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精彩的语文课文总是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让我们明白做人不能思想狭隘;朱德的母亲一生不辍劳作,让我们明白做人要热爱劳动;陈毅勇于献身革命,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有一颗纯(cuì)的爱国心;诸葛亮教育儿子的书信,让我们明白修养性情不可轻薄浮(zào)。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①狭隘 ②不辍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纯(cuì) ②浮(zào)
-
2、观察下面的简笔画,发挥联想和想象,以“两只小蚂蚁转来转去……”开头,写一段文字。(80字左右)
-
3、神魔组的同学需要做一个武力值排行榜,请你任选其一,给下面两个排行榜中武力值最高的人物涂满五颗星并说明理由。
-
4、小帆非常喜欢孙悟空,于是他就前五十回的情节设计了一幅孙悟空的人生画卷,请你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待在自家树上的豹子
佩德罗
①从前,森林里有一只豹子,它是一只非常喜欢夜晚的豹子。晚上,它很难入睡,所以,它躺在自家那棵大树的树枝上,时间全花在观察夜里森林中所发生的事情上。就这样,它知道了这片森林里住着一个盗贼。
②每天晚上,它都会看到这个盗贼空手而出,然后带着他偷盗所得的赃物返回。有时候,盗贼偷的是老猴的香蕉;有时候,盗贼偷的是雄狮的假发;有时候,盗贼偷的是剪下来的斑马条纹。有一天晚上,他甚至将大象的假牙带回家,这副假牙大象已经戴了好多年了。
③不过,由于豹子在猫科动物中属于非常安静的那一种,活在森林的边缘,所以它不想对任何动物说任何事,也不认为这跟它有什么关系,而且相比说出真相,它更喜欢享受发现那些小秘密的乐趣。
④由于这个鬼鬼祟祟的盗贼,森林里的动物世界发生了一场地震:大象因为没有了假牙让人感到很滑稽;斑马看起来就像是一头白驴;雄狮就更不用说了,秃头的样子就像是一只母狮,失去了所有的尊严;其他被盗窃了物品的动物也气得一蹦一跳的。面对乱成一团的动物世界,豹子仍然安静地躺在它的树上,享受着观看盗贼每天晚上的盗窃行为给它带来的乐趣。
⑤一天晚上,豹子又在等待盗贼的出现。等了一段时间之后,豹子累了,决定睡一会儿。
⑥当豹子醒来的时候,它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不是在它平时待的那棵树上,而是在一个山洞中。在它身边的,是它住的那棵树,可是已被盗贼砍倒。原来,盗贼将它的整个家连同自己一起偷到洞里来了。豹子向四周望望,看到的全都是它夜里看到过的被盗物品。
⑦这时,豹子发现盗贼不在,心想,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于是,豹子赶紧逃了出来,直接去见其他动物并告诉它们盗贼把它们的物品藏匿在什么地方。
⑧动物们来到洞里,合力把盗贼捆绑起来,并取回了各自的财产。它们齐声称赞豹子发现了盗贼以及帮大家找回了财产,并对它的高尚品德表示由衷的赞赏。
⑨实际上,到头来失去最多财产的动物是豹子,它栖息的大树被砍掉了。不得已它只好在一处很不理想的地方安了家。此时,它后悔极了,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别人的问题不闻不问,最终这些问题都成了自己的问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豹子为什么“喜欢享受发现那些小秘密的乐趣”?(2)、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假如你是豹子,听了大家那些赞美的话,你会怎么想?请用第一人称写出豹子当时的心理活动。(4)、请概括本文的寓意。 -
6、创意写作也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小组开展成语故事改编接龙活动,下面是记录的改编过程,请你进行补充,使故事完整连贯。
杯弓蛇影改编
小语(开端):古时候一个人到好朋友家做客,朋友给他倒了一杯茶,墙壁上挂着的弓映在茶杯中,弓的形状好像一条蛇。
你(发展):
小诗(结局):朋友得知原因后很诧异,回家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所谓的蛇是自家墙壁上的弓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便去给这个人解释清楚。这个人这才知错怪了朋友,于是向朋友道歉。
-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ɡài)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我曾想象过①自己登临雄伟的碣石山时,是否会发出“星汉②灿烂”的咏叹;也曾想象过自己面对“皇帝的新衣”时,是否能当一个称职的臣子,(tuǒ dànɡ)地处理这件事。这些想法也许怪诞,也许滑稽,也许③狭隘 , 但想象确实丰富了我的内心活动 , 满足了我的心理期待 , 更调换了我的负面情绪。想象就像是林间小花,④一朵便馨香满园;想象就像是____,____。
(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①碣石山 ②称职
(2)、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ɡài)括 ②(tuǒ dànɡ)
(3)、下列对上面文段中画线词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处,“自己”是一个指示代词。 B、第②处,“灿烂”是一个形容词。 C、第③处,“狭隘”是一个贬义词。 D、第④处,“一朵”是一个数量词。(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依照下面画波浪线的语句,仿写句子。想象就像是林间小花 , 一朵便馨香满园;想象就像是 , 。
-
8、阅读《朝花夕拾》整本书之后,小冀同学针对《朝花夕拾》的小引部分展开联想,写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以此为例,为《范爱农》节选部分写一则读书笔记。
原文
读书笔记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朝花夕拾<小引>》)
从这段文字中,我感受到当时中国纷扰芜杂的社会,干扰了鲁迅的心境,使其出现了虚无与悲观的情绪。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他说。
(节选自《范爱农》)
-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掭来掭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 , 那些奔跑的脚步 , 那些抱持的手臂 , 那些清亮的河水 , 加在一起 , 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 , 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 , 都必须弯下腰去 , 恭恭敬敬捡起来 , 用手掌捧着 , 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敬惜字纸”四个字,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变成灰烬。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①
②老师抱“我”洗去脸和手上的墨。
③
④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①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②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文中倒数第3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4)、学校的《文苑》杂志正在征集作品,设有“情感天地”“小事蕴理”“写法指津”“美文美语”四个栏目,请将本文推荐到你认为合适的一个栏目,并说明理由。 -
10、小冀想在下面一段话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你帮他补写。
家国情怀的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子夏认为“① ,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是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方法。重视亲情,在历代文人身上表现为对家乡难以割舍的思念: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以“② , ③”衬托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④ , ⑤”,通过听觉抒发思乡之情。心怀天下,是岑参借“⑥ ,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达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
1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光正好,微风不燥。秋日的校园因携手新学年而显得与他日截然不同。静谧的校园此时正色彩斑斓,(zhàn)放出咄咄逼人的光彩。在这里,银杏金黄,如(xiāng)上金边;枫叶锦簇 , 似火一般烂漫;天空蔚蓝,如水晶般澄澈……真是美不(shèng)收。怀着对未来的企盼 , 同学们背起新书包,精神抖擞 , 笑着跑着,奔向教室。
(1)、写随笔时,小语同学遇到几个不会写的字,请你帮他写出来。①(zhàn)放
②(xiāng)上金边
③美不(shèng)收
(2)、朗读分享时,小语同学为文中加点字标注了拼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nì) B、锦簇(cù) C、烂漫(màn) D、澄澈(chéng)(3)、文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截然不同 B、咄咄逼人 C、企盼 D、抖擞(4)、同学们在留言板上给小语同学的随笔留言,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校园,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有着别样的风情。 B、走进秋日的校园,一阵阵桂花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沁人心脾。 C、秋天的校园里到处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和同学们活泼的身影。 D、春种秋收,我们在这里挥洒汗水,也在这里收获成长。 -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日常交流用语,是亲子关系状况的一种反映。《我有话说》栏目组对初中生与家长交流时经常使用的口头语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你不懂/给你说也没用/别说了/你好烦/我知道/别啰唆/真服了你/我做不到/等一会儿/我就知道你要说这……
你人还怪好的哩/你懂我……
你向往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呢?该如何建立和维护这样的关系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谈看法,讲故事;可以给家长写封信与他们交流;也可以创作独幕剧表达你的见解;当然也可以设计一次访谈,模拟一场辩论,深入探讨上面的问题。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600字。
-
13、班级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2025邯郸期中)下面两幅图,分别能让你联想到《朝花夕拾》中关于作者童年读书的哪两篇文章?你从中看出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什么看法?(2)、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人生问题。请你为《朝花夕拾》写一段推荐语,带动更多的同学阅读这部名著。注意不要写成作品简介。
-
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母亲的梦话
①她和母亲,一直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是那种温柔细致的母亲,粗糙,邋遢,织不出漂亮的毛衣,说话总像跟人吵架,甚至收拾不好那个小小的厨房。
②这些都还不算,她最厌烦的,是母亲的梦话。母亲一睡必说梦话,或激烈地争吵,或愤怒地训斥,或绝望地哭泣,偶尔,也会开怀大笑。母亲说梦话时的声音尖细,凄厉,带着颤音,在静夜里听来,常令她心惊肉跳。所以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一个人睡。但是那套老房子的隔音效果不好,睡到半夜,仍然会被母亲的声音惊醒。无边无际的恐惧像黑沉沉的山一样压过来,让她无处可逃。
③她不明白,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像同学小文的妈妈,她会给小文梳漂亮的辫子,穿洁白的公主裙。小文妈妈系着白底碎花的围裙在厨房里轻手轻脚走来走去的样子,简直令她痴迷。有一天晚上下雨,她住在小文家。临睡前,她看见小文妈妈在小文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才轻悄悄地走了出去。那一刻,她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她把脸蒙在被子里,泪水悄悄地流了出来。
④她并不奢望母亲能像小文的妈妈一样,只是想,如果听不到母亲的梦话,那就已经很幸福了。
⑤她开始想方设法地躲避母亲,中学时便开始在学校住宿,尽管她家和学校只隔着一条街。高考前,她不顾父母的阻拦,所有的志愿都填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读大学后,她很少回家,打电话回去,母亲接了,简单的几句问候外,她便陷入沉默。
⑥其实那时候,母亲已经改变了许多。父亲告诉她:为了做她喜欢喝的皮蛋瘦肉粥,母亲问了好多人,把需要的调料和步骤用本子记下来,回来一个人躲在厨房,一熬就是一个下午。大学第二年,她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打开,里面是一双毛线织的拖鞋。是小鸡的绒毛一样鲜嫩的颜色,手工稍显粗糙,厚厚的鞋底,她试了一下,脚放进去很舒服妥帖。父亲在信里说,这双鞋是你妈织的东西中最好的一双了,还有很多废品在家里放着,也真难为你妈了,她一直那么笨。
⑦大三那年冬天,她得了肺炎。一个人躺在医院里,她想家,想父亲。电话打回去,隔天,竟是母亲风尘仆仆地来了。母亲刚推开门,她的第一句话就问:“我爸呢?”母亲尴尬地站在门口,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说:“你爸单位里请不下假来,所以……”
⑧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她的脸已硬生生地扭向窗户。她想,为什么母亲要来呢?晚上睡觉怎么办?母亲的梦话要是把别人都吵醒了,多难堪啊。
⑨清冷的风吹过她的脸,顿时一阵寒意袭来,墙角几棵瘦弱的老树,零星地落下几片叶子,她凝望着灰蓝的天空……
⑩护士来输液时,几次都没把针头扎进血管,母亲几乎和那个护士吵起来。母亲把削掉的苹果皮扔了一地,和同病房的人扯闲话,声音仍然那么响……一整天,她心烦意乱。
晚上,她一直不敢睡,她想,如果母亲说梦话了,她就马上叫醒她。但是母亲也一直没有睡,后来,她便睡着了。那天晚上她睡得格外安稳,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不见母亲。同病房的阿姨说:“你昨天晚上怎么了?不停地说梦话,你妈一宿都没睡,一直守着你,还不住地跟我们解释,说你小时候受了惊吓落下了毛病……”
她站起来,从窗口看到母亲正提着饭盒匆匆往医院赶,灿烂的阳光下,母亲的一头白发泛着光,刺她的眼,突然地,泪就再也忍不住了……
(1)、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为女儿做的事情,任意写出三件。(2)、品析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母亲尴尬地站在门口,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说:“你爸单位里请不下假来,所以……”
(3)、文章第③段和第段两次提到了“她”落泪,请你结合上下文,分析“她”两次落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析选文第⑨段的作用。(5)、选文中用大量的笔墨写“她”对母亲的诸多不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李东辉
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 , 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 , 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 , 抱着我的头 , 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橡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它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面对失明的儿子,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1)、通读全文,概括母亲为“我”“牵挂和愁苦”的事。①
②
③“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
④“我”双目失明,母亲细心照顾“我”,安慰“我”好好活。
(2)、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根据括号内的提示作答。①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
②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从加点词语的角度)
(3)、选文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16、赏古代诗歌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山中留客》中“春晖”的意思是。(2)、“潮平两岸阔”描绘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景象,“山光物态弄春晖”描绘出的美景。
(3)、《山中留客》蕴含着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的哲理。《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了怎样的理趣?(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俄而雪骤:
差可拟:
即公大兄无奕女:
及遭孙恩之难:
(5)、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B、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C、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D、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
(7)、甲、乙两文从不同方面让我们认识了谢道韫,请分析甲、乙两文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17、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凝练隽永的古诗往往寄托了人们不同的情思。思天下,有曹操的《观沧海》:“①
,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思友人,有李白的《峨眉山月歌》:“③ ,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故乡,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④
, ⑤。”思和平,有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⑥。”
-
18、下面是关于“父亲陪孩子时间”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
-
19、学完了本单元之后,同学们对本单元的课文颇有感触,写了如下文字,请你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
料
夹
资料一: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散步》里,“我”化解走哪条路这一(fēn qí)的一霎,能让人感到爱的责任;《金色花》中,在母亲做祷告的小庭院里, 孩子暗暗地在那里匿笑;《荷叶·母亲》中,母亲是一枝(zhē bì)冰心的荷叶;《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看着三轮车远去,想不到这竟是与母亲的 甲 (诀别/告辞)……所以,面对亲人,不要再 乙 (犹豫不决/翻来覆去),立刻行动起来,用心去珍惜他们吧!
资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孟郊的吟唱轻盈悠扬,宛若一杯甘露,滋润心田。母爱就像五月的阳光,温暖而柔和, ① 是在不起眼的角落, ② 会慷慨地播撒出一片光明的未来。是她,给予了悉心的呵护,我们才能从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一跃成为击水三千的大鹏;是她,给予了深情的祝福,我们才能从尘封千年的禁锢中破茧而出,蜕变为惊艳世俗的舞蝶。我们能够茁壮成长 , 是因为母亲无私付出的结果。花开花落,三千青丝已成白鬓斑斑;春去秋来,沧桑的脸上又多了几分无奈。她承载了太多生活的负担与苦涩,却一直默默无言。
(1)、根据“资料一”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fēn qí) ②(zhē bì)
(2)、“资料一”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祷告(dǎo) 匿笑(nì) B、祷告(chóu) 匿笑(nì) C、祷告(dǎo) 匿笑(ní) D、祷告(chóu) 匿笑(ní)(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甲: 乙:
(4)、“资料二”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但是 B、即使 也 C、因为 所以 D、只要 就(5)、“资料二”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6)、根据下图,推测“蜕”字的意思,填写在横线上。 -
20、手工区设置了一个亲情邮箱,供大家向亲人邮寄“爱的作品”,下面是邮寄的流程图,请你向大家解读。(不超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