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学习小组开展“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究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的实践活动。

    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有关概念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①是二氧化碳,则③是 , ④是

    Ⅱ.结构与性质

    表1是氘和氚的原子构成,图1是氟、镁、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1

    1

    1

    2

    1

    (2)氘和氚是否都属于氢元素(选填“是”或“否”),为什么?

    (3)储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4)氟原子和氯原子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 他们在化学反应中均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Ⅲ.微观模型图

    下图是某些物质的微观模型图。表示三种不同的原子。

    (5)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填字母,下同),能表示氦气和氖气混合物的是

  •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氧气
  •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观察气体流速 B、证明外焰温度最高 C、氧气的验满 D、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4、2023年中国空间站首次安装由上海光机所制造的冷原子铷微波钟,开创了冷原子钟的空间应用时代。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铷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有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B、铷属于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与钠相似 C、铷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D、铷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 5、下列化学用语中,对“3”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3Cl——3个氯原子 B、3H2O——3个水分子 C、Al3+——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D、SO3——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 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氧气、金刚石、C60 B、由原子构成物质:氦气、氮气、汞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D、氧化物:冰、干冰、高锰酸钾
  •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量取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倾倒液体
  • 8、瑞雪纷飞兆丰年,腊梅飘香迎新春。能闻到腊梅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在不断运动
  • 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

    (1)、实验1:取10mL、4%过氧化氢溶液与0.2克粉末状二氧化锰反应。

    实验2:取10mL、4%过氧化氢溶液与反应。

    (2)、写出氧化铁作为催化剂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过程中发现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该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为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不同影响,用装置进行实验:启动传感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①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原因是

    ②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填二氧化锰或氧化铁)。判断依据是

    (5)、从上述两个走势图可以发现,催化剂(填能与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 10、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维C泡腾片溶于水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实验试剂

    维C泡腾片、水、澄清石灰水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思考

    (写一个你在实验过程中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 1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我们每天都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C,很多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C6H8O6 , 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能与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反应。加热或光照的条件下,维生素C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失效。

    (1)、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分析,它由(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
    (2)、上述描述中属于维生素C物理性质的是
    (3)、上文中对维生素C化学性质的描述是
    (4)、根据上述描述,你认为生活中烹饪和食用蔬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与出1条即可)
  • 12、某酒精湿巾的产品介绍如图所示,请阅读该说明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湿巾中除无纺布外是否只有酒精?判断依据是什么?
    (2)、使用和贮存该酒精湿巾时都要远离火源,这与其中的哪些成分的什么性质有关?
    (3)、除产品说明中提及的贮存建议外,你觉得保存酒精湿巾还应注意什么?理由是?
  • 13、某班分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实验室称量固体的仪器常用。称量一定量的粗盐,在放上称量纸或烧杯后,需要进行操作(填“校正”、“去皮”)。
    (2)、操作Ⅲ、Ⅳ、Ⅴ中都用到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 , 该仪器在操作Ⅳ中的作用是
    (3)、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繁琐,能够缩短该实验时间的操作是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C.过滤时在漏斗中不断搅拌

    (4)、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除了滤纸可能破损以外,请你再写出一种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
    (5)、操作Ⅴ容易造成食盐飞溅。为防止飞溅,应采取的措施是;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 , 利用将水分蒸干。
    (6)、以下混合物也能用“溶解-过滤”操作进行分离的是_____。
    A、食盐中混有蔗糖 B、酒精中混有水 C、蔗糖中混有细沙 D、碳酸钙中混有泥沙(碳酸钙不溶于水)
    (7)、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环节会导致产率偏低或偏高?。(写出两条即可)
  • 14、户外烧烤时,人们通常会使用木炭作为燃料。燃烧过程中,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__CO2”,运用文字表述其含义:
  • 15、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情况。

    物质

    钙片

    双氧水

    铜导线

    所含元素

    钙、碳、氧

    氢、氧

    氢、氧

    上述物质只含一种元素的是;含有金属元素的物质有;所含元素相同的物质有

  • 16、关于用热水袋和暖贴取暖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提供热量的原理不同 B、两者都产生了新物质 C、两者都可以重复使用 D、有热量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17、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无毒、无害的物质 B、“新物质”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C、“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一定不同 D、“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
  • 18、过滤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A、酒精灯、量筒、玻璃棒、烧杯 B、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 C、玻璃棒、漏斗、烧杯、铁架台 D、铁架台、漏斗、烧杯、量筒
  • 19、化学课上老师熄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为探究白烟的成分,有同学提出“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形成假设 C、设计实验 D、实施实验
  • 20、在蜡烛燃烧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时蜡烛受热熔化是化学变化 B、燃烧过程中有发光、放热现象 C、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上一页 1147 1148 1149 1150 11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