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默写填空。
    (1)、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江南逢李龟年》中抒发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感慨的句子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家、诗人,其作品语言清新典雅,富有感染力。​ B、《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的《一些印象》,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骆驼祥子》等。​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李白通过诗句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牵挂。​ D、《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均选自其中。​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孝亲敬老”活动,使同学们懂得了感恩父母的道理。​ B、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C、秋天的北京是一个天高气爽、色彩斑斓的季节。​ D、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壮阔的秋景,诗人笔下生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诗句。​ B、他在选择中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既想报清华附中,又想报北大附中,总是见异思迁。​ C、这次活动中,他提出的建议太荒谬了,大家都随声附和表示反对。​ D、他对这个问题的解读条理清晰,语无伦次 , 深受大家好评。​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别  烂漫  翻来覆去  各得其所 B、分歧  遮蔽  混为一谈  美不胜收 C、祷告  云霄  人声顶沸  截然不同 D、化妆  抖擞  喜出忘外  不求甚解
  •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秋日的清晨,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地面上印满斑驳的光影。墙角的菊花悄然绽放,吐露着淡雅的芬芳。望着这静的景致,心中的浮躁渐渐消散,只剩下满心的意与感kǎi。远处的归鸟掠过天际,留下清脆的啼鸣,仿佛在sù说着旅途的故事。

    ①感kǎi     ②sù说      ③静     ④

  • 7、 按要求先完成作文提纲,再写一篇作文。

    ⑴今年1月发表的新歌《你是旷野,是山间的风》受到许多人喜爱。歌中有这样的歌词:“请相信有人懂你的光芒,懂你的炙热,懂你受的伤,在这广阔世界,长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

    请根据你对这段歌词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⑵故宫利用AI修复文物,敦煌有了数字供养人,AI生成了京剧脸谱……我们既看到科技让千年文化焕发新生,也听到了“机器能否替代匠心”的质疑。对此你有什么感受?你也可以发挥想象,构思一个故事,来表达你在AI时代来临的思考。

    请将“当遇见AI”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 8、阅读《古朴的钟鼓楼》,完成下面小题。

    古朴的钟鼓楼

    ①城市与时间交融的方式不止一种,每一种都会让人动心、动情,难以忘怀。

    ②北京的中轴线从钟鼓楼出发,胡同里北京的时间由钟鼓接奏响。

    ③钟鼓楼坐拥的胡同现在可是热闹的地方!各色店铺装点着胡同,透出红红火火的人气。开在胡同里的小店,与开在高楼大厦里的商铺带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它们像是自己邻家的买卖,亲切可爱。铺面不算大,灯光温暖,随意逛逛,和铺里店员闲聊两句,心情也随着轻快。

    ④我喜欢在那些胡同里遛弯儿。灰墙灰瓦大槐树,小店总藏在胡同深处,大都是杂货铺,什么都卖,零食玩具,日用百货,瓷罐的酸奶,橙汁汽水,让嘴巴和心里都甜美起来。在胡同里边走边吃,抬头就能看见古朴的钟鼓楼。

    ⑤钟楼由淡褐色砖石搭建而成,黑色的屋顶,绿色镶边,肃穆淡雅。其中的大钟,雄浑庄重。钢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纹样精美,撞击时声音浑厚绵长,“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登上钟楼,仰望巨钟,仿佛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震耳轰鸣;闭眼想象,仿佛还能看到永乐年间繁盛的街景。

    ⑥鼓楼则是红墙绿瓦,廊檐下满是精致的彩绘。夜色中,鼓楼披上金红色的“灯光披风”,仿佛是深藏繁华市井中的古老宫殿,华美而大气。

    ⑦钟楼和鼓楼,两座建筑物相守相望,像一对穿越时光之旅的老友,默默记录属于北京的时间,守护着生气勃勃的胡同。

    ⑧我登上鼓楼,向南望去。左边是热闹的胡同,小铺子里热腾腾的炒肝儿、档口里泛着金光的冰糖葫芦,这些我童年就爱的小吃一直都在,就是这个味儿!右边是什刹海和银锭桥,湖上的冰场又开了,红绿牌坊掩映之间,人们兴致盎然地在银白色冰面上滑冰、玩冰车,欢声笑语不断。

    ⑨鼓楼的二层放置一面老鼓。这件传承自古代的旧物,鼓面已破,鼓身伤痕累累,记录着它所经历的漫长岁月与曲折故事。在它旁边,还设置二十五面更鼓,其中一面主鼓代表一年,二十四面群鼓代表二十四节气。古人对时光的解读实在浪漫,为一年中的节气变化都取了名字。从立春、雨水的万物萌动、草芽初发,到小寒、大寒的天凝地闭、落雪满城,二十四个节气里有时间,有万物,有人生。在鼓楼里,每敲醒一面鼓,就有一段美丽的时节应声而响。“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两遍敲下来,总共是一百零八下: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再加上十二个月份,刚好一百零八下,一下不落,一段日子也不错过。咚咚锵锵,这是中国人吟诵的一首关于时间的诗。

    ⑩时辰到了,击鼓表演开始了!穿着白布衫、扎着红腰带的汉子排成一排,按照老规矩放起鼓来。有节奏的鼓声沿着廊檐传了出去,人们仿佛在这一刻穿越了古今,乘着鼓声游历于时光之上。

    ⑪鼓楼里还有古代计时器展。这也是一座关于时间的小型博物馆,圭表、日晷、漏刻、时辰香……时间在这里有了声音,有了形状,有了香气。

    ⑫我也置身于钟鼓楼的往昔时光。一更,夜幕初临,先击鼓,再撞钟,提醒城门关闭,人们回房安寝;五更,晨露初降,钟声与鼓声提醒守卫打开城门,恢复交通。待到天边露白,日光熹微,街面上淅淅有了行人,直至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北京这座古城真正醒来了!那时候,在这里生息劳作的百姓们,就靠这幕鼓晨钟记录天光的流逝。

    ⑬千百年东升西落,云卷云舒,世事沧桑巨变,钟鼓楼巍然挺立,诉说着老北京城的悠悠历史。

    等到纯白落满人间,一床雪做的被子轻轻柔柔地盖过中轴线,将钟鼓楼和周边的小胡同、四合院融融地团在一起。待到雪将化未化的时候,住在这附近的居民便会三五成群地走出来,在钟鼓楼广场晒晒太阳,踢踢毽子,或是和心爱的人,走过街边的小店铺,赏街景,聊心事。直至天边夕阳那火红里淌出一点金色,温温柔柔的余晖投在你身上,催促你快些返家。

    ⑮在北京这样一座快节奏、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里,有这样一个地方,能见证北京人的市井生活,真是美妙!

    ⑯每当白日将尽,倦鸟归林之际,仿佛总有穿越百年的钟鼓声在耳畔响起。钟鼓声温润而平和,就像那首歌所唱的:“一座城听你召唤,晨起,日作,夜眠,春秋冬与夏,沧海几千年。”

    (取材于葛竞的同名文章)

    (1)、古朴的钟鼓楼,连结着北京城的古今。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时期

    作用

    文中具体表现

    钟鼓楼作为古代城市时间管理的核心,记录并传递着时间。

    ①鼓楼内设置二十五面更鼓:

    ②暮鼓晨钟:一更五更击鼓、撞钟,提示城门开关与作息。

    钟鼓楼作为现代都市中传统文化的留存,见证着

    ②什刹海冰面上嬉戏。

    ③雪后广场休闲娱乐。

    (2)、请赏析文中第⑭段的画线句。
    (3)、漫步于钟鼓楼周边,作者动心,动情。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本文蕴含着作者怎样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其中推动旅游业区域协同发展是目标任务之一。

    ②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文脉相通,人缘相亲。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天津以海洋文化、洋楼文化、街头小吃和民间艺术闻名;河北则拥有山岳、草原等自然景观,烟火气浓……京津冀三地文旅资源互补,“和而不同”,能满足游客多样的旅行需求,旅游业区域协同发展有巨大的潜力。

    图1 2023年京津冀三地客源关系图

    ③十年来,京津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共办文体大会、共护文化遗产、共育文旅项目,成效显著。随着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形成,越来越多的游客可以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对客源地的客流监测显示,2023年____,1亿人的互动旅游圈规模效应初显。京津冀三地正逐步成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材料二

    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既有利于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也能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如现实生活中濒临灭绝、难以维系传承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云锦织造技艺,就适合博物馆展陈模式。

    ②云锦织造技艺繁复,至今无法用现代机器替代,仍需手工织造。云锦织机庞大,结构精密,需要上下两位匠人配合操作。游客们在南京云锦博物馆可以欣赏云锦织造的全过程。漫步在展厅之中,观赏着匠人们流畅熟练的操作,游客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织锦时代,感受这份独一无二的东方之美。

    ③精湛华美的云锦,代表着中国古代丝绸纺织品的最高工艺,也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十八世纪末,欧洲人正是根据中国这一技艺中的二进位制原理,发明了纹版提花机,其后,电报机、现代计算机也根据该原理相继发明。

    材料三

    ①近期,《中国青年报》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受访者注重旅行沉浸式体验。67.61%的受访者认为沉浸式旅游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或人文,75.72%的受访者认为切身融入当地文化环境会让感受更为真切、印象更深,62.20%的受访者认为互动和体验新鲜感更强、更有趣。

    ②可见,创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是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是集市井体验、沉浸演艺、百艺手作等为一体的沉浸式主题街区,自2022年4月28日开业以来,日平均接待游客超过7000人次,截至2024年1月底,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2023年,“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华彩万象”石窟艺术、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全国24个项目首批入选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项目名单。

    (1)、根据材料一的文字内容和图1的信息,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会受项目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等因素影响。 B、云锦因织造技艺繁复,生活中已经消亡,只能在博物馆欣赏其风采。 C、年轻人大都注重旅行沉浸式体验,这为开发旅游项目提供了新思路。 D、“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融多种体验方式为一体,吸引了大量游客。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 等举措能够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 10、 主要人物是小说着重表现的对象,次要人物的塑造同样有意义。请从《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简·爱》中任选一部,说说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要求:写出一位次要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次要人物来展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揭示小说的主题。100字左右)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西山            暮冥冥            情寡义 B、国怀乡            人楼空            少时,一狼径 C、春和明            良辰美            四时之不同 D、物喜            俭养德            蒙辞军中多务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四言对偶句,读起来音韵协调,整齐流畅,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B、文中“忧谗畏讥”的“忧”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都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问句过渡,既承接上文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又开启了下文对“古仁人”之心的探寻。 D、“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既包含着作者对滕子京的期许——希望他同自己一道以“古仁人”为榜样,也透露出难以寻觅同道中人的些许孤独和落寞。
    (3)、 结合上文中的划线句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范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材料二

    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取材于范仲淹《清白堂记》,有删改)

    注:①[芟](shān)除草。②[扃](jiōng)关门。③[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④[饵]吃。⑤[署]修建。⑥[庶几]表示希望的语气词。⑦[忝](tiǎn)玷污。

    上面材料中的划线句意蕴丰富。《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在写范仲淹努力追随“古仁人”,学习他们①的伟大精神;材料一的划线句,写范仲淹带动全家践行②的生活信条;材料二的划线句,写范仲淹希望自己努力做一名③的官员。

  • 12、 默写
    (1)、 ,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夜来城外一尺雪,。(白居易《卖炭翁》)
    (3)、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4)、《岳阳楼记》中在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13、活动倡议

    结合科技节中的所见所感,在公众号推文结尾处围绕主题写出倡议。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 14、社团成果秀场

    在社团成果秀场,各社团带来了颇具校园特色的科技成果秀。美术社展区的“光影长廊”上,数字绘画作品借助全息投影,在光影交错间演绎出奇幻的艺术世界;扫描AR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动态的毕业寄语就会出现在眼前。3D打印社团的展台上,有印着“未来可期”标语的立体灯箱,有雕刻着校园标志性建筑的毕业纪念盒。这些创意与实用兼具的成果,____,也将成为同学们青春记忆中别样的珍藏。

    根据小组建议,在横线处补写一个节奏匀称的句子。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科技与艺术的相互融合,留存了校园的时光印记,社团送上了美好祝愿 B、融合了科技与艺术,校园的时光印记得以留存,承载着社团的美好祝愿 C、展示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留存了校园的时光印记,承载着社团的美好祝愿 D、创新科技融合了艺术元素,校园留存了时光的印记,社团送上了美好的祝愿
  • 15、趣味创新挑战

    在挑战现场,同学们大胆尝试①____各展所能。这边,“纸桥承重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②____有的同学熟练地折叠纸张,利用三角支撑结构增强纸桥的稳定性;有的同学聚精会神地加粗桥墩,用多排圆柱形卷筒提高纸桥的承重能力。那边,挑战者化身“灌篮高手”,通过调试控制程序,向机器人发出指令,让机械臂托起篮球、精准投篮。这些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在文段中①②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2)、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 16、前沿科技体验

    在虚拟现实体验区,同学们头戴VR设备,时而成为“星际探险家”,在浩瀚宇宙中追踪行星轨迹;时而成为深海访客,与光影构建的鲸群并肩遨游。全景渲染、动作捕捉、实时交互等技术的结合,让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呼之欲出。人工智能互动区同样人气爆棚,智能机器人踏着鼓点,摆臂,扭胯,旋转……动作控制得恰到好处;在成语接龙、逻辑推理等游戏中,面对同学们设计的复杂难题,机器人通过海量信息检索和严谨的思维推导,条分缕析 , 一一破解。这些活动打破了传统科普的单向传播模式,让抽象的理论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令人耳目一新

    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呼之欲出 B、恰到好处 C、条分缕析 D、耳目一新
  • 17、活动概况;创新的热情在初夏高涨 , 探索的号角已然吹响,我校以“科技无界,创新有我”为主题的科技节盛大。本次活动打造了“前沿科技体验”“趣味创新挑战”“社团成果秀场”三大特色板块,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科技盛宴。这场科技与青春交织的嘉年华 , 让同学们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创造潜能,在实践互动中采撷科技硕果。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小记者的脚步,共赴这场汇聚智慧的校园科技之约吧!
    (1)、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和字形。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表达的是“情绪饱满”的意思,所以“高涨”中的“涨”应读“zhàng”。 B、因为表达的是“活动开始”的意思,所以“启幕”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摘取,收获”的意思,所以“采撷”中的“撷”应读“xié” D、因为表达的是“集合在一起”的意思,所以“汇聚”一词中有错字。
    (2)、小组成员讨论如何理解文段中画横线的“嘉年华”,请你根据语境作出解释。
  • 1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自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爱”“暖”“希望”的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以“是我人间的四月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提示与要求:①写作前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可填写具体的人物,如“母亲”“朋友”等;也可填写抽象的概念,如“阅读”“音乐”“梦想”等。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19、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甲】

    边户

    (宋)欧阳修

    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儿僮习鞍马,妇女能弯弧

    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

    自从澶州盟 , 南北结欢娱。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 , 庙堂为远图。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

    【注释】①弯弧:拉弓,指射箭。②虏骑:指敌方的骑兵。③蔑如无:视如无人之境。④澶州盟: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辽主萧太后和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南攻,直抵澶州,威胁汴京,后宋辽达成和议,史称“澶渊之盟”。⑤戒生事:不许惹起纠纷。

    【乙】

    醉翁亭记(节选)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丙】

    丰乐亭记(节选)

    (宋)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①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②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人往游其间。

    【注释】①窈然:幽深的样子。②滃然:水势盛大、涌流的样子。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①不敢界河    渔: 

    ②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临: 

    ③修治滁之明年    既: 

    ④顾而之    乐: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从下列A-D处选出正确的两处(填写字母)。

    于是A疏泉凿石B辟地以为亭C而与滁人D往游其间。

    (3)、【甲】诗是欧阳修“以文为诗(以写散文的方法来作诗)”创作革新的代表作。纵观整个初中学段,你能否回忆起两首学过的叙事性诗歌?请写出这两首诗的题目。
    (4)、欧阳修的诗化散文也颇有成就,请根据下面括号里的要求,赏析欧阳修“以诗为文”的表达效果。

    ①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请赏析欧阳修散文“韵律和谐”之美。)

    ②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请赏析欧阳修散文“句式工整”之美。)

    (5)、综合以上材料,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请简要概括。

     ②  ③④与民同乐

  • 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甲】为什么唐诗会演变为宋词?

    日益精深,普通百姓渐难理解,唐诗逐渐脱离了民间土壤。然而民间从未停止对娱乐表达的需求,于是自发产生了许多通俗歌谣;对此,士大夫曾一度轻视,认为这类歌谣是“靡靡之音”。但当雅文化与民间通俗表达逐渐融合时,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便应运而生-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词”。

    词本质上就是流行歌曲。因其源于民间传唱,词带着几分灵动不羁、突破常规的气质;在酒家歌妓间传唱创作的人,反倒成为新的文学开拓者,走出了一条独特路径。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何我们读“林花谢了春红”时,会察觉到它与唐诗的差异。“太匆匆”一句直白,传递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带着鲜明的民间情感-这种直白的表达之所以容易改编为现代流行歌曲,正因词从诞生之初就自带“歌”的基因。

    【乙】化用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曲

    被我们称作“快餐文化”的流行歌曲向来也对唐诗宋词多多引用,从而变成脍炙人口的流行经典。据载苏轼被贬黄州时,内心的幽独与寂寞难以为他人理解,诗人借月夜孤鸿托物寓怀,抒发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周传雄的流行歌曲《寂寞沙洲冷》与之一脉相承,以通俗旋律演绎这份清高与孤单:“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丙】现在的歌词是怎么了

    近年来,网络上批判当代歌词的声音不绝于耳。是现在没有好听的歌,还是因为一代人已经老去,听不懂现代歌曲的节奏了?与从前相比,如今的歌词变在了哪?

    从“留白”到“直白”。过去的许多歌词讲究适当留白,较为含蓄和富有诗意,具有较强的文学深度。而现在的歌词往往倾向于使用日常口语化的表达,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比如,以前的歌词写追求爱情是“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现在则是“可能是我贱吧”。当下爆款歌词普遍追求“三秒入耳”,特征也很明显:词汇简单,高频重复,强节奏押韵。如“恐龙抗狼抗狼抗”等,不少网友吐槽:“歌词像大白话,没一点深度。”

    从“涟漪”到“海啸”。老歌擅用克制语言写内心汹涌,含蓄婉转的情感涟漪让人听完思绪难平。而当下歌词更像是简单直白的“情感海啸”-高浓度、强刺激、短时效。比如老歌写情,重在“不言尽”。王菲《流年》中“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13字道尽命运无常,让人感慨万千;孙燕姿《我怀念的》中“自尊常常将人拖着,把爱都走曲折”,简单几句,爱而不得的怅惘扑面而来。反观当下,表达趋于极端化、私人化。例如“要不你还是把我删了吧”等,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隐晦,都是情绪的直白输出与宣泄。

    从“走心”到“洗脑”。结构上来说,以前的磁带时代,一首歌要讲完起承转合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听完全曲才能体会其中深意。比如李宗盛《山丘》里“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的顿悟,整首歌娓娓道来,听歌人的情绪也随着旋律而起伏。如今,歌曲不再是“为叙事写副歌”,而是“为爆点凑整曲”,也不知道歌曲哪里好听,但有那么一两句就如同魔音贯耳,不知不觉间洗了脑。比如前些年爆火的《乌梅子酱》,副歌单句“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远比整首歌更加出圈;“我们一起学猫叫”魔性片段病毒式传播时,许多听众从未听过完整主歌旋律。

    综上,以前的歌词,多如精美短诗;现在的歌词,多似口水碎语。

    (1)、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雅文化与民间通俗表达逐渐融合时,“词”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便应运而生了。 B、“快餐文化”的流行歌曲巧引唐诗宋词,也可变成脍炙人口的流行经典。 C、周传雄的流行歌曲《寂寞沙洲冷》化用苏轼词作,以晦涩曲调演绎清高与孤单。 D、以前的歌曲是“为叙事写副歌”,现在的歌曲是“为爆点凑整曲”。
    (2)、巧妙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是优秀作词人的创作共识。请阅读下面歌词,判断其所化用的古诗词名句(只填序号)。
    ①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李健《传奇》

    化用诗句: 

    ②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赵咏华《最浪漫的事》

    化用诗句: 

    ③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张国荣《当爱已成往事》

    化用诗句: 

    【备选诗词】

    A.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B.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C.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D.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E.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
    F.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3)、在《歌手2025》第四期舞台上,单依纯对李荣浩的《李白》进行了颠覆性改编:将的游戏术语融入歌词之中,如“我本是辅助,今晚来打野”“区区3万天,试试又能怎”。其中的歌词“如何呢”“又能怎”极具洗脑效果,迅速成为现象级热门金句。该改编引发了网友评价的两极分化。下列正反两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正方观点】这种编排充满创意,是“00后整顿职场”的音乐表达,展现了松弛感。

    【反方观点】将诗仙李白重构为游戏角色,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狂欢的背后是心灵的空虚与知识的浅薄。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