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0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随着城市发展,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在加大。下列控制噪声途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隔音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2. 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温室效应” C、减少大气污染 D、降低噪声污染
  • 3. 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拉动棉签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 4. 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钢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 5. 下列关于声音产生、传播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手指拨动琴弦,听到琴声,此时声源是手指
  •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 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 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 7.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甲、乙______不同,乙、丙______不同,甲、乙、丙三者______相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音色;音调;响度 B、响度;音调;音色 C、音调;响度;音色 D、响度;音色;音调
  • 8. 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 9.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拐弯传播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主要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 10. 微信声音锁可以用来快速地解锁微信。设置声音锁时需要读一串数字以便识别录入者的“声纹”。设置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声纹”来登录,便捷易操作。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都有
  • 11. 每年中考、高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将教室的窗户关好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
  • 12. 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音色较美的 D、响度较小的
  • 13.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下面一些措施能起到相应作用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 14. 如图1所示的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可用来呈现声音的。如图2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乙两种声音的不同,甲、丁两种声音的不同(以上三空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15. 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有关;

    (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在上一页)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的音调高;

    (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三、实验与探究题

  • 16.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7. 小江想探究管子发声时,振动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5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厘米

    直径/厘米

    频率/赫兹

    1

    20.50

    1.50

    2131

    2

    31.00

    1.50

    1234

    3

    48.60

    1.50

    656

    4

    20.50

    2.00

    1750

    5

    20.50

    2.50

    956

    (1)5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管;

    (2)比较1、2、3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3)结合上述实验,推测如图中A、B两个编钟哪个敲击时音调较高,并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

  • 18. 降噪耳机是指采用某种方法防治噪声污染的耳机。小明购买了某品牌的降噪耳机,佩戴耳机但未启动开关时,能够透过耳机听见外界的噪声,但比未佩戴耳机时响度较低。启动耳机后,外界的噪声瞬间“消失”。小明对此感到好奇,查找获得以下资料。

    资料一:一列声波遇到与它相反的反相声波时会互相“抵消”,如图1所示,从而无法引起鼓膜振动;

    资料二:降噪耳机内部含有降噪芯片,该芯片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降噪耳机的构造和所学知识解释降噪耳机防治噪声污染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