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那里的风景美极了,花朵是那么芬芳,草地是那么柔软 C、生命是初生的无知,生命是少年的纯真,生命是青年的朝气 D、夜晚天地间一片漆黑,只看见远处的渔火,只看见天空中的星星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羊群走到哪里,都像是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C、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雨中的桃林,幽静得像是仙境
-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妈妈双手捧着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____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
②爬上了七峰山的山顶,我向四周____,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③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____这鲜红的国旗。
④他坐在那里____着窗外。
A、瞻仰 凝视 眺望 端详 B、端详 凝视 瞻仰 眺望 C、端详 眺望 瞻仰 凝视 D、凝视 端详 瞻仰 眺望 -
4、选择题.(填序号)“悬崖绝壁”的“绝”与下列词语中的“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绝处逢生 B、络绎不绝 C、悲痛欲绝 D、绝无此意
-
5、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只剩下最后一颗shǒu liúdàn____了,五位壮士毅然以石头为武器继续战
斗。石头如 báo zi____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rì kòu____头上砸去,敌人纷纷坠落 shān jiàn____。最后,他们áng shǒu tǐng xiōng____,yǔ diào____激昂地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山谷。那壮烈的场景让人 rè xuè fèi téng____。五位壮士向世人____:中华民族是一个永不 qū____服的民族!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字词。(2)、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一个用“宣”字组成的词语。(3)、读了语段,我不由得想起曹植说的“ , ”两句诗。 -
6、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参加过很多的课外活动,玩过许多的游戏,上过数以千计的课。它们有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或生动风趣,或别开生面,或使人茅塞顿开,或使人深受启发……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游戏、一堂课或一次活动进行写作,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把当时的场面写具体,题目自拟。
-
7、阅读理解
____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后续行动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用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釜旁边的地上迅速创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㱚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拔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搬的掀,铁锤钢钎(qiān)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cén)涔;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弓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峹出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货物的运输方便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社之间,他选择到偏远的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1)、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张富清的英雄事迹。事迹一(①~③段)战争年代,
事迹二(④~⑦段)和平时期,
(2)、第②段两次运用“率先”,写出了。(3)、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高洞村的环境,有什么作用?(4)、第⑥段,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劳动场面,请你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5)、文中有三处省略号,下列对其理解是否正确?①第一处省略号省略的是张富清抗敌的场面,表现了张富清的奋勇顽强。
②第二处省略号省略的是村民修路的场景,可见村民修路充满困难。
③第三处省略号省略的是路修好后村民生活的变化,突出了张富清带领修路的意义。
(6)、同学们给这篇文章拟了几个题目,你觉得哪个题目最合适?为什么?A.英雄张富清 B.突击突击突击 C.突击队员
我选(填序号),理由:
-
8、阅读课内重点片段,完成练习。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
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腔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选段是按照的顺序进行描写的。(2)、选段描写的是的盛大场面、作者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时那种的情景,又注意通过细节去展现各个的风采。这样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 , 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3)、用波浪线画出从整体上描写受阅部队风采的语句。(4)、作者在描写场面时为什么还要描写群众的反应和举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着说说你的理解。 -
9、生活实践。
本单元中,我们认识了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等英雄人物。请你仿照例句,选择一位自己心中的“最美英雄”,为他写一写颁奖辞吧!
例:我想把“最美英雄”的荣誉颁给董存瑞,他是一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人物。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10、理解课文内容填空。(1)、站在金沙江边,站在大渡桥上,我想起了《七律·长征》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红军神勇的诗句:“ , 。”总领全篇的诗句:“ ,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叙述顺序是:①接受任务→②→③→④→⑤英勇跳崖。其中详写的内容是(填序号),因为这几部分突出表现了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3)、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一句“”,表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曹植同样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捐躯赴国难,。”李纲也曾慷慨陈词:“祖宗疆土, , 。”
-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声音,让大家热血沸腾。(改成反问句)(2)、一看到他的作品,我不禁说:“好一幅苍松傲雪图啊!”(用合适的词语代替“说”来表达这句话)(3)、郝副营长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仿写一个描写连续动作的句子)
-
12、下列关于演讲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在撰写演讲稿时,首先要明确内容和主题,不可漫无边际 B、演讲稿的观点要鲜明,并且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该观点 C、演讲稿要多用晦涩深奥的句子,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D、在演讲时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
13、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动作描写) B、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外貌描写) C、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心理描写) D、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语言描写)
-
14、下列诗句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 )。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15、下列句子括号内表示“看”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C、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斜视)了一眼图画 D、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逶迤(wēi) 磅礴(bàng) 憧憬(chōng) 雹子(báo) B、崎岖(qí) 山坳(yòu) 擎着(qín) 语调(diào) C、电钮(niǔ) 瞻仰(zhān) 围歼(jiān) 干涸(hé) D、岷山(mín) 伪装(wěi) 璀璨(chuǐ) 山涧(jiān)
-
17、将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1)、
首挺胸
全神
斩截
碎骨
千钧一
惊天
排倒
居高
(2)、战士们利用山顶的有利地势,把敌人打得狼狈逃窜。(3)、同学们地听老师讲革命先烈的事迹,仿佛看到了江姐狱中绣红旗的情景,仿佛看到了刘胡兰面对铡刀英勇就义的壮烈场面…… -
18、看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xuán yá
qí pán
xiǎn yào




pān dēng
dēng zhǎn
huì jí
gāo cháo




-
19、书法、绘画、摄影、剪纸⋯⋯每种艺术都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愉悦身心。你有没有擅长的才艺?当朋友相聚或举行班级活动时,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练习或表演才艺时曾经发生过怎样的事?想一想,写下来。注意详略得当,把重点部分写具体,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20、文言文阅读
口技(节选)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①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②欠伸③ , 其夫呓语。既而④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注释】①会:适逢,正赶上。②惊觉:惊醒。③欠伸:打呵欠,伸懒腰。④既而:不久,紧接着。
(1)、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B、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是) C、夫亦醒(也) D、众妙毕备(全,都)(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4)、本文除了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以外,还用细腻的笔法来描绘了听众的反应,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