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活处处有物理,如图,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晚上开车时,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反射(选填“漫”或“镜面”),当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 (选填“干燥”或“潮湿”)的路面更暗。

  • 2、在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如图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D、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 3、为了研究蚂蚁的结构,小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观察时,蚂蚁应位于放大镜的二倍焦距之外 C、可以用光屏承接蚂蚁经放大镜后成的像 D、图中将放大镜适当地靠近蚂蚁,成的像将变小
  • 4、皮鞋擦过鞋油后,再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会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的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 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 B、巨大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呈红色,这是由于它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引起的
  • 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 7、如图所示是宁波网红景点的照片,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红杉树的树影  B、日湖中的锦鲤    C、广场里的灯光秀  D、红杉林的倒影 
  • 8、室温下,取10克纯碱样品(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加水完全溶解制成120克溶液,逐次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溶液,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回答: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CaCl2的质量/克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克

    138.0

    156.0

    m

    192.0

    212.0

    232.0

    (1)、第次反应CaCl2的量是过量的。
    (2)、)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求第4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9、一瓶混有硫酸的硫酸镁溶液100g。欲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现将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该混合液中,生成的沉淀如图甲所示。

    (1)、求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
    (2)、m1为多少?(请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3)、在图乙中画出反应过程中溶液中镁元素的质量随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变化曲线,并在坐标轴上标出相应的质量。
  • 10、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求:

    (1)、生成的气体质量是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求出反应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1、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是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2、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小组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研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 , 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1)、通过测定装置(填字母)前后质量差从而确定生成CO2的质量。
    (2)、稀硫酸与样品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打开弹簧夹 a,b、c两个弹簧夹的开闭情况是____。
    A、“打开弹簧夹b,关闭弹簧夹c” B、“打开弹簧夹c,关闭弹簧夹b”。
    (3)、装置A的作用是
    (4)、【交流与讨论】

    若撤去图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13、小科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甲),无明显现象。为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小科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建立猜想】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猜想②:盐酸过量;猜想③: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不成立。

    方案二:用下表中步骤进行探究,得出猜想②成立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剂;

    变红

    继续滴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1)、如上图乙描述的是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是
    (2)、步骤Ⅱ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有:且溶液由红色变紫色后变蓝色。
    (3)、【拓展探究】

    小科在教师引导下用图丙装置进一步探究: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弹簧秤下挂着一铁块,烧杯中有磁力搅拌器能使溶液迅速混合均匀。往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直至过量。

    资料1:同种溶液的导电性随自由离子的数量和浓度增大而增强,且电极材料不参与反应,滴加试剂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

    资料2:BaOH2+H2SO4=BaSO4+2H2O

    请综合上述信息,判断图丙中的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情况为 , (填写“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或“一直不变”)实验结束后丙图烧杯中溶液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 14、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毫升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
    (2)、乙同学按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得出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其理由是
    (3)、丙同学按图丙实验,根据现象也能证明酸碱反应是放热的。
  •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2)、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是不正确的,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猜想Ⅲ不正确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CaCO3

     

    有气泡生成

     

    猜想正确

    (4)、【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猜想Ⅱ是正确的____。
    A、CuO B、AgNO3 C、Cu D、NaOH
  • 16、
    (1)、 甲、乙两组配制的无土营养液主要成分如下,请根据下列量表给两组打分,得分较高的是组。

    甲:KCl、K2CO3、CaCl2 乙:KNO3、 Ca(NO3)2、KCl

    序号

    评价标准

    分值

    1

    营养液中含氮、磷、钾元素,每一种可加1分

    3分

    2

    组内物质均能共存,不发生化学反应,发生一个扣1分

    2分

    (2)、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由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钾,可以加入一种酸性物质进行检验,如
    (3)、植物吸收的营养液,甲、乙两组中属于复合肥的是(填化学式)。
  • 17、小科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 CaCO3NaClNa2CO3 、K2SO4、K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 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写出步骤 Ⅳ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3)、 无色溶液C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4)、 结论:固体粉末物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种。
  • 18、为了测定某NaOH 固体中混有的Na2CO3质量分数,某同学分别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    

    (1)、I吸收法:实验装置如图,碱石灰为生石灰和固体NaOH混合物。以下会使Na2CO3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有____。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仍存有二氧化碳没有被碱石灰吸收 D、装置外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2)、II沉淀法: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于水,加入足量X 产生沉淀,根据沉淀质量计算Na2CO3质量分数。如果X是一种碱,请写出X的化学式  。
    (3)、III滴定法:称取固体5g配制成100mL 溶液,用3.65%的盐酸滴定,至NaOH完全被反应时消耗盐酸80mL,盐酸的密度为1.0g/mL,利用消耗的盐酸计算出样品中的NaOH含量。  

    ①NaOH完全被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②根据以上数据,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19、在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反应完全,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2)、如图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填写离子符号)
  • 20、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他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色;
    (2)、在完成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会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此现象:
    (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Mg B、Na2SO4 C、Na2CO3 D、MgOH2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