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
B
用糯米酿制米酒
糯米发生了缓慢氧化
C
用活性炭等材料制作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D
用电吹风热风档快速吹干湿衣服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A、A B、B C、C D、D -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2个氯分子:Cl2 B、1个钠离子:Na1+ C、四氧化三铁的化学符号:O4Fe3 D、2个氧原子:2O
-
3、硒氧化铋(Be2O2Se)可用作芯片材料,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硒的元素符号为Se C、硒原子核内有34个中子 D、硒的原子序数是34 -
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NaCl B、O2 C、KMnO4 D、Al2O3
-
5、生活中,同学们常喝AD钙奶,这里的“钙”指的是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
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名称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3)、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图C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其优点是。(4)、小张同学准备在实验室用A装置作为氧气制取的发生装置,请帮助他写出装置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过氧化氢(H2O2)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任意比例与水相互溶解,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浓度等于或低于3%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过三至五分钟就恢复原来的肤色。在一般情况下,高纯度过氧化氢(H2O2)很稳定,会缓慢分解成水(H2O)和氧气,但分解速率极其慢。加快其分解速率的办法是:加热到153℃便猛烈的分解或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等或用短波射线照射。过氧化氢是一种在有着广泛用途的物质。化学工业用作生产过硼酸钠、过碳酸钠等的原料。医药工业用作杀菌剂、消毒剂,以及生产福美双杀虫剂和抗菌剂的氧化剂。印染工业用作棉织物的漂白剂,还原染料染色后的发色。还用于羊毛、生丝、象牙、纸浆、脂肪等的漂白。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两条过氧化氢的物理性质;。(2)、以下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办法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加热到153℃以上 B、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 C、用短波射线照射 -
8、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C粒子的核电荷数是 , 核外有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得到”或“失去”)。(2)、上图A、B、C、D、E五种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填字母代号)。(3)、请写出微粒A的符号。(4)、上述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代号,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氦气;两个氧离子;2Al3+(写出“2”的含义)
-
10、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
11、下列物质组合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 氧化汞 B、除尽氧气后的空气 制氧气的过氧化氢 C、红磷 空气 D、金属铜 二氧化硫
-
12、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
1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含量太低,属于稀有气体 D、工业废气需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14、初中很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关于水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加入的水用于溶解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B、洗涤仪器:冲洗溶解仪器表面附着的物质 C、红磷燃烧:集气瓶中加入的水用于吸收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加入的水用于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
15、燃烧能帮助煮熟食物、抵御寒冷,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16、高钙牛奶、含铁酱油、加碘食盐中的“铁”“钙”“碘”指的是A、物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
17、柠檬酸钠常用于食品工业。(1)、利用柠檬酸与小苏打(NaHCO3)制备柠檬酸钠 的反应为。
①柠檬酸(C6H8O7)属于(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②其他条件相同,向20%的柠檬酸溶液中滴加)溶液,反应速率比直接投入NaHCO3粉末的速率小,其原因是。
③向所得柠檬酸钠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处理时,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2)、以9.60吨(为原料与过量小苏打反应,经净化处理制得11.61吨 计算的产率。(相对分子质量:×100%。请将计算过程写到答题卡上)
-
18、学习小组以高纯铜为原料制备纳米铜粉,实验流程如下:


Ⅰ氧化高纯铜
学习小组经查阅资料设计了以下两种“氧化”方法。
方法1
方法2
(1)、“方法2”的优点有。(2)、若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所需浓硫酸的质量为g。按第24题图1稀释浓硫酸时,量筒中盛放的试剂是。(3)、Ⅱ铁粉还原硫酸铜学习小组取30mL“方法2”所得溶液于小烧杯中,加入0.5g还原铁粉,搅拌,观察到有无色气体逸出、烧杯底部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经检测含胶状氢氧化铁)。
①析出红色物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产生的无色气体为。为提高铁粉利用率,需除去CuSO4溶液中的 且不引入杂质,宜采取的措施是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充分反应后过滤。
(4)、取30mL 新配制的4%CuSO4溶液和0.5g还原铁粉进行实验,仍有气体逸出。为探究气体逸出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小组设计了第24题图2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pH传感器能精确测定溶液pH)并进行实验,测得溶液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第24题图3 所示。AB段pH减小是因为生成了。
(5)、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对“溶液pH减小、有胶状氢氧化铁生成”的原因作出猜想:生成的FeSO4溶液与空气中的O2发生了反应。为探究猜想是否合理,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第24题图2装置中加入30mL 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 溶液,再加入0.5g还原铁粉,打开弹簧夹,持续通入N2 , 观察溶液颜色及pH的变化;停止通N2 , (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6)、Ⅲ水合肼还原硫酸铜工业上常用水合肼“还原”硫酸铜制备纳米铜。有研究表明:纳米铜颗粒的直径与溶液 pH、反应温度间的关系如第24题图4所示。若要制备直径为100nm的铜粉,需控制的反应条件为。

-
19、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之乡”。制作蓝印花布的主要工艺如下:
(1)、选布。坯布一般选用棉布,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是。(2)、刻版。刻版所用笔刀的刀片常由钢制成,钢属于(填“金属”或“合成”)材料。(3)、刮浆。刮浆是在不需染色的区域涂覆防染浆(由豆粉、生石灰、水混合而成)。防染浆的碱性环境及硬化后形成的覆盖物,均能防止染料在该区域染色。①生石灰中CaO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豆粉的作用是。
(4)、染色。靛蓝是重要的染料。①从植物中提取靛蓝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X的化学式为。
②染色时须添加盐类化合物,通过金属阳离子将棉纤维和染料连接,增强色牢度。一般而言,金属阳离子的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则色牢度越强。部分金属离子的半径如表所示。其它条件相同时添加下列盐,色牢度最强的是(填字母)。
a. AlCl3 b. KCl c. CaCl2
离子符号
半径/nm
Al3+
0.050
K+
0.133
Cu2+
0.099
-
20、以锌灰(主要成分为ZnO, 含少量FeO、MnO、CuO)为原料制备 的工艺流程如下
(“→”表示部分过程略去):
(1)、“浸取”时,ZnO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氧化”反应之一为3①“氧化”时化合价升高的金属元素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若“氧化”时使用H2O2“滤渣1”仍为Fe(OH)3和MnO2 , 但工业生产时仍不选择H2O2 , 其原因是。
(3)、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4)、“置换”时,加入过量Zn粉的目的是。(5)、工业生产中若锌灰质量一定,为提高ZnCl2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