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错误的是  ( )

    ①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 , 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l3和H2

    ④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⑤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
  • 2、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氯化钠和水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下列各组物质同时放入适量的水中,可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SO4、H2SO4、FeCl3 B、FeCl3、CuSO4、KOH C、KOH、H2SO4、NaCl D、HCl、HNO3、AgNO3
  • 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

    A

    氢氧化钠

    碳酸钠

    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B

    二氧化硫

    固体氢氧化钠

    C

    氧化钙

    碳酸钙

    适量的稀盐酸

    D

    氢气

    氯化氢

    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 5、为研究碱的化学性质,小江进行了如下实验,试管中溶液始终保持红色的是( )
    A、 B、 C、 D、
  • 6、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美,下列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明亮的蓝紫色 C、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烧碱溶液中滴加盐酸直至过量,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最后呈红色 D、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7、下列试剂能鉴别出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和稀硫酸的是( )
    A、KCl溶液 B、Na2CO3溶液 C、石蕊试液 D、CuCl2溶液
  •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之间,能共存的是 ( )
    A、NaCl和AgNO3 B、H2SO4和Na2CO3 C、NaOH和HCl D、KNO3和 Na2SO4
  • 9、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 10、安吉盛产茶叶,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1H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C、茶氨酸属于化合物,锌、硒指单质 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 11、小明家的青菜长得矮小,叶片发黄。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
    A、KOH B、Ca3(PO4)2 C、K2CO3 D、CO(NH2)2
  • 12、下列物质不属于盐类的是( )
    A、高锰酸钾 B、纯碱 C、盐酸 D、硫酸铵
  • 13、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取少量氯化钠 B、闻药品气味 C、滴加液体 D、取金属锌粒
  • 14、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下列诗词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15、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已知锌与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铜不参与反应),用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所取样品的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0

    20.0

    30.0

    40.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10

    0.20

    0.25

    0.2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完全反应。
    (2)、50.0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最多能生成g气体。
    (3)、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 16、为了测定某化肥中( NH42SO4的含量,小科称取如图甲商标的化肥4.5g,倒入烧杯后加水至完全溶解,再逐滴滴入 BaOH2溶液。测得数据如图乙所示(杂质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化肥

    主要成分: NH42SO4

    含量要求: NH42SO486%

    ××化工有限公司,

    已知: NH42SO4+BaOH2=BaSO4+2NH3+2H2O

    (1)、硫酸铵是常见的一种化肥,下列有关硫酸铵的说法误的是____(填字母)。
    A、硫酸铵是一种氮肥 B、硫酸铵能使农作物枝叶繁盛 C、硫酸铵可预防植物茎秆软弱、易倒伏
    (2)、坐标轴上的a数值为
    (3)、通过计算说明该化肥是否达到商标中的含量要求。
  • 17、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科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向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40.0

    80.0

    120.0

    160.0

    2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0.0

    2.45

    7.35

    9.8

    9.8

    (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 4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没有生成沉淀?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90克NaOH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 
    (3)、原来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4)、若小科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计算氯化铜的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 18、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请回答以下问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若每个家庭每天平均消耗甲烷0.32kg,按1亿个家庭计算,每天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千克(假设甲烷完全燃烧)。
    (2)、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

    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

    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将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填“增加”、“减少”或“不影响”):方法一: ;方法二: 

    (3)、若用方法一来吸收第(1)题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能产生甲醇多少千克(假设反应完全),请写出计算过程。
  • 19、宁波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清香软糯。小科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 , 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实验探究】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 , 请写出实验方法:
    (3)、小科用图示装置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可以
    (4)、有同学认为通过丙装置质量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结果会偏大,为了更精确的测量,该同学建议在乙丙之间增加两个吸收装置,你认为装置中从左到右按顺序应盛放的两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浓硫酸溶液
    C、NaHCO3饱和溶液
    D、滴有稀硝酸的 AgNO3溶液
  • 20、同学们发现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但可以从pH、温度、反应物等角度验证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某学习小组试图从生成物的角度来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该小组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已知:

    ①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② 无水醋酸是一种有机酸,与盐酸一样具有酸的通性;

    ③ 试管内气体均经过干燥处理。

    (1)、装置中的无水醋酸,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装置中的试管内气体做干燥处理的目的
    (3)、实验前,装置内的U形管内液面相平,则实验过程中,应该可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填“左低右高”“左高右低”或“液面相平”)。
    (4)、请结合甲、乙、丙三个装置说明,假如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有水生成,则装置甲、乙的相应实验现象是: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