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开始仰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小科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应(  )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
  • 2、如图是解放军战士身着迷彩服执行任务,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 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下列现象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是(  )

       

    A、黄蜂腹部处黄黑相间的斑纹 B、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 C、尺蠖静止时形似枯树枝 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
  • 3、项目化学习小组观察到用冷水泡苋菜水仍清澈,用热水泡苋菜就能得到红色的汤。如图所示是水温与汤变红程度的关联,结合已学知识及图像可知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和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分别是(  )

    A、细胞壁70℃ B、细胞壁80℃ C、细胞膜70℃ D、细胞膜80℃
  • 4、如图所示为植物豆腐柴,其叶子是制作特色小吃“观音豆腐”的主要原料,豆腐柴一般生长在山坡、溪沟两侧的灌丛中,四月发芽,五月开花结果。豆腐柴所属的植物种类是(  )

    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 5、小科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4次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5.46cm25.45cm25.78cm25.43cm , 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25.447cm B、25.45cm C、25.53cm D、25.530cm
  • 6、如图所示为小科家的扫地机器人,具有智能导航、全自动清洁、智能识别、充电自动返航等功能。下列能作为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自由移动 B、能否与主人对话 C、能否智能识别 D、能否生长发育
  • 7、小科同学在运动会上获得了100米金牌,同学们对金牌的材料进行了讨论,有同学认为是铁制的,也有同学认为是铜制的,同学们的看法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得出结论 D、进行实验
  • 8、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500m=500m×100=50000cm B、1600mm=1600÷1000mm=1.6m C、55m3=55×1000L=55000L D、3.5L=3.5L×1000mL=3500mL
  • 9、2024年7月31日,在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浙江选手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下列有关估测合理的是(  )
    A、潘展乐身高约19dm B、潘展乐的正常体温为38℃ C、游泳池的水温约5℃ D、游泳池体积约500L
  • 10、正确的方法、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安全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嗅闻气体 D、读取液体体积
  • 11、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随3名航天员一起进入太空的还有4条斑马鱼和4g金鱼藻,用于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关于太空探索,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太空中的哪颗星星最美 B、金鱼藻在太空能否正常生长 C、在太空中,斑马鱼处于液体中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D、为什么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
  • 12、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苏翊鸣勇夺单板滑雪大跳台金牌。图甲是他在决赛中的完美飞行轨迹,AB 是飞跃跳台的上升阶段,BC 是下落阶段。请在图乙中画出他在飞行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图并说明理由。(v0为 A 点的速度,不计空气阻力)

  • 13、“碗池比赛”属于滑板比赛之一,是在一个“碗形”的镂空的道具上进行,比赛场地中的一部分可以看成是如图甲所示的半圆形轨道,A点高度H为1.8m,B点高度h为1.2m。比赛出发前,小科如图乙站立,他和滑板的总质量为64kg。

    (1)小科从A点静止下滑,经过O点到达B点后立即返回,在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的速度变化为

    (2)滑板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104m2 , A点时小科与滑板对地面的压强为帕。

    (3)出发后从A到B的过程中,小科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写出计算过程)

  • 1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小科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做法是:重物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重物上连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时打出一系列的点

    (每隔0.1秒再取另一个计数点A、B、C等),测出打点计时器在纸条上打出点的间距大小,如图乙所示,计算出重物重力势能和动能,并将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进行比较。小科用质量为0.5kg和1kg的重物做了两组实验,获得表一和表二两组数据。请分析实验过程和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质量为0.5kg的重物

    位置

    A

    B

    C

    D

    E

    动能增加量(焦)

    0.09

    0.27

    0.45

    0.63

    0.81

    重力势能减少量(焦)

    0.15

    0.45

    0.75

    1.05

    1.35

    表二:质量为1kg的重物

    位置

    A1

    B1

    C1

    D1

    E1

    动能增加量(焦)

    0.36

    1.06

    1.76

    2.46

    3.16

    重力势能减少量(焦)

    0.4

    1.2

    2.0

     

    3.6

    (1)、请在表2中的空格上填上合适的数据
    (2)、小科认为重物下落时动能增加,请从图乙中找出证据并说明理由
    (3)、分析表格数据,小科发现动能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其原因是
    (4)、为了使动能的增加量更接近于重力势能减少量,以便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现有1kg、2kg、3kg三个重物,选择哪个重物进行实验更合理?为什么?
  • 15、超氧化钠(NaO2)在常温下能分别与CO2、H2O、HCl发生反应,均可生成O2.为了验证CO2能跟NaO2反应生成O2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超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稀盐酸具有挥发性)。

    (1)、Na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NaCl B、NaOH C、Na2CO3 D、NaHCO3
    (2)、推测B装置中X溶液的作用是
    (3)、在G装置中,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同时微热红磷和白磷,可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4)、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D中固体,加足量水,有气泡产生。为验证所得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写出后续的实验操作与现象
  • 16、某些铜器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了铜渍。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层锈渍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

    【猜想与假设】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CO2、O2和共同作用而生成的。

    【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刚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铜片)。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写试管字母编号)。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的目的是

    (2)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评价与改进】小明认为小刚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

  • 17、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2)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环节;

    【改进创新】小金同学认为,原气体产物中的CO2对CO的检验不会产生干扰,于是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去掉B、C、D装置,替换F、G装置,改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小金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E处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

    (3)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4)实验中,判断E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净的实验现象是

  • 18、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

    (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运动的物体在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

    (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 , 则P1P2(填“>”、“=”或“<”)。

  • 19、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2秒末时,物体处于状态,第6秒末到第9秒末,推力F做功是焦耳。

  • 20、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钾、硫酸铜、氯化钡、硫酸镁、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确定其中的成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请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判断:

    (1)沉淀部分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为

    (3)固体粉末中(填“一定有”“可能有”或“一定没有”)氯化钠。

上一页 168 169 170 171 17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