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B、100g冰融化得到100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31g红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71g五氧化二磷,消耗40g空气 D、镁条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2、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戊二醛属于氧化物,化学式为 C5 H8O2 B、戊二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戊二醛由 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D、戊二醛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
3、鉴别下列物质,选用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方法或试剂
选项
物质
方法或试剂
A
木炭和四氧化三铁
点燃
B
氮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C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D
氧气和空气
带火星的木条
A、A B、B C、C D、D -
4、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将生活污水、畜牧养殖场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利用喷灌和滴灌技术灌溉园林 C、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D、合理使用化肥减少水体污染
-
5、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石蜡+氧气 水十二氧化碳 C、氧化汞 汞+氧气 D、氢气+氧化铜 铜+水
-
6、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氯化钠 B、水 C、氦气 D、氧气
-
7、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铁元素:Fe;④+2 价的镁元素:Mg2+;⑤铵根离子: , 其中正确的有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塞橡胶塞
B、
加热液体
C、
量筒读数
D、
倾倒液体
-
9、
某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
①水泥块中含有的氯化铁、二氧化锰、碘化钾都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气压传感器能描绘出密闭容器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曲线斜率越大,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度越快,则该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越大。

【实验一】探究氯化铁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在进行实验前,要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玻璃管右侧加橡皮管,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再拉注射器,松开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注射器(填“能”或“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表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常温时,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②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铁,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氯化铁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还需要证明它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经实验证明,氯化铁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二】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两份质量分数为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和氧化铜,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压强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3)对比分析图乙中的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4)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然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
【实验反思】
(5)实验过程中均发现,压强达到最大值后又略微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
10、N2是重要的资源,其生产与性质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主要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不同。(2)、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工业固氮制造氮肥,写出该反应②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3)、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如果用镁代替红磷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所测得的体积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IⅡ)(选用容积为的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 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回答一条即可)(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的注射器活塞置于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刻度处才停止。 -
1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小双同学认为B装置和C装置都可以,如果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你认为应该选装置,小语同学想用E装置代替D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气体应该从(填“c”或“d)端进入。(3)、用F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是(写一条即可) -
13、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透明笔管和笔帽进行图1微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滴有酚酞的滤纸条从左到右依次变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2)、如图2所示,将一块糖放入水中,糖溶解后,乙中液面低于甲中液面。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的原因:。(3)、图3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在A、B和C中,能通过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填字母)。 -
14、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某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
氮氧化合物(等)
二氧化硫()
空气质量级别
春季
88
40
44
II
夏季
67
33
36
I
秋季
90
46
54
II
冬季
98
69
60
Ⅲ
(1)、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2)、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包括(可多选,填序号)。a、可吸入颗粒物 b.臭氧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3)、为改善空气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可多选,填序号)。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适当控制机动车使用 C、关闭所有厂矿企业、禁止烧煤 D、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 -
15、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I、从地球带上去
(1)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填“>”或“<”)。

Ⅲ、在天宫制出来
(2)早期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3)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一氧一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可多选,填字母)。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
1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果汁 B、牛奶 C、84消毒液 D、蒸馏水
-
17、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A、氦气() B、二氧化碳() C、镁() D、氯化钠()
-
18、下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A、先加试剂,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刚有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收集完气体后移开酒精灯,再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D、加热时,先预热再固定在试剂部位加热
-
19、下列几种氧气的用途中,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的是A、气割 B、登山 C、潜水 D、医疗急救
-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