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 2、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
    (3)、用分子的知识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 3、请解释下列变化:

    (1)、图甲中,你从微观角度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2)、图乙所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

    ①表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

    (3)、图丙所示反应为C(石墨)=一定条件C(金刚石) , 你对该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是:
    (4)、请你再写出一组反应物,其反应的微观实质与上述都不同:(合理即可).
  • 4、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C

    100mL 酒精和100mL 水混合,体积小于 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
  • 5、某活动小组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是
    (2)、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 , 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
    (3)、活动小组对(2)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

    【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具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2甲、乙所示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4)、【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      是.
  • 6、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会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2)、在小明同学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

  • 7、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体积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 毫升水的目的是.
    (2)、【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 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体积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序号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15

    30

    45

    34

    38

    42

    带火星竹签状况

    很亮

    复燃

    很亮

    复燃

    复燃

    得到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接下来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

    (3)、【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措施.

  • 8、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填“高”或“低”)导致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2)、过一会儿,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其原因是
  • 9、利用图甲装置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1)、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作用.
    (2)、图乙是“0.1克二氧化锰与不同体积的3%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3)、当用8毫升3%过氧化氢溶液与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时,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曲线.曲线的斜率显示,当二氧化锰的用量增加到0.08克时,分解速率达到实验要求.在此实验条件下,若二氧化锰的质量有4克(一药匙),就能使如图(填字母)烧杯中所装的3%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度最接近实验要求.

  •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
    A、干冰升华                   人工降雨 B、大理石硬度大             建筑材料 C、钢块熔点高                 金属导线 D、过氧化氢易分解          制取氧气
  • 11、同一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很多因素有关.现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与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为使反应慢点进行而又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减少双氧水的用量 B、加水稀释 C、逐滴加入双氧水 D、降低温度
  • 12、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则该实验可选用的制取装置和集气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用排水法收集 B、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与加热分解 KClO3制氧气的装置相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与加热分解KClO3制氧气的装置相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 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图Ⅰ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质量为 m 的 H2O2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 的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装置Ⅰ分别与装置Ⅱ、Ⅲ、Ⅳ、Ⅴ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B、称量装置Ⅰ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可计算出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导管口处验满 D、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 14、15%的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氧气.实验室欲利用15%的双氧水制取 O2 , 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 15、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为78% 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 16、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g KClO3 与1.0g MnO2 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 xg KClO3 与1.0g CuO 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 的快慢.

    Ⅰ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Ⅱ中x的值应为.

    (2)、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 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 的体积

    I

    50.0g

    1%

    0.1g

    9mL

    50.0g

    2%

    0.1g

    16mL

    50.0g

    4%

    0.1g

    31mL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填编号).

    (3)、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 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丙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 17、学校化学实验室通常要排放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实验室中分别进行了氧气与碳、硫、铁反应的实验后,为了解该实验产生的气体对空气成分造成的影响,接着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在没有受污染的乙实验室中进行,取出适量甲实验室中空气样品的方法是.
    (2)、将取得的空气样品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装置 A 的作用是.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若通入空气样品100mL,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99mL(导管内液体忽略不计),说明装置中吸收了1mL气体.若这些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因产生 , 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请写出你在做化学实验时,减少实验对环境污染的一种做法:
  • 18、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总结

    结 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

    气,但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19、现有以下装置、仪器和药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E、F.
    (2)、图A的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有两处错误,请改正错误:                                    
    (3)、装置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把 H与B组合,操作弹簧夹可以使反应停止或发生,还可从“C至 H”中选择仪器(填序号)组装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发生、停止的装置;若用H2O2和MnO2制取 O2 , 且能获得平衡的气流,应选E(或F)和组合.

    (4)、若用如图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 H2 , 则H2导入端为(填“a”或“b”).

    思维点拨  要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将固体和液体反应物有效地分开,而要获得平稳的气流,则可以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来解决.

  • 20、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A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 , 说明已有氧气产生.
    (2)、B中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过氧化氢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