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和苦瓜
①父亲最爱苦瓜,我却对它没有什么好感。苦瓜通体清苦,父亲也一生清苦。因此我想,父亲的命运就是苦瓜的命运?苦瓜也叫君子菜,它无论和什么菜在一起炒、煮、炖都只苦自己,其他的菜不会沾一丝苦味。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宁愿苦自己,也不愿苦别人。
②父亲退休后便回到了乡下。在每年草长莺飞之时,他就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上苦瓜。当嫩绿的新芽探出头来时,父亲怕鸡鸭来啄食瓜苗,就用个破箩筐罩在上面。待那些小芽顺着父亲的美好心愿一节节地往上长,长出许多瓜藤时,父亲又去弄些木桩和树枝来,搭好一个简单的架子,让那些藤儿弯弯曲曲地往上爬,边爬边开出一朵朵黄色小花。花儿凋零了,藤上结出了细嫩的小苦瓜,没几天,架上爬满了青苦瓜、白苦瓜、红苦瓜,一个个或露或藏地悬挂在棚架下,这时的父亲是十分欢欣和激动的。
③苦瓜、花叶、藤蔓和架子和谐地交映在一起,远看近看都是一幅迷人的图画,风过瓜架,吹动瓜叶,瓜果摇曳,父亲总在瓜架前呆呆地站着,像想起什么往事似的。
④父亲生来命苦,八岁时就没了爹,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过得极其艰难,度日的蔬菜,总少不了苦瓜。那时候奶奶家里的房前屋后,很多苦瓜藤自由爬到院墙上,柴垛上。一到夏天,奶奶随手就能摘到一个苦瓜,饭上也算是有了一盘菜。奶奶想尽办法,让这盘菜好下咽些,可在那缺油少盐的年月,那种苦涩的味道好像怎么也去不掉。
⑤如今,每到夏天,餐来上总少不了父亲亲手炒的苦瓜,或独炒、或炒鸡蛋、或炒干鱼,盛在盘子里,看起来鲜嫩无比,清脆爽口,但我仍嫌它清苦。望着盘子里的苦瓜,又瞅了瞅了父亲,勉强用筷子夹起一片,却不愿送到口里。父亲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微微一笑,风趣地对我们几个兄妹说:“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做得人上人啊!”
⑥父亲没有大红大紫、大起大落,平凡了一辈子,淡泊了一辈子,清贫了一辈子,但他很满足,认为自己为子女成长所受的苦是值得的。在那艰难的岁月中,把我们兄妹拉扯大不容易,看着我们一个个有出息,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他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常对他的朋友们说,他拥有的几个好儿女,就是他此生最大的财富。
⑦苦瓜由青变白再变红,这是一个成熟的过程。父亲有意多等待些时日,让苦瓜变红,为的是多贮存些瓜种。那熟透的苦瓜,咧开了嘴,露出一排绯红的果肉,就如一朵美丽的红花。等候在旁的我抢在父亲之前,高兴地摘下苦瓜,掰开皮,露出丰厚红软的果肉来,小小的馋嘴忍不住尝了一口,呀,好甜,清香纯正的甜,咽一下,直渗到骨子里去了。我有点百思不解,便问父亲,父亲告诉我说,这是苦瓜的本质——一生漫长的等候,终于苦尽甘来。
⑧一年的苦瓜由鲜嫩变枯老,瓜藤由翠绿变枯萎。父亲也一年年变苍老了。很多时候,我看见父亲坐在屋前的空坪上,坐在苦瓜生长的土地上,像深深怀念什么似的。我想,是不是这一生清苦而淡然的苦瓜让父亲变老的?
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瓜情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我特别欣赏苦瓜藤那奋勇向上、蕴藏无限生命力的精神,更欣赏苦瓜那经历漫长等候、苦尽甘来的品性。父亲就如同那苦瓜,虽年老但仍积极向上、以苦为乐,而今儿女成家立业、安稳幸福,父亲不也是苦尽甘来吗?
(1)、选文为何以“父亲和苦瓜”为题,试分析其作用。(2)、选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那熟透的苦瓜,咧开了嘴,露出一排绯红的果肉,就如一朵美丽的红花。
(3)、选文中的“父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做简要分析。(写出两点即可)(4)、选文开头说“我却对它没有什么好感”,结尾却写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妙处?(5)、请结合选文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选文之后有怎样的感受。 -
2、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语段一:
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朝花夕拾》)
语段二:
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圣诞,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老天爷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1)语段一中,“他”是:
(2)语段二中,“我”是:
关注情节
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
(《西游记》)
文中的嫂嫂(罗刹)不愿意借芭蕉扇给悟空的最直接原因是:(3)
关注评价
李明在阅读《水浒传》有关鲁智深的相关情节后,在阅读记录本上写下了对人物的点评: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这样的人,冲动鲁莽,不坐禅还喝酒杀人惹祸,何来优点?
作为同桌的“我”,对此评价并不认同,“我”以原著相关情节为依据与李明同学进行争辩,我认为鲁智深也有优点。
我:(4)
-
3、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劳动将从综合实践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为此,学校要多措并举,春风化雨,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1)、学校将要布置一面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宣传墙,请你为“宣传墙”设计两个栏目。(2)、学校准备在校内开展“关于劳动课程内容设置”的调研。如果你作为学生代表,请你推荐两项具体的劳动课程内容。(3)、小林的妈妈担心劳动课影响小林的学习,想让他在劳动课时向老师请假。如果你是小林,将怎样劝说妈妈?
-
4、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 ,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白杨礼赞》)
古人写诗文,最擅长“写景抒情”。陆游游山西村,写下“(2) , 柳暗花明又一村”,道出惊喜愉悦之情,亦蕴含“绝处逢生”之理;王维出使边塞,写下“ (3) , , 含蓄表达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愤激不平之情;柳宗元游小石潭,感慨“(4)凄神寒骨,”,暗含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范仲淹观岳阳楼洞庭湖,吟诵“(5) , ”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秋瑾在黄花开遍的中秋佳节,却痛问“(6)俗子胸襟谁识我?”,表达了不被世俗之人理解的苦闷和英雄自勉的豪气。
-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海岛绿色生命线
①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点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被称为“海岸绿色长城”“海岛绿色卫士”,是海南岛生命家园的天然屏障。
②据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乐东、东方一带时常风沙弥漫,患沙眼病、红眼病的村民占90%。20世纪50年代,文昌市翁田镇因无海防林庇护,流沙侵入,到处是“三天烈日地冒烟,一场暴雨沙埋田”的景象,每年淹没耕地超过百亩……
③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④海南是我国台风和热带风暴危害最严重的省份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以巅峰强度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海南省多个市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据专家预算,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士,为海岛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⑤海防林被称为沿海地带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命线但海南省现有的海防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功能差。有专家建议,在现有的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抗风能力强、耐盐碱的椰树,变单纯的海防林为融生态、经济与景观为一体的海防林。这样既能增加沿海防护林带的防风功力,又能闯出一条美化海岸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⑥海防林,是海岛家园生生不息、绿色常驻的生命线。
(节选自《海之南》,作者:侯小健。有删改)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海防林带的作用。 B、文章说明了海防林涵养水源、固堤防潮的作用,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C、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指沿海岸种植起防护作用的林带,是海岛绿色生命线。 D、文章说明了海防林的作用,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3月末,一颗小行星凌晨掠过地球,离地球最近时距离不及月球到地球的一半左右。 B、在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片T型梁稳稳落下,标志着成自宜高铁全线桥梁架设完成。 C、用电数据增长与否,折射出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彰显了经济活力释放的强劲势头。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不断引发共鸣,是因为其方向朝着天下“大同”。
-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殉职 歉逊 怪诞不经 天崖海角 B、倦怠 推崇 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C、震撼 狡辩 断章取意 舍生求法 D、涵养 要决 无精打彩 天伦之乐
-
8、下面选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着落(zhuó) 爱慕(mò) 炽热(zhì) 锲而不舍(qiè) B、畸形(jī) 濒临(bīng) 矗立(zhù) 惟妙惟肖(xiào) C、眼眶(kuàng) 瞥见(piē) 拮据(jié) 风雪载途(zài) D、筵席(yàn) 喷薄(bó) 寂寥(liáo) 战战兢兢(jīn)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四川、河南、广东等多地文旅局局长“披挂上阵”,走到镜头前,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一时间圈粉无数。不少原本“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景点因此知名度大增,在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方面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亮眼成绩。 如果产品( ),管理服务跟不上,搞“一锤子买卖”,只有广告没有“疗效”,反过来会加速一个地方品牌形象的消耗。去年以来,有的景区、酒店哄抬价格、辱骂游客等在网上引发舆情,这样的教训殷鉴不远。
当前,国内旅游业正迎来( )复苏,人们的出游热情空前高涨。越是在旅游业复苏的关键时刻,就越要重视行业生态的建设。对于更多想借力网络“出圈”的地区来说,不管是发展旅游还是推介农特产品,既需要在宣传上开拓思路,推陈出新,更要在产品上精心打磨,在服务上与时俱进。( )扎扎实实练好内功,满足需求又创造需求,( )能把海量注意力转化为产业发展推动力。
(摘自《把网络流量转化为发展人气》)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名不副实 强劲 不但 而且 B、虚张声势 剧烈 不但 而且 C、名不副实 强劲 只有 才 D、虚张声势 剧烈 只有 才(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旅局局长们的代言,解决了“如何被看见”的问题,但能不能把流量留住,则是更考验“内功”的地方。 B、文旅局局长们的代言,更要考验“内功”,才能不仅解决“如何被看见”的问题,而且把流量留住。 C、能不能把流量留住,考验的是“内功”,而文旅局局长们的代言,则只解决了“如何被看见”的问题。 D、“内功”能否经得住考验,不仅取决于文旅局局长们的代言能否解决“如何被看见”的问题,还取决于能不能把流量留住。(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不少景点在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方面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亮眼成绩。”句中加点词语从词性看,依次是介词、动词、助词。 B、“有的景区、酒店哄抬价格、辱骂游客等在网上引发舆情。”句中划线的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C、“人们的出游热情空前高涨。”该句句子成分用符号标示为:(人们的)(出游)热情||[空前]高涨。 D、“既需要在宣传上开拓思路,推陈出新,更要在产品上精心打磨,在服务上与时俱进。”从句子结构看,该句是并列复句。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小小的改变。小小的改变或是一种态度,或是一个举措,或是一种认知⋯⋯这些改变,让我们有了积极的思想、优良的品质、广阔的视野⋯⋯让我们受益匪浅,不断成长。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小改变,大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
11、《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请以“路在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
12、《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请你选择书中一个人物,概括他的典型事例,并对他进行简要的评价。
-
1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赏析古诗,完成对话。
小语: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在淮上偶遇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首联诗人就回忆了(1)。
小文:颔联又以“浮云”“流水”作比,“浮云”象征(2) , “流水”暗示(3) , 形象地写出了分别之久。
小语:颈联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相逢的喜悦之情,又有(4)。
小文:尾联又借用设问,点明了不肯归去的原因,即(5)。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 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而有忧色,何也?”庄王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能逮,是以忧也。”巫臣曰:“君之言过矣,夫以群臣之莫及,而君独忧之,是君之明也。昔者齐桓公得管仲以为仲父,今君得臣与诸大夫,而自以为不足,是君之贤也,君何忧焉?”
(节选自《新序·杂事》,有改动)
(1)、解释下列加点词。(1)空乏其身(2)入则无法家拂士
(3)群臣莫能逮(4)君之言过矣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其真无马邪 B、行拂乱其所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C、而君独忧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今君得臣与诸大夫 年与时驰(3)、翻译下列句子。(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能得其师者王,能得其友者霸。
(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1)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请阅读【甲】文内容,从句式和气势方面加以说明。
(2)请用【甲】文中孟子的观点评价【乙】文中楚庄王的担忧。
-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留将一面给梅花
钟 芳
①丰子恺有一幅漫画《看梅云》,画上一处院落,老友三人围桌而坐,闲聊小酌,空出的那一面,有一株梅花开得正好。画面右侧题诗曰:“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给梅花。”诗画珠联壁合,互补其境,令人印象深刻。
②中国画的高超,就胜在留白之美。留白是在作品中有意留出几分空白,显示丰富而曼妙的意境。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茫茫天地间仅一叶扁舟、一渔翁,却让人感觉满幅皆水,烟波浩渺。郑板桥画竹稀稀落落几笔,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风骨顿出。齐白石画虾,画面上寥寥几只透明活泼的小虾游动,剩余皆为空白,却给人水汽淋漓之感。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虽无笔墨,却意味深长,妙趣横生。
③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是含蓄的表达技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所经历过、所感觉到的东西进行无限地想象,体会无言之意。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人未用一字描写山林的美景和寂静,却妙诗自成,境界自出,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幅唯美幽静的山林画卷里。《红楼梦》更是留白到了极致。那日,黛玉斜卧在榻。焚了诗稿,断了痴情,只吐了半句“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这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曹雪芹故意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空白,令我们读之猜之思之。
④古人云:“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留白是艺术的技巧,也是生命的艺术。绘画、文学、书法、音乐、建筑等都有留白之美。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懂得“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之理。万事万物,讲究留有缝隙;做人处事,讲究留有退路,再美好的东西都要有留白。
⑤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忙碌才是对生命的珍爱,习惯每天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忙着考试,忙着工作,忙着升职,忙着应酬,恨不得将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可没想到,这样“忙”的结果,为心上了一道重重的枷锁,幸福快乐也渐行渐远。其实,喧嚣匆忙的纷繁世界,更需要给生活留白。只有删繁就简,卸下身上过重的负担,找一处心灵栖息之地,才能享受到生活中更美妙的诗篇。
⑥林语堂说:“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留白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历经俗事后方能拥有的大智慧。生命的意义在于从容,不如我们也“留将一面给梅花”,为生命和生活留白。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以名人画作为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中国画的高超,就胜在留白之美”。 B、文中以“我”的切身体会从反面论证为生活留白的重要性,更具说服力。 C、本文综合使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来展开说理。 D、留白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大智慧,我们应当让生命从容,为生命和生活留白。(2)、文章开头写丰子恺的漫画《看梅云》有何作用?(3)、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4)、第③段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是含蓄的表达技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所经历过、所感觉到的东西进行无限地想象,体会无言之意。”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两句诗中任选其一,说说其艺术效果。【甲】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乙】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1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遇见大河
杨毅波
①这一次,我是在风雨中走近黄河的。
②对于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5000多公里的母亲河,我接触得不多,只是去过沿岸的几个景点。这次由韩城返回西安,我想走沿黄公路。
③司机姓王,和我是初次接触,但能看出是个热情豪放之人。听我说“没有走过沿黄公路”,显得很兴奋:“我车开慢点,再给你当个导游,让你看看沿黄公路有多美!”我自然连声道谢。
④韩城本就美丽,大街小巷花木掩映。车出城区,拐上沿黄公路,另一派迷人景象映入眼帘。路面洁净平坦,绿植层层叠叠。湿地连片,水域成潭,芦花摇曳,雾似轻烟。极目远眺,主河道隐约可见,流水忽隐忽现,对面的山脉蜿蜒起伏。此刻,黄河于我,又增添了些许神秘,曾经在不同地方见过黄河的情景,一一浮现在脑海。
⑤我曾参观过龙羊峡水库。站在盘龙卧虎般的大坝之巅,见万山绵延,黄河高唱生命的长歌,带着豪情与灵气而来。深邃的峡谷中,水流平缓向前,水库幽深平静,水天一色,一碧万顷。山峦倒映水中,一湖碎玉,好一个蔚为壮观的景象!一只苍鹰俯冲下来,见我招手,回旋一周,又振翅飞向天际。
⑥我曾站在贵德黄河大桥,看清亮的河水白练般缓缓流淌,粼粼波光令人心旷神怡,产生“这会是黄河吗”的疑问。带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感叹,步入岸边林中的农家小院,品尝鲜美的黄河鲤鱼。
⑦我曾登临兰州五泉山眺望黄河。眼前的河像一条巨大的金色游龙,把一座城市分成两半。兰州因黄河穿城而过有了“金城”的美誉,因黄河而充满活力。车辆、行人、树木都随黄河的流淌欢腾。我多次到过壶口瀑布,看波涛倾泻的磅礴气势,听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⑧尽管沿黄公路上车辆很少,我们的车仍然缓缓行驶。走着、看着、说着,不知不觉间,发现路两边有连片的水塘。左边的水塘,多是鱼塘;右边的水塘,多是荷塘。天下起雨来,雨滴打在鱼塘里,像无数鱼儿在跳。雨滴打在荷塘里,在高高低低的荷叶上溅起水花。水花聚在荷叶上,如珍珠般透亮,又旋转着落在水面上。时值晚秋,荷塘不见荷花,荷叶半绿半黄,没有了夏日那般“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象,却有了“独领风骚在此秋”的景致。从司机口中获知,我们已进入合阳。他还说黄河鲤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黄河九眼莲胖而洁白,藕断丝不连,清脆又香甜。听得我止不住笑。
⑨边走边聊,我进一步了解到,韩城的葡萄、合阳的西瓜、大荔的冬枣都经过黄河水的滋养。拐过一个弯,车右边不再是荷塘,变成一道高高的漫长的黄土塬。塬畔,玉米秆在风雨中摇曳。路边,出现一条石砌的河堤,像长长的画屏向前铺展。司机说:“这就到了渭北旱塬,塬上是百万亩厚层黄土地。这条河叫引灌渠,堪称‘人工天河’,将贫瘠的旱塬变成了良田,惠泽塬上百姓。”
⑩我想近距离看看黄河,让车子拐下了沿黄公路。
⑪车行三四里,路与河堤连接,视线被芦苇遮掩,要更近距离观看黄河,必须步行。下得车来,雨小了一些,风却很大,人像要被伞带起来,但我还是想走近河流,哪怕看上一眼也行。
⑫内堤的斜坡用不规则的青石块砌筑,用密密麻麻的钢丝网连为一体。这样加固河堤的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惊讶中又有震撼。河堤与水道之间仍是鱼塘,鱼塘之间有宽窄不均的埂通往水道。河堤、斜坡、塘埂被没膝的荒草覆盖。我沿着被人踩倒的草丛,小心前行。靠近水道,芦苇、残荷密集,或倒伏,或直立。紧靠水道,有一处高出水面、约两三间房大的石砌平坝,平坝上搭着厚实的帐篷,旁边水中漂浮数片竹排,竹排前漂浮着养殖用的网笼,网笼中的螃蟹在翻腾。
⑬惊奇间,有人走出帐篷。我问:“这里还能养螃蟹?”“能呀,怎么不能?你不知道黄河大闸蟹?”我略觉羞愧,只知道阳澄湖大闸蟹,不晓得还有黄河大闸蟹。我说:“我是来看黄河的,走时我们买一些,回去尝尝鲜。”他说:“没问题。我选一些,便宜给你,回去了帮忙做做宣传。”
⑭站在平坝一角眺望黄河,水面宽阔,水流平缓。雨落在河里,让翻滚着细浪的水流更显灵动。透过雨帘,可见对面河岸弯弯曲曲,河岸后面是绵延起伏的山脉。我的目光沿黄河的走向来回眺望,河道、水塘、草色、山影融为一体,壮阔而和谐。好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我不禁感慨,这条河,滋养了多少中华儿女,怎能不让人心怀敬意?
(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曾经在不同地方观赏黄河的经历,请根据作者的足迹和所见,补全下面的表格。地点
黄河的状态或特点
“我”的感受
龙羊峡水库
①
感到壮观
贵德黄河大桥
②
③
兰州五泉山
金色的河水穿城而过
令人欢腾
壶口瀑布
④
感到震撼
(2)、请结合语境,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湿地连片,水域成潭,芦花摇曳,雾似轻烟。极目远眺,主河道隐约可见,流水忽隐忽现,对面的山脉蜿蜒起伏。
(3)、司机老王在文中多次出现,在作者“遇见大河”的过程中,他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语文老师准备将本文作为八年级课文《壶口瀑布》的补充阅读,请你分析这样安排的合理性。 -
17、填写古诗文名句,完成朗诵词。
陇南,这片被誉为“陇上江南”的秘境,将江南的婉约与西北的雄奇完美交融。早春的官鹅沟,莺燕迎春,恰似白居易笔下(1)“ , ”(《钱塘湖春行》)的灵动画卷。行至康县阳坝,(2)“ , ”(陆游《游山西村》)的意境在茶园梯田间徐徐展开,采茶女用竹篓盛着翡翠般的春意,转过山坳忽见青瓦白墙的村舍掩映竹林。西狭颂的飞瀑流泉应和着郦道元《三峡》中“悬泉瀑布,(3)”的壮丽,摩崖石刻在氤氲水雾中若隐若现。待寒冬降临文县天池,岑参笔下“忽如一夜春风来,(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奇景在此幻化成冰晶世界,雪落湖面时又恰似张岱湖心亭所见“(5) , 上下一白”的至简至美。这片神奇土地,既有江南的烟雨朦胧,又具边塞的苍茫气韵。
-
18、给文物拍大头照,再搭配上合适的句子做成表情包,已成为人们逛博物馆的新玩法。以下是小语同学在甘肃博物馆拍摄的文物照片,请你根据小技巧卡片,为文物们配上合适的句子,做成新的表情包。
小技巧:
(1)精心推敲文物与网络流行语的内在联系,确保二者实现顺畅融合,避免不搭调。(2)拿捏好尺度,防止戏谑太过对文物的严肃性造成亵渎,产生违和感。文创作品可以活一些,但文物毕竟相对传统严肃,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把握严肃性与娱乐性之间的平衡,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
-
19、敦煌——一座闪耀着历史文化光芒的艺术宝库。这里有着无数精美的壁画和珍贵的文物,同样也有一群“敦煌守护者”,他们将青春献给敦煌的保护与研究工作。阅读下面的资料,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樊锦诗,补全采访提纲。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63年北大毕业后,她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敦煌的女儿”。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2019年,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勋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
采访目的
(1)
采访地点
敦煌研究院
采访问题
问题一:(2)
问题二:(3)
-
20、正逢周末,小文带领远道而来的友人前往有着“塞外风光之一绝”的敦煌鸣沙山游玩,看到一望无际的翻滚着浪涛的沙海。友人写了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请结合书体以及景色特点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