炼钢
-
16、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碳:产生红光 B、镁带:生成氧化镁 C、硫: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铁丝: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
18、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A、Ag——银 B、2K——2个钾元素 C、Cl2——2个氯原子 D、2SO3——3个二氧化硫分子
-
19、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世界各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旨在提高全球人民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A、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B、乘公共交通出行 C、垃圾分类放置 D、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
20、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汞 B、碳 C、镁 D、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