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小题。

    语段一: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语段二:

    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语段三: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1)、请分别写出语段相对应的人物。

    “语段一”中的他是“语段二”中的她是“语段三”中的她是

    (2)、鲁迅善于以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甚至对话描写中的标点符号都有着极强的表达效果。请从上述语段画线部分中任选一处,赏析标点符号运用的妙处。
  • 2、【文言文阅读】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学而志    笃:    
    年与时      驰:

    矩        逾:    
    修身      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 3、【古诗辑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同学们将古诗词中借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辑录起来(见下图)。小奇想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后两句加进去,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2)、同学们想将上面诗句辑录在班刊上并拟了一些小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一个是(    )
    标题: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不语离别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A、诗中明月圆 B、无尽的思念 C、月照故乡人 D、明月寄相思
  • 4、【读诗指要】

    下面表格是勤思小组的同学们关于读诗方法的梳理,请你帮助他们填写表格中空缺的内容。

    方法

    诗句

    感悟

    明背景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安史之乱,抚今追昔,

    感慨万千。

    ,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长安未收,重阳登高,

    重重忧虑,深深关切。

    抓意象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不羁山水,寄托少年意气。

    善想象

    (李商隐《夜雨寄北》)

    想象团聚,消解分别之苦。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虚写日月星汉,

    展现博大胸襟。

  • 5、【班刊插图】

    小美同学想从下面两幅图中选择一幅作为班刊插图,你会推荐哪一幅图,为什么?

    (图一)(图二)
  • 6、【悦读寄语】

    读书是我们走近伟大心灵最短的距离:读《纪念白求恩》,我们感动于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纯精神;读《再塑生命的人》,我们震hàn于海伦·凯勒书写传奇人生的自强不息。阅读,能把高贵生命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短促的生命,正是有了阅读,才能在自己的狭小天地中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广阔,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触摸到永恒。

    (1)、 请你给寄语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震hàn  ;

    (2)、读了上面的寄语,小宇说:“老师多处使用反义词,通过对比向我们揭示了读书的意义。”小文说:“果真如此,智慧和愚昧就是反义词。”

    你说:“ 和 也是反义词。”

  • 7、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小鸟会唱歌,小松鼠能变魔术,小鹿的手风琴拉得那么好……
    就我,什么都学不好!
    可老师也跟我表扬了你哟,她说,每个人表演时你都很用力地鼓掌,懂得欣赏别人,真了不起!
    有些温暖的话,或许有“时差”可能你暂时没听到,但入耳的瞬间,你会发现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内心有光的人!懂得欣赏,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触动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 8、名著导读
    (1)、同学们想为《水浒传》中的人物铺设英雄路,请根据要求完善表格。
    (2)、同学们讨论宋江是否也可以作为英雄入选,请你结合人物经历和性格特点发表你的看法。
  • 9、阅读

    山前该有一棵树(节选)

    张者

    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 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 506 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 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 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 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 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 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 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 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 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 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 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 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

    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

    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 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 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 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 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 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 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 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 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 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人都来看栽树,因为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

    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选自2022年11月1日,作家出版社出版,《山前该有一棵树》)

    (1)、【想象一棵树 ·情节】

    小说在描写孩子们与“树”的故事时环环相扣,见事见情,请梳理小说脉络,补充完整。

     , 心有抗拒 →描写父母记忆中的树,有所触动 →提出要移植胡 杨树,

     →③ 。

    (2)、【寻找一棵树 ·语言】

    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划线句。

    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老师与同学们的笑声频频,“笑”中之意是?)

    (3)、【滋养一棵树 ·人物】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①胡老师是作品的男主,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胡老师的人物形象。

    ②“我”是众多生活在山上的孩童中的一员,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4)、【期盼一棵树 ·主旨】

    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那么简单” ,而树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联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 10、阅读

    材料一

    【乙】浣溪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①黄鸡: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②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风景优美,欧阳修常来此游览。③六幺:唐代琵琶曲名。④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材料二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材料三

    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其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而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长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呜呼!此岂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使之?

    (选自苏轼《〈六一居士集〉叙》)

    【注释】①论卑而气弱:论著卑微,没有气势。②通经学古:精通经学,学习古文。③救时行道:挽救时弊,推行正道。

    (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掇幽芳而乔木     
    遂书以其亭焉    
    天下争自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3)、虚词在语句中可起衔接作用,还可以突显作者的情感。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也”字,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4)、结合《醉翁亭记》和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欧阳修的认识和评价。
  • 11、阅读

    宋词中的“意难平”为何触动人心

    ①“意难平”,出自南宋孙应时的《阻风泊归舟游净众寺》一诗:“愁边动寒角,夜久意难平。”而宋词却能将“意难平”的情绪表达得更淋漓尽致。这种闲情愁绪,如同贺铸描绘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萦绕笼罩在宋词里。

    ②宋词里为何弥漫着如此多的“意难平”呢?这跟特殊时代背景下词作者的人生经历紧密相关。诸位顶流宋词名家,多是人生跌宕起伏,情感、仕途、家国多种不如意交织,最终不平成就了词章,失意酿成了诗意。

    ③宋词中的“意难平”并不单一,而是角度多元、情感丰富,能契合人生中多种不如意时的情境,更易引起共鸣。

    ④如情感上的“意难平”。若是相爱不能相守,可读情路崎岖的柳永,读他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若是爱而不得,可读陆游,在《钗头凤·红酥手》里品尝他和唐婉“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无限伤感;若是永失所爱,可读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里咀嚼他和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一往情深。

    ⑤如仕途上的“意难平”。可以读秦观,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中,期待“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品饮“桃源望断无寻处”“砌成此恨无重数”的无奈。可以读蒋捷,从“少年听雨歌楼上”的意气风发到“壮年听雨客舟中”的壮志未酬,至晚年“听雨僧庐下”“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与时光握手言和。

    ⑥生命历程中的那些无力感和苍凉感在宋词里都有生动体现。而这种词句的流淌、氛围的营造,击中了很多人心中柔软的一面。

    ⑦但宋词之所以有魅力,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的“意难平”并非只是一味沉沦,而是有节制的伤感。比如姜夔,这位科场失意的白衣秀士,一生不平愤懑之事虽然不断,但他的词风却是清空骚雅,“如孤云野飞,去留无迹”。如他正月看灯写的词,前句虽是“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的伤感,后句却转为“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的接纳与和解。

    ⑧宋词中的“意难平”不只是愤懑,而是走向了旷达。比如苏轼,他和苏辙中秋不能相聚时,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里还较为凄凉,但过渡到中间已开始用“此事古难全”化解,最后笔锋一转,变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希望。他困在黄州时,这种不平和愤懑之气,也被他咀嚼消化,变成“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旷达,化成“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执着。

    ⑨宋词中的“意难平”最振奋人心之处,在于它不只是小我的“意难平”,而是积攒了力量,酝酿了希望,走向了民族家国的大情怀。比如辛弃疾,这位少年时叱咤风云、取敌将首级如囊中取物的马上战将,人生的下半场却辗转各地、报国无门。在马放南山、刀剑入库之后,他选择了写词。尽管词作中也常流露出失意的感慨,可终究峰回路转,变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释放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凝练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这也是人们钟爱辛词的最大缘由,它让人们有一种勇于前行、走出困境的力量。只要不放弃,笔墨和刀剑都是报国的利器。

    ⑩意难平时,可读宋词,既可在婉约词的共情共鸣中得到抚慰和治愈,更可在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豪放中积蓄力量,走出困境——“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选自“浙江宣传”2023年11月15日,有删改)

    (1)、以下是梳理本文内容后做的思维导图,请补全。

    (2)、有人认为第④和第⑤段引用的诗词过多,有堆砌之感,对此你怎么看?请简析。
    (3)、同学在整理“论据要言之有据”的素材时,发现教材就是最好的资源库。下面开发的教材论据,哪项放在第⑨段作为论据合理?请结合词人的时代背景或经历,从“论据与论点契合”的角度进行判断并谈谈理由。

    位置

    教材中的宋词

    题目

    第⑨段

    A.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朱敦儒《相见欢》: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我认为           项放到第⑨段作为论据合理,因为                                                      

  • 12、寻诗词中的君子之风。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

    诗词·主题整理单

    【板块一】家国情怀

    欲为圣明除弊事,①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②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___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板块二】 ⑦____

    ④人有悲欢离合,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⑤山水之乐,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板块三】 

    ⑧默写:____,____。

    ⑨组合理由:                                      

    (1)、将【板块一】【板块二】中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2)、参照【板块一】,为【板块二】拟写一个主题词。
    (3)、阅读《 七律·到韶山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从备选诗歌中选择恰当的两句默写在整理单【板块三】中,使其组成一个板块,并说明这样组合的理由。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释:这首诗写于1959年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时。当时,年轻的共和国由于国际国内的天灾人祸,正陷入困难时期。

    【备选诗歌】

    ①秦观《行香子》   ② 李白《行路难》

  • 13、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帮助小永完善感言。

    古往今来,无数君子抒发人文情怀,坚守文化传承。沉郁顿显圣心,shù鼓擂响秋雁孤鸣之时,杜甫哀叹国运与民生;先忧后乐守初心,身居江湖远离庙堂之际,范仲淹不计个人得失,心无旁wù追求理想;赤诚报国明丹心,国家危难风雨飘摇之日,艾青用sī哑的喉咙,唱响赤的爱国情怀。传承是一种坚守,也是一种力量。

  •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学习任务。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②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1)、颔联中“”一句,化用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颈联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嘘寒问暖的感人形象。
    (2)、尾联寒衣针线密    对偶中“愧”和“不敢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世说新语•言语》)

    【乙】

    高念东少宰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公笑而去。达官遣役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 , 公亦于水中答之。

    (节选自《筠廊二笔》)

    【注释】①少宰:刑部侍郎。②招:招呼。③适:恰好。④何乃尔:为何做这种事。⑤役(yì):差役,在官府中当差的人。⑥谢:认错,道歉。

    (1)、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原文

    方法

    解释

    ①一人车载瓦器堤下

    根据上下语境推测

    抵:

    ②公欣然从之

    课内迁移:公欣然曰——《咏雪》

    欣然:

    ③公笑而

    联系成语:扬长而去

    去: 

    ④公与群儿浴河内

    查找词典:“方”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解释供参考:

    A.方形,与“圆”相对。  B.正直。

    C.正;正在。           D.方圆;周围。

    方:  (填序号)

    (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 B、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 C、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 D、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役于水中跪谢,公亦于水中答之。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分别刻画了谢太傅、高念东怎样的人物形象?
  • 16、阅读

    那些驰骋在历史上的老太太

    马少华

    ①翻阅历史故事,你会发现,年轻人要想有所成就,最好能碰上个有意思的老太太。

    ②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中记载过一则传说,写的是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还没学成就想放弃。在下山途中,他路过一条小溪,发现一个怪老太太正在石头上磨一根大铁棒子。小李白很好奇,上前问老太太在干什么。老太太回答:“我孙女要学绣花,我给她做一根绣花针。”小李白大笑起来,表示不信:“这么粗的铁棒子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呀!等磨完了您孙女可能也变成老太婆了。”这时,老太太说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③李白猛然被老太太这番话点醒,转身回到山上继续苦读,从此发愤图强,成为了一代诗人的代表人物。

    ④如果你觉得一个老太太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我们就再往前翻翻历史,看看王羲之遇到的老太太吧。

    ⑤王羲之小时候很爱练字,加上有名师指点,不到三年就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比赛中夺魁。年少成名,他不禁有些飘飘然。这天,小王羲之闲来无事,到处游逛,忽然被街边一家饺子馆吸引住了。只见一位老太太一手擀面皮,一手包饺子,速度快得惊人。更让人吃惊的是,老太太包饺子的地方跟煮饺子的大锅隔着一堵墙,老太太包完饺子,连眼都不抬,随手就扔出去,一只只饺子如同一只只白色的小鸟,飞过土墙,不偏不倚,正好落进墙外滚沸的大锅里。小王羲之看得目瞪口呆,等老太太包完饺子,就过去问她:“这么深的功夫,您老是怎么练出来的?”老太太微微一笑道:“熟练五十载,深练需一生。”

    ⑥老太太这句话如同一声惊雷,震得小王羲之傲气全消。他从此静下心来,闭门苦练,“临池学书”,因为洗砚台,把一池塘的水都给染黑了,终于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⑦再往前翻阅历史,我们还会看到一个这样的老太太。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年轻时游手好闲,长期在别人家蹭饭吃。被人嫌弃后,他一怒之下离开那里,可又没饭吃,只好去河里钓鱼充饥。这条河边有一位专门给人家洗衣服的老太太,人称“漂母”,看韩信可怜,每天吃饭的时候就把他叫过来,分给他一半吃。韩信白吃了人家十几天的饭,觉得不好意思,有一天突然冒出来一句:“吾必有以重报母。”这句话听起来豪情万丈,但到底什么时候能兑现谁也不知道,只是为了撑撑面子罢了。听完韩信这句话,老太太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

    ⑧这句话很厉害,直接击中了韩信的软肋。是啊,你说你一个大小伙子,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有什么脸说这样的大话?一语惊醒梦中人,韩信从此遍访名师,苦学兵法,终于成为一代名将。

    ⑨故事说到这儿,你一定会悟出点什么吧。那些驰骋在历史上的老太太,虽然不会给你实际的东西,但她们会用行动和经验来点化你,就像传说中的神仙一样,让你在一瞬间看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摘自《读者(原创版)》,有删改)

    (1)、文章记叙了经过几位老太太的点化,几位年轻人都豁然开朗,并积极行动,最终走上了成功的道路。阅读文章,填写表格内容。
    有关的故事老太太的话老太太话中蕴含的道理年轻人的行动年轻人的成就
    李白的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愤图强成为一代诗人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的故事孰能生巧练字染黑池塘
    韩信的故事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不进食,岂望报乎!男人应该自食其力成为一代名将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解释一下第⑧段加点词语“软肋”的含义。
    (3)、统观全文,对“老太太”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身份平凡也不引人注目的老年妇女。 B、无意间用行动和经验来点化你的普通人。 C、懂得生活道理的世外高人。 D、指引你通往成功道路的神仙化身。
    (4)、《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请你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联系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7、阅读

    冬日香山

         梁衡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    (1)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甲】它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    (2)        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乙】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来年她会有更好的花叶,更浓的芳香。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原文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句,将内容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躁动不安 B、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澄静安闲 C、冬则是草木荣而山石隐了  澄静安闲 D、冬则是草木荣而山石隐了  躁动不安
    (2)、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文章第③段把对比,凸显了冬日香山草木凋零的状况。第④段写香山的松柏时,与“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对比,是为了 
    (3)、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说说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4)、请结合全文,说说香山春天、夏天、秋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并谈谈你对文章第①段“香山性格的那一面”的理解。
  • 18、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以下是小语整理的《朝花夕拾》人物关系图,请补全相应内容。

    (1)、图中有两处空缺,请填上合适的人名。

      ②

    (2)、这两位老师对鲁迅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你觉得哪位老师更符合你心目中对“良师”的期待,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加以阐述。
  • 19、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与友同行”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在古诗文中便可寻得好“友”们的身影。请在活动前搜集有关交“友”的诗文,并从中感悟到古文人的交“友”收获。

    诗文

    “友”指什么

    交“友”收获或思绪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发政治抱负

    枯藤老树昏鸦,② ,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⑤。(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亲友

    寄明月之思

    正是江南好风景,⑥。(《江南逢李龟年》)

    悟飘零之感

    发现:对于旧的知识,我们要复习整理,从而得到新的收获,正如 《论语》中所言:“⑦”;人生得两三益“友”,乃一大乐事,又如《论语》中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2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竞赛水平,我采纳了两个学生的建议。 B、春节期间,大家只能在家通过手机来关注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具体详情。 C、由于他的刻苦勤奋,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称赞。 D、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初中年级全体师生举行了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为主题的升旗仪式。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