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久置的镁带表面会有一层灰黑色固体。为了测量久置镁带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提出以下实验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老师提示: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灰黑色固体除了氧化镁之外,还存在少量碱式碳酸镁 [MgCO3MgOH2 , 它与酸反应会产生CO2气体;碱石灰是 CaO和NaOH的混合物)同学们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并进行实验,

    (1)、图C、D虚线框内有一种测量体积的仪器(未画出),该仪器是
    (2)、完成该实验应选择的装置为(填字母)。
    (3)、结合实验方法和选择的装置分析,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____。
    A、加入稀硫酸不足,镁带有剩余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反应结束,立即读数
  • 2、月壤含有大量氧元素,若能在月壤中找到氢元素,将为“月壤制水”提供可能。为此,我国科研团队对嫦娥五号月壤进行深入研究,有如下新发现:①月壤中的钛铁矿储存了氢;②加热月壤,钛铁矿中铁的氧化物与氢反应得到水,且月壤中含铁物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③1g月壤大约可产生63mg水。

    据此,科研团队提出月球水资源开采的新设想:在月球上采用合适手段聚焦太阳光,直接加热月壤至熔融状态,即可实现水的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的氧化物(如FeO)与氢气反应生成铁和水,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可用于聚焦太阳光的仪器(或用品)有(填一种)。
    (3)、 63mg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 mg。
    (4)、加热月壤至500~600℃时,铁单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该条件下,含铁物质与氢(用H2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我国科研团队关于“月壤制水”的研究成果对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写一条)。
  • 3、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自制酸碱指示剂”实践活动。

    【活动1】将紫甘蓝叶研碎后加入适量酒精浸泡一段时间,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得到紫甘蓝液。

    【活动2】探究紫甘蓝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pH

    1~2

    3~6

    7~9

    10~11

    12~14

    颜色

    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紫甘蓝叶研碎的目的是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相当于(填实验操作名称)。
    (3)、若往1mL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紫甘蓝液,溶液呈色;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绿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此时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答:(填“是”或“否”)。
  • 4、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1)、该反应是反应。(填反应类型),
    (2)、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 5、实验室利用如图1 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

    (1)、实验前,先用止水阀夹住橡胶管,再向仪器A中加入水,观察到 , 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 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有____。
    A、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 B、开始收集时,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 C、导管口一出现气泡就立即收集
    (3)、若用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气体从(填“a”或“b”)口通入。
  • 6、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下图中的(填字母),其中仪器②的名称为 , 用A装置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2)、小科同学在做常见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时,所用试剂如图乙所示,实验后他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都倒入干净烧杯中,发现混合液呈红色),则该混合液中含有的溶质除了石蕊还有
  • 7、 CuO-CeO2催化剂在燃料电池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①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CeO2中氧元素为-2价, 铈元素为价。

    (2)、 CuOCeO2催化剂可以实现有关反应的分阶段进行,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 反应I可应用于燃料电池,电池工作时能转化为电能。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8、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现象反映本质。如图是小科构建的硫酸部分知识网络,其中“一”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石蕊试液在 H2SO4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离子是
    (2)、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这是利用它的
    (3)、写出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图中②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9、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实验②:试管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C、实验③: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说明消耗的铁和生成的铜质量相等 D、实验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溶液X中可能含有 HCO3-
  • 10、如图所示进行对比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两侧均加入5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右侧小试管内更剧烈 B、恢复至室温后左侧气球体积较大 C、反应过程中左侧红墨水上升更快 D、反应结束后两边金属均完全消失
  • 11、实验室里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小科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后,猜测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 , 他想对猜想进行鉴定,以下方法不能用来区分的是()
    A、无色酚酞 B、稀盐酸 C、BaCl2溶液 D、Ca(OH)2溶液
  • 1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选项

    A

    稀盐酸和氧化铜

    水和硝酸铵固体

    B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C

    稀硫酸和锌粒

    水和浓硫酸

    D

    Na2CO3溶液和稀盐酸

    NaOH 溶液和 CO2

    A、A B、B C、C D、D
  • 13、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已知相同条件下,同浓度溶液中水的挥发能力近似相等),根据实验事实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序号

    实验装置

    容器内物质初始质量

    操作1

    两天后容器内物质质量

    操作2

    实验结果

    10.00g

    放置两天

    10.00g

    取2份少许等量的③溶液,向其中分别滴加①和②中溶液至中性

    消耗溶液质量:

    ①>②

    10.00g

    6.69g

    10.00g

    8.47g

    A、两天后,①中溶液的 pH小于②中溶液的 pH B、两天内,②中溶液挥发出的水一定大于3.2lg C、③中溶液减少量比②中少,只因NaOH不挥发 D、可推理得出③中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
  • 14、某同学利用H2O2溶液在MnO2作用下的反应,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下列操作或现象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

    B.倾倒溶液

    C.称量质量

    D.有气泡产生

    A、A B、B C、C D、D
  • 15、乙醇酸(C2H4O3)是制备生物降解材料聚乙醇酸的原料,其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 16、我国科研人员用纳米级氢氧化钙颗粒加固壁画取得成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固过程主要与二氧化碳反应 B、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粘合壁画 C、水分蒸发有助于壁画加固过程 D、澄清石灰水加固壁画效果更好
  • 17、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HNO3、CaCl2 B、NaCl、H2SO4、 Mg(NO3)2 C、K2SO4、CuCl2、HCl D、Ba(NO3)2、H2SO4、KNO3
  • 1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取少量样品,加入镁条观察现象 B、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pH<7的降水一定都是酸雨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 19、生活中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CaCO3和 Mg(OH)2 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使人体内钙元素流失,从而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 20、二氧化氯(ClO2)是游泳池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可由以下反应制得: 2NaClO3+X+H2SO4=2ClO2 +2Na2SO4+H2O,可推测X为()
    A、NaCl B、Na2SO3 C、Na2O D、SO2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