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B、
C、
D、
-
2、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气瓶未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满后,在液面下盖上玻璃片
-
3、如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称量物体
-
4、2023年8月16日,中国科学家团队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葡萄糖(C6H12O6)。既能满足人们对糖的各种需求,又可消耗大量二氧化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葡萄糖)(1)、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2)、多少千克葡萄糖中所含的碳元素与176kg二氧化碳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
5、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生活中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猜想与假设】根据已知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和生活经验做出以下猜想:
猜想①: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实验探究】
(1)针对上面的猜想,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的实验探究方案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Ⅰ
将一小块果肉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果肉变色
猜想①
Ⅱ
将一小块果肉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
果肉
猜想②不成立
Ⅲ
各取一小块苹果分别放入两个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将其中一个集气瓶放入热水中,观察集气瓶中苹果的变色速度
热水中集气瓶内的果肉先变色
猜想③成立
【结论】:
(2)由实验Ⅲ可知,苹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应用】
(3)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
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实验仪器a的名称。(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选的装置组合为(选填字母),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3)、实验室也可以选用B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请写出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4)、为了探究氧气的性质,小花将两个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A、B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A中燃烧比在B中燃烧更旺。由此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
-
7、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水资源短缺会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请写出家庭中可采取的一种节水措施:。(3)、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不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是________。A、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 B、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少大气污染 C、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D、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
8、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游离态是指元素以单质存在的状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
程。氮元素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元素,也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
氮的固定有天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方式。天然固氮包括自然固氮和生物固氮。自然固氮最典型的就是“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这是因为在放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O),NO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二氧化氮(NO2)。NO2是一种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可和水作用生成硝酸(HNO3)。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人工固氮主要是针对生物固氮而言,工业上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合成氨,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气,这是氮肥工业的基础。
(1)、请标出硝酸(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2)、写出工业上合成氨的符号表达式:。 -
9、学习化学要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下图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2)、A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3)、在B、C、D、E中与A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是(填序号)。(4)、氧元素和氯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不同。
-
10、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所示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变化Ⅰ的符号表达式。(2)、变化Ⅱ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由图示得出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 , 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
11、学习化学既要“见著知微”又要“见微知著”。成千上万种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A~F)中,所盛物质表示化合物的是(填标号)。(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填微粒名称)。(3)、在铜、二氧化碳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12、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如图所示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A、
B、
C、
D、
-
13、下列关于Al、Al3+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数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化学性质Al3+比Al稳定
A、①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
14、水是生命之源,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下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此实验结论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A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
15、学习化学反应类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区分不同的化学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O2CO2 B、C2H5OH+O2CO2+H2O C、Zn+H2SO4→ZnSO4+H2 D、KClO3KCl+O2
-
16、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CaWO4)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钨原子的中子数为74 B、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g C、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 D、CaWO4中非金属元素有两种
-
17、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A、2O2 B、2O C、O2 D、2H2O2
-
18、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
19、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黑色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20、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臭氧层的破坏与空气污染无关 C、拉瓦锡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D、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是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