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我国科研人员用催化剂使甲烷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甲酸 , 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氧气的用途是(写一种即可)。(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均没有改变
-
2、镓拥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图1是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镓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A、C、D中与B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序号)。(3)、A、B、C、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
-
3、端午时节,李华妈妈包了家人喜欢吃的“豌豆肉粽”。(1)、粽子上桌,粽香四溢,说明分子(从微观角度解释)。(2)、李华妈妈将粽子用塑料袋装好,送给亲朋好友。生产塑料袋的材料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A、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3)、包粽子使用了粽叶、糯米、腊肉和豌豆等原材料,其中糯米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填“糖类”“蛋白质”或“油脂”)。(4)、为了使粽叶生长茂盛,可施用适量的尿素。尿素属于(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
4、化学用语是化学世界通用的语言,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钠离子;(2)、两个钾原子;(3)、三个氢分子;(4)、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
-
5、现有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的固体混合物10.0g,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向该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所得溶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A、20.7g B、24.0g C、26.5g D、30.0g
-
6、下列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关系,错误的是( )A、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一定量的铜粉
B、向稀硫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分别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逐滴加入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涤纶和羊毛
取样,点燃,闻气味
B
除去中少量的Fe
加入过量稀盐酸
C
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
D
分离和KCl的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
8、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B、时,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时,将4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70g D、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
9、水杨酸发现于柳树皮中,是合成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下列有关水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8g B、水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水杨酸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
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取用NaCl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移走蒸发皿
-
11、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严禁食用霉变的食物 D、缺铁易引起骨质疏松
-
12、腊肉是一种传统食材。下列有关说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采购鲜肉 B、点火熏肉 C、销售腊肉 D、腊肉切片
-
13、高端芯片制造国产化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GaN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半导体材料,合成纳米级GaN 的原理之一为 若制得42g GaN, 计算参加反应的 Li3N的质量。
-
14、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CO2的捕集成为研究热点。氧化钙基吸附剂是目前CO2捕集技术中极具潜力的高温吸附剂。某研究团队对该固体吸附剂吸附性能的最佳改性条件展开探究。
任务一:认识吸附剂的工作原理
【查阅资料1】1. 吸附: CaO在高温下与 CO2反应生成CaCO3;
2. 脱附: CaCO3焙烧分解生成CO2和CaO, 实现CaO再生。
(1)、 CaO吸附CO2的化学方程式为。(2)、在不同温度下,通过不同的溶剂与吸附剂产生相互作用,改变其比表面积等因素,可改良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任务二:探究溶剂种类和温度对吸附剂改性效果的影响
【实验探究】分别用 75%的乙醇溶液和纯水在三个不同温度下,浸泡吸附剂进行改性。用等质量改性后的吸附剂进行吸附量的循环实验,得到吸附量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吸附量
【查阅资料2】1.吸附剂每经过一次吸附和脱附为一个循环;
2.吸附量越大,多次循环后吸附量越稳定,改性效果越好。
由甲、乙两图可知:吸附剂的最佳改性条件为 , 理由是。
(3)、吸附剂吸附过程中,生成的CaCO3会覆盖在表面,阻止( 的进一步扩散,造成吸附性能显著降低,蜂窝状多孔结构有利于CO2向吸附剂内部扩散和吸附。任务三:探究吸附剂的孔结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查阅资料3】1. Ca(OH)2与CO2反应制备CaCO3时, CO2流速会影响( 的孔结构;
2.由上述方法制得的CaCO3再制备CaO时,原有孔结构可以保留。
设计实验, 探究用 Ca(OH)2与CO2制备优质( 原料的最佳条件。
【模型建构】探究多因素对某一变量的影响时,可采用控制变量法。
-
15、为探究硫燃烧产物的性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集满氧气的三颈烧瓶中 (夹持装置省略),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塞紧带电热棒和燃烧匙的双孔塞,关闭止水夹, 引燃足量硫粉,充分反应。
资料卡片
I.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
与 的化学性质相似。
(2)、气球的作用是。(3)、燃烧结束,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振荡烧瓶,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色。打开止水夹,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16、云南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其制作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滇南闻见录》记载:“自来铜(铜基合金),不可经火,须生锤成器”,通过捶打将斑铜塑成不同形状,体现了金属的性。斑铜的熔点比纯铜(填“高”或“低”)。(2)、斑铜主要含有铜、锌、锡、铁等。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通过一次实验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回答下列问题。
①组装好装置,装入药品前,应先。
②集气瓶中金属B 和溶液X 可能的组合为(任填一组)。
-
17、临床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抗酸药有氢氧化铝片、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片等。抗酸药的标准之一是药物发生疗效时,胃液pH 保持在3~5之间最宜,pH 过高会导致胃痛等不适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其中含有种非金属元素。(2)、碳酸氢钠俗称 , 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上述三种药物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4)、已知铝碳酸镁片是当今的主流抗酸药,为探究铝碳酸镁片相比碳酸氢钠片的优势,实验室用 pH=1.5的稀盐酸模拟胃酸过多时的胃液。将上述稀盐酸以相同的滴速分别滴入等质量两种药粉的悬浊液中,测得pH随滴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图像分析,铝碳酸镁片作为抗酸药除了能将胃液的pH保持在3~5之间,减少胃部不适,还具有的优势为(任填一条)。
-
18、现代绘画的红色颜料已很少使用赭石,而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备] 例如可用废铁丝(主要含铁和少量氧化铁,其余杂质不参与反应)制得,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酸浸”过程中,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有(任填一种)。(2)、“酸浸”过程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3)、高温焙烧得到两种氧化物,化学方程式为。(4)、流程中的两次过滤均不能省略,其中“过滤1”不能省略的原因是。
-
19、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绘画作品的背后都蕴含着现代化学的智慧。 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千里江山图》使用天然矿物颜料层层着色,历经千载依然厚重绮丽。
第一层以墨绘之。古人焚烧植物,收集火烟凝成的黑灰制得最早的炭黑。第二层以赭石上红色,其主要成分为Fe2O3。 第三、 四层均上绿色,此色从石绿取之,石绿的主要成分为( 。第五层上青色,此色取自石青,主要成分为(
矿物颜料为《千里江山图》增添了极大的色彩魅力,让这幅古画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1)、以墨绘画长久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碳具有性。(2)、赭石的主要成分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工业上也可用赭石和一氧化碳炼铁,其化学方程式为。(3)、石绿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石青,其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20、综合利用海洋资源,有助于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1)、浅池蒸发法以太阳能为热源,蒸发海水,获得粗盐。粗盐中的氯化钠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2)、20℃时,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用于小麦选种,步骤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已知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0g,则该选种液为20℃时氯化钠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选种时,将小麦种放入选种液中,劣质种子上浮,优质种子下沉。选种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配制选种液,用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可能导致选出的优质麦种数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可用于制造高效率的深海探测器。为适应海洋的特殊环境,该材料应具有的化学性质为(任填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