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小文参加了班级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他得知“唱古诗”可以选择一些情感基调相合的现成曲谱配乐,于是他整理出了以下搭配。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用伤感沉郁的歌曲搭配杜甫的《春望》。 B、用轻灵可爱的儿歌搭配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C、用热情动感的舞曲搭配王维的《使至塞上》。 D、用舒缓的山民小调搭配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
2、诗歌鉴赏
诗文联读
〔甲〕冬景
(元)吕徽之①
斗室萧萧日晏②眠,
疏狂③惟与懒相便。
寻常甲子④无心记,
看到梅花又一年。
(选自《宋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乙〕隐逸
(元)陶宗仪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⑤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⑥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膝王蛱蝶事⑦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⑧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
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
(选自《南村辍耕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有改动)
〔注释〕①吕徽之:字起猷,号六松,元亡后,隐居不仕。②日晏:天色已晚。③疏狂;狂放不受拘束。④甲子;泛指岁月,光阴。⑤楮币:纸币的别名。⑥露顶:脱帽露出头顶,不修边幅。⑦滕王蛱蝶事;滕王李元婴作蝴蝶画的典故。⑧惠:施与恩惠,赠送。
(1)、阅读甲诗,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方法
示例
文言词句
释义
课内迁移法
如“介胄之士不拜”(《周亚夫军细柳》)中的“介胄”,本义指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①
遣人遥尾其后
③
如“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②
成语推断法
如“苦吟弗就”中的“就”,可依据成语“一挥而就”中的“就”推测为“完成”的意思
请之益坚_
④
语境推断法
上文有“邀先生入坐”句,下文有“遂入阁”句,再结合前句“我如此形状”,可据此推断“厕”的大概意思
安可厕诸君子间
⑤
(3)、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
(4)、诗文互相参照,你会有趣地发现,有些内容能相互印证,如甲诗中“斗室萧萧”对应乙文中的①(引用原文语句作答),而“疏狂”一词在乙文中也有具体的表现,如②(用自己的话回答)。(5)、如果能够穿越时空,你认为吕徽之与下列人物中的哪一位志趣最相投?请结合两人的作品及你对他们的了解,说明你的选择与理由。
A.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吴均(《与朱元思书》)
C.王绩(《野望》)
我选(填选项),理由:。 -
3、阅读理解
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卓宝熙
①他被誉为中国工程勘察大师,也是我国地质工程遥感技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曾负责主持了成昆、青藏、朔黄等30多条铁路线路的工程地质遥感工作,他就是卓宝熙。
“我从小就是个‘野孩子’,在勘测队到处可以跑”
②1954年,卓宝熙从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毕业,被分配到铁道部东北设计分局勘探队。他本来可以选择留在机关做研究,但他更喜欢在野外搞工程地质。
③卓宝熙说:“我从小就是个“野孩子”,在勘测队可以到处跑,我也比较喜欢野外这种生活。过去没有人专门搞工程地质,我们就向老同志学习。”
④1954年10月,卓宝熙与同事们一起奔赴东北小兴安岭,在那里有一条名叫“汤林线”的铁路需要加固与延长,卓宝熙他们就负责这条线路的定测工作。
⑤卓宝熙出生于福建,东北的严寒成了他面临的最大挑战。被分在水文组后,卓宝熙每天都要戴着皮帽、穿着厚皮衣,沿着分水线测量。
⑥尽管勘测环境十分恶劣,卓宝熙却从未后悔选择勘探。当卓宝熙把数据交给铁路建设部门后,直到1966年,这条铁路才全线完工。如今,这条铁路依然在为地方运输提供着服务。
勇闯修路禁区,“每走一步路都很艰难”
⑦1956年2月,国家批准了铁道部“派苏联专家携带设备援华的申请”,卓宝熙被重新分配到铁道部航空勘察事务所目测组,跟随苏联航空地质专家高鲁宾柯学习航空地质。
⑧从勘测到航空地质,面对专业知识的跨越,卓宝熙只能加速学习。1957年初,卓宝熙和高鲁宾柯等人接到了一个任务,对成昆铁路进行现场调查,研究金沙江方案是否可行。
⑨在修成昆线之前,很多人称这里为修路禁区。从三堆子到拉鲊是成昆铁路工程地质最复杂的地段之一,这一段紧沿金沙江,两岸山高谷深,而且岩石属于变质岩,风化严重。其间有一段路尤为险峻,山坡很不稳定且极陡,在上面走一步都很艰难。因此,这里也被人称为“一步苦”。
⑩经过艰苦的调查,卓宝熙他们认为金沙江地质虽然复杂,但方案还是可行的。它的优点是线路工程量小,造价低。
⑪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如今,成昆铁路扩能工程不仅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贸易口岸的重要通道。
修建青藏铁路遇棘手难题,他提出的方案起到关键作用
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国家提出要建设一条进藏铁路。为此,卓宝熙曾五次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全线进行航空摄影,开展航测制图和遥感地质调查。1975年5月,包括卓宝熙在内的上千人踏上了青藏高原。
⑬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海拔高达四千三百米。卓宝熙光是陷车就遇上50多次,最严重的一次,他们的车陷在离部队二十多千米远的沼泽。22个人在大雪和沼泽中走了整整一夜,等快走到部队时,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否还活着。
⑭卓宝熙说:“走了一晚上,还下着大雪,浑身都湿透了。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当场就晕倒了。后来经过人工抢救,总算救回来了。”
⑮卓宝熙和他的团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攻克了四个月,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地质资料。
⑯一年后,卓宝熙二次进藏。这一次,他的任务是解决青藏高原冻土的问题,而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西藏是中国最大的冻土分布区之一。冻土,指的是土体温度低于0摄氏度且含有冰的特殊岩土体。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铁路,如果处理不好冻土问题,火车经过时路基就会塌陷造成翻车。
⑰经过近半年的实地勘测,卓宝熙等人提出冻土分区方案,将冻土区分为三个大区和十个小区,让铁路修建避开冻土严重区域。冻土分区的方案在之后青藏铁路的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⑱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
⑲因为年事已高,没能亲自坐火车去一趟拉萨是卓老最大的遗憾,但是能让中国铁路穿梭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骄傲。⑳卓宝熙开始从事遥感地质工作的时候,全国很少有人做这份工作。而近年来,我国遥感技术实现了质的跨越,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处理卫星的遥感信息,而且具有了航空航天遥感信息采集的能力。
㉑随着遥感地质队伍不断扩大,卓宝熙也不遗余力地培养着新的工程师。如果说这个事业是一棵大树,卓宝熙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如今这棵大树已经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选自2023年10月6日“央视新闻”,有改动)
(1)、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卓宝熙的人生经历,请加以概括,完成下面的表格。时间
事件
1954年
⑴
1954年10月
⑵
1956年2月
卓宝熙被重新分配到铁道部航空勘察事务所目测组,跟随苏联航空地质专家高鲁宾柯学习航空地质。
1975年5月
卓宝熙踏上了青藏高原,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地质资料。
1976年
⑶
(2)、卓宝熙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勘测工作,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请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为下面的对联补写下联。上联:埋头几十年,建设铁路枢纽
下联:
(3)、请你抓住关键词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卓宝熙用行动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请你结合以下资料,说说《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身上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至少选两个人物)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思想材料。
-
4、阅读理解
参与湿地申遗
在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过程中,“湿地申遗”这个词语引起了小语同学的兴趣,下面是他寻找的几则有关的资料,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①2023年钱塘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调查,在江海湿地公园发现了34种鸟类。
②湿地要具备重要的迁徙和繁殖地的功能,能吸引大量的候鸟等物种,为它们提供安全的繁殖和越冬场所。目前,钱塘大湾区湿地已经记录到鸟类16目49科140种。其中,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有19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的有18种。
③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秋表示,要申遗,钱塘大湾区湿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选自“杭州政协新闻网”,有改动)
〔材料二〕
好生态吸引更多物种“用脚投票”。据统计,盐城湿地拥有生物物种3308种,记录鸟类达436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0.17%,珍稀濒危鸟类共计117种。连续7年观测到野化丹顶鹤成功自然繁殖;麋鹿数量已增至7840头,占世界总数的70%;勺嘴鹬、小青脚鹬等珍稀濒危鸟类成了黄海湿地的常客,2023年在条子泥区域记录到小青脚鹬1560只。同时,盐城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2022年,入选“国际湿地城市”;2023年,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并达成《盐城共识》,成为展示发展成效、扩大城市影响、集聚各方资源的国际盛会。
(选自 2023年12月29 日《盐阜大众报》,有改动)
〔材料三〕
西湖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描述:自公元9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欧阳修就曾作《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
〔材料四〕
湿地定义
湿地价值
美称
功能
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 6 米 的水域。
经济价值
资源宝库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生态价值
地球之肾
净化水体
生命的摇篮
保护生物多样性
天然空调机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释放氧气
天然水库
涵养水源、调蓄水量
①____
②____
社会效益
一
参观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材料五〕
(1)、古诗文名句填写。①请把材料三横线处补写完整。
轻舟短棹西湖好, , 。
②祖国山川处处美不胜收,西湖美,三峡亦美,请看“春冬之时,则 , ”。(郦道元《三峡》)
(2)、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把材料四补充完整。(3)、以上小语搜寻的几则材料都跟“湿地知识”有关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比较材料二中的画线句和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每年数百万只候鸟把盐城湿地作为繁殖地和“加油站”:春季,绿草如茵,群鸟北飞;夏季,草木扶疏,鸥鹭翔集;秋季,红蒿如幕,雁鹤归来;冬季,雪花飞舞,鹤鹿相闻。
(选自“新华社新媒体”,有改动)
有同学建议,文中画横线句改成上述句子更好,优美的语言更能吸引读者。你赞成吗?谈谈理由。
(5)、小语疑惑:人们为什么这么重视湿地呢?请结合上述材料帮小语答疑解惑。(6)、学校主题活动跟“湿地知识知多少”公益宣讲结合,向沿途村民呼吁“保护湿地,人人有责”。请根据材料,拟写一段宣讲稿。(120字左右) -
5、阅读理解
建设美丽浙江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浙江“千万工程”建设项目。这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浙江的重大成果。请你作为一名家乡建设宣传员,与小组同学一起在“浙”里讲“建设”,并借助后面的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新闻资料〕
腾笼换鸟:____
“小而美”的城市综合体建设,把人们的衣食住行的生活蓝图勾画得明明白白,彰显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在位于杭州富阳的富春湾新城,有一所获得过2022年世界设计奖的小学————未来小学。这所学校厉害在哪里?
首先,在建筑风格上,该校从《富春山居图》中汲取创意灵感,采用双坡顶、弧坡顶等屋顶元素,颇显山水之美和当地文化底蕴。第二,未来小学不仅引入“人车分流”概念,还设计了18491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可容纳418辆车出入。同时,地面还设有214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在这所学校的门口,你不会看到放学时间拥堵的路况。同时,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也被纳入校园,可以做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改动)
那时浙江
浙江速度
如今浙江
2004年3月下旬,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嘉兴坐上了101路城乡公交车,亲身感受嘉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带来的变化。
(选自2022年4月22日《浙江日报》,有改动)
20年过去了,101路公交车两头连接的城市和乡村几乎没有了区别,全域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城乡居民都纳入了“20 分钟医疗卫生圈”。
(选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有改动)
如今,浙江的城乡有了新的风景————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同规同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市域城乡同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
(选自“央视网”,有改动)
〔课文资料〕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700多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选自《桥梁史话》,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
〔纪实资料〕
①徐玲玲是浙江省2021年度十大“最美建设人”。她一改大多数人印象中建设人灰头土脸、风吹日晒的形象,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抓好建筑工程,又修好树人工程,在平凡岗位写下了不凡华章。
②时光追溯到20多年前,徐玲玲女承父业,成为建设行业里“万绿丛中一点红”。如今回头看来她依旧唏嘘不已,父亲三个儿女中唯有她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尽管当初的抉择夹着些许复杂的情感,但徐玲玲毅然踏上了建设之路。
③事业之初,徐玲玲的团队仅有3个人,站在租来的2间小平房前,一位泥工和一位石工就组成了这一建筑公司的建筑队。但她坚信在建设行业没有捷径,保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才是坦道正途。
④有了“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有了“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徐玲玲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改动)
(1)、小组成员希望用合适的成语总结“浙”里建设的变迁。请阅读新闻资料,拟写标题,并理解标题中“腾笼换鸟”的意思。(2)、小组成员发现“浙”里的建设理念正飞速发展。请你借助课文资料和新闻资料,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小组成员正在探索“浙”里建设的一些跨学科专用词语。请你根据资料信息,联系生活经验完成下面的“专用词语解释卡片”。专用词语解释卡片
①
指行人与机动车隔开,缓解道路拥堵
②
指20分钟之内就能到达附近的医院,交通便利
起重吊装
人车分流
海绵城市
20分钟医疗卫生圈
(4)、小组成员正在思考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和纪实资料提出两个特点,并阐述依据。(5)、小组成员正在创作电子海报。请你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要求:抓住建筑的特征,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140字左右。 -
6、阅读理解
我的老师齐白石
李可染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除了特殊的题材),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包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知道那分枝布叶及松子的神态,原来就像一幅齐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认识是那样细致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我们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研究生活、认识生活,作为修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白石老人一挥”几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了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白石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芳甜的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艺术的修养上用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俗谚“钢梁磨绣针”这一句话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我们艺术传统中历代师匠传下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终身遵守这些名言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记得一次我陪一位印度的著名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飞出一只蝴蝶。”等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枝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几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这里我不能说这张画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我感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到了他逝世的前一二年,还能经常不断地创作。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那真是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选自《李可染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
(1)、〔任务一:赏画〕转法点拨;小语对齐老的“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和“棕树图”三幅画进行了整理,请你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帮忙补充完整。绘画
元素
意境
寓意
钓丝小鱼图
被微风吹动的钓丝和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
①
充满无限想象,表现此刻的静谧美妙
牵牛花图
迎风向露的牵牛花
欣欣向荣
②
棕树图
③
蓬勃雄强
④
(2)、〔任务二:识人〕齐白石为什么能画出富有美感的绘画作品?根据内容,简要概括。(3)、第③段的加点词“笨拙”,在文中有什么含义?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任务三:悟道〕文章结尾句有怎样丰富的内涵?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
7、阅读理解
“杭州亚运会”组合文本阅读
〔材料一〕消息报事件
____
杭州亚残运会,不仅是运动员们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舞台,同时也是共享社会发展红利、城市无障碍环境进一步提升的契机。
记者来到杭州亚残运会盲人门球的比赛场馆,这里的过街通道上就有这样有利于坐着轮椅的肢体残障人士上坡的缓坡,以及便于视觉障碍人士行走的盲道。
除此之外,这两年杭州更加注重信息无障碍的建设,比如说给视障人士使用的无障碍过街音箱,会通过语音播报来提醒他们红绿灯的变化。
这两年,杭州在打造无障碍的数字之城,比如说大家很熟悉的导航,在去年年底,就推出了轮椅导航的功能,点开轮椅导航的功能之后,地图就会自动为坐轮椅的用户规划出一条可供轮椅通行的道路。
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完成市域范围内无障碍设施数据采集,上线无障碍公厕1573个,无障碍电梯数据297条,无障碍天桥、地道信息28条,共计2661条数据完成采集上了导航。
(选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有改动)
〔材料二〕特写析语言
杭州亚运会
新华社浙江湖州10月1日电(记者 李博闻、杨恺、崔力)21:12击败蒙古国队,中国三人女篮继上届亚运会后再度摘金。
场内的比拼紧张激烈,中国女篮利用内线优势,频频在篮下制造机会。“我们还是以内线来主动发动攻击,然后再向外发展。”万济圆说。〔A〕全场中国队比对手多抢了12个篮板,一分球命中率高达88%。不过对手也始终没有放弃,用速度强突篮下,在距离比赛结束还有4分多钟时一度将分差缩小到4分。
〔B〕拼到体力透支,王家绘双手扶膝大口喘气;王馨雨飞身救球,撞开广告板,头重重砸在地上;万济圆突破时扑倒在地久久不起,老万也紧张地把身子往前探了探。
“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声音————必须拿下!”陈明伶说。
顶住一口气。陈明伶“遮天蔽日”,无情封盖掉对手的外线尝试;王馨雨精确制导,找到篮下的万济圆轻松打板得分。最后1分39秒,20:12。万济圆站在了罚球线上。
深呼一口气,万济圆“手起刀落”,稳稳得分。
〔材料三〕评论明事理
运动员当去创造更多精神层面的金牌
范江怀
奥运金牌有限,绝大多数参赛选手无法站上最高领奖台。金牌不能共享,但精神层面的金牌是可以共享的。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之后,龙清泉因种种原因运动生涯跌入低谷,未能获得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连“重在参与”的机会都没有,这对18岁就一战成名的龙清泉的打击可想而知。好在暂时的失利不仅没有击败他,反而成就了他,让他成为一个心态更加成熟的优秀运动员。正如他自己所说:对于年轻人来说,短暂的失利根本不重要,不要太看重眼前的利益与胜负,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能够走多远。
龙清泉的经历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是难能可贵的;更难能可贵的是,爬起来还能继续奋力拼搏,最后还能站在奥运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在奥运赛场上有两种金牌,一种是物质的金牌,另一种就是精神的金牌。今天,龙清泉把物质和精神的金牌都揽入怀中。一直以来,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价值观,就是鼓励广大运动员去创造更多精神层面上的金牌,向世人传递运动的理念、拼搏的意义、奋斗的价值。
(选自2016年8月4日“中国军网”,有改动)
〔材料四〕采访话初心
对话杭州亚运会播报员肖天宇:没有一首歌是白放的
杭州亚运会闭幕,中国选手创历史佳绩,同样走红的还有官方“气氛组”。不少网友都对场馆里的音乐和播报效果啧啧称赞,并亲切地称比赛场馆的服务团队为“会整活儿的官方气氛组”。10月9 日,本届亚运会乒乓球、霹雳舞项目场馆中文播报员肖天宇做客《面谈》,讲述官方“气氛组”背后的故事。
记 者:____
肖天宇:在本届亚运会中,我主要在乒乓球、霹雳舞项目场馆负责中文播报。工作中,中文播报员与英文播报员相互搭配。播报工作主要分为赛前播报:温馨提示、对项目的介绍、对场馆的介绍、无线电的须知等。赛中互动:主要是充当MC的角色,与观众互动。赛后播报:颁奖环节。
记 者:网友感慨“这届亚运会没有一首背景音乐是白放的”,您还记得现场播放的印象深刻的背景音乐有哪几首吗?
肖天宇:⋯⋯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首歌曲。赛事的前面两三天都是阴天,当时杭州天天下雨。突然有一天,天空放晴了,我跟DJ老师说,我们今天放一首《晴天》吧。我们组织大家一起把手机闪光灯打开,跟着节奏一起唱起来、摇摆起来。当时,现场的氛围特别好,被大家笑谈为:“来看乒乓球的比赛,顺便还听了一场演唱会!”
记 者:本次亚运会播报,您有什么收获?
肖天宇:在本届亚运会期间,我们团队整体都非常年轻,四个播报员都是“00后”,DJ老师也是“00后”,我们可能更了解现在年轻人喜欢听什么……在这样一场盛会里,我也过得非常充实,这将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珍贵的回忆。
(选自2023年10月9日《长江日报》,有改动)
(1)、阅读以上几则材料,下列在内容解读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杭州是名副其实的数字之城,在很多年前就推出了轮椅导航的功能,无须用户进行任何操作,地图就会自动规划出一条可供轮椅通行的道路。 B、坚持不懈和努力拼搏,是本次中国三人女篮继上届亚运会后再度摘金的重要原因。 C、范江怀认为精神层面的金牌是可以共享的,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价值观,就是鼓励广大运动员去创造更多精神层面上的金牌,向世人传递运动的理念、拼搏的意义、奋斗的价值。 D、在本届亚运会中,肖天宇主要在乒乓球、霹雳舞项目场馆负责中文播报,主要工作为赛前播报、赛中互动、赛后播报。(2)、小文整理资料时,发现材料一缺少该部分的标题,请你帮他拟写标题。(3)、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二中的画线句A、B,分析其语言特点。(4)、小组成员准备学习材料四中记者对亚运会播报员肖天宇的采访,请你帮他们补写空缺项,还原采访提纲。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2023年10月9日
采访对象
杭州亚运会播报员肖天宇
采访方式
①
采访目的
②
采访问题
③
您还记得现场播放的印象深刻的背景音乐有哪几首吗?
本次亚运会播报,您有什么收获?
-
8、阅读理解
“公祭日”新闻联读
〔材料一〕
从“家祭”到“国祭”
新华网南京12月13 日电(记者 蔡玉高、蒋芳)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此后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1985年8月,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行集体悼念活动,自此,每年的这一天从未间断过。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
(选文有改动)
〔材料二〕
映照历史点亮和平
青砖墙上白色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色“莫”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着一张张严肃的脸庞。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及美国、韩国、丹麦、俄罗斯等150名国内外友人来此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乘烛守灵。
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
〔材料三〕
四海共祭家国魂 旧金山举办南京祭
人民网旧金山2014年12月13日电(记者 韩莎莎)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 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位多次参加公祭活动的华人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家住在距离旧金山市50多英里的米尔皮塔斯市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带女儿来参加“南京祭”活动的。他说:“小孩子从历史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我就想带她来了解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参加了祭奠活动。
(选文有改动)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2)、材料二中的“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说“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本则材料概括旧金山2014年“南京祭”活动的具体情况。(4)、“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9、小文同学读了《愚公移山》中“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从而成就了愚公的事业的故事,感觉神话非常神奇。于是写了下面的一段话,请仿照画线句,再仿写一句。
神奇的神话,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演绎着一个个流传千古的传说: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夏夜星空里永不褪色的神话; , 。
-
10、神话联读
〔甲〕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① , 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③ ,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丙〕逮④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⑤草木,而民无所食。猴翁、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⑥ , 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⑦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狭貐,断脩蛇于洞庭,禽⑧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⑨尧以为天子。
(选自《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注释〕①文首:头部有花纹。②其鸣自詨:它的鸣声是呼叫自己的名字。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④逮:等到。⑤杀:晒死。⑥猊翁、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神话中的怪兽。⑦缴:用箭射。⑧禽:同“擒”,擒获。⑨置:推举。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①是炎帝之少女
②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其如土石何 弃其杖 B、故为精卫 皆为民害 C、常衔西山之木石 逮至尧之时 D、女娃游于东海 杀九婴于凶水之上(3)、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②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5)、结合《愚公移山》,试分析愚公、精卫、夸父和后羿的精神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故事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怎样的朴素理想? -
11、《詹何钓鱼》与《江上渔者》比较阅读
〔甲〕詹何钓鱼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① , 芒②针为钩,荆筿③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④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曾闻先大夫⑤之言,蒲且子⑥之弋⑦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⑧于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⑨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乙〕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选自《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注释〕①纶:丝线,常指钓丝。②芒: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③荆筿(xiǎo):细荆条。絮,小竹。④汩流:湍急的河流。⑤先大夫:当为詹何已故世之父。⑥蒲且子:古代楚国善射之人。⑦弋:以细绳系在箭上射。⑧连双鸧(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鸧,黄鹂。⑨放:同“仿”,仿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①纶不绝
②五年始尽其道
③唯鱼之念
④大王治国诚能若此
(2)、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
(3)、下面句子分别写钓鱼与捕鱼,它们关注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A、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 B、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4)、有人认为,《列子·汤问》中的寓言试图以科学的方式来认识宇宙万物,突破人们的一孔之见,对人们开阔视野具有积极的意义。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选文与《愚公移山》加以分析。 -
12、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
《列子》 衔接课本第24课
太行、王屋二山,方____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____,出入之迂____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____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____相许____。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____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____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____龀,跳往助之。寒暑易____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____笑而止之曰:“甚____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____,曾不若____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____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____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始一反焉
②汝之不惠
③无陇断焉
(3)、古今异义。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 今义:
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 今义:
③惩山北之塞。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①且
年且九十
②焉
且焉置土石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5)、词类活用。①面山而居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7)、“智叟”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8)、文章采用神话色彩的结尾有何作用?(9)、有人认为“愚公不愚”,但也有人认为“愚公很愚”,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愚公移山的看法。 -
13、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造就的山水画廊。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上举行以“浪漫三峡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老师要求每人办一期手抄报,小文计划把下面这一段文字作为这期手抄报“赞美三峡”栏目的导入语,标题已经拟好了一半,请你帮他拟写另一半。
三峡多美景,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可以说我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闻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环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
(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更是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学完课文之后,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三峡旅游,请你联系课文的描述,为你的同学做一回小导游。(3)、阅读下面的新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央广网重庆11月8日消息(记者 陈静 实习生 刘诗扬)11月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十七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新闻发布会,2023年巫山红叶节将于11月18日开幕。巫山县精心策划了系列主题活动,上新了红叶精品旅游线路,市民可以前去听村歌、参赛事、赏美景、品美食。
-
14、文言文阅读
“山水游记”文本联读
〔甲〕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①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②多所像类③ ,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④。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⑤及口传,悉以临惧⑥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选自《水经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乙〕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⑦ , 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⑧ , 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⑨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有改动)
〔注释〕①《宜都记》:指东晋袁山松所著的《宜都山川记》。②形容:形态。③像类: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④泠泠不绝:猿声清越,延绵不绝。⑤书记:书本记载。⑥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⑦削:陡峭。⑧陨:坠落。⑨摧:崩裂。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壁或千许丈 或王命急宣 C、常闻峡中水疾 不以疾也 D、书记及口传 幸而及石(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②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
(3)、甲文中,与《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乙文与《三峡》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的不同点是。(4)、“攀”古文字做“
”,表示抓枝曳藤,登山攀崖。请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乙文内容,说说徐霞客“攀山越岭”的经历给你的启示。〔链接材料〕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是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历经34年的旅行,攀山越岭所得,书中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拓展链接
徐震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属江苏)人,明代地理学家,最文家。他撰写了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
15、文言文阅读
河水龙门
(北魏)郦道元
此石经始①禹凿,河中漱广② , 夹岸崇深③ , 倾崖返捍④ , 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⑤魄。其水尚崩浪万寻⑥ , 悬流千丈,浑洪赑⑦怒,鼓⑧若山腾,浚⑨波颓迭,迄⑩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有改动)
〔注释〕①经始:开始。②广:开阔、深广。③崇深:高深。④返捍:(河水)折回时摇动着(山崖)。⑤悸:惊动。⑥寻:古代八尺或七尺为一寻。⑦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⑨浚:疾速、疾驰。⑩迄:至、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①河中漱广,夹岸崇深
②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3)、如果本文和《三峡》需选入下列栏目中的一个,说说最有可能被选入的是哪一项,并说明理由。A、《国家宝藏》(文博探索栏目:演绎国宝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 B、《地理·中国》(普及地理学知识栏目:感受大自然魅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C、《远方的家》(大型旅游栏目:行走四方,展示中国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D、《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美食栏目:讲述人与美食背后的温情故事) -
16、阅读理解
三 峡
(北魏)邱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____亭午夜分,不见曦____月。
至于夏水襄____陵,沿____溯____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____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____其间,清荣____峻茂,良____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____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
(1)、〔文言词语解释〕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文言现象归纳〕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古今异义。①或王命急宣。
今义:
今义:
②虽乘奔御风。
古义:
古义:
(4)、一词多义。哀转久绝
自三峡七百里中
绝
绝巘多生怪柏
自
沿溯阻绝
自非亭午夜分
(5)、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
②回清倒影
(6)、〔文言句子翻译〕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写三峡从大处山、水落笔,又用其他景物衬托,请写出作者在文中还写了哪些景物,分析这样写的好处。(8)、作者只用“清荣峻茂”四字就概括地写出了水、树、山、草的风貌,请发挥你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个景色描绘出来。(9)、作者在描写秋天的三峡时,引用了渔歌,请写出文中引用的渔歌及其作用。 -
17、八年级(1)班学了《记承天寺夜游》后,决定开展一次“‘踩’访苏轼的足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下列列举的一些我国的风景名胜区,都与苏轼有关系。请仿照示例,选择一个景点,写出与之有关的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
①赤壁 ②永州 ③承天寺 ④西湖
示例:承天寺——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承天寺入围“苏轼足迹之十大必去旅游景点”的候选名单,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拟一条广告语来吸引游客。(3)、有人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意蕴,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你对出下联。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
-
18、文言文阅读;“苏轼”文本联读;元丰二年(1079),遭“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
〔甲〕猪肉颂
净洗铛①少著水柴头②圈③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选自《苏轼文集编年笺注 诗词附》,巴蜀书社2011年版)
●绍圣元年(1094),受政敌弹劾,苏轼被贬惠州。
〔乙〕与子由弟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①于肯綮⑤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选自《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丙〕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长作岭南②人。
(选自《苏东坡全集》,黄山书社1997年版)
〔注释〕①铛(chēng):锅子。②柴头:柴禾,做燃料用的柴木、杂草等。③圈(yǎn):掩盖,掩覆。④铢两:古代重量单位,比喻极轻微的分量。⑤肯綮(qìng):筋骨结合的地方。⑥苏东坡于绍圣元年(1094)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本诗写于绍圣三年(1096)。⑦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这里来。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贫者不解煮
参考成语法:不解风情
⑴
点薄盐炙微燃食之
字源推测法:
(小篆),从肉在火上⑵
率数日辄一食
查阅字典法:①带领,率领;②主将,统帅;③直率,坦率;④大致,一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⑶(填序号)
戏书此纸遗之
课内迁移法:将以遗所思
⑷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答案净洗铛少著水柴头圈烟焰不起
(3)、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联系材料,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
(4)、“不□长作岭南人”一句,历来有两种版本,一作“妨”,一作“辞”,你认为哪一种版本更能表现苏轼对荔枝及岭南的喜爱之情?请阐述理由。(5)、有人说:“我们谈论食物,其实是谈论一种人生态度。”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轼人生态度的理解。 -
19、文言文阅读
游盘山①记
(明)袁宏道②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顶也。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A〕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B〕悬空石数峰 , 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 , 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上为宰诸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③,奔风忽来,翻云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天门开。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崄处,当大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萝探棘,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下得枰石⑨,方广可几筵。〔C〕抚松下瞰 , 惊定乃笑。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
(选自《历代游记菁华》,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有改动)
〔注释〕①盘山:位于天津市蓟州区西北部。②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公安(今属湖北)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③塞外:长城。④枰(píng)石:棋盘石。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稍溯而上
课内迁移法:沿溯阻绝(《三峡》)
⑴
逾三四石
现代语义推断法:逾期不候
⑵
涧声上彻
语境联系法(联系上下文)
⑶
恶得有此奇观也
句式、语气推断法
⑷
(2)、仿照示例,从画线句B、C中任选一句,多角度鉴赏本文山水“奇观”。示例:A句运用了“释”“沁”“呼”“跃”“溯”等一系列动词,描写了游人高兴起来,脱去衣衫,入水嬉玩的场景,既从正面写出了游人的嬉水之乐,又从侧面写出了溪水清澈喧哗,使人“奇快”,与上文“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交相呼应,盎然成趣。
(3)、永嘉拥有众多山峰旅游资源,结合本文和你的旅游经验,谈谈你对“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的理解与认识。 -
20、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____无与为乐者,遂____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____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____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古今异义。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今义: 古义:
②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 今义:
③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被誉为千古写月名句,请任选角度赏析。(5)、本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的心情应是抑郁的,可他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做法?结合实际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