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教版)初中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卷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同步练习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
-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基础)
-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培优)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同步练习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拔高竞优卷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基础巩固卷
-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聚仁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月考科学试题
-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赤岸镇赤岸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科学(到第2章)
-
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稀盐酸、HCI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
2、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方法一:差量法。称取W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装有试剂X的乙装置,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方法中试剂X可选用____。A、氯化钡 B、氢氧化钡 C、氢氧化钠 D、碳酸氢钠(2)、方法二:沉淀法。利用氯化钙与纯碱反应生成沉淀,然后称量出沉淀的质量,现称取24克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样品溶液,取三个烧杯分三次进行实验,每次加入50克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的沉淀质量记录如下表:①如上表所示,哪几个烧杯内样品中的纯碱完全反应?
②计算样品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③计算烧杯3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3、现取铜与镁的混合物粉末8.0 g放入烧杯中,将2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图:通过计算,求: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是;(2)、第一次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克;(3)、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4、市面上售卖的低钠盐通过添加一定量的MgSO4 , 可以帮助改善体内钠、镁的平衡状态,预防高血压。某同学欲测定某低钠盐中MgSO4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量40.0g低钠盐溶于适量的水配得溶液,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pH传感器监测溶液酸碱度,并绘制了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过滤、洗涤、干燥后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4g。
(1)、该同学认为该低钠盐溶液呈酸性,他的判断依据是;(2)、图像中表示Mg(OH)2沉淀生成的是____段;A、a-b B、b-c C、c-d D、b-d(3)、请计算该低钠盐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 -
5、 如图是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的过程中,固体剩余物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像,请认真分析图像,
完成下列问题:
(1)、氯酸钾完全分解时生成的氧气克;(2)、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钾克;(3)、求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6、每年11月是橘子丰收的时节,橘子中含有丰富的核黄素即维生素B2(分子式:C17H20N4O6),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1)、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个原子;(2)、核黄素中C、H元素的质量比是;(3)、计算188克核黄素中含有克氢元素。
-
7、爱吃饼干的同学在查看饼干配料表时,发现有些饼干的膨松剂含有碳酸氢铵。膨松剂中的其他成分受热不分解,为测定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含量,同学们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
已知:
①甲同学提出加热一定质量的膨松剂,使其完全分解,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来计算碳酸氢铵的含量。
②乙同学认为膨松剂中可能含有水分,会影响实验结果。他提出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后生成氨气的质量来达到实验目的,故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及主要步骤。

(B、C、D中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与的固体混合物)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
步骤2:从m端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记录。
步骤3:点燃酒精灯,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
步骤4:…
步骤5:再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记录,计算。
(1)、步骤4具体操作是 , 若无此操作会使测量结果(填“偏大”或“偏小”)。(2)、装置D的作用是。(3)、小宁提出,将图中装置B、C对调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此时装置B增加的质量为反应产生的质量。 -
8、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不正确,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图乙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3)、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部分变质。(4)、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面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象。 -
9、小宁为了比较3种催化剂对分解催化作用的强弱,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a
b
c
海藻酸钠微球/粒
30
30
30
催化剂

①选用海藻酸钠制成大小相同的微球90粒(在本实验中不参与反应,忽略温度对其体积的影响)作为催化剂支架,按表中所示负载等量催化剂。
②连接如图甲所示装置3套,注射器内盛入的溶液;将不同组别的30粒海藻酸钠微球分别放入3套装置的锥形瓶中。
③推动每套装置的注射器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的溶液;待全部注入后,用压强传感器采集内压强数据。
已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不同组别锥形瓶内压强数据如图乙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a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上述实验可通过比较 , 判断3种催化剂对分解的催化作用的强弱。(3)、根据图乙信息可知,前50s内,3种催化剂中,对分解的催化作用最强。(4)、a组在60s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至常压,最可能的原因是。 -
10、 铁制品经常有锈蚀现象,于是某兴趣小组围绕“锈”进行一系列研究。
(1)、【探锈】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还可以选用其他物品。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设计如下实验:①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②一周后,观察A、B、C中的铁钉,只有A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锈蚀现象,由此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
(2)、【除锈】取出生锈的铁钉,将其放置在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黄,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盐酸可用于除锈,但铁制品不可长时间浸泡其中。(3)、【防锈】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破坏其锈蚀的条件。常用的防锈方法有(写一种即可)。兴趣小组继续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访谈,发现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科研课题。 -
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 若选用作发生装置,使反应停止的操作为。(3)、已知相同条件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常见的三种收集装置中,可用于收集甲烷气体的装置有。若用G装置用排水法收集甲烷气体,气体的进气口为(填“a”或“b”)。 -
12、盐酸在实验室有较多的使用,也呈现出不同的性质。(1)、打开浓盐酸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2)、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盐酸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表示的离子是 。
(3)、实验室选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
13、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填“6”“12”或“16”)。(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14、 松花蛋(俗称“皮蛋”)是柯桥人人爱吃的美食,项目小组利用生石灰(CaO)、纯碱(Na2CO3)、食盐(NaCl)、黄土等粉末材料将鸭蛋加工成松花蛋。
(1)、从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自制的粉末材料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将水和粉末材料搅拌,隔着手套感觉到热,这是因为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为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3)、小组同学将搅拌后的材料涂抹在鸭蛋表面,静置三周后成功制得皮蛋。查阅资料发现:皮蛋加工主要利用了氢氧化钠使鸭蛋中的蛋白质变性凝固。请写出制作过程中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
15、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 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在实验室把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5%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毫升的蒸馏水。 -
16、如图是“铁粉和硫黄反应”的改进实验,将铁粉和硫黄混合物置于两块石英玻璃片之间,并固定。在酒精灯上加热,产生红色火星,固体由棕灰色变为黑色。
(1)、铁粉和硫黄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填化学式)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2)、向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产生,说明铁粉和硫黄发生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说明黑色固体中有剩余。 -
17、 如图是同学们利用大可乐瓶设计的储气装置(铁架台未画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开止水夹a、b,气体可从d管导入储存在下面的瓶子里,水被压入上瓶 B、取用气体时,可通过控制止水夹a、b,靠水的重力方便地将气体排出 C、气体被储存在装置中,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 D、该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发生装置 -
18、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pH=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 B、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20℃时,向一定量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 -
19、模型能够直观反映化学变化的结果。将一定质量的镁条放入某一溶液
(如图),其溶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固体的
组成和质量大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
20、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
NaOH固体
固体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溶液
溶液
加入过量的HCl,过滤
D
溶液
KOH溶液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