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调节睡眠的关键激素,其分泌受光照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测得三种不同光照条件下人体内褪黑素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图中示例:A组—黑暗环境,B组—普通室内光,C组——手机屏幕蓝光)

    (1)、光照信号通过“视网膜→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这方式影响褪黑素分泌。根据反射弧结构分析,松果体在该过程中属于
    (2)、分析图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3)、研究表明,人体松果体在 7-10 岁后逐渐退化。据此推测,随年龄增长,褪黑素分泌量会(填“增多” “减少”或“不变”)。
    (4)、若某人长期熬夜使用电子设备,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请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改善睡眠的建议: 
  • 2、小科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线圈电阻不能忽略)。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用电磁铁接线柱a、c接入电路K、M之间,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位置,观察电流表示数为I。用电磁铁下端吸引大头针,记录电磁铁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n1和被吸引大头针的个数N1 , 断开开关S;

    ②将电磁铁接线柱a、b接入电路K、M之间,闭合开关S,用电磁铁下端吸引大头针,记录电磁铁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n2和被吸引大头针的个数N2 , 断开开关S;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请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存在的问题:
    (3)、请你针对(2)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步骤:②将电磁铁接线柱a、b接入电路K、M之间,闭合开关S, , 用电磁铁下端吸引大头针,记录电磁铁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 n3和被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N3 , 断开开关S。
    (4)、用该实验装置还能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是否有关。
  • 3、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透镜,此时所成的像为(填“实像”或“虚像”)。小科拿起这张黑白卡片,教室内每个方向的同学都可以清晰看到,这是因为光在该卡片上发生了(填反射类型)。

  • 4、如图甲所示,是一款风光互补LED 路灯,它利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将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如图乙所示,当需要用电时,智控系统通过控制蓄电池放电照明,R是光敏电阻,R0是定值电阻,日光充足时,电磁继电器把衔铁吸下,G、H接入电路,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光线不足时,衔铁被弹簧拉起,与E、F接入电路,蓄电池给LED 路灯供电,路灯亮起。

    (1)、风带动风力发电机扇叶转动产生电流,体现了原理。
    (2)、该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在使用中,发现路灯在夜晚亮起偏迟,清晨灭灯偏早。你认为可采取什么措施改进该电路
  • 5、在“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活动中,闭合开关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

    (1)、 电源左端为级。
    (2)、磁感线上A、B、C三点中磁场强度最强的点是
    (3)、磁感线上A、B两点的磁场方向(填“相同”或“不同”)。
  • 6、如图所示是浙江省最高建筑————宁波中心大厦交付时多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场景。

    (1)、我们在观看精彩的表演时,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为:无人机发出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成像部位)→视神经→的视觉中枢。
    (2)、某单架无人机电池标注的铭牌如图乙所示,其中“11.1V”表示电池的输出电压, “2200mAh”表示该电池若在2200mA 电流下可持续工作1小时,若无人机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流为2A,则该电池最多可供电小时。
    (3)、各无人机在编队飞行时采用类似于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写出一条即可)。
  • 7、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感应性的实验装置或原理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员在“天宫课堂”展示的水稻茎叶呈现无序生长(如图甲),与地面整齐向上生长的状态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的刺激减弱而引起的。
    (2)、将两粒萌发蚕豆种子按图乙位置固定(胚根初始方向如图乙),在重力作用下培养24小时。图乙中器官生长方向变化最小的是(填字母,可多选)。
    (3)、为探究单侧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图丙实验。结果发现茎向光弯曲生长,这是因为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在(填“向光”或“背光”)侧分布多,该侧长得快。
  • 8、“明眸”是学校每年体检的项目之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视力测试时,学生看到待测字母后做出相应手势。该调节方式属于调节。

    (2)、体检时,小科看不清楚待测字母,向前一步就能看清。两次测试中字母所成的像的像距较大的是(填“现位置”或“原位置”)。他需要矫正视力,应配戴透镜制成的眼镜。
  • 9、如图所示,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空气时,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这描述的是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了变化。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 10、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3V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电阻箱。小科多次改变R2的阻值,闭合开关S,记录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得到电流表示数I随电阻箱阻值的倒数 1R2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 B、乙图中C点的横坐标为0.5 C、乙图中A 点可以看作是R2短路时电流表的示数 D、通过R2的电流与R2的阻值成反比
  • 11、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不同元件,可以进行不同的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改变接入AB间电阻大小和电压大小 B、测量不同亮度时小灯泡的阻值———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AB间电阻大小不变,电压大小也不能变 D、测量未知电阻阻值——滑动变阻器用于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 12、早在唐代《外台秘要方》中,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就有记载。下列操作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是
    A、注射生长激素 B、注射生理盐水 C、口服含糖多的食物 D、注射胰岛素
  • 13、下列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4、小科同学喜欢电吉他,学习电与磁的知识后,知道了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他又查询资料得知:磁体附近的金属弦容易被磁化,当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扬声器振动产生声波。下列关于拾音器说法正确的是

    A、将磁体换成铁棒,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B、电吉他要正常工作,金属弦可以选用铜丝 C、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与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弦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
  • 15、如图所示, 用2节干电池(总电压为3V) 、小灯泡“2.5V0.3A”、甲、乙两根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铅笔芯的长度都是17.5cm,甲的电阻为20Ω,乙的电阻为10Ω)、金属回形针、开关、导线,设计制作一个模拟的调光灯。调节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价:一是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范围;二是调节精度,回形针移动一定距离时,电阻变化越小则调节精度越高。则铅笔芯甲和乙相比,甲的

    A、调节范围大,调节精度高 B、调节范围大,调节精度低 C、调节范围小,调节精度高 D、调节范围小,调节精度低
  • 16、在科学课上,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们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观察不同条件下像的形成。判断物体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观察到的是实像,观察不到的是虚像 B、光屏上所成的不清晰的像是虚像,清晰的像是实像 C、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虚像,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实像 D、和物体相比,放大的是虚像,缩小的是实像
  • 1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幅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乙实验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C、丙实验说明了电磁感应的原理 D、丁图中,小磁针的 N极指向地磁北极
  • 18、如图所示是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光学指纹锁模型。当手指按压在指纹采集面上,指纹经凸透镜成像在感光组件上,识别系统比对成功后开锁。下列关于指纹锁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B、和小孔成像原理一样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19、小科骑车去四明山游玩,途中经过一段盘山公路时,通过观察公路拐弯路口的广角镜来判断对面是否有车辆驶过。如图所示,广角镜涉及到的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 20、如图所示是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指南鱼”,静止漂浮在水面上时,  “鱼头”总是指北。小科将两条完全相同的“指南鱼”靠近摆放,并绘制了它们的磁感线分布,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上一页 162 163 164 165 1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