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物质的特性(二)-【暑假进阶练-复习部分】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21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淄博市临淄区后李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代表之一,后李遗址出土了一些陶器,为研究我国陶瓷器烧造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混合 B、
成型 C、
晾干 D、
烧结
2. 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3. 如图甲是金属镓放在手心中状态;图乙是把 的固态镓放入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 如图丙,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的熔化时间为 16min B、镓的熔点为 C、第8分钟时镓处于固液并存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4. 小科利用天平来比较水和酒精的密度大小。已知烧杯的规格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酒精和水,则图中一定能得出酒精密度比水小的是( )A、B、
C、
D、
5. 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体积相等的实心球,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是()A、3∶1 B、5∶3 C、2∶1 D、3∶56. “晒纸”是将刚生产的湿纸,通过自然蒸发使纸张变干。北面背阳,若无风情况下在杭州为了更快完成晒纸工序,下列晾晒方式最合理的是( )A、B、
C、
D、
7.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壁上会出现小水珠(如图)。若用“O”代表水分子,以下关于瓶壁外水珠形成过程的微观模型正确的是( )A、B、
C、
D、
8. 密度公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密度、质量、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m与体积V 的比值为定值9.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测盐水的密度,他的实验步骤有: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使天平平衡;
b.倒出一部分盐水到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c.用天平称出剩余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
d.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要使测出盐水的密度更准确,其合理的步骤依次是( )
A、a→b→c→d B、a→b→d→c C、a→c→d→b D、a→d→b→c10. 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甲图中可知,ρA>ρB>ρC , 且ρC>ρ水 B、从乙图中可见,阴影部分的面积S表示物质的质量,其值为16克 C、从甲图中可见,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200厘米 D、从甲图中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011. 小玲在嘉陵江边捡到一块会吸水的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回到家她想测一下石头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是60g,再把它放到一个容积是370mL的容器里,然后缓慢地往容器里加水,直到水面刚好到达瓶口,一共加入了0.34kg的水,最后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将表面的水擦拭干,再测出它此时的质量是70g,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A、 B、 C、 D、12. 如图是“测量食盐溶液的密度”实验过程中的四个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是()A、在烧杯中读取液体体积示数 B、将装食盐水的量筒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C、横梁标尺上读取游码示数 D、托盘天平指针向左偏时,向右调平衡螺母13.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二、填空题
-
14. 2025年5月19日,国内汽油价格每吨下降400元。已知某小车油箱容积为50升,汽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1)、 汽油 的 密 度 为 千 克 /米3 , 它表 示 的 意 义 是 。(2)、汽油油价下调后,车主给该小车加满一箱汽油将少花元。 (结果精确到0.1元)15. 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1)、小科妈妈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喷出来,这些“白气”主要通过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产生的。(2)、小科画了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腾的是图(填“乙”或“丙”)。(3)、当大煲内的水沸腾后,小科妈妈用小火炖汤,妈妈告诉小科大火和小火把汤炖好的时间是相同的,用小火还能节约煤气。小科根据所学液体沸腾的知识想到了其中的道理:。16. 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拿出了4个表面涂着相同颜色漆的大小不同的实心正方体金属块(上面分别标着1、2、3、4四个数字,漆的质量、体积都忽略不计),老师告诉大家其中两个是铁块,另两个是铜块 同学们测量了每个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后.老师在黑板上用描点法画图象,如图所示,刚刚描好对应的四个点。聪明的小科就知道了哪两个是铜块,哪两个是铁块,请你判断金属块3是块,和金属块2是同样材料做的是金属块。()
三、实验探究题
-
17. 传统防冻液以乙二醇和水为主要成分,但存在凝固点不稳定、腐蚀性强等问题。小科尝试用“抗凝剂A”替代水改良防冻液性能,因此做了抗凝剂A在防冻液中占比(抗凝剂A的质量/防冻液总质量)对防冻液凝固点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步骤及数据:
①按比例混合乙二醇和抗凝剂A,配制5种不同配方(见下表)。
配方
乙二醇/g
抗凝剂A/g
抗凝剂A的占比
凝固点
1
90
10
10%
2
80
20
20%
3
70
30
30%
4
60
40
40%
-49
5
50
50
50%
-50.5
②将防冻液置于低温环境中,持续搅拌并记录液体凝固时的温度。
(1)、要想完成上述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写一种即可)(2)、若要验证“抗凝剂A 替代水是否能改善防冻液性能",应如何设置对照组?。A.取 100g清水作对照 B.取 100g乙二醇作对照 C.每组均将抗凝剂A 换成等量清水做对照
(3)、小科在完成探究后得出结论:防冻液中抗凝剂A越多,防冻液的凝固点越低。请你判断小科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4)、抗凝剂A成本较高,若某地区冬季最低气温为-45℃,请推荐一款配方并说明理由。。18. 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研究;(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他这样做(填“正确”或“不正确”);(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此,你认为小丽的猜想(填“正确”或“不正确”)。19. 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小华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 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 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 , 比较发现T2高于 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2)、小忠认为仅凭 高于 的现象(填“能”或“不能”)证明小华的观点,因为: 。(3)、小忠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 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直至;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 , 若 , 则可以验证小华的结论是正确的。
(4)、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 )。A、B、
C、
四、综合题
-
20. 绍兴酒文化悠久,临近过年时,农家开始烧制自酿烧酒(白酒),这一传统是绍兴人过年不可或缺的温馨环节。制酒主要包含两个关键过程:发酵和蒸馏。(1)、发酵的过程:酵母分解糖,产物之一是酒精.发酵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酿造出的自酿烧酒(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即酒精的体积分数;比如50度白酒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为50毫升。
千克/米3、 千克/米3)
请计算: ①某厂生产的每瓶装“500毫升、45度”的自酿烧酒(白酒),质量是多少?
②这种酒的密度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