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专练1 基础巩固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上虞是青瓷的故乡,越窑青瓷就发源于此。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镇浆制泥 B、
拉坯造型 C、
磨光上釉 D、
高温烧制
2.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酸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A、有酸味的物质 B、一切酸中都含有氧 C、只有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D、与碱作用时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3. 小科发现几种写“密信”的方法:用无色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燥后不见字迹,收到密信的人用特殊液体与之反应、显字。下列组合不能用来传密信的是 ( )A、用白醋写信,用酚酞试液显字 B、用稀米汤写信,用碘酒显字 C、用石灰水写信,用酚酞试液显字 D、用酚酞试液写信,用纯碱溶液显字4. 盐酸是实验室的重要物质,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如图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X可能是H2O B、Y可能是硝酸钡 C、若W呈无色,指示剂可能是酚酞 D、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5. 有 A,B 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溶液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 pH 可能为 11 C、只用 A 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 A 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6. 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分别放着盛有等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此时天平平衡,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天平会(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处于平衡 D、无法判断7. “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若一次就可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 )A、B、
C、
D、
8. 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同样化学物质也可以用检索表来鉴定。现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四种溶液,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检索表来分辨这四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a溶液呈碱性 2
1b溶液呈酸性 甲
2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2b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 3
3a与反应有沉淀 丙
3b与反应无沉淀 丁
A、甲是稀盐酸 B、横线处填写“与二氧化碳反应出现沉淀” C、乙通常用来吸收并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D、丙和丁不可以用无色酚酞鉴别9. 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 )A、酸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稀盐酸中有H+ , 能与碱反应,稀硫酸中也有H+ , 也一定能与碱反应 C、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一定是碱溶液 D、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10. 如图是等浓度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时溶液的酸碱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实验过程中的钙离子的数量不断增加 B、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钙消耗的体积大于稀盐酸溶液消耗的体积12 C、向b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蓝色 D、c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 ,11. 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在烧瓶内收集满CO2, 如图I所示,T 开K, 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同时迅速注入烧瓶内,关闭K, 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到甲中有白 色沉淀生成,乙中无明显现象。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Ⅱ所示,曲线①和曲 线②分别表示甲、乙两个烧瓶内的压强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实验可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 B、通过图Ⅱ可知,吸收大量的CO2 最好选用澄清石灰水 C、图Ⅱ中AB 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用注射器注入液体,压缩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 D、图Ⅱ中点C、点 E 对应的实验操作是振荡烧瓶12.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的沉淀为红褐色 B、A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B 点时溶液pH=7 D、A点到 B 点硫酸钠质量不变13. 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如图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A、红色 B、蓝色 C、红色(C和A重复了) D、蓝色(D和B重复了)14. 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干燥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氨气,塞紧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满水)的胶塞,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便可形成喷泉。除了图中烧瓶与胶头滴管内的相应药品外,以下选项中也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气体与浓NaOH溶液胶头 B、CO气体与浓NaOH溶液滴管 C、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 D、O2气体与硫酸溶液水15.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水和硫酸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示的物质为 , 乙表示的物质为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还有剩余 C、加入a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 D、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呈中性16. 如图是一种简易的自动化彩色喷泉实验。注射器中是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 , 小药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开始时推动注射器使少量溶液进入小药瓶,然后松开手,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小药瓶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色喷泉。已知紫包菜汁的变色范围如表所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A、紫包菜汁可以用做酸碱指示剂 B、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绿色 C、液体颜色为粉红色时小药瓶中所含的溶质是 D、若实验中氢氧化钠过量,则小药瓶中液体颜色变化依次为: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17. 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探究,测量结果如图乙和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仪器A盛放的是盐酸溶液 B、取图乙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丙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D、图丙中从f→g温度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18.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 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二、非选择题
-
19. 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历史悠久,泡茶过程如下图所示。茶汤的滋味取决于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等,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1)、茶多酚在物质分类中属于纯净物中的(选填“单质”、“氧化物”或“化合物”)。(2)、茶多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这一性质属于(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3)、洗茶可以去除杂味,让茶汤更清香。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请结合其性质写出一条洗茶操作的建议:。20. 灵灵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做了下面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比甲、乙实验,说明具有吸水性的固体是:。(2)、取出培养皿并配置溶液,久置于空中,则两个培养皿中会出现浑浊的溶液是:。(3)、丙、丁处反应产生的气体是。21. 小科学习浓酸的性质后,进行如下实验。(1)、饱和硫酸铜溶液置于烧杯A中,浓硫酸置于烧杯B中,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出现蓝色晶体,可知浓硫酸具有性;(2)、浓氨水置于烧杯C中,浓盐酸置于烧杯D中,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乙)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出现白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 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 HCl气体发生化合反应,则白烟的化学式是。22.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呢?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放置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然后开启电磁搅拌器,从滴定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计算机显示两种传感器所得的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1)、下列关于图乙、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图乙a点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B、图乙中c点表示的溶液中Na+个数大于Cl-个数 C、图丙中d点的溶液,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会产生气泡(2)、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图丁是图甲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则反应后的“
”表示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
23. 小明研究氢氧化钙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1)、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实验。(填写图中的序号)(2)、小明发现将盐酸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有明显现象,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然后再滴入盐酸,若观察到则证明二者发生反应。(3)、图乙表示实验③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种类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表示的离子是。(4)、实验结束后,将实验②和③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沉淀消失,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