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教养立身

    张津瑄

     ①知礼,懂礼,守礼,乃是儒家倡导的行为规范,也是国人崇尚的德行基准。我们平素特别看重的“教养”,其核心内容便是“礼”。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懂礼仪,则寸步难行;没有教养,则无以立身。

     ②对于一般人来说,教养似乎并非“生活必需品”,不是粮食,不是空气,但毋庸置疑的是,教养就像我们在洁白衬衣上打上的领带,会使我们拥有全然不同的气质和高雅的品位。

    ③回首人类历史,那些成就大事者无不以教养立身;纵览历史画卷,大凡创立伟业者莫不是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A]教养,纵然无法直接给我们带来利益,但可以助我们取得成功。

    ④在一场面试中,华擎科技中国区总经理梅塞尔,亲手给一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盖上了不合格的印章。事后,有人向他问起这样做的原因,梅塞尔说:“我绝不会把公司中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只会对老板甜言蜜语,而对一个擦桌子的服务人员态度粗鲁的人。”教养是自内而外的渗透,而非表里不一的表演,一个毫无教养只会戴着虚伪面具的人,一个时时处处虚与委蛇的人,是很容易被拆穿的。而这种虚伪的行径折射出的不仅是这个人教养的缺失,更暴露了这个人的信用危机,而这常常比没有教养更容易激起人们的反感,从而对其加以拒绝。一个人无论他有多高的学历、多好的背景,一旦没有教养做底色,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化为乌有。

    ⑤教养不是装出来的,也无法速成,它要靠天长日久的修炼才能达成。[B]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的陶冶滋润,自身的静心修炼……这些都是我们获得教养的途径。

    ⑥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种子女神珀尔塞福涅从小就被农业与丰收女神德墨忒尔施以良好的教育,让她学习礼仪,这成就了珀尔塞福涅雍容典雅的气质和仪容,使她在被哈迪斯绑架到冥界之后,能以自己优雅的言谈举止打动哈迪斯,获得了哈迪斯的尊重和爱慕,进而成为冥后。由此可见,获得教养,可以优化自身,还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⑦《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陈亢问伯鱼:“您在您父亲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说:“没有。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时,父亲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不学诗就不知如何说话。’我退回后便学习诗。又有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院中,我又快步走过时,父亲问:‘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不学礼就不知如何立身。’我退回后便学习礼。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陈亢退下后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知道了应该学诗,知道了应该学礼,还知道了君子对自己的儿子没有偏私之心。”学诗可以优化人的语言,让人谈吐优雅,口舌生香;学礼则能优化人的品行,让人风度翩翩,气质不凡,赢得他人的尊崇。

    ⑧教养立身,此言不虚。

    (选自《做人与处世》)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阅读第④段,指出这一段所运用的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3)、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在文中 A、B 哪一位置合适?为什么?

    正如巴尔扎克所言:“当一个暴发户,一个晚上就够了;当一个贵族,必须经过三代的教育才成。”

    (4)、不少同学认为教养是次要的,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子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捡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渐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 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俯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 年 9 期,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什么特点?
    (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叶子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②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服衣冠     朝:早晨。 B、徐公来,视之     孰:谁 C、朝廷之臣不畏王     莫:没有谁。 D、王之甚矣     蔽:受蒙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暮寝思之 濯清涟不妖(《爱莲说》) B、美于徐公 牒为械(《公输》) C、能谤讥市朝 相与步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能面刺寡人过者 余闻也久(《伤仲永》)
    (3)、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 4、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背诵《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各题。

    ①文中表达作者对滕子京赞美的语句是: 。

    ②全文抒发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③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一句是:

    (2)、背诵《醉翁亭记》,完成各题。

    ①文中贯串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②第 2 自然段中把山水之乐具体化的句子是:

    ③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3)、背诵《湖心亭看雪》,完成各题。

    ①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②文中对雪景进行全景式的描写的句子是:

  • 5、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江都区国际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并结合字体特征说说你喜欢哪一幅及理由。

    (2)、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
    (3)、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 6、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绸缎    游戈    强聒不舍    自吹自擂 B、灰烬    惊骇    以意孤行    矫揉造做 C、佝偻    旁骛    相得益彰    富丽堂惶 D、自持    遗憾    形销骨立    断章取义
  • 7、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惜(wǎn) 婷(píng) 洋(yì) 食壶浆(dān) B、(chuò) 火(gōu) 睢(zī) 重其事(zhèng) C、(shì) 笔(yàn) 桑(xīn) 李代桃(jiāng) D、言(zhēn) 摇(yè) 蓼(xù) 强不舍(guō)
  • 8、阅读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①从放羊娃到全国技术能手,距离有多远?这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走过的追梦路。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他的故事被许多人知晓:儿时家境困难,寒暑假要放羊、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后,他刻苦学习焊接技能;走向工作岗位,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终于成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回顾师延财的成长,我们看到,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的时代,青年人若想成功,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师延财的经历,便是许多青年成长的缩影。有梦想、志存高远,有行动、脚踏实地,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③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④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为国家争光,曾是00后小伙马宏达的梦想。备赛期间,他每天至少训练7个小时;一双5厘米厚、能穿一年的劳保鞋,在他脚上两个月就磨破底。终于,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从技工学校学生成为世界冠军。对青年人来说,在校园中学习,就要孜孜不倦、打好基础;在职场上打拼,就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方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⑤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古人说:“志不笃者,不能力行。”真正踏上追梦之旅后,沿途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江苏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是一名返乡创业的80后。创业伊始,由于缺乏务农经验,第一季的种植曾遭遇失败。然而,怀着当好新时代“新农人”的志向,她不断探索大田数字化种植模式,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回首来时路,“直面困难,未来可期”是她对大学生们的寄语。

          ⑥人生路上,难免遇到挫折。或许一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或许第一份工作不够满意,或许客观条件暂时受限。灰心丧气、萎靡不振只会停滞不前;勇往直前、愈挫愈勇方能成就梦想。青年人要用微笑面对挑战,用执着迎接风雨,许多成功都是从困苦中开出的希望之花,要坚信:“困难乃见才,不止将有得。”

          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要志存高远,行路要脚踏实地。坚定出发吧,勇往直前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选文①段中举出师延财踏实努力的例子作事实论据,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②段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青年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C、“道虽迩(指距离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以放在⑤段来论述追梦之路充满艰辛。 D、选文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向青年发出“坚定出发”“勇往直前”的号召。
    (2)、请完成下面关于选文④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分论点① ;接着,举出② 的例子,证明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③ 。

    (3)、选文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选文⑥段,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青少年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浪亭记(节选)

    [宋]苏舜钦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 , 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 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①阜(fù):土山。②并(bàng):靠近。③纵广:纵横。④杠(gāng):独木桥。⑤亏蔽:掩映。⑥坳(ào):低洼。⑦碕(qí):弯曲的堤岸。⑧榜(bàng):摇桨,划船。⑨幅巾:男子用布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⑩洒然:畅快的样子。⑪箕: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⑫踞:蹲坐。⑬形骸:身体。⑭汩汩(gǔ):沉浮。⑮磨戛:折磨。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2)、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经过郡学,发现东面的弃地。 B、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 C、通过走访,了解这块地的来历。 D、喜欢这块地,于是买下了它。
    (3)、《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____ 
    A、其地阔              自以为大有所(《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B、旁无民             无何(《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C、水之又竹            已而夕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 D、不亦哉                肉食者(《左传•曹刿论战》)
  • 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作者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
    (2)、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这一句颇为后人称道,试作分析。
  • 11、 请你参加以“品味诗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拟制社名】文学爱好者准备成立一个诗社,下面是小金和小语关于社名的讨论,请你补充完整。

    小金:我觉得社名可以叫作“新叶”,理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叶是生命力,代表新生。

    小语:我觉得社名可以叫作“ ”,理由: 

    (2)、【品读诗韵】活动现场,小文准备朗读一首小诗,请你完成下面对话,帮助小文准确把握这首诗。

          我年轻时的生命宛如一朵鲜花——当春天的微风登门求恳,她会翻开自己的繁盛花瓣,随意抛下一片两片,浑不觉花容清减。

          如今到了青春的终点,我的生命宛如一枚果实,再没有余物可以虚掷,只待将满怀甜美一举奉献。

    (选自泰戈尔《采果集》)

    小文:你觉得这首小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我:我觉得是  的,因为它表达了  。

    小文:你说的很有道理。我总是读不好“只待将满怀甜美一举奉献”这句,你能从重音、语速、语调方面给我点建议吗?

    我:我认为你应该这样读: 。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贤二,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 , 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珐琅  圆明园  言不及意  李待桃僵 B、窗灵  俏皮话  理至易明  自吹自擂 C、亵渎  摆架子  轻而易举  矫揉造作 D、糟蹋  压榨机  不知所措  断章取意
  • 14、 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chú) 林(hè)    然(wèi)  琅(yá) B、然(yì)     野(shù)    者(yì)     阴(fán) C、(liè)    醉(zhé)    偻(yǐ)     筹(gōng) D、然(tún)   颜(cāng)   提(xié)    哗(xuān)
  • 15、阅读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 , 未报。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 , 奏蠲庐舒折役茶 , 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循行:巡视、巡行。②未报:没有得到答复。③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④蠲庐舒折役茶:免除庐州、舒州上供的折役茶。蠲,免除。⑤条上救蔽十事:向皇帝逐条陈述了救治弊端的十件大事。⑥徙:调职。范仲淹因仁宗废后而直言进谏,先被贬睦州,后调任苏州。

    (1)、解释画线词。

    怀乡:

    酒临风:

    使循行:      

    徙明州: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岁余,徙苏州。

    (3)、甲文前两段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迁客骚人”怎样的“览物之情”?
    (4)、乙文中范仲淹的哪些行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16、阅读

    窗台那棵向日葵

    许锋

    ①莫艳辉展开信,“要做莫老师那样的向日葵,籽实埋在土里,花盘朝着娃们”。这是考上大学的学生写来的。

    ②广东西北部有个瑶族自治县叫连南,连南从前有个乡叫盘石。许多年前莫艳辉转学到盘石小学读三年级时,父亲是那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小艳辉没见过父亲上课,父亲也没给她上过课,但隐隐的,她就想当老师,玩“过家家”时总扮先生。母亲打趣:“用丝瓜花搓手,长大就能当老师。”她当真,夏天总攥着丝瓜花,指甲缝里渗着黄汁,晚上睡觉都不肯洗。

    ③1992年夏天,不满20岁的莫艳辉从师范毕业,哪儿都不愿去,只想去盘石——连南最偏远的角落,也是父亲守了一辈子的地方。她主动要求分配到盘石中学,离盘石小学不过一里路。下班回家很方便,家就是小学校园的一间平房,虽小却温暖。

    ④瑶乡的课堂总比别处静些。山里的孩子腼腆。近半瑶族孩子说普通话时,该送气的声音总含在喉咙里——瑶语本无送气音。她不急,慢慢磨。每日课前腾三分钟练嘴皮子。顺口溜打头阵,“四是四,十是十”脆生生响满屋;接着有孩子红着脸讲新闻,或说段瑶寨传说。渐渐地,朗读声传出教室,孩子们的脸像初春的杜鹃花,一茬茬红起来。

    ⑤春末夏初,她利用周末带着学生去寨子里寻访传统手艺人。老人坐在门槛上绣瑶锦,长针穿来绕去,讲起盘王节的故事。学生举着本子记,清风拂来阵阵兰花的幽香。

    ⑥2016年春天,莫艳辉被评为“特级教师”。因为教得好,珠三角的学校来请,她总说:“瑶乡孩子更需要我。”有私立学校开几倍工资“挖”,她指指操场边的桂花树:“挪了根,这花就不香了。”行政部门要调她,她头摇得像拨浪鼓,转头去指导年轻教师。

    ⑦担任副校长那年,兰花开得早。校长说:“你管初中部就够忙了,可以不上课。”她攥着课程表,执拗地说:“我喜欢教语文!”最后讨价还价,从两个班减到一个班。

    ⑧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总备着小零食。发现有男生蹲在办公室门口,她牵他:“来,别怕,吃块糖,这里就是你的加油站。”学生有心事,总爱找她倾诉。周末,即便下雨,她也深一脚浅一脚走一两个小时山路去家访。一次她生病,在邻县住院,十几个学生跋山涉水来看她,带来枇杷花,说这花煮水止咳,一旁的病友无不羡慕。

    ⑨“她是一缕光,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学生们说。“用青春丈量父辈走过的山路,被需要的感觉很幸福。”她说。师生情像寨子里的火塘,暖洋洋。有一年中考前,一名学生因家庭矛盾欲弃考,她得知后立即赶往调解,母女和好,学生参加考试,以语文满分的成绩摘取全县桂冠。

    ⑩那毛线钩的向日葵,是女儿赠给莫艳辉的,一直放在办公室窗台上。花盘有碗口大,金黄金黄的,茎叶仍是绿油油。女儿说,妈妈特别像这棵向日葵。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14日,有删改)

    (1)、请概括②—⑥段的主要情节,将相应内容填在横线处

    →  →课前腾时间给学生练嘴皮子,改变学风→ →被评为“特级教师’后拒绝珠三角、私立学校邀请,拒绝行政部门调用。

    (2)、 赏析文中画线句。

    ①渐渐地,朗读声传出教室,孩子们的脸像初春的杜鹃花,一茬茬红起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②周末,即便下雨,她也深一脚浅一脚走一两个小时山路去家访。(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3)、 文章最后一段再次提到向日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请在《植树的牧羊人》《藤野先生》两篇课文中任选一篇,概括和本文的相似点。
  • 17、在整理板报素材时,同学们觉得《艾青诗选》里有许多体现自强不息的诗歌。下图是艾青诗歌发展的时间轴,请根据你的阅读,完成下面的题目。

    (1)、时间轴中的A处是艾青的成名作《》。
    (2)、从上面的时间轴中选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分析诗中一个意象的内涵。
  • 18、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①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窗,是屏障,更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推开窗,美景如风,亲情如风,理想如风,文化如风……一缕缕清风,徐徐吹来,丰盈我们心灵,激励我们成长。

    请以“推窗风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②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意大利中世纪诗人但丁说: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

    现代诗人艾青说:希望,像光一样无形,像风一样不安定。像天上的流云,像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

    一位朋友说:雏鹰有向往,但若只是站立在枝头凝望,迟迟不肯张开翅膀,那就无法翱翔于九天之上。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 19、说明文阅读

    能无痛注射的微针

    ①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针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无论是与注射器还是贴片结合,微针都能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微针的长度通常为50~2000微米,宽度通常为1~100微米。它可以穿透皮肤表层的死细胞,到达由活细胞和间质液组成的表皮,但大多不能达到或只能勉强接触到真皮层。

    ②许多微针注射器以及微针贴片已经被应用于疫苗注射,还有更多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因为微针注射器或者微针贴片会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所以它们能够比常见的依靠皮肤扩散的透皮贴剂更有效地递送药物。今年,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牛皮癣、疣和某些皮肤癌)的新技术。他们将星形微针混合到治疗性霜剂或凝胶中,星形微针在皮肤上产生临时性、柔和的穿孔,从而增强药剂的递送能力。

    ③许多微针产品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产品能快速、无痛地抽取血液或间质液,用于疾病诊断或监测健康状况。微针针头产生的微小针孔会引起表皮或真皮中的局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迫使间质液或血液进入收集装置。如果将针头连接到生物传感器上,则该设备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直接测量指示健康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葡萄糖、胆固醇、酒精、药物分解产物或免疫细胞。

    ④有些微针产品能让使用者在家实现抽取样本,然后邮寄到实验室或是直接在家中进行分析。在实验室研究中,微针还能和无线通讯设备集成,用于测量生物分子,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然后按照该剂量递送药物。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

    ⑤由于微针不需要配置昂贵的设备,也不用对使用者进行大量的培训,因此可以在医疗服务匮乏的地区进行诊断检测和治疗。Micron Biomedical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绷带大小的易于任何人使用的贴片,Vaxxas公司也开发出一种微针疫苗贴片,在动物以及早期人体试验中,这种贴片仅使用通常剂量的一小部分就可以引发很强的免疫反应。

    ⑥当然,微针也存在劣势,例如当需要大剂量的药物注射时,它们就难以满足需求了。并非所有药物可以通过微针注射,也不是所有的生物标志物都可以通过微针采集,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诸如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注射部位和递送技术等因素如何影响微针技术的有效性。尽管如此,这些无痛微针仍然有望大幅促进药物输送和诊断产业的进步。随着研究人员设计出将其用于皮肤以外器官的方法,微针技术也会产生新的用途。

    (1)、微针是如何实现无痛注射的?请结合①②两段简要回答。
    (2)、微针及其产品有哪些优势?请分条概括。
    (3)、文章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微针的长度通常为50~2000微米,宽度通常为1~100微米。”一句中”通常”一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的?
  • 20、名句名篇默写

     想到历代文人志士面对个人际遇的变化时的良多感慨: 范仲淹劝勉朋友要有“① , 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欧阳修虽贬谪滁州,却有“② , 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乐趣; 李白虽受谗毁而被排挤,却能唱出“③ , ④”《行路难 (其一)》这样高亢的曲子;刘禹锡经历二十多年的艰辛生活,依然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⑤ , ⑥”的哲理性诗句,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