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八年级科学教材的质量约为5kg B、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C、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 1.5×103Pa D、一辆家用轿车受到的重力约为1000N)
  • 2、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把的A点比B点省力,表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受力面积
  • 3、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B处应是红光 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D、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 4、人们常从“色、香、味”三方面来评价食物的质量。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
    A、视觉、嗅觉、味觉 B、视觉、嗅觉、热觉 C、视觉、嗅觉、触觉 D、触觉、嗅觉、味觉
  • 5、五一放假小新一家去野生动物园游玩,在路上车胎扎到了钉子,严重漏气需要换上备胎。小新爸爸利用千斤顶轻轻松松地将重达2000kg的汽车抬起,小新很是好奇,能否自己做一个简易的千斤顶呢?(g取10N/kg)

    【探寻千斤顶原理】

    (1)、如图一所示用90N的水平推力去压图钉,石灰墙的墙面受到的压强较大,很快就出现了裂缝。已知图钉尖端的面积是0.3mm2 , 则墙面受到的压强是 帕。
    (2)、那么液体是否也有类似的效果呢?小新查阅资料发现,1648年帕斯卡在阳台上仅用几杯水通过细管就能将楼下密闭的木桶压裂(如图二所示)。从液体压强的角度解释,木桶被压裂的原因是。小科进一步查阅后发现了液体传压的特点: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3)、【初建千斤顶演示模型】

    小科思考后,组装了如图三所示的千斤顶模型,用来实现通过较小力来产生较大力的效果。若在 B端用500N的力去抬起放置在A端2000kg的汽车,则大小活塞的面积之比为.

    (4)、按照上述模型制作而成的千斤顶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是。(写出一条即可)
  • 6、随着科技的进步,多款智慧智能无人机,应用于农林业、物流、交通巡检等,为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如图甲所示,是正在喷洒农药的某款无人机。无人机起飞前,放在地面上要确保脚架平稳着地:启动后,利用遥控器可控制它运动和工作。该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下表。(g取10N/ kg)

    无人机自重(含电池)

    9kg

    最大飞行速度v

    54km/h

    脚架与水平地面总接触面积S

     10-2m2

    药箱及农药

    11kg

    (1)、使无人机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
    A、无人机 B、螺旋桨 C、空气 D、地面
    (2)、当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没有携带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当无人机载着药箱及农药悬停在空中时,无人机总共受到的升力是多少?
  • 7、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太阳能热发电站。如图甲所示,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平面镜)。


    材料

    特性

    透明、透光性好、表面光滑

    不透明、光反射率高、表面凹凸不平

    不透明、光反射率高、表面光滑

    (1)、为了提高太阳能反射率,定日镜有以下三种材料①②③可选,请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2)、请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图乙画出定日镜的位置:
    (3)、太阳落山时即太阳光AO,在纸面顺时针转动,为了准确将太阳光反射到接收器上,平面镜应绕O点为轴(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 8、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 , 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
    (4)、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
  • 9、如图为科技小组“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组成员小新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科技小组成员小明认为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他指出错误操作是(不要求解释错误的原因)。
    (2)、小新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你认为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阻力为零,水平面足够长.小车将做 , 此处用到了(选填“控制变量”“科学推理”或“转换”)法。
  • 10、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下方平行放置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像如图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cm.
    (2)、小新在实验中固定透镜位置,不断调整蜡烛和光屏位置,观察到3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丁),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近到远所得到的3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3)、实验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4)、小新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如图戊,图中的3个字母中适合做光源的有个。
  • 11、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1)、甲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有高度差,应通过方法(填字母)进行调节。
    A、从U形管内倒出适量的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加适量的水
    (2)、图中乙、丙、丁表示探究过程中的三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U形管中液面的情况,都可以从图中看出。比较图丙和丁可知:
    (3)、小新继续用图戊装置比较了两种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液体A,再向右侧加入液体B,直到橡皮膜刚好相平,隔板两侧液面高度如图戊所示,则液体A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体B。
  • 12、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所示,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 简称HUD, 是为了提高安全性而研发的。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使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成像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的车速、油耗等信息。

    (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2)、某HUD 显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度;
    (3)、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低,不便于观察,这时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4)、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选填“厚度”或“透明度”)。
  • 1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在地球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某物体重力(如图所示),月球上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地上的1/6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牛;
    (2)、若到月球上称量物体重力,弹簧的伸长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4、做筷子提米实验中,将总质量为1.5千克的大米和瓶子放在桌上,此时大米所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选填“是”或“否”)。有同学将装有米的瓶子按图甲的方式在桌上敲几下,这是利用了米具有而将大米压实;图乙竖直插入质量0.01千克的筷子把瓶子提起脱离桌面并保持静止,此时筷子受到米的摩擦力方向为.

  • 15、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它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选填“>”或“=”或“<”); 这种波(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16、如图所示是元宵晚会上,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画面,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产生的。

  • 17、用水平力F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木箱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t=1s时,木箱静止,摩擦力大小为0 B、2~4s内,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3N C、4~6s内, 木箱通过的路程是16m D、t=5s时,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2N
  • 18、“刷脸支付”的方式已在多家超市和商店投入使用。消费者结账时只要面对摄像头眨眨眼等,系统便会自动拍摄、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 C、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D、“刷脸”时,摄像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19、在平静的湖面能看到“鱼在白云中穿梭,鸟在水草中翱翔”的美丽奇观。在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描述人看见水中的“鱼”或“鸟”的光路图的是( )
    A、 B、 C、 D、
  • 20、小新同学在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时,利用下图两种实验装置测量,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图比甲图测量时,弹簧秤更稳定显示读数 B、甲图和乙图拉动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都是运动的 C、拉动时,乙图中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乙图中,长木板受到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弹簧秤读数相同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