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科学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也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1)电磁继电器能实现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弱电流控制强电流。如图所示的电路,a、b处接电动机或指示灯。当低压控制电路断开时,指示灯亮;当低压控制电路闭合时,电动机工作。则a处接的是 (选填“指示灯”或“电动机”);

    (2)电动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充电时易引发火灾,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下班给电瓶车充电,一直充到第二天早上拔掉插头

    B.插座不够用,外接一个多孔插座大家共用

    C.电动车推到家里充电

    D.统一按照小区指定的充电场所充电,充满即拔

  • 2、锂、钠、钾等金属原子很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从镍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新能源电池的性能。

    (1)已知锂元素和钠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锂离子和OH-离子也可形成相应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2)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这三种电池容量相同的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电池。

  • 3、空气制水机能充分利用大气中的水分制出饮用水,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1)该过程中获得的饮用水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压缩冷凝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液态水,从微观角度分析,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的大小        B.分子间的间隔        C.分子的化学性质        D.分子的质量

  • 4、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而含有金的沙则属于混合物,若用“”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粒子模型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 5、法国科学家安培提出了右手螺旋定则,请据此判断图中螺线管左端为极(选填“N”或“S”),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的磁场很相似。

  • 6、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氧原子; 1个铁离子
  • 7、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断路器如图甲,它的通断状态分别如图乙、丙,对于该断路器的使用及原理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断路器利用两种金属受热膨胀程度不同使得电路断开 B、断路器的作用是当电路电流过大时会自动使电路断开 C、左侧金属片的热胀程度比右侧金属片的热胀程度大些 D、该断路器断开后随着金属片温度降低电路会自动接通
  • 8、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氕原子与氚原子不属于同种元素
  • 9、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不正确的用电方式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关于安全用电,如图所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湿布擦正在发光的灯泡 B、发现有人触电时先切断电源 C、开关接在零线与用电器之间 D、使用测电笔时手指接触笔尖金属体
  • 10、下列数字“2”能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A、CO2 B、Ca2+ C、CuO2 D、2SO3
  • 11、如图是奥斯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通电导线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 C、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会改变 D、移去小磁针后 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立即消失
  • 12、如图甲,音箱底部有一块磁铁,圆柱状底座内部有电磁铁,原理如图乙。为了适应不同需求,音箱的悬浮高度是可调的,下列能使音箱的高度上升的做法是(  )

    A、减少线圈的匝数 B、滑片P向右移动 C、减小电源电压 D、抽掉电磁铁铁芯
  • 13、2023年 10月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包头矿,富含的铌元素在我国核工业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铌的元素符号为nb B、铌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 C、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1 D、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91g
  • 14、小科在课外兴趣活动课中将数枚一元硬币按如图所示放在两根平行的条形磁铁上,搭成了一座漂亮的“硬币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硬币桥”上左右两端的硬币没有磁性 B、“硬币桥”中间磁性最强 C、“硬币桥”的搭建利用到了磁化的原理 D、两枚硬币相邻的部分是同名磁极
  • 15、“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

    (1)如图所示,跑步时,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该佩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表记录情况如图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速度是m/s。

  • 16、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 17、如图是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作出入射光线。

  • 18、如图为发光体AB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A'B',作出该物体。

  • 19、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5.0

    5.0

    2

    8.0

    8.0

    3

    12.0

    12.0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 20、在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00cm。如图所示,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00cm刻度线处不动,要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蜡烛应在范围内移动(用具体数字表示),光屏应向移动(选填“左”或“右”);   现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0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