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化学学习过程中,归纳总结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下列知识归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资源 B.化学与安全 ①煤是化石燃料
②合理开采矿产资源①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环境 ①不食用过期或霉变食品
②人体缺碘会导致骨质疏松①废纸盒是不可回收垃圾
②PM2.5是空气污染物A、A B、B C、C D、D -
2、利用性质差异可以区分物质,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带火星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B、观察区分铁粉和木炭粉 C、灼烧法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D、溶解区分食盐和白砂糖
-
3、《开宝本草》中记载“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欺炼而成”,此处“霜”主要成分为KNO3。结合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 B、“扫取以水淋汁”体现了硝酸钾易溶于水 C、40℃时.将70g KNO3加入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 D、“冬月地上有霜”证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代桃红胭脂的染料主要成分为苏木红素(C16H14O5),下列有关苏木红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苏木红素是无机化合物 B、苏木红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苏木红素中C、O元素质量比为16:5 D、苏木红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
5、人类一直渴望将阳光装进瓶子里,随时携带、随处使用。“液态阳光”可实现这一愿景。其过程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电解装置所需的电能由( )转化而来。A、风能 B、氢能 C、核能 D、太阳能(2)、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 )A、0 B、+1 C、+2 D、-1(3)、合成装置中的反应是CO2+3H2CH3OH+X,X的化学式为( )A、CO B、CH4 C、H2O D、H2O2
-
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比较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C.探究燃烧条件
D.收集O2
A、A B、B C、C D、D -
7、使用催化剂对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 C、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
8、新能源汽车常使用锂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如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B、锂是非金属元素 C、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D、锂的符号是LI
-
9、下列化学符号表示氧分子的是( )A、2O B、O2 C、O3 D、CO2
-
10、由图可知,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硅 B、氧 C、铁 D、铝
-
11、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瑰宝。请完成下列小题。(1)、今年是农历蛇年,博物馆展出的以下蛇形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商周石蛇
B、春秋蛇纹铜提链罐
C、唐彩绘生肖蛇陶俑
D、清青玉十二辰——蛇
(2)、运输烟花爆竹的车辆不适合张贴的标识是( )A、禁止放易燃物 B、
禁止烟火 C、
可回收物 D、
当心爆炸物
-
12、我国的铜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需要根据矿石种类的不同选用适当的方法冶炼。(1)、我国古代即有湿法炼铜的技术,南北朝时期又将湿法炼铜中铜盐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可溶性铜盐(如CuCl2),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蓝铜矿的主要成分Cu2(OH)2(CO3)2可溶于稀硫酸。先用稀硫酸浸取矿石,再电解浸取液使铜沉积。电解时能量的主要转化形式为。(3)、黄铜矿的主要成分为CuFeS2 , 其冶炼过程大致如下:
①为了增强浮选剂对矿石的富集效果,提高沸腾炉中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原料利用率,需预先对矿石进行的操作为。
②沸腾炉中,发生反应2CuFeS22FeS+Cu2S+X,X的化学式为。
③反射炉中。沙子与杂质形成熔渣浮于上层,CuS和FeS熔融生成的“冰铜”沉于下层。Cu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④转炉中,沙子与杂质形成炉渣,Cu2S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反应过程如下:
判断生成的气体能否直接排放并说明原因::Cu2O→Cu的化学方程式为。
(4)、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对我国古代“竖炉炼铜”进行模拟实验,实验原理为C+2CuO2Cu+CO2↑①依据上述化学方程式计算C与CuO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烘干CuO粉末和木炭后,将木炭在研钵中研磨,按此质量比进行实验,效果不佳。
②为获得最佳实验效果,控制C与CuO的总质量一定,按不同质量比进行实验所得反应后物质状态如表,由实验知C和CuO质量比为1:10时实验效果最佳,判断依据是。利用数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C与CuO的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状态(°✔”代表有。“×”代表无)
红色块状金圆
金属光泽
黑色物质
1:9
√
×
少量
1:10
√
√
几乎无
1:11
√
×
很少
1:12
√
×
少量
1:13
√
×
较多
-
13、暖身贴可持续发热,能用于身体局部热敷。某品牌暖身贴的发热包内含有铁粉、活性炭、吸水树脂(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盐。兴趣小组对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开展探究活动。(1)、验证发热包中含有铁粉
将未使用的发热包中原料取出,进行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Ⅰ
将磁铁帘近原料
部分团色粉末被磁铁吸引
原料中含有铁质
Ⅱ
将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加入试管内,加入适量振荡
黑色粉末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2)、探究发热包的发热原理打开使用后的发热包,发现其中有红棕色物质。同学们猜想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可能与铁钉(含Fe、C等)生锈的原理相同。利用图1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步骤Ⅰ:组装好仪器后,需进行的操作为。
步骤Ⅱ:向三颈烧瓶内加入一定量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向注射器内加入少量蒸馏水。
步施Ⅲ:进行以下操作,测得装置内O2的体积分数和温度变化如图2.正确的操作规序为(用①②③④表示)
①推动注射器,向装置内注入蒸馏水,静置1000s.
②打开止水夹a、b,向装置内迅速充满干燥的空气,关闭止水夹a、b、静置1000s.
③打开止水夹a、b,向装置内迅速充满干燥的CO2。关闭止水夹a、b,静置1000s.
④打开止水夹a、b.向装置内迅速充满干燥的O2 , 关闭止水夹a、b.静置1000s、
由实验可知。发热包的发热原理与铁钉生锈的原理(选填“相同”或“不同”)。
(3)、拓展应用另取图1装置,加入未使用的发热包中原料,并注入少量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装置内O2的体积分数降至2.8%,由此预测该原料还可用作____(填标号)。
A、除味剂 B、脱氧剂 C、补铁剂(4)、反思交流经过本次探究,结合已有知识可知“铁生锈”有利有弊,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让科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结合实例谈一谈对“铁生锈”利弊的理解。
-
14、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利用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取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g(结果精确至0.1g).(2)、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干燥的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按气流方向,用字母表示)。(3)、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再将其插入集满O2的集气瓶中,木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由此实验可得出促进燃烧的方法为。燃烧停止后,为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有CO2 , 需加入的试剂为。 -
15、利用化学反应脱除、消耗贮藏环境中的CO2 , 可达到果蔬保鲜的目的。某果蔬保鲜剂如图:(1)、消石灰[Ca(OH)2]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同学取一包使用一段时间的保鲜剂[成分为Ca(OH)2和CaCO3],测定其吸收CO2的质量。用足量蒸馏水溶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5.0g.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保鲜剂吸收CO2的质量(写出计算步骤,结果精确至0.1g).
-
16、兴趣小组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开展调查并进行归纳整理。
推进期
信息
推进剂Ⅰ
偏二甲肼
最早使用,稳定。原料剧毒
四氧化二氮
推进剂Ⅱ
煤油
设环保,成本低
液氧
推进剂Ⅲ
液氢
环保
液氧
推进剂Ⅳ
复合固体推进剂
稳定,可长期储存
(1)、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3N2+2CO2+4H2O。偏二甲肼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2)、利用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离出煤油。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3)、使用推进剂Ⅲ时,清洁无污染的原因是。(4)、在长征系列火箭中,推进剂Ⅰ最早使用且技术成熟,利用表中信息分析,开发其它推进剂的理由是(回答1条即可)。 -
17、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多彩生活。“衣”你而定
①蚕丝是织造丝绸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
②某防晒服标签上标注其面料成分为85.9%锦纶、14.1%氨纶。其中铝纶属于A.有机高分子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金属材料
(2)、现代农业,仓丰食足合理施用化肥可提高粮食产量。某地小麦出现了叶色发黄现象,种植户追施了尿素。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至0.1%).
(3)、“嫦娥”探月,太空坑“基”我国计划在月球就地取材,制备月境印。月壤中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其中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4)、智慧交通,向“芯”而行智能驾驶系统需要高算力硅芯片。制粗硅时发生反应:2C+SiO2Si+CO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填标号)。
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
18、某果蔬洗盐的成分为NaCl、Na2CO3和NaHCO3.某同学设计实验测定各成分质量分数。取两份质量均为m g的样品。利用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实验Ⅰ:连接装置1、3.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NaOH溶液质量增加a g;
实验Ⅱ:另取装置3,与装置2连接。加热样品,充分反应,测得NaOH溶液质量增加b g.
已知:①碱石灰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NaOH溶液:
②2NaHCONa2CO3+H2O+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 g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B、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C、NaCl的质量分数为 D、实验1中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测得NaCl的质量分数偏小 -
19、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并依据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密闭体系中气体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分析
A
装置1:挤压胶头滴管。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气体分子间隔变小
B
装置2:将液体全部注入,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C
装置3:同时将液体全部注入,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消耗的气体分子数目:甲>乙
D
装置4:反应一段时间。关闭活塞,试管内液面逐渐下降
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A、A B、B C、C D、D -
20、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测量木条和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两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均约为21% B、木条、蜡烛均熄灭后,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甲<乙 C、70s时,甲集气瓶内CO2的体积分数为88.3% D、可以通过调节O2的体积分数调控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