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嘉兴市北师大南湖附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卷 科学(1-2章)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十二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试卷 科学( 1-2章)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部区域联考中部区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试卷 科学(到第2章)
- 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科学(到第2章)
-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监测 科学(1-2章)
- 【浙教版】七上第三章 专练14 关于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的选择题巩固练习
- 浙江省杭州市文晖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阶段性学情反馈期中科学问卷(1-2章)
- 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教学情”调查 科学(1.1-3.4)
-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第一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试卷 科学(1-2章)
- (浙教版)初中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卷
-
1、小科同学在进行碳酸钠与酸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才有气体产生。查阅资料得知,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存在两个反应:]。他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测得pH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
(1)、结合图象分析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是。(2)、 图甲b点的溶质为。(3)、在本实验中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____。A、碳酸氢钠多 B、碳酸钠多 C、两者一样多 -
2、小科同学发现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金属M表面会被锈蚀,于是他想探究一下金属M锈蚀的原因。经检测,锈蚀物中除含有M元素外,还含有C、H、O三种元素。(1)、依据锈蚀物的组成元素,推测空气中的肯定参加了反应,但不能确定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加反应。(2)、为了确认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加反应,小科又设计了如图系列实验,你认为其中必须要做的两组对照实验是____(填字母)。(注:蒸馏水是煮沸迅速冷却的,固体干燥剂仅吸收水分)A、
B、
C、
D、
(3)、若金属M是铜,铜器长期露置在潮湿空气中会生成绿色铜锈,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查阅资料】
的化学性质与 Cu(OH)2和混合物的性质相似。
受热分解生成CuO和H2O,CuCO3的化学性质和相似。
③白色 粉末遇水变蓝色。
结合以上信息分析推测, 加热分解的产物是。
(4)、【实验探究】为进一步验证受热分解的产物,兴趣小组选择并连接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应是A→ 。
-
3、小科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A、B、C、D四组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
(1)、【分析与结论】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字母序号)。(2)、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小科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上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预测现象
结论
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4、小科在骑自行车上坡时,发现即使不踩踏板,自行车也能冲上斜坡一段距离。自行车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科提出了下列猜想:
猜想一: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与其在斜坡上受到摩擦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与其运动到坡底时速度的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科将一左侧光滑、右侧粗糙的弧形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并用小球模拟自行车,不计空气阻力。
(1)、探究猜想一时,小科根据实验方案,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
5
小球质量 m/g
20
30
40
50
60
小球冲上同一轨道的最大距离s/cm
30.1
30.2
30.0
30.1
30.0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探究猜想二时,将小球由左侧光滑轨道某一高度自由释放,小球在右侧粗糙的弧形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总是(选填“大于”“小于”或“毖于”)小球在左侧轨道释放时的高度,原因是。(3)、探究猜想三时,小科设计的实验操作是。 -
5、小科同学以食品包装袋干燥剂为主题开展微项目化学习。
【认识干燥剂】
(1)、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有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最有可能是。(2)、【探究干燥剂】小科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如图)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①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在 以上会分解为氧化钙和水。
②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在900℃左右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
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钙,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天平称量少量干燥剂质量为 在70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其质量为m2。若样品中含氢氧化钙,则m1m2(选填“>”、“<”或“=”)。
(3)、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碳酸钙,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后发现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小科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另一同学认为小科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4)、【项目评价】物质的检验有不同的方案,不同方案中所用试剂的量会影响检验的结果。为此小科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
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可用感觉器官直接判断
现象不是很明显,但可借助仪器判断
借助仪器也不能判断
在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氧化钙时,小科设计的方案是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现象,这一方案的评价等级是。
-
6、小科在课外资料中获悉: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影响反应的快慢。为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步骤】
①在规格相同的A、B试管中分别放入大小相近、数量相同的锌粒,胶头滴管吸入等量的溶液,如图甲所示。塞紧橡胶塞。
②将两个胶头滴管中的溶液同时挤入试管后,立即开启数据采集器。
③约100s后,停止采集数据。电脑显示气压p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

【实验分析】
(1)、图甲中“★”处应填。(2)、要确保实验成功,实验前应检查反应装置的。(3)、实验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通过来反映。(4)、【实验结论】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以(填“减慢”或“加快”)反应速度。
-
7、 有一包白色粉末, 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科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则:
(1)、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8、学习酸碱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理不合理,理由是。(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随着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①由该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
②A→B, 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3)、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不可行的是____。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 -
9、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则过山车的动能在点最大,B点重力势能的大小E点动能的大小(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在这个过程中,过山车的机械能是(选填“变化”或“不变”)的。

-
10、小科分别向不同试剂中滴加自制紫甘蓝汁,记录实验现象如表。请回答:
现象/试剂/操作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小苏打溶液
滴加2滴紫甘蓝汁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1)、 小苏打溶液呈。(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2)、“向蒸馏水中滴加紫甘蓝汁”起。(3)、若用pH试纸测定上述部分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方法是。 -
11、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塔架的材料选择钢而不选用生铁,是因为钢在很多方面的性能比生铁要好,钢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角钢中含有锰(Mn)和硅,锰可以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锰的化合物中锰元素显+2价。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为探究 Fe、Cu、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观察到试管③中有明显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实验①~④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
12、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下图甲所示:
(1)、人类使用金属材料中,铜先被冶炼出来。请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其主要原因:。(2)、图乙是某项目化小组设计的制取氢气并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图。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写出一点即可)
②实验中氢气的作用。(写出一点即可)
-
13、小科同学用多个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做了如图实验:将弹簧一端固定在墙面,另一端自然伸长至A,压缩弹簧至同一位置静止释放不同小球,小球落地位置不同。若平面均光滑且忽略其它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不同小球压缩弹簧至同一位置,弹簧的弹性势能不同 B、弹簧从同一压缩位置恢复至 A 点时,不同小球的动能相同 C、从A位置到落地前一瞬间,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D、小球落地位置不同是因为在 B 点小球的动能不同 -
14、如图所示,小科和同学一起坐在秋千凳上荡秋千,他们的重力分别是G1、G2 , 且G1>G2 , 某次从最高点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他们重力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W2 , 重力做功的快慢分别为P1、P2则
A、W1>W2 B、 C、P1<P2 D、P1=P2 -
1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的一组是A、碳酸钙 熟石灰 CaCO3 B、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
16、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7、在葡萄开花后要注意补充钾肥,钾肥能促进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提高葡萄品质。下列属于钾肥的是A、NH4NO3 B、CO(NH2)2 C、 D、
-
18、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溶液中的阴离子种类对铁钉锈蚀的快慢是否有影响”,实验中测得装置中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装置里将铁钉一半浸在溶液中,是为了满足铁锈蚀的条件 B、实验中可根据不同溶液上方的氧气浓度变化的快慢,判断锈蚀快慢 C、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锈蚀最快 D、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是由于阴离子种类影响了锈蚀快慢 -
19、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防止发生爆炸 B、甲试管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主要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C、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D、乙中需尾气处理装置,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 -
20、如图1,向两个盛有相同质量铝粉和铁粉的烧杯中,分别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C、c点时,B烧杯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D、图2所示曲线不能反映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