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物质的特性(一)--【暑假进阶练-复习部分】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21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  过程或技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罐 B、雕刻石像 C、水车灌溉 D、织衣布
  • 2.  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已调平的天平上,静止后如图所示,则(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甲瓶液体密度较大 D、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 3. 某同学有一个最多能装5千克花生油的塑料桶,装满水后,则桶内水的质量()。(已知ρρ)
    A、大于5千克 B、小于5千克 C、一定等于5千克 D、可能等于5千克
  • 4. 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质中属于炭黑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是固体
  • 5. 物体M通过适当处理,出现三种常见的不同物态(甲、乙、  (物态甲)丙),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 B、丙为气态 C、丙变甲是凝华现象 D、乙变丙需要吸热
  • 6. 冬天,天一冷,小科就喜欢吃火锅;而到了夏天,天气一暖和,小科就喜欢吃雪糕。小科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而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 7. 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5:4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液体乙的密度是 0.8×103千克/米3
  • 8.  “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木炭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 B、从微观构成看: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C、从符号表征看: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 CO2 D、从数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 9.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表示1m3水的质量是 1.0×103kg/m3 C、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气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月壤从月球带回到地球,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时质量相同
  • 10. 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子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这种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白玉圆锥体上就会有水滴产生,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下列有几种关于此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前,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
  • 11. 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
  • 12. 某兴趣小组以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在同一环境下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酒精加热,乙杯为隔水加热,丙杯为隔油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小烧杯外大烧杯中物质的温度已处于一稳定值,关于此时小烧杯中水的说法正确的(    )

    A、甲、乙、丙温度均相同,但只有乙、丙中水沸腾 B、甲、乙、丙温度均相同,但只有丙中水沸腾 C、三杯水温度是t< t=t , 只有乙、丙中水沸腾 D、三杯水温度是 t<t=t , 只有丙中水沸腾

二、填空题

  • 13. 如图所示,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从开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时min。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的冰将(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14. 如图分别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见,A、B、C、D四种物质中,密度最大的是
    (2)、从图乙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 , 其值为
  • 15. 物态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的间距会发生变化,如图1;

    (1)、我国古代就掌握了高超的铸铁技术,图2是某环境下铸造铁器过程中铁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①铁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该环境下,铁的熔点是℃;

    ②整个过程,铁的物质分子(原子)间距是如何变化的(用“A”“B”“C排序”);

    (2)、小明阅读了关于水循环的材料,做出示意图如图3,则括号中的物态变化是:

    ①为 , ②为

  • 16.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科同学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请回答:

    (1)、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A、积雪的厚度h和脚印的深度h1 B、积雪的厚度h和脚印的面积S C、冰层的厚度h2和脚印的面积S D、脚印的深度h1和脚印的面积S
    (2)、若冰的密度为ρm,根据你的选择估测出积雪的密度ρ=

三、实验探究题

  • 17. 妈妈制作了一杯奶茶,小明想知道奶茶的密度,他将奶茶带到实验室进行了测量。

    (1)、调节天平时,指针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要使天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
    (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
    A.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奶茶的总质量
    B. 将待测奶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奶茶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的奶茶部分倒入量筒,测量这部分奶茶的体积
    (3)、由图乙数据可知奶茶的密度为千克/米3
  • 18.   实验室里,同学们为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大烧杯中盛水,将温度计浸没在水中,如图甲,并将烧杯置于石棉网上慢慢加热,每隔1分钟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温度计和烧杯,应先调整(填“温度计”或“烧杯”)的位置。
    (2)、同学们观察到烧杯中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图中(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4)、第一小组的同学描绘的曲线是丙图中的a,旁边第二小组的同学用初温相同的水做这个实验,描绘的图像为丙图中的b。两组同学的图像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 19. 今年春节期间,某同学购买了一个实心且材质均匀的台州生肖蛇“台台”饰品(如图1所示)。为了鉴别该饰品是由何种物质制成的,该同学打算通过测量其密度的方法来判断。

    (1)、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调到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观察到指针偏向如图2所示的位置,她应将平衡螺母向调,直到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该饰品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质量为
    (3)、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细线吊着饰品浸没于水中,标记出水面位置(如图4所示),然后取出饰品;往量筒中加入40mL水,再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使烧杯中水面上升至标记处,测出量筒中剩余水量,则饰品的体积为cm3
    (4)、测出该饰品的密度后,由下表可知,该饰品最可能是由制成的。

    物质

    PVC 塑料

    PU 树脂

    PP 塑料

    密度 ρ/kgm-3

     1.4×103

     1.2×103

     0.9×103

  • 20. 在课堂上老师用如图甲所示的小纸锅演示实验,已知纸在空气中温度到达183℃就可以燃烧,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520℃,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由图乙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2)、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组装器材时若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图甲中应将B处向下调整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 C、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83℃,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3)、小科再次探究: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图线
  • 21.  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小科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小科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在同一室内环境中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丁作对照,可以研究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3)、利用装置甲、乙、丙进行实验前后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组别

    实验记录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5

    10分钟后

    6.1

    5.5

    4.8

    从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可以得出结论(写出一条):

四、综合题

  • 22.   熔模精密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其做法如图:

    先用蜡做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

    现对某准备用于铸造的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温度达400℃后开始记入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答:
    (2)、该材料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分钟。
    (3)、为制造某工件,用密度为0.9g/cm3的蜡制成蜡模,蜡模的质量为3.6kg。请计算:

    ①该蜡模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②若用密度为 2.7×103kg/m3的金属浇铸工件,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