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开关、小灯泡与电阻 R1R2组成闭合回路。已知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电阻 R1=10Ω、标有“40欧,1.5安”的滑动变阻器 R2, , 电源两端的电压恒为 U=3V

    (1)、滑片P在中点时,灯泡的实际功率为W(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2)、P继续向右移动时,灯泡的电功率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 2、一兴趣小组用细绳从装有液体的容器中提升一质量分布均匀的边长为d=4cm的立方体重物,3s后物体以v=1cm/s的恒定速度上升,拉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g=10N/kg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两个问题

    (1)、 容器的底面积为cm2
    (2)、 3-9s 内拉力做的功为J
  • 3、如图所示 a、b两物体放在两固定的水平挡板之间,物体间用一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连接,b物体与滑轮组之间连接一水平细绳。滑轮组下端挂重为 G 的物体 c,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若每个滑轮的重量均为G,不考虑滑轮与绳子及转轴的摩擦,则物体 b 受到个力的作用(填受力个数),物体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 4、硫化氢水溶液俗称氢硫酸,不易保存,久置变浑浊。密封状态下,25℃氢硫酸饱和溶液100毫升,其溶质质量分数随放置天数变化如图甲所示。小明对氢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原因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氢硫酸能发生的发应主要有:

     2H2S+O2=2H2O+2S     H2S=H2+S    

    【提出猜想】

    猜想一:氢硫酸与水中O2反应,产生沉淀,使得其溶质质量分数降低。

    猜想二:氢硫酸自身不稳定分解,产生沉淀,使得其溶质质量分数降低。

    猜想三: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沉淀,使得其溶质质量分数降低。

    实验一:将H2S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1-2天未见浑浊现象。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将H2S气体溶于溶有氧气的水制成的25℃饱和氢硫酸100 毫升装入 A 瓶,另将 H2S气体溶于无氧气的水,配置成等质量分数氢硫酸100毫升装入 B 瓶如图所示。经过30天密闭保存后,过滤沉淀并干燥,记录A、B瓶中沉淀质量分别为 m1 , m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见图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
    (2)、从实验二图甲分析,小明的方案存在缺陷,请你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3)、修改方案后,正确进行操作。若要证明猜想三成立,而且主要因素是氢硫酸与水中与O2反应,则实验结果中的m1 , m2要满足的关系式是
  • 5、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体积.实验二: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的体积分数.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 (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填“排空气”或“排水”)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

  • 6、取 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25g,加热至恒重。在一定温度下,将残留的固体加入 2g水中,有12g固体未溶,再加入5g水,仍有10g固体未溶。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28.0

    34.4

    40.3

    45.8

    51.1

    56.3

    (1)、加热反应过程中MnO2的质量分数(填:不变,变大,变小)
    (2)、在本实验加热过程中,一共产生氧气g
  • 7、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说的电子和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根据以上信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做了相应的预测:

    甲:碳原子呈电中性,反碳原子带负电.

    乙:反氢原子是由1个反质子和1个反电子构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

    丙:二氧化碳和反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丁:二氧化碳和反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你认为反氢原子失去一个反电子后的离子的符号可表示为
    (2)、你认为上述四位同学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
  • 8、科学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碳-12 原子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____。
    A、O-16 B、Cl-35.5 C、Ag-108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19世纪初,以氢为母体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错误的,它对科学的发展有价值 B、实验结果与预测有偏差时,可以认为是实验误差造成的,因此可以忽略偏差。 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C-12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查得C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2.01 不为整数,可推测C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
  • 9、在温度t℃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 Sg,向(100+a)g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SgA物质,析出带结晶水的晶体 Mg,把Mg该晶体配成t℃的饱和溶液需加水(    )
    A、大于 100g B、小于 200g C、等于200g D、等于2(100+S)g
  • 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a=52% B、b=8% C、c=17% D、d=8%
  • 11、在由 K2S、K2SO3、K2SO4组成的某混合物中,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7% B、16% C、15% D、14%
  • 12、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已知氢、碳、氮、氧、磷、硫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6、7、8、15、16,则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NO和O2 B、H2O2和NH3 C、NH4+和CS4 D、PO43-和SO42-
  • 13、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为400cm2的圆柱形水槽,内盛有适量的水,把质量为1kg、高为12cm、横截面积为100cm2的柱形物块用弹簧测力计悬挂后浸入水中,下底面距水面2cm,如图甲所示。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称量范围为0-10N,且刻度盘0N到10N之间长为10cm。(g=10N/ kg)

    求:

    (1)、接着向水槽内注入水,当弹簧秤的示数恰好为零时,圆柱形水槽底受到水的压强增大了多少帕?(要求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2)、现改用细线悬挂该柱形物,并使柱形物下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如图乙所示)然后缓慢将柱形物向下放入水中(水槽足深,且柱形物始终保持竖直),则从图示位置到细线上的拉力刚好等于0时为止,求此时圆柱形水槽底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多少帕?(要求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 14、每年入冬,雁荡山百岗尖山顶会出现南方难得见到“雾凇”“冰棱”现象,小可和同学们利用星期天进行了一次登山活动,想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测量雁荡山百岗尖的高度。(已知一定高度范围内,竖直方向每升高10米大气压强减小△p,且山下大气压强为p0).他们随身携带了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到达山顶后,他们首先排尽针筒内的空气并用橡皮帽封住其小孔,进行了如图的实验。(实验中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不计)

    (1)、美丽的“雾凇”形成是由于百岗尖山顶的气温低,风又大,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 而成(选填:熔化,凝固,升华,凝华)
    (2)、为了测量山顶的大气压强,你认为实验中应测出的量有(指出科学量的名称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3)、实验时若针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将导致测得的高度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雁荡山百岗尖山脚到山顶的相对高度为米(用所测得的科学量及已知量表示)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电动自行车是如何调速的?常用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主要由磁铁、霍耳传感器、控制器和开关K四部分组成。霍耳传感器是将磁信号转变成电压的装置,它产生的电压U0随磁场增强而增大。在转动电动自行车手柄旋转套时,旋转套中磁铁与固定在手柄中的霍耳传感器的距离发生改变,使U0发生变化。控制器自身产生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电压U1 , 如图甲所示。控制器将电压U1与霍耳传感器的电压U0比较后,输出控制电压Uₖ,控制开关K的通断。当U1小于U0时,Uₖ=1V,图乙中开关K闭合;U1大于U0时, UK=0, K 断开。U0不同, 开关K闭合时间(△t闭合) 与断开时间 (△t断开)都会变化,△t 闭合/△t 断开越大,电动机转得越快。

    (1)、如图丙所示,将霍耳传感器沿磁感线从B 点移动到A 的过程中,其产生电压U0____。
    A、不断增大 B、保持不变 C、不断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图丁中折线A 和直线B 分别是 U1和U0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在0~2T 内控制开关K 闭合的时间段分别为
    (3)、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霍耳传感器输出电压U0如图戊中图线M,转动手柄旋转套后U0变为图中图线N,图中折线A是U1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与转动前相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
    A、电动自行车速度变慢 B、手柄旋转套中磁铁与霍耳传感器的距离减小 C、每次K 闭合与断开时间之比 (△t 闭合/△t断开)变小 D、每次K 闭合与断开时间之和(△t闭合+△t断开)不变
  • 16、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 面积相同的均匀直导体EF、FG、GH连接而成,其中一段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P是与 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闭合开关S将P从H端移到E端时,电流表示数I与P 向左移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R1=10Ω,则GH导体的电阻为 Ω, 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 x的值为 cm.

  • 17、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源为恒流源,不管外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化,它都能够提供持续的定值电流。电压表V、电流表A 都为理想电表,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R 的滑动触头向左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示数减小,V示数变大 B、A示数减小,V示数不变 C、A示数增大,V示数变大 D、A示数增大,V示数不变
  • 18、在如图所示的电器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均为定值电阻。当①、②都是电流表时,闭合开关S1 , 断开开关S2 , ①表的示数与②表的示数之比为m;当①、②都是电压表时,闭合开关S1和S2 , ①表的示数与②表的示数之比为n。下列关于m、n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mn=n-2m B、mn=n-1 C、mn=m-1 D、因R1、R2未知,故m、n的关系无法确定
  • 19、用两个相同的足够大的水平力F将2024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夹在两个相同的 竖直木板之间,所有木块都如图所示保持静止状态,每个木块的质量都为m,则编号2023 和2024号木块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木块从左至右 编号依次为1、2、3…2022、2023、2024)(    )

    A、1011mg B、1012mg C、2023mg D、2024mg
  • 20、某同学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和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 , 测量未知电阻 Rx阻值,图中不能实现测量 Rx阻值的电路图是 (   )
    A、 B、 C、 D、
上一页 176 177 178 179 18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