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第五中学七年级科学3月作业检测试卷(第1章+7上部分)
-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月泉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1.1-2.3)
- 2025年浙教版九下科学第二单元生物和环境拔高培优试卷
- 2025年浙江省温州市七下科学期中测试培优训练卷1(新浙教版)
- 浙江省嘉兴市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限时作业 八年级下科学
- 浙江省杭州市保椒塔申花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月质量调研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1.1-2.2)
-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第1章)
- 初中科学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1节 质量与密度 同步测试
- 初中科学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单元测试卷
-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选择题中涉及计算的题型强化训练
-
1、如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正常情况下人体受精卵形成的场所应( )A、①卵巢 B、②输卵管 C、③子宫 D、④阴道
-
2、智能扫地机器人(如图甲)可通过灰尘传感器自动寻找清扫灰尘,通过电动机旋转、产生高速气流将灰尘等吸入集尘盒。图乙为其部分工作原理图,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为4.5V,定值电阻R0=12Ω,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E(单位:cd)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其中电磁铁线圈的电阻不计。
(1)当灰尘增多,空气的透光程度减弱,使照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强度减弱,光敏电阻阻值(选填“变大” 或“变小”“不变”),B触头与静触头(选填“A"或“C”)接触,则电动机工作:反之指示灯亮,从而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2)若电压表示数小于等于3V时,电动机开始工作。求电压表示数为3V时,光照强度为多少?
(3)若要智能扫地机器人在光照强度较(2)中更大时,电动机仍在电压表示数时开始工作,你可以怎么做?(请写出1种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
3、某同学取双氧水溶液68.0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g二氧化锰,放在电子秤上,每隔一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烧杯中的剩余物质质量如表所示,直到实验结束。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质量(g)
70.0
69.3
68.9
68.6
68.4
m
68.4
(1)实验结束时的现象是;从表格可知,m数值是g。
(2)请计算该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4、小王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用数据处理软件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现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2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1)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填字母序号)。
a.MN段 b.NP段 c.PQ段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时几乎不再变化。
(4)现要制取4.8g氧气,试计算:至少需要加热多少克氯酸钾固体来制取?
-
5、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表中为某品牌维生素C片说明的一部分。请回答问题: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列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若成人每天对维生素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若维生素C的摄入全部由该药品提供,则每天需服用该品牌维生素C片几次?
-
6、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氦原子核)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如图: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1um厚的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说的“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
7、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f的名称:。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用C装置来收集,验满方法为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②把导管移出水面;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④熄灭酒精灯;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则以上步骤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5)某同学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用于细铁丝燃烧实验,他应该:。
A:将水全部排尽,在瓶口盖上玻片,并将其移出水槽
B:留下少量水,在瓶口盖上玻片,并将其移出水槽
-
8、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另有少量氯化钠等物质。有人认为氯化钠可以增强铁粉的除氧能力,即能将容器中的氧气浓度降到更低。为验证该说法是否正确,小明利用一端塞有橡皮塞的玻璃管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1克铁粉(足量)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轻弹玻璃管使铁粉分布均匀且紧密,铁粉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
②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下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
③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另取1克铁粉与少量氯化钠,混合均匀后,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组别
AO/毫米
AB/毫米
1克铁粉
523.5
109.5
1克铁粉+少量氯化钠
530.5
111.0
(1)脱氧剂中的铁粉和氧气的反应,产物可简化为氧化铁,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双手握住玻璃管中间部分,当观察到 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中,小明将氧气消耗的量转化为AB的长度,在我们科学的许多实验中,也常用到类似的方法,请举一例。 ;
(4)结合实验数据,判断氯化钠能否增强铁粉的除氧能力。(“能”或“不能”)
-
9、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请据图分析作答:(1)、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时移动到最右端(填数字)。该植物在一天中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A点低于 点(填图中字母)。(2)、请写出图二中AF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
-
10、经过初中科学的学习已经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铁芯的形状有没有关系呢?小华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把形状相同的螺线管安装上如下图所示的不同形状的铁芯,给线圈通电,通电后把带钩的铁盘吸在铁芯的下面,再往铁钩上逐一挂钩码,直至铁盘刚好落下,记录可以悬挂钩码的数量如下表。
铁芯形状
甲
乙
丙
钩码数量/个
13
11
8
(1)实验中通过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相同;
(3)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运用广泛,请你说出它的一个优点:。
-
11、如图是A、B两种植物吸收量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
(1)图中的“”点时,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2)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当光照强度为时,单位时间内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
-
12、如图所示是一款磁悬浮地球仪,地球仪的球体中有一个磁体,环形底座内有一金属线圈,金属线圈通电后有磁性,与球体中的磁体相互排斥使地球仪悬浮,则条形磁体的b端为极,若要让地球仪悬浮的更高,开关S2连到接线柱上(选题“1”或“2”)。
-
13、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弹飞。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
14、图甲为某家用电路示意图,为防止电路短路而引发火灾,小明欲将某款双金属片段路器接入该家庭电路中,图乙为断路器分别在“电路正常”和“某处短路”两种状态的示意图。
(1)将断路器接入图甲中M处时,应选择a、b、c中的两个接线柱;
(2)若小明将该断路器接入图甲中N处,在使用中因电灯L发生短路导致断路器断开,用测电笔测试插座三个孔的带电情况,其中能使氖管发光的是。
A.接地插孔 B.零线插孔 C.火线插孔
-
15、“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图所示。
这一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工厂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绿色植物的 (选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2)、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 。A、植树造林 B、少用一次性筷子 C、提倡绿色出行 -
16、已知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X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a克。
(1)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某氧原子和X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为3:4,则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17、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对CO在催化剂【Pt/Al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填空:
(1)写出丁物质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2)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
18、下列常见物质: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铁;④汞(水银);⑤水;⑥氯酸钾。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序号),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
19、乘客进站时,将身份证靠近检验口,机器感应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识别乘客身份。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其工作原理的是( )A、
B、
C、
D、
-
20、某物质W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水,消耗的氧气为6.4克 ,则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一定含有H 元素,可能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 H、O三种元素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