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硫的价类图,分析该图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A、B、E三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B、E物质常温下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B物质属于氧化物,但不属于化合物 D、A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B、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3、如图表示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B、转化②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C、整个转化过程中共有3种氧化物 D、甲、乙、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减小 -
4、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五星红旗在月背成功展开。完成下面小题。(1)、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采用铝基碳化硅材料。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2)、制作嫦娥六号月背展示国旗的原材料是玄武岩。玄武岩的组成元素有硅、铝、铁、钙等,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硅 B、铝 C、铁 D、钙(3)、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壤中含有钇元素的矿物盐,该盐被命名为“嫦娥石”。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钇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钇的元素符号为y C、钇的原子序数为39 D、钇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g -
5、下列关于对乙烯基苯酚(C8H8O)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17种元素组成 B、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属于氧化物 D、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H2分子
-
6、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水蒸气 B、糖水 C、白酒 D、食醋
-
7、《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发生的反应为:。试计算:(1)、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2)、实验室用10g碳酸钙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
8、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了A、B、C、D四个实验。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在加热铜粉到冷却的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从原子的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原因:。(3)、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实验D中理论上镁条燃烧后的质量应该比反应前增重,原因是。
(4)、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装置中进行实验。 -
9、自来水消毒常用氯气、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含有种元素。(2)、2个钙离子。(3)、标出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10、燃煤电厂“脱硫”过程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X是A、 B、 C、CaO D、
-
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倾倒液体试剂
C、
加热液体
D、
取用固体试剂
-
1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五氧化二磷 B、稀有气体 C、加碘食盐 D、食醋
-
1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2024年10月1日晚8点,抚州市在名人园举办盛大的烟花展览,下列相关活动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打开烟花 B、燃放烟花 C、手机拍照 D、扫烟花废纸
-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实验发现
质量
物质
反应前铁钉的质量
烧杯的质量
烧杯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和
完全反应后烧杯及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硫酸铜溶液中水的质量
剩余(未反应)铁钉的质量
(1)、若反应中消耗铁的质量为 , 理论上可得到铜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请写出本实验的探究结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用表示)。。
-
15、阅读科谱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氢能一直被视为“21世纪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已有80余年的发展历史,设备简单,无污染,所得氢气纯度高。但由于能耗较高,所以制氢成本居高不下。截至2023年底,我国氢气产量超3500万吨,其中来自煤或天然气转化制氢,而天然气制氢又占比 , 它是目前最便宜的工业氢气来源。世界上近的氢气是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在各类化合物中氢原子质量占比最大,故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制氢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二氧化碳排放低、氢气产率高、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优点,是制氢路线中理想的制氢方式。
天然气制氢是将预处理后的甲烷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合成气,化学反应方程式 , 在中温下进一步进行二段转化,再经冷凝吸附最终得到产品氢气。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甲烷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实验室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在极产生(填“正”或“负”)。(3)、请根据流程图写出二段转化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相比较电解水制氢技术,天然气制氢技术的优势在于______(填标号)A、成本较低 B、产氢杂质少 C、资源丰富 D、碳排放量低(5)、在一段转化时,可通过调节甲烷与水蒸气的质量比来减少的生成,促进生成以达到节能目的。当甲烷与水蒸气的质量比为时,则转化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
16、甲、乙两个项目组同学分别选用铜粉和高锰酸钾两种物质进行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名称为(填“烧杯”或“量筒”)。(2)、乙组实验中高锰酸钾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甲、乙两组同学做实验时,应给予的提示图标是______。(填标号)A、
B、
C、
D、
E、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组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同时气球先膨胀后又变瘪 B、乙组实验要等导管口连续均匀放出气泡时再进行收集 C、甲、乙两组实验中所用试剂须足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D、若甲、乙实验装置气密性不好,两组实验结果都会受影响(5)、下图是项目小组同学实验后绘制的各数据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图Ⅰ可表示甲、乙两实验物质总质量的变化情况 B、图Ⅱ可表示甲、乙两实验固体总质量的变化情况 C、图Ⅲ可表示甲实验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情况 D、铜粉足量,图Ⅳ可能表示甲实验装置中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
17、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由木炭、硫和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点燃爆炸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未知气体。黑火药成分中的木炭疏松多孔很容易吸水,而硝酸钾遇到水或长期接触水蒸气都会发生板结。请回答下列问题。(1)、黑火药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产物中的未知气体一定含有元素。(3)、在古时常因黑火药保存不当失效或引发爆炸,所以运输或保存黑火药时要注意______。A、保持空气流通 B、防潮干燥 C、防雷、防火 D、经常暴露于阳光下(4)、民间制作黑火药的经验是“一硫二硝三木炭”,这其实是黑火药达到最大爆炸效果时各成分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此时硫、硝酸钾与碳的质量比为 , 请计算该配方的黑火药中硫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8、2024年4月神州十八号飞船发射取得成功。在空间站任务启动以来,我国科学家相继攻克太空站制氧气、二氧化碳去除、微量有害气体去除和水处理、尿处理等技术难题,成功实现环控生保系统由“补给式”向“再生式”的转换。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太空站制氧气的原理主要有两种:常温制氧和电解制氧。用图1装置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上世纪50年代太空飞行时所用技术。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二氧化锰在图1实验中的作用为。(3)、下图是太空站废水回收处理循环系统,其中与图2所示操作原理相同的处理器是。
-
19、项目组同学利用如图1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体积分数)。在用这套装置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时,实验结果却并不相同:进入到集气瓶中的水,有时候恰好到刻度1、有时候明显低于刻度1、有时候明显高于刻度1。为了深入探究该实验,同学们利用数字化传感器,用如图2的装置再次进行实验。从红磷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将集气瓶内氧气的含量和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分别绘制成图3、图4。图3表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含量最终降至左右(空气中氧气含量按计算);图4表明:集气瓶内的气压由初始的降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若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明显低于刻度1,则可能是止水夹没有夹紧引起的;
②若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瓶内氧气浓度和压强都会上升;
③若图1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为 ,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到集气瓶内的水恰好到刻度1处。塞胶塞过程中受热逸出的空气体积为。结合图1、图3可知,;
④结合图3、图4可知,二者结果略有偏差,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空气中某些成分溶于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20、某单质与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合反应。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的取用量
的取用量
生成物的质量
1
7.4
1.6
8.0
2
9.6
3.2
12.0
3
17.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中反应物一定有剩余 B、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为 C、的值一定为14 D、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