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古诗默写。(1)、 ,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3)、 , , 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4)、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5)、我国古诗中有很多表达对朋友的深厚友谊与难舍难分之情的送别诗,感人至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饱含的真挚友情与豁达胸襟;李白的《送友人》用“ , ”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2、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内容积极向上。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3、班级展开主题“成长还是毁灭”的名著分析会,请完成任务。(1)、磨难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祥子和保尔都经历了几次人生中的磨难。请你将祥子的三次“磨难”补充完整。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祥子经历的三次磨难:
①车被大兵抢走;
②
③
保尔经历的五次磨难:
①童年的苦难;②战场上的搏杀;③感情上的波折;④工地上的磨难;⑤伤痛的折磨
(2)、面对磨难,是成长还是毁灭?两部名著中的主人公的结局截然不同,请你结合原著,从人物生格和生存环境两方面简要分析保尔成功的原因。例:祥子性格:懦弱胆小、偏执顽固、只是为个人梦想而奋斗。
生存环境:军阀混战的动荡社会让祥子在接二连三的挫折后绝望,以致自暴自弃。虎妞虽加给他的不幸婚姻和小福子的自杀逐渐腐蚀了他的意志。
-
4、课外选文阅读
温暖的高度
①三月过后,父亲就开始搭棚,要搭三个棚。一个是豇豆棚,一个是丝瓜棚,还有一个是扁豆棚。豇豆棚是三角形搭法,高一米六左右,底座宽一尺半,紧凑、小巧;丝瓜棚也是三角形搭法,但底座宽,有两尺,高度在一米八左右,有点高挑,适合丝瓜悬挂的习惯;那个扁豆棚最矮,一米还不到,是四个树桩撑起来的,上面铺着四五根细竹藤条之类的东西,像是铺了一张大眼子的丝网。各种棚架,各种搭法,各尽其妙,在菜园里成为高低不同的自然风景;我估计对蔬菜的生长、发育,以及最后的长大是有很多好处的。
②为什么要这样子搭?父亲说,这些瓜天天可以吃,要吃三四个月,对家里贡献大。你母亲天天采摘豇豆,来回跑无数次,手脚要忙乱的,这个高度正适合你母亲伸手、收手的习惯,快捷、便当,也省力。那其他的呢?比如丝瓜。父亲说丝瓜喜欢长在中间藤蔓上,长大后要垂下来,丝瓜又长又大,采摘时要用剪刀剪断藤蔓,高了,你母亲个子够不着;低了,你母亲要蹲身,全是不方便。扁豆花是开到哪儿长到哪儿,棚高棚低,只要通风就可以,而一米不到的距离,你母亲采摘扁豆,就能像摘棉花朵儿一样,眼睛平视,人很轻松。
③精细、周到、实在。我心里感动了,父亲搭棚,用心了,心里想到的是母亲。
④岂止是搭棚。当年吃饭,每天三顿饭。吃好后,总有剩余的饭盛在饭篮里。盛进饭篮后,要挂起来。饭篮的挂法很有讲究,一是要放在客堂里风吹得到的地方,这样米饭不容易坏掉;二是要考虑饭篮的高度,要让我能拿上拿下,烧饭时才好决定舀多少米,就可以少浪费米粒。我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将饭篮钩子放到我抬手够得到的高度。几年过去了,饭篮钩子每年在升高,但我没有亲眼看见父亲升高钩子时的样子,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
⑤客人来到我们家,都说我们家的灶面有点低,有点矮,看上去有点怪。我知道,灶面高低是有定规的,但父亲不管定规,硬是将灶面压低到我们需要的高度。父亲是个泥水匠,砌灶头时,特意将灶面降低了十厘米,这是父亲为我们专门设计的高度。父亲说,儿子还小,另三个孩子都是女儿身,将来也长不到男人的高度,低点,大镬子的底碰得到,汤罐、小镬子的注水不需要垫凳子,镬子底的火头也不浪费。父亲就是不说这样高度的灶面,烧饭烧菜时,他自己要从头至尾弯着腰,这是个只有自己晓得累不累、苦不苦的活儿。
⑥父亲最花神思的是水桥头。当年的水桥都是石板做的。我们淘米、洗菜、洗衣,甚至父亲和我劳动后的搓澡洗浴,都在水桥上完成,水桥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村离东海四五里地,河水涨高涨低与潮汛密切相关,一天里水位高低相差几十厘米。父亲就将水桥的石材踏板的高度框定在十厘米左右,每过这个尺寸做一个石阶,一共做了五层,做了几个月。这样做,水高水低,踏板与河面一直是最接近、最亲近的,人到水桥边,人心就永远踏实;父亲有时在水桥旁边抽烟,看我们走来走去,他在想:这水桥的高度还可以改进哇?
⑦ 我想可以的,这温暖的高度,正来自父亲对我们的爱。
(作者:高明昌。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能体现父亲温暖的事情。(2)、赏析下面的语句。父亲就是不说这样高度的灶面,烧饭烧菜时,他自己要从头至尾弯着腰,这是个只有自己晓 得累不累、苦不苦的活儿。
(3)、本文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5、课内选文阅读
井冈翠竹(节选)
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④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⑤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二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筒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⑥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简饭的清香,想起了老表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白匪封锁线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⑦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
(1)、文中第②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毛竹?选一种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3)、小天觉得第⑥段最后一句话中歌谣的内容删掉也不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简述理由。(4)、作者通过描写竹子和扁担等事物,传达了怎样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阐述。 -
6、文言文阅读
(乙)桂
(清)李渔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hú)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①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②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注】①虚:空。②蹴:踩,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乃月中之树(是) B、香亦天上之香也(香气) C、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到,到来) D、予有《惜桂》诗云(给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
(3)、文中“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7、文言文阅读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惟吾德馨
②有仙则名③苔痕上阶绿
④往来无白丁(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
8、以“榜样”为镜“礼遇”最好青春,榜样就像一盏明灯,指引青少年前进的方向。校学生会拟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举办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活动任务。(1)、围绕“青春”写一条宣传活动标语,最好能使用修辞,不超过20字。(2)、为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安排学生会宣传部为本次演讲比赛布置宣传栏,作为宣传委员,请按示例句式为宣传栏再补充一则用青春热血为国为民奉献的名人故事。
例:黄文秀主动请缨,自愿到百色脱贫攻坚,将青春献给大山。
-
9、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视专题片《领航》述说着新时代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辉煌成就和感人故事。 B、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 C、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活动,让七年级学生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D、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记得住的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湾区的四条城际铁路实现贯通运营,让市民忍俊不禁地笑了。 B、看着挂在枝头的累累硕果找不到买主,种植农户心急如焚。 C、从懵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D、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
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紫藤萝里装的是什么xiān lù qióng jiāng?我凑上去,想摘一朵。(2)、古往今来,五大洲各种肤色的人向往海洋、chōng jǐng海洋,创造了多少神奇而美丽的神话传说啊!(3)、这张脸méng mèi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4)、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guò yǐn , 越觉着打着解恨!”
-
12、按要求默写古诗文(1)、壮志未酬,陈子昂用“ , ”(《登幽州台歌》)两句诗道尽了宇宙邈远、个人渺小的孤寂与惆怅。(2)、2025年4月24日长征二号搭载神州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达预定轨道,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 , ”的雄心和气概。(《望岳》)(3)、人们常常喜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两句诗来劝慰那些身陷困境的人不要悲观失望。(4)、赵师秀在《约客》一诗中,将自己因为朋友“”时无聊和孤独的心情中透露在“”的细节中。(5)、杜牧《泊秦淮》中借商女讽刺那些醉生梦死的官僚的诗句是:“ , 。
-
13、打开语文课本,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文字中走来:“两弹”元勋邓稼先、巾帼英雄花木兰、平易近人的鲁迅、不卑不亢的卖油翁……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人,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讲述着各自的精彩,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请你以“令人▲的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⑶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
⑷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
14、阅读李娟《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回答小题。
①想起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做了错事之后。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比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下的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才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
②金鱼死后,鱼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有一天却发现鱼缸有些不对劲儿,似乎缩小了许多。端起来左看右看,没错,是瘦了两三寸。逮住外婆一问,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场买回一个。大约是原样大小的有些贵了,便买了小一号。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呢。当然,被揭穿后,也只是吐了一下舌头而已。
③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
④然后又想到外婆的竹林。
⑤外婆的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从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间老瓦房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就觉得那里实在是一个无比温柔之处。老屋前前后后种着重重竹林,我从坡上走下来,一走进竹林,就听到外婆的声音。她正在塌了半边的老屋门口和一群乡下女子说笑。她手持长长的竹竿,站在那里大声揶揄其中一个女邻居,好像是在模仿她夫妻俩之间的什么事。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女人又急又气,抡起巨大的竹扫帚挥打外婆的屁股。我站在半坡的竹林里看了好一会儿。当外婆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我们是否也给过她同样的快乐?那时她八十五岁了,已经离开我们两年,独自回到乡下的旧居,在仅剩的半间老屋里生活。
⑥我一边大声喊外婆,一边从坡上走下来。所有人都回头仰望我来的方向。外婆答应着,意犹未尽地继续数落着那个女人,继续大笑,一边向我迎上来。我从上往下看到旧屋天井里的青石台阶,看到一根竹管从后山伸向屋檐下的石槽,细细的清泉注满了石槽。世界似乎一开始就如此古老。
⑦从来没想过,离开熟悉的地方会是这么可怕的事情!外婆终究没能老在老家的坟山里。她孤零零地被埋在万里以外的戈壁荒滩中。好像她在死之后还得再重新开始一场适应新生活的漫长过程。
⑧之前两天,我急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差了十个钟头。接到噩耗后,我仍然坐在夜班车上继续往家赶,往已经死去了的外婆身边赶。我知道她还在等我。外婆死前有那么多强烈的意愿。她挣扎着要活,什么也不愿放弃。她还有那么多的挂念。然而一旦落气,面容那么安和、轻松。像刚吐完舌头,刚满不在乎地承认了一个错误。
⑨死亡之后那辽阔空旷的安静感,是外婆最后为我所做的事情。以前念小学的时候,很多个清晨我起床一看,早饭又是红苕稀饭和酸菜。就赌气不吃,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我知道,不一会儿,外婆一定会追到学校来给我捎一只滚烫的红糖锅盔。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班设在六楼。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朗朗书声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最完广的安静感……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安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今天的我,似乎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勇敢状态,又似乎以后还会更加勇敢。
⑩外婆,现在我才渐渐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团混沌,无言说,无从解脱。但能想象得到,若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八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1)、文章记叙了外婆的许多事情,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四件事即可。(2)、阅读散文需要品味词语中的情感,如何理解下面句子中的“休想”?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
(3)、请简要概括外婆的人物形象。(4)、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对结尾句“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的理解。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实力跃上新台阶。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元素的科技革命,把人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生态,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当前,各个领域正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科技赋能,助力科学的种子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萌芽,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②《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手机一直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使用率达91.3%,已成为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休闲娱乐、交流交往的主要渠道。形形色色的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不当使用,“人机共舞”也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据报道,未成年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25.5%。部分短视频创作者为博人眼球,刻意设计一些不良内容,甚至专门“套路”未成年人。程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发现读中学的儿子使用某款私密聊天软件,聊天界面上有几张“阅后销毁”字样的图片和几个英文字母简写。他上网搜索这些英文内容,发现都是低俗用语的缩写。
③应用不等于滥用,合理使用,才能使“人机共舞”更加和谐、更为精彩。
(部分内容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8日)
【材料二】
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4269平方公里的奇幻王国,如今启动了“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以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为雨林生态保护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了“智”护雨林。
②“咔嚓”,阵雨过后,护林员随即上山巡逻,路遇罕见草木,随手打开巡护App拍照上传。几乎同一时间,图片以及拍摄地点等信息被详细记录在大数据中心平台。
③一块硕大的LED显示屏上正实时播放着大自然的一举一动——海南长臂猿从画面的一端指出来摘取果实,灵巧的海南坡鹿群聚嬉耍……这些画面由架设在栖息地的“天眼”一一实时监测摄像头自动抓取、实时传送。
④针对外来入侵,雨林也有“天罗地网”来守护。据介绍,公园的关键点位架设了卡口监控相机,通过多种技术交叉应用拉起了公园的“电子围栏”,逐渐实现对“白名单”以外的人、车24小时监控。
(摘编自《海南日报》2024年5月21日)
【材料三】
①海南省一所学校的教室里,同学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子屏幕,“小时候,叔婆(朱昌英)给我们讲她们在枪林弹雨中的战斗故事,小小的我觉得她们好勇敢……红色娘子军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现在的好日子,我们要好好珍惜,要将她们的精神传承下去……”红色娘子军战士朱昌英的后人蔡兴莲正在屏幕里给同学们讲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故事结束,屏幕又切换到XX歌舞剧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边唱边跳《红色娘子军》……40分钟的课刚结束,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立即生成一份课堂热力图和报告。
②一根网线、一个平台,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汇聚海量课程资源。数字化赋能,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提供了新动能。
③中国教育数字化已驶入快车道。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自2022年上线至2023年底,平台连接了51.9万所学校,辐射1880万名教师、2.93亿名在校生及社会学习者,访问用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次。根据教育部要求,2025年底前,海南省将实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全员全流程应用,成为智慧教育岛。
(部分内容摘编自《海南省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化应用行动计划》2024年5月11日)
(1)、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各领域推动科技赋能的目的是助力青少年热爱、崇尚科学的新风尚。 B、“天空地”监测体系用信息化、智能化的设备提升了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C、只要消除城乡发展鸿沟,就可以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D、“人机共舞”、“智”护雨林、数字化教育说明海南智慧岛建设初见成效。(2)、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做到将深奥难懂的科技话题变得浅显易懂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3)、现实生活中,家长限制我们使用手机,学校不允许带手机进校园,请结合材料一及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鹤拂王旗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③矣!”
(《常羊学射》)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完全肯定。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②但手熟尔
③康肃笑而遣之
(2)、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常羊学射于属龙子来/尝射于家圃 B、若欲闻射道乎/孰若孤 C、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禽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王引弓欲射有鸽拂王旗而过翼若垂云
(5)、《常羊学射》和《卖油翁》都写到了“善射”。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卖油翁和屠龙子朱认为善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17、名著阅读(1)、以下关于“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给刘四爷祝寿
②新车被大兵拉走
③出卖朋友阮明
④和虎妞结婚
⑤怒辞杨宅A、①②③⑤④ B、②⑤①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①②⑤④③(2)、小说常常借助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表达作者对社会或人生的思考。请你从《骆驼祥子》这部作品,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作者借人物命运的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思考。 -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2024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雷州市中小学开展以“典籍中华·阅美雷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运用对联知识,把下面六个短语组成一副对联,作为本次活动现场的宣传标语。浸心 寻智慧 墨香 泛舟 悟人生 书海
上联: 下联:
(2)、小雷搜集了两则关于图书馆的公益广告,请任选一则,说说它的妙处。①走进图书的海洋,点亮智慧的灯塔。
②轻步细语,书香弥漫;静默守护,智慧传承。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cǎo zhǎng yīng fēi的阳春三月,烈日炎炎的酷暑盛夏,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万物diāo líng的寒冬腊月……眼前缤纷多彩的四季,令人 。这段场景xuàn lì逼真、色彩丰富、氛围浓厚的短视频,竟然全部由人工智能系统制作生成。
AI聊天、AI绘画、AI音乐……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xùn měng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引领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转折点。AI已经 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接受并学习,没必要彷徨而 。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这场革命的一部分。无论是从事AI技术的研发人员、企业家、还是普通消费者,我们都可以通过了解和学习AI技术,参与和推动这场革命的发展。只有我们掌握和理解AI技术,就能实现它的潜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cǎo zhǎng yīng fēi
②diāo ling
③xuàn lì
④xùn měng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头晕目眩 浸透 不知所措 B、头晕目眩 渗透 一筹莫展 C、目眩神迷 浸透 一筹莫展 D、目眩神迷 渗透 不知所措(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只要掌握和理解AI技术,就能实现它的潜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B、我们只有理解和掌握AI技术,就能实现它的潜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C、我们只要掌握和理解AI技术,才能实现它的潜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D、我们只有理解和掌握AI技术,才能实现它的潜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20、古诗默写。(1)、“月”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请默写下列篇目中带“月”的诗句。
王维《竹里馆》 , 。
陆游《游山西村》 , 。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自己欣赏莲的高洁清白,在任何环境都坚守美好,不同流合污,不尽显媚态的语句是:“ , 。”(3)、古人的游历,是一场身心的旅行,入眼的是风景,入心的是人生。通过杜甫《望岳》中的“ , 。”我们可赏泰山的神奇秀丽、雄伟高峻,可见大自然造物神奇、鬼斧神工之妙;通过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 。”我们可感生活的峰回路转、绝处逢生,可惜人生锲而不舍、生机无限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