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以下是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取粗盐

    B.过滤混合物

    C.取下蒸发皿

    D.称量精盐

    A、A B、B C、C D、D
  • 2、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曾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兽骨、青铜、丝绸、竹木都曾为汉字的记录载体,其中属于合金的是(    )

    A.兽骨

    B.青铜

    C.丝绸

    D.竹木

    A、A B、B C、C D、D
  • 3、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铸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用来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化学小组为检测某黄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称量10g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100g,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9.9g,试求:
    (1)、反应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g。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 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手脑结合,是创新教育的开始。”学校校本课程开设了许多课外探究实验,这是手脑结合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增长不少才干,其中“蛋的故事”系列小实验吸引了不少化学爱好者的眼球。

    任务一“制作无壳鸡蛋”

    材料:30%浓醋酸、水、生鸡蛋;

    方法:把鸡蛋浸泡在6%稀醋酸中1天;

    (1)探究鸡蛋壳的成分:取一个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盐),然后加入30%浓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片上出现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中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2)制作无壳鸡蛋:把洗净的鸡蛋放入一个装有30%浓醋酸的玻璃杯里,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段时间后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请解释发生上浮现象的原因

    任务二、制作松花皮蛋

    制作松花皮蛋的皮蛋粉配料表如图:

       

    活动:探究松花皮蛋粉成分之间会发生哪些反应。

    【实验操作】将皮蛋粉按比例拌匀,制成腌制用的泥浆,将鸡蛋放入泥浆中,使混合均匀裹表面,将裹好的蛋轻轻放入缸中。储存待其成熟。

    【发现问题】清洗盛放腌制用的泥浆的器皿时,发现手感很滑。

    【提出问题】于是将混合液过滤得到滤液,想探究其中的被溶解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3)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可能有(均填化学式)。

    【实验验证】

    (4)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滤液中可能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反思评价】

    (5)松花皮蛋味道鲜美,但由于它呈碱性直接食用会稍有涩味。如果在松花皮蛋上加入适量(填厨房中一种调味品)后再食用,轻微涩味会被去除,味道变得更为鲜美可口。

  • 5、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一中双语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交流】该小组同学对装置中可能出现的现象预测如下:小致同学认为B中纸花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红。

    【现象分析】当打开开关K,反应一段时间后:

    (1)、写出图中标注①仪器的名称:
    (2)、B中干燥纸花变红,此现象与小致同学的预测不一致,原因是
    (3)、C中澄清石灰水的配制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4)、D中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6、阅读下面科普材料:

    室内空气污染是指在封闭空间内的空气中,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并且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甲醛(CH2O)是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之一,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室内甲醛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家具、各种黏合剂涂料和合成纺织品等。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湿度和家具数量等有关。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1。

    目前常用的甲醛去除方法主要有自然通风法、活性炭吸附法、植物净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光催化氧化法去除甲醛,是在光触媒作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甲醛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去除室内甲醛的目的。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光触媒去除甲醛的效果,结果如图2。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室内甲醛主要来源有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光触媒B比光触媒A去除甲醛的效果好

    b.活性炭能除甲醛是因为活性炭能与甲醛反应

    c.甲醛是防腐剂,但不能用于食品保鲜

    d.在室内摆放绿植可以降低室内甲醛含量

    (3)、由图1可知,在实验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是
  •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t1时,将50g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3)、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任写一种)。
  • 8、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2)、电解水:
  • 9、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采取多种方式去除二氧化碳,抵消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1)、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写一点即可)。
  •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二氧化锰

    滴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B

    除去铁粉中的银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C

    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

    将固体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水与酒精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 11、300多年前,波义耳在实验中不慎将浓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同学们把自制的紫甘蓝指示剂分别滴加到下表溶液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溶液

    柠檬水

    盐酸

    食盐水

    石灰水

    加入紫甘蓝指示剂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下列物质遇紫甘蓝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A、稀硫酸 B、食醋 C、蒸馏水 D、NaOH溶液
  • 1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关系正确的是
    A、铜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与人体具有相容性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 D、烧碱改良酸性土壤——具有碱的性质
  •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家庭常备的“含氟牙膏”“加碘食盐”“富硒茶”等产品,包装上标注的氟、碘、硒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 14、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青少年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都是碱溶液,所以氢氧化钡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B、科学思维: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而损坏 C、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取样、点燃、闻气味的方法,不可以区分真假羊毛衫 D、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使用天然气时要预防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
  • 1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地应用。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属于溶液 C、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D、溶质一定是固体
  • 16、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物质的性质。下列试剂中,能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蒸馏水 B、硝酸锌溶液 C、稀盐酸 D、澄清石灰水
  • 1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不可相互转化 B、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C、碳还原氧化铜时酒精灯的火焰上罩铁丝网的目的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不大是因为都是由碳原子的构成的
  • 18、生产航天服的原料之一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下列关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属于混合物 B、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C、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含有1个氮分子和1个氧分子 D、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19、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中用淘米水浇花 B、活性炭不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为增加产量农业上应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 20、2025年3月21日,神舟十九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钛合金是常用的航天材料,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钛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钛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Ti2+ C、二氧化钛的化学式为O2Ti D、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