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通过治理,廊坊市的空气质量近年来有所好转。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C、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是氮气 D、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
  • 2、下列“错误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污染试剂 B、酒精溅出 C、液体喷出 D、引发火灾
  • 3、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张青莲
  • 4、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则:乙物质的名称为;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 当观察到导管口有 , 再开始收集。

  • 5、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它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个;
    (2)、Mg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2个电子;
    (3)、与它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粒符号是(只写一种)。
  • 6、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和现象。
    (1)、工业上能用空气为原料制氧气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实验室能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因为高锰酸钾中含有
    (2)、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3)、蜡烛燃烧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能点着,是因为白烟是
    (4)、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是因为气体在人体中发生了(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5)、污染空气且形成酸雨的是
  • 7、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利于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防尘降尘 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回收废旧电池节约资源 D、农业上合理施用化学肥料
  • 8、将4.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由此可推断该物质的组成是
    A、只含C、H两种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只含C、H、O三种元素 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
  • 9、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A、甲和乙是反应物,丁可能是催化剂 B、丙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甲、乙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为4.64g
  • 10、“碳达峰”和“碳中和”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承诺2030年前,CO2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即碳达峰)之后逐步降低,最终产生和消耗的CO2平衡,实现CO2的零排放(即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废气净化后再排放 B、使用煤、石油、天然气做燃料 C、植树造林 D、开发新能源
  • 11、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要求使用的是直流电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 D、试管2中得到H2
  • 12、元素的化合价不同,组成的物质也多种多样。在下列纯净物中,化学式书写及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均正确的是
    A、H+12 B、CaCl1 C、H2O+2 D、Fe+32O3
  •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高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清澈透明的湖水是纯水 D、大水漫灌比滴灌更节水
  • 14、

    小明在实验室制备氧气,误将氯化铁当成二氧化锰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他发现也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小明开展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氯化铁是黑棕色粉末,能溶于水。它与水形成的黄色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得到黑棕色粉末。

    【提出问题】氯化铁粉末对过氧化氢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

    【作出猜想】

    (1)猜想Ⅰ:氯化铁粉末对过氧化氢分解没有催化作用。

    猜想Ⅱ:

    【实验探究一】

    (2)

    序号

    操作

    现象

    分析

    实验1

    向试管A中加入10mL5%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产生少量气泡,带火星的小木条

    反应速度缓慢,

    放出少量氧气

    实验2

    向试管B中加入10mL5%过氧化氢溶液和0.5g氯化铁粉末,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

    (3)实验2中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

    (4)小红认为小明做的实验1、2并不能证明猜想Ⅱ成立,原因是

    【实验探究二】

    (5)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3

    向实验2中的试管B中继续加入 ,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又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小木条又复燃

    猜想Ⅱ

    成立

    实验4

    将试管B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完全蒸发水分,得到固体,称量其质量

    【实验探究三】已知:氯化铜粉末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5:小明想快速制得氧气,他分别取0.3g二氧化锰、氯化铁、氯化铜粉末置于三个烧瓶中,各加入3mL5%过氧化氢溶液,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不同的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6)结合数据分析,小明选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最佳催化剂是(填化学式)。他在制取氧气时,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选用的方案是(填字母)。

    a.把催化剂缓缓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b.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适量催化剂中

  • 15、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Ⅰ.从不同角度认识水。

    (1)从宏观角度:水是由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多选)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的化学性质由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Ⅱ.小明带一瓶浑浊的山泉水,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下图所示:

    (3)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

    (4)图1中操作Ⅰ的名称是 , 实验室中该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填仪器名称);玻璃棒的作用是

    (5)图1中操作Ⅱ在实验室中可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其中利用活性炭的性来净化水,待处理的水应从(填“a” 或“b”)口通入。

    (6)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

  • 16、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 , 则气密性良好。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 ,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 , 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填“b”或“c”)端通入。
    (5)、小明用塑料瓶自制了如图的简易供氧器,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应将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加入到(填字母)塑料瓶中。在另一塑料瓶中可装入少量的水,以便于
  • 17、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依据不同制取方式,可分为“绿氢”“灰氢”“蓝氢”“紫氢”和“金氢”等。如图带你认识“多彩”的氢。

    储氢是实现氢能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分为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前者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吸附等储存方式,后者将氢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进行储存。“液氨储氢”的原理是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液氨,进行储存。

    (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写出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2)、属于“紫氢”和“灰氢”的分别是。(填字母)

    a.风能发电制氢        b.核能发电制氢          c.煤燃烧制氢

    (3)、从微观角度解释,氢气能被压缩储存的原因是
    (4)、将氢气降温液化进行储存,属于物理储氢中的储存方式。
    (5)、“液氨储氢”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储氢。
  • 18、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探究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19、84消毒液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5 C、-1 D、+7
  • 20、水果中含有柠檬酸(C6H8O7),可促进消化。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8 B、含有25个原子 C、由三种元素组成 D、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g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