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教版)初中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卷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同步练习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
-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基础)
-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培优)
-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同步练习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拔高竞优卷
-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基础巩固卷
-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聚仁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月考科学试题
-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赤岸镇赤岸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科学(到第2章)
-
1、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需要0.1秒,现有一根长50米的铁管,内部充满水。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那么你将听到( )次声音。(已知常温下声音在钢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m/s、1500m/s、340m/s )A、1次 B、2次 C、3次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
2、2025年5月举办“龙舟竞渡·美好生活”端午赛龙舟活动。随着发令枪响,龙舟在湖上飞驰,岸边的观众欢呼雀跃,鼓手有节奏地擂鼓,锣声此起彼伏。关于比赛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众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 B、观众能分辨锣声和鼓声,这是它们有不同音色 C、根据鼓声节奏调整划桨速度,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发令枪的声音尖锐刺耳,是因为其声音的响度很大
-
3、像的成因有三个:光沿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所列的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说法正确的(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
4、夜间,点亮的电灯照在桌面上,如果我们看到的桌面呈绿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可能灯光和桌面都是绿色的 B、可能灯光是白色的,桌面是绿 C、可能灯光是绿色的,桌面是白色的 D、可能灯光是蓝色的,桌面是黄色的
-
5、下列各种光学现象对应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光的直线传播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折射 C、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光的色散 D、平静的湖面上能看到蓝天白云——光的反射
-
6、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A、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B、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 m/s的声波 C、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用声呐探测海深是利用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
7、我国高速列车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美好生活带来了新福祉,为世界高速列车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动车组轨道用的是超长无缝钢轨,可以避免轮与轨之间的缝隙碰撞发声,从而给乘客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下列实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A、摩托车上的消音器 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 C、高架路上的隔音板 D、工厂里的降噪耳塞
-
8、下列有关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
9、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g,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
10、请大致画出:

①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②向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其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
11、某校项目化小组同学以食品包装袋干燥剂为主题开展了微项目化学习。
【认识干燥剂】
(1)、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有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最有可能是。【探秘干燥剂】
小明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如图)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①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500℃以上会分解为氧化钙和水。
②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900℃左右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
(2)、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钙,小明设计如下实验: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干燥剂,在70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其质量为m2。若样品中含氢氧化钙,则m1m2(选填“>”、“<”或“=”)。(3)、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碳酸钙,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后发现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小明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小敏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项目评价】
物质的检验有不同的方案,不同方案中所用试剂的量会影响检验的结果。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
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可用感觉器官直接判断
现象不是很明显,但可借助仪器判断
借助仪器也不能判断
(4)、在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氧化钙时,小明设计的方案是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现象,这一方案的评价等级是。 -
12、小明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如下图)。
(1)、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是。(2)、探究过程如下:【猜想】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KOH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选用Fe2O3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
溶液中有H2SO4 ,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2SO4 , 猜想二正确
①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②对方案二的结论进行评价:。
(3)、【表达交流】方案一中的Fe2O3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____。A、Mg B、CuO C、NaCl D、Na2CO3 -
13、 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引进和推广盐碱地改良技术,种植了海水稻。小科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盐碱地土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盐碱地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有Na2CO3、NaCl、CaCl2、Na2SO4。

实验1: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1)、步骤:测土壤酸碱度:小组同学测定滤液的pH值,正确的是图中____(填选项)。A、
B、
C、
(2)、实验2:探究土壤所含成分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 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滤液 a 中含有 Na2CO3 , 没
②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 加入适量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①得到的结论为: 滤液a中含有Na2CO3 , 没有。
(3)、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实验②无法确定滤液a中含有 你认为理由是。实验3:为进一步探究滤液a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4)、 实验结论:该盐碱地土壤中含有。 -
14、图1为教材中探究铁锈蚀条件的实验装置,大约要24小时后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小组同学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图2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氧气由过氧化氢制得),实验过程中出现明显现象的时间缩短至5~10分钟。
(1)、图1实验中,对比(填字母)可知,铁生锈与氧气有关。(2)、图2实验中,可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现象为。(3)、图2实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15、小明研究氢氧化钙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1)、甲实验过程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实验。(填写图中的序号)(2)、图乙实验③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种类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表示的离子是。(3)、实验结束后,将实验②和③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沉淀消失,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16、某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酸碱反应实验。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以下证明反应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 Zn片,产生气泡 -
17、 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既可当粮食,又可作蔬菜.(1)、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台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____。A、食醋 B、熟石灰 C、食盐 D、纯碱(2)、 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如果将带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根据上述现象,请推测皂角甙的一种化学性质。
-
18、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危机。其中,酸雨和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密切相关。(1)、酸雨是指的酸性降水,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可改良土壤酸性。(2)、这些造成酸雨的气体可以用碱溶液来吸收,如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气体,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
19、使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已知反应的产物如果全部是沉淀(或沉淀和水)时灯光会变暗。下列灯光变化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试剂甲
试剂乙
A
NaCl
AgNO3
B
H2SO4
Ba(OH)2
C
HCl
NaOH
D
K2CO3
HNO3
A、A B、B C、C D、D -
20、 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一定有 B、加入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一定有Cl- C、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再加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一定有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一定有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