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传中华美德】班级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将“孝亲敬老”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班会上,小佳写下关于孝心的感悟。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孝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分担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个亲昵的拥抱,舒缓父母的疲惫

  • 2、【宣传统文化】小佳课外阅读时,摘抄了如下语段,请你帮她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①“欲知大道,必先为史”。②中华文化如同岁月珍酿,凝聚大国底蕴。③一撇一捺,书写汉字之古韵□一砖一瓦,建起长城之宏伟;一腔一调,唱出国粹之经典。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____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1)、从短语结构类型来看,第②句中的“中华文化”属于短语。
    (2)、请在第③句的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3)、请在第④句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 3、【赞国之楷模】课余时间,小语阅读了以下文字,请你帮她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中华大地从古至今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无名英雄邓稼先殷红热血,精忠报国、鞠躬尽 , 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五”,处苍穹,俯kàn祖国大地,“太空第一人”的壮举家yù户晓。英雄是什么?英雄是比常人更有耐力战胜自己的勇士,是扭转乾坤的巨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功 , 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1)、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①鞠躬尽 

    ②②功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俯 kàn  

    ②家 yù 户晓

  • 4、【品古今文韵】经典诗文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3)、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5)、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8)、《贾生》一诗中,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民生的社会现实的诗句是:

  • 5、请以《暑假,我和有个约会》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⑶600字以上。

  • 6、班级将开展“孝亲敬老月”宣传活动,请以七年级三班班委会的名义撰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 7、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是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苏联作家  的小说《》,文中主人公是 
    (2)、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本诗中的这个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B、本诗第二句说“百般红紫斗芳菲”是诗人对草木互相斗争的批评。 C、在诗人笔下,暮春的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D、本诗语言轻快灵动,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春天的美景,饶有趣味。
    (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 9、文言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避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平居:平时。③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④蔼然:形容兰花香气很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清涟而不妖    濯:  ②陶后有闻    鲜:

    ③自古人知兰    贵:  ④兰含香体洁    虽:

    (2)、【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4)、【甲】文中周敦颐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乙】文中黄庭坚认为“兰盖甚似乎君子”。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中君子的品性。
  • 10、阅读理解

    父亲的算盘

    董柏云

    ①我家有一把算盘,是父亲的日常用具。算盘年代久远,呈现出一种沉沉的黑褐色。边框四角用铜皮包裹,很结实。算盘珠子因父亲每天使用,溜光洁滑。现在细想起来,那把算盘将我童年的欢乐和迷茫紧紧连结在一起。

    ②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父亲是城区一家国有企业的食堂会计,每天与算盘打交道。一大清早,父亲就去上班了,因为食堂采购员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蔬菜都需一一过磅入账。每到这时,父亲站在磅秤边,一手拿着账本,一手把算盘珠子拨得哗啦哗啦响。见过父亲打算盘的人都说这是一种享受,怪不得父亲有“铁算盘”的美誉呢。

    ③因年龄关系,父亲从会计岗位上退下来,接替他工作的是一位小伙子。厂领导要父亲做好“传帮带”工作。新手上岗第一天,父亲先看其打“百子”的基本功。所谓打“百子”,就是从1加到100,总和是5050,如果不是这个数字,就说明打错了,得从头再来,直到数字正确为止。所以通过打“百子”,极易看出这个人运用珠算的基本功。正是由于父亲认真负责的态度,食堂会计这一岗位员工都秉承了父亲“铁算盘”的风范。

    ④或许是职业习惯使然,每天下班回家,吃过晚饭,父亲的必做功课是算一算家里一天的开支。父亲左手翻账本,右手快速灵巧地拨动着算珠,翻飞的五指,如蜻蜓点水,似彩蝶翩跹,就像琴师正在弹奏一曲《蓝色多瑙河》。正当我沉浸在如流水般的算珠碰响中,“水声”却戛然而止,原来是父亲的一本账本打完了。

    ⑤那时候,我还年少,小学读书时有珠算课。凡有珠算课的日子,我总想把父亲的算盘带到学校去,一是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父亲那把十三档的大算盘,二是这算盘操作顺手,但父亲没同意。他特地到文具商店买了一把十一档的小算盘给我,把布带拴在算盘的两端,以方便携带。

    ⑥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将珠算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对于其中“三下五除二”这句口诀的另一层意思我一直不甚明白。一天晚上,我向父亲求解。父亲取下挂在柱子上的算盘,用手悬空上下一晃,“唰”的一声,算盘上的上下两排珠子立时分得整整齐齐。父亲先以慢动作演示。在算盘的下档上有两个算珠,也就是数字为二,他再加三个上去,随手从上档拨下一个珠,除去下档的两个珠,总数为5,也就是3+2=5。接着,父亲又以极快的动作示范。原来这“三下五除二”指的是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虽然现今很少再用这句成语,但从那以后,我对这句珠算口诀印象特别深刻。

    ⑦父亲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他始终教育我们要遵循“勤俭持家、忠厚传家”的家风,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过日子。如今,父亲虽离我们远去,但他对我们的殷殷教诲如算盘珠子般溜光洁滑,让我难以忘怀。

    (摘编自《绍兴日报》,2025年3月15日)

    (1)、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描写算盘的外观,表现它的古老与珍贵,从正面突出父亲对算盘的珍视与频繁使用。 B、本文中父亲不让“我”带他的十三档大算盘去学校,因为他希望“我”使用适合学生的算盘。 C、文章介绍检验珠算基本功“打百子”与口诀“三下五除二”的含义,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D、本文结尾将算盘与父亲的教诲相联系,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2)、文章围绕“父亲的算盘”叙述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左手翻账本,右手快速灵巧地拨动着算珠,翻飞的五指,如蜻蜓点水,似彩蝶翩跹,就像琴师正在弹奏一曲《蓝色多瑙河》。

    (4)、结合全文,简析“算盘”在文中承载的意蕴。
    (5)、文中的父亲有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三点并简述理由。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井岗翠竹(节选)

    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④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⑤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⑥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俵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白匪封锁线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⑦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

    ⑧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上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⑨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

    ⑩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岗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点明毛竹难忘,采用远近视角描绘其外在形态特点。 B、“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此句直接表明文章主旨内容。 C、文中详细叙述毛竹仅用于战斗,体现其在革命时期重要作用。 D、结尾通过回忆挑粮情节,赞颂老一辈革命家伟大的革命精神。
    (2)、赏析下列语句。

    ①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 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赏析加点词)

    ②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从修辞角度赏析)

    (3)、毛竹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呢?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具体行动来传承“井冈翠竹”地精神呢?请结合事例说明。
  • 12、古诗文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2)、 , 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
    (3)、《木兰诗》中描写军中苦寒生活,又写出了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4)、一切景语皆情语。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两句,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竹里馆》以“”衬托诗人悠然自得,视明月为知音。
  •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侧重记事,《五猖会》侧重写人,《二十四孝图》侧重议论。 B、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了过去的紫藤萝,由花儿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 C、同样是北宋作品,《活板》选自记录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孙权劝学》选自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间史事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D、人物传记常通过对人物生平的介绍寄予对传主深厚的感情。杨振宁写《邓稼先》,表达了纪念亡友的深情;茨威格写《伟大的悲剧》,热情歌颂了英国斯科特科考队的崇高精神。
  • 14、请你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还原在文段中的横线处。

    一稻济天下。他毕其一生专注田畴,矢志耕耘,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实现“禾下乘凉梦”。作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走后的时间里,人们送别他、怀念他、铭记他,____,____。____,____。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下田,甚至在获颁“共和国勋章”次日就下田。

    ①还因为他尽管荣誉等身却始终真如少年,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什么是“大写的人”

    ②功勋卓著、荣誉等身的袁老,却像一位“扫地僧”那样质朴无华

    ③他一生浸在稻田里,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心还在试验田里

    ④不仅仅是因为他把一生献给了“吃饭”这件天大的事情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③④①
  • 1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哪吒是我国古代神话中极具反抗精神的英雄人物。②他虽然年纪幼小,但武艺超群,凭借混天绫和乾坤圈等法宝,多次战胜了强大的敌人。③在陈塘关百姓遭受水患时,哪吒挺身而出,用他的勇敢和智慧保存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④这个神话故事不仅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权的精神品质。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让部级官员“授课”,体现出不耻下问的谦逊姿态和能者为师的求实精神。 B、他的画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幽默感极强,就是再不苟言笑的人看后都会忍俊不禁 C、抢救濒危剧种获得不少支持,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 认为留不住的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D、今年七月,来自世界各国的上万名运动健儿将在奥运赛场上挥洒汗水,耀武扬威
  • 17、七年级开展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书写标语】小西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则宣传标语,请你任选一句将其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生活处处有语文  人生处处皆学问

    (2)、【活动二:拟写对联】小西拟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对即将中考的九年级学哥学姐们的美好祝福,但他不小心把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对联知识,帮他把下面词语组合成对联,并将上下联写在横线上。

    登顶折桂  学海  比豪气  书山  劈浪夺魁  竞风流

    上联:

    下联:

    (3)、【活动三:规范用字】小西在街道散步时发现社区标语中有一处错别字(如下图),准备向社区居委会有关工作人员指出并提醒他们改正,小西应该怎么说?请你帮他写下来。

    (4)、【活动四:发表感言】小西想用一组排比句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想,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同学们,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_。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热爱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guǒ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____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____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____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 像波涛在澎湃。

    (1)、给文中加点的词注音。 

    ①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②像山泉在呜咽

    (2)、根据拼音填写恰当的汉字。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guǒ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然入梦了。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侵入   挂着   站立 B、刺入   缀着   矗立 C、刺入   挂着   矗立 D、侵入   缀着   站立
  •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林间松涛翻涌,是自然在四季轮回中谱写的壮阔诗篇;母亲夜半轻缓的哼鸣、父亲厚重的叮嘱,将平凡岁月熬煮成温暖的星河;典籍里“天下为公”的千年呐喊、“为生民立命”的铿锵誓言,跨越时空 叩击着灵魂;时代浪潮中,脱贫攻坚的号角、科技创新的捷报,奏响奋进的强音;而破茧成蝶的细微振  翅、荒原劲草的倔强生长,更是生命最炽热的宣言…

    这些声音,或宏大或细碎,或悠远或鲜活,在时光长河中交织成独特的生命图谱。哪一种声音,曾 深深烙印在你的世界,成为无可替代的回响?

    请以“你是我世界里最独特的声音”  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要求:

    ⑴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⑶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 600字;

    ⑷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⑸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 20、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节选语段,完成问题。

    【甲】保尔把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 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  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八章)

    【乙】保尔笑了笑,安慰她说:“……我琢磨了很久才想出这个办法,那就是在硬纸板上刻出一条条长格子,使我的铅笔不会写到格子外面去。”……保尔把手稿寄到敖德萨,请科托夫斯基师的一些老同志提意见。他很快就得到了赞许的回答,谁知手稿竟在寄回来的途中被邮局丢失了。六个月的心血 白费了。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是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铁·  ·环已经被彻底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重返战斗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九章)

    【丙】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 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

    (节选自《骆驼祥子》第二十三章)

    (1)、请结合整本书,说说【甲】【乙】两文中“铁环”  的含义。
    (2)、祥子与保尔均经历了人生重大挫折,但结局截然不同。请结合选文及整本书,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两人命运差异的原因。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