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已知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每个钠原子有11个质子,则每个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每个钠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 10-26 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周期表可知:周期数(选填“>”、“<”或“=”)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相似。

  •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图1回答问题。

    (1)、实验室中通过乙制取氧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验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 , 再 , 以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4)、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它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本质区别是: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认真思考后,认为可选用图2装置进行收集氧气。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空气,那么进气口应是(填“a”或“b”)。
  • 4、“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实验的观察,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现象

    (1)颗粒状石灰石加入稀盐酸

    (2)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 6、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陆虞后火烧草料场 C、白玉为床,金作马 D、伐薪烧炭南山中
  • 7、古代中国炼铜工艺处于世界鼎盛地位,其中一种“经炉法”炼铜是现代炼铁工艺的启蒙。其主要宗理是利用二氧化碳产生一氧化碳,再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如图为该方法的模拟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装入碳粉和氧化铜;③通入二氧化碳,使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④点燃a处和b处酒精喷灯和酒精灯;⑤实验结束后先熄灭火源,再持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冷却。

    (1)、实验分析:硬质玻璃管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是能否根据c处现象判定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了反应(填“能”或“不能”)。从玻璃管进入c中的气体成分是。d装置的作用是
    (2)、若玻璃管中氧化铜的质量为Wg , 全部反应后,b处固体质量为Mg , c处混合物增加的质量为Ng , 则氧化铜中铜、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选择使用W、M、N等符号列式表示)。
  • 8、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丁是澄清石灰水的成分之一,乙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乙的名称为
    (2)、丙→丁反应的现象是
    (3)、若甲常温下是黑色固体,则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4)、关于甲以及甲→丙的反应,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甲可能是单质或氧化物 B、甲可能具有可燃性 C、戊→乙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甲→丙的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9、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根据不同图示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若在此实验中,取用的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填“有”、“没有”)影响。
    (2)、图2为制取气体的两套装置,若想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填“b”或“c”)。
    (3)、下图是疏化氢(H2S)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下列课本实验均与水有关,请回答问题:

    (1)、以下对实验①中水沸腾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有_____(填标号)。
    A、水分子运动速率减小 B、水分子间隔变大
    (2)、实验②中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
    (3)、实验③中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实验④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性质。
  • 1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浓硫酸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实验完成后装置B增重10.8g,装置C增重13.2g。

       

    关于该气体的成分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该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②该气体可能只含H2和CH4;③该气体可能只含CO和CH4;④该气体可能只含CH4;⑤该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 12、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实验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B、乙实验既证明浓氨水易挥发,也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丙实验可证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丁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1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的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 B、使用含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用煮沸的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处理废弃药品 C、吸取液体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15、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峰岩寺清澈的山泉水 B、古炮台遗址上的百年夯土 C、白城沙滩边清新的空气 D、试管里的冰水混合物
  •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
    (1)、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

    ①仪器B的名称是

    ②小明想用同一套发生装置分别制取H2、O2和CO2 , 要求添加液体药品无需拆开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哪些?(填标号)其中,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备CO2不能用浓盐酸,理由是

    (2)、为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取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测量生成10mLH2(通常状况)所需时间,测量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硫酸体积/mL

    锌粒质量/g

    硫酸的质量分数/%

    时间(单位:秒)

    a

    10

    1

    10

    78

    b

    10

    2

    10

    57

    c

    10

    1

    40

    9

    ①该小组研究了哪些因素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②比较实验a,c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要达到实验目的,除测量生成10mLH2所需时间,还可以采用的测量方法是

  • 17、请参与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分析。
    (1)、为了鉴别稀硫酸和NaOH溶液,小英要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对照。测得pH=1的溶液为
    (2)、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使该反应“可视化”,小英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图1实验中,能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实验过程中的pH值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3)、在下图箭头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物的微观图。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18、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氢氧化钠的一个俗名是
    (2)、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性质中,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_________。
    A、与无色酚酞溶液反应 B、与硫酸反应 C、与二氧化硫反应
    (3)、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小乐和其他同学一起设计了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来验证。

          

    ①请你帮小乐记录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②小王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③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④小明同学利用图丁装置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采集数据绘制成曲线(如图戊)。据图戊分析,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时间段是 , 写出该化学方程式;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的原因是

    ⑤已知氢氧化锶【Sr(OH)2】溶于水形成溶液:碳酸锶【SrCO3】难溶于水。请预测氢氧化锶能否发生上述类似的反应?写出对应化学方程式

       

  • 19、某校学生利用以下实验探究酸的性质。

       

    (1)、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

    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无明显现象。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2)、试管B中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盐酸除锈的化学方程式为。将此时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3)、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49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废铁屑起反应,可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是t。
  • 20、

    实验与研究。

    实验一:如图是某同学所做实验。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实验二: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3)图1中M是________池(填“蒸发”或“冷却”),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结合图2溶解度曲线分析,“采用蒸发海水结晶析出NaCl固体”,原因是________。

    (5)为提纯含少量NaCl的碳酸钠样品,将其浓溶液从t1℃冷却至t2℃,t1~t2的最优范围是_________(填字母)。

    A. 40~10B. 60~30C. 70~40

    实验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6)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

    ①生理盐水中含有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

    ②现配制500g生理盐水。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g。

    ③该配制过程中除用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和烧杯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

    (7)若用3%的氯化钠溶液加水配制为500g生理盐水,需量取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1g/cm3)。

上一页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