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诗阅读

    忧  国

    陆游

    恩许还山已六年,誓凭耕稼饯华颠

    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

    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

    群公亦采刍荛否?贞观开元在目前。

    【注】①此诗作于1194年诗人居于故乡山阴时。1189年诗人被劾罢官,至此已有六年。②华颠:白头。③虞:忧患。④拘挛:拘束,拘泥。⑤群公:指群臣官员。⑥刍荛:泛指草野之人。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恩许”表面看是得上恩准,但从诗人“忧国”情怀来看,“恩许”是被罢黜的反语。表达出诗人对朝廷的怨恨之意。 B、颔联采用比喻手法,表明诗人虽经六年涵养身心,但仍然担忧国家局势像火还未燃起之前一样危机四伏。 C、颈联点出朝臣因朝廷禁忌不敢畅所欲言的弊端,提出广开言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建议。 D、整首诗紧扣“忧国”,先写为何而忧,再写如何解忧,从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近年来,无论是体育竞技的赛场,还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向世界展示了更加丰富多彩、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砥砺前行中,年轻一代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____。铸就做中华民族之梁的____。以“敢为天下先”的____。展现奋发有为、勇做先锋的____,成就了一番事业,实现了人生价值。

    国家的创新与发展需要青春力量,发展的后劲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是“一时行”?还是“一直行”?这是对中国的提问,需要青年一代来回答。接力棒传到新一代手上,目标还是没变。就是“继续领先跑”。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始终处于跟随状态,即使将差距无限拉近至0.01,也会被遮蔽在领先者的阴影中。梦想无远弗届,时代广阔无yín。身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吃劲的时候 , 也正是青年人大显身手的时候。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必将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梁        无yín

    (2)、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志气 骨气 锐气 胆气 B、志气 骨气 胆气 锐气 C、胆气 锐气 志气 骨气 D、胆气  志气 骨气 锐气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是“一时行”?还是“一直行”?——这句话标点符号的运用是不恰当的。 B、文段中画横线句子“吃劲的时候”指的是艰难、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时刻。 C、近年来,无论是体育竞技的赛场,还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向世界展示了更加丰富多彩、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这句话的主干是“青年向世界展示形象”。 D、文段既赞颂了当代青年有敢做勇为的精神,又强调了青年一代应有创新与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 3、请你完成“读名著明理想”主题阅读活动的探究任务。 

    人物

    选段

    联系整本书探究

    理想

    个人命运

    如何树立人生理想

    鲁迅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成为了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祥子

    他不大关心战争怎样的毁坏田地,也不大注意春雨的有无。他只关心他的车,他的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因为缺雨,因为战争的消息,粮食都涨了吧。谁有法儿教它贱呢?这种态度使他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成为了坚强的革命战士

  •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将“竹”视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他们认为竹有虚心的品格、坚忍的操守、向上的精神。 B、“小雪大雪不见雪,来年灭虫忙不撒。”“小雪”“大雪”说的是节气,由俗语可知,节气往往与物候现象、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C、“DeepSeek和《哪吒2》的火爆出圈,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博学笃志、创新进取。”“博学笃志”出自《论语》。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中这些反映民间生活的歌谣,属于“风、雅、颂”中的“雅”。
  • 5、下面是“读诗文 养情志”交流活动的一段主持词,请你补充完整。

    古诗文中有秀雅之景,从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良多趣味”(《三峡》)中,能感受到三峡的清秀,从 “一水护田将绿绕,”(《书湖阴先生壁》)中,能感受到乡村幽居的雅趣;古诗文中亦有壮阔之景,从 “潮平两岸阔,”(《次北固山下》)中,能感受到江水浩渺的气势,从 “ , 波涛如怒”(《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能感受到潼关雄壮的风姿;古诗文中有哲思, “虽有嘉肴,”(《礼记》)告诉我们,学习是体验“至道”的最好途径; “”  (《行路难》)鼓励我们,面对困难,应奋发振作,为实现理想努力进取。

  • 6、《现代汉语词典》对“成全”的解释是:“帮助人,使达到目的。

    请以“相互成全”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⑴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⑵不得抄袭。

  • 7、小申阅读完现代文部分(二)的两篇材料后,对帛书展开了研究。
    (1)、下列选项对研究子弹库帛书最有用的一项是(     )
    A、文物修复实用技巧 B、文物见闻所记 C、子弹库帛书图本解析 D、子弹库帛书研究者的生平
    (2)、下列对子弹库帛书流转和回归过程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一举美国人以照相为由,向蔡季襄强得楚帛书,后托人将它带到了美国。

    ② 子弹库的这件帛书是前所未有的新奇宝贝。很快,它成了蔡季襄的藏品。

    ③ 在长沙城东南郊子弹库,四个盗墓者打开一座战国古墓,发现了楚帛书。

    ④ 子弹库伯书终于回归之类的

    A、 B、 C、 D、③②①④
    (3)、小申为了了解“帛”与古代文体的关系,查阅了《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发现朱自清是这样说的:“竹木简、帛、纸,都容易坏,汉以前的,已经荡然无存了。”他感到十分不解。

    他又查到学者是这样说的: “”

    出版社加了一个本书写于1946年,

    从小申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用不超过20个字表达)

    (4)、小申写了首诗表达对子弹库帛书回归的心情,他对初稿进行了修改,请说明小申做出这样修改的原因。

    归来

    你昨天

    归来

    昨天

  • 8、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小题

    材料一

    美国博物馆向我归还流失近80年的楚帛书

    ①新华社华盛顿5月16日电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在视频致辞中指出,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向中方返还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彰显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中恪守博物馆伦理的努力,是中国主导制定的《青岛建议书》以对话与合作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的成功实践。帛书回归后,将在文物原生环境中得到更加全面、系统保护和研究,让文物价值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理解和阐释。

    ②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致辞中表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因民族弱乱而远离故土,正随着民族复兴而踏上归途。子弹库帛书的回归,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一件文化盛事,也是中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为增进中美人文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注入了正能量,也对国际合作追索返还文物、守护人类文明成果具有示范意义。

    ③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蔡斯·鲁滨逊在交接仪式上说,此次返还是一项深思熟虑的决定。返还协议为亚洲艺术博物馆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在过去几个月中,博物馆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有望面向未来开展合作。

    ④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_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子弹库帛书分三卷,此次回归的《五行令》和《攻守占》为子弹库帛书第二卷、第三卷。

    ⑤子弹库帛书1946年非法流失美国。第一时间关注到美国史密森学会发布了关于返还非道德方式获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后,国家文物局对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保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启动了追索工作。基于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形成的扎实、完整证据链,基于以文物回归纠正历史错误、推动双方在专业领域的长期合作这一共识,经过多轮磋商,美方同意将文物退出馆藏并返还中国。

    ⑥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成为主动追索历史上流失重点文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也是秉持《青岛建议书》对话与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成果为支撑,实现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成功的示范案例。《五行令》《攻守占》将于2025年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万里同归———新时代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推动子弹库帛书《四时令》早日回归。

    (选自《解放日报》2025年5月17日刊)

    材料二

    国宝战国帛书回家

    ①5月18日3时55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美国华盛顿飞来的CA818航班划过晨雾,稳稳降落在跑道上。机上的大部分乘客并不知道,流失美国长达79年的珍贵文物———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就存放在工作组人员身旁的4个文物包装箱中。

    ②美国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经过查验封箱后,国家文物局工作组马不停蹄,带着它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③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唯一的战国帛书。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字数多达900余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同西方世界大名鼎鼎的“死海文书”相比,子弹库帛书的年代还要早100多年。

    ④跨越11000多公里,飞行16个多小时, 帛书归来,断章重续。

    ⑤4时45分,准备妥当后,4名工作人员每人手捧一件文物包装箱,缓步离开机舱。5时06分,文物抵达要客区,安放在铺有软垫的桌子上。海关人员查验完报关单后,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开启了装有月名图的包装箱封条。

    ⑥1942年,子弹库帛书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遭盗掘出土。1946年,非法出境流失。

    ⑦几经辗转,子弹库帛书中的《四时令》由赛克勒基金会收藏,《五行令》《攻守占》由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⑧5时27分,文物整装待发。

    (选自《文汇报》2025年5月19日刊,有删改)

    (1)、填入材料一第④段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2)、对材料一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时效性 B、标题中的词语具有新闻价值 C、导语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符合新闻价值 D、重要性逐层递增
    (3)、新闻需要具有读者意识,材料二符合的读者需求的是(    )
    A、子弹库帛书转运的现场细节 B、子弹库伯书 C、子弹库伯书的回归的价值与背景 D、
    (4)、材料一、材料二都作为新闻,但语言特点上不同,请写出其不同点

    材料一:材料二:

  • 9、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春江水暖鸭先知

    ①福广老汉瞅着这两只多出来的麻鸭有点不舒服。

    ②麻鸭是儿子陈玉禾带回来的,他在县农委上班,最近在搞什么农业项目试点申报,忙得脚不落地,好久没回村了,前几天却开车回来把这两只捆住脚的鸭往院子里一扔,连晚饭都没在家吃就又回去了。“爸,这两只鸭你先养几天!”临走,就撂下这么句话。福广老汉无奈,只好把这两只鸭和自家的一群大白鹅一起养,可不敢下水,不关几天认认家,这生鸭一下水,一不留神可就躲到芦苇荡去了。

    ③但是,老这么关着也不是个事,他是老行家,晓得鹅鸭得放养,在草里跑跑,在水里游游,啄啄螺蛳,吃点鱼虾,比什么都强。这家禽和人一样,得经常放放风,心情好了,就长得好。上回听玉禾说,这国外养牛都放音乐了,听什么莫扎特,也是一个道理。这样想着,过了几天,他就把两只鸭放了脚,赶往村外的河汉。两只麻鸭在鹅群里并不显慌乱,紧跟着大部队嘎嘎叫着,一步一歪,兴奋得像出征的大将军似的——看来已经认家合群了。

    ④河汉宽阔如江,河滩芦苇飘飘,早春时节,水温正好。村头的福胜老汉早已赶着一群麻鸭过来了。两家其实早先算是一族,不过已经出了五服,前些年因为田地的事情吵过一次,虽说事情没闹大,但农村人性子犟脾气直,谁也拉不下面子低头,也就没了往来。

    ⑤福胜老汉冷不丁瞅见福广老汉鹅群里的两只鸭,尤其是和自家鸭子身上一样的麻纹,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这不是前些日子走丢的那两只吗?难道是被福广这个不要脸的老家伙给捡回家了?也不晓得归还?不对,福广不是这样的人,虽说这几年有点小疙瘩,但是自小一起长大的,这家伙不是这种偷鸡摸狗的人,是不是我看错了?福胜老汉远远看着福广老汉赶着鹅群下了河滩,有心想问,又有点犹豫。

    ⑥福广老汉也在河滩边寻思,儿子拿回来的这两只鸭,看着品种和福胜家差不多,难道是今年县里推出的新品种?这几年沾了儿子在县农委的光,有什么新的家禽品种都可以先试养,这些品种经过科学筛选,非常适合推广养殖,这不他家养的大白鹅就是新品种,生长快,耐粗饲, 肉质好,产蛋多,养了两年,确实跟着发了一点小财。看来,福胜这次倒是走到前面去了。

    ⑦福胜老汉还是不除疑。他甩了甩随身带的竹鞭,想着试上一试。他将鸭群慢慢赶到鹅群附近,然后打了个响鞭,唿哨几声————这是往常赶着鸭群回家的信号。鸭群听到熟悉的指令后,开始慢慢游上岸,向自己身边聚拢。果不其然,福广家鹅群里的两只鸭,似乎也习惯性地跟着游了过来,走近一看,福胜更加断定就是自家丢了的那两只麻鸭。

    ⑧福广老汉迎上福胜老汉质疑的目光,有点愕然,更带着点气愤说:“福胜,你这是啥意思?”福胜老汉讥笑道:“还好意思问我,我问你,这两只鸭哪来的?怎么一听我招呼,就和我家鸭合群了?”福广老汉不甘示弱说:“这是我儿子玉禾带回来试养的新鸭种,怎么,难不成是偷你家的?!”眼看着就要吵起来。

    ⑨远处来了两个人,有说有笑的。福胜老汉定睛一看,这不是儿子陈玉江和福广家的陈玉禾吗?他们什么时候这么要好了?见小辈来了,两个老汉气鼓鼓地停住了嘴。

    ⑩陈玉禾到河边一看,心里了然,说:“爸,前几天带回的麻鸭您已经还给胜伯了啊?这是玉江家引进的新品种,肉质好,还能生双黄蛋,已经通过县里的推广审核了!”他故意略过那天回来没说是谁家的鸭,就是怕他心里不舒服,更是想着借机让两家和好。陈玉江也不好意思地说:“爸,我怕您反对就没说把麻鸭带去请玉禾哥帮忙,看能不能申请新品种推广,这样咱家以后就可以专门提供鸭苗了!”他没好意思说,他是故意把两只鸭扔在了玉禾那里,让他尝尝鲜吃了嘴短,没想到玉禾不但热心帮忙,还专门为这事跑回来两趟,心里很是惭愧。

    ⑪一阵春风拂过,阳光拱开厚厚的云衣,河边福广老汉和福胜老汉的影子被拉得斜长,像是靠在了一起。两家的鹅鸭没听到指令,又慢悠悠下到温暖的河水里,合群在一起西钻东啄找起食来……

    (有删改)

    (1)、根据右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①父子②远亲 B、①远亲②父子 C、①朋友②同学 D、①同学②朋友
    (2)、第①段中福广老汉有点不舒服的原因是:⑴ 
    (3)、结合全文,说说第⑤段心理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4)、第⑪段描写的画面耐人寻味,请加以赏析。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甲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余诚曰:起首四句,兴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语,道尽陋室增光处,最为简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无非吾德生意。谈笑往来,无非吾德应酬 , 调琴无丝竹乱耳,阅经无案牍劳形,不问而知为吾德举动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虽以是室比诸葛草庐,子云玄亭 , 无多让焉。末引何陋作结,而诵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

    【注释】①选自《重订古文释义新编》,乙文是对甲文的评价。②退让,这里解释为③

    (1)、甲文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词语。

    ① 可以调琴   素

    A.白的    
    B.不加装饰的    
    C.朴素的    
    D.忘了

    尽陋室增光处   道

    A.说    
    B.道理    
    C.主张    
    D.规律

    (3)、与下列句子中“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翻译下列句子 

    何陋之有?

    (5)、下面最能概括甲文作者品质的是(    )
    A、舍生而取义者也。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D、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对于乙文四个波浪线正确的是(    )
    A、甲文什么来着忘了 B、甲文结构严谨 C、甲文语言浅白平实 D、甲文比喻合理
    (7)、根据乙文画直线的句子,说说乙文作者是怎么评价甲文作者的德行的。
  • 11、默写与运用
    (1)、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2)、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其五)》
    (3)、 ,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忘了),以天下为己任。
  • 12、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会提问题往往比找到答案更重要。一个好问题能启发我们思考,帮助我们突破思维的瓶颈、拨开心灵的迷雾……

    请以“这是一个好问题”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值得的时刻

    要求:

    ⑴若选题目二,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⑶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⑷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 1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皮黄一响

    宋明珠

    ①父亲在舞台上拉京胡,灯光聚在他身上。我看见他的琴弓进退,似乎在诉说着一段心事、发出一声沉吟。松香的灰尘在灯光里飞舞,又寂寂地落下。一曲终了,一个故事、一段人生就结束了。随着大幕拉上,父亲收起琴,转身,走下舞台和我站在一起。那个时候我经常陪他演出,静静地站在侧台,观察一个故事如何在父亲拉起琴弓的时候展开,收回手腕的时候结束,如何在皮黄交替中娓娓道来。

    ②我看着父亲收琴入匣,看着苍白的松香灰覆满琴身,好像是一身风霜,伴着他走来,路在他的脚下一寸一寸地慢慢生长。那是一条碧绿的湖边小路,路上经过一座小桥,过了桥,有一座朱红漆门的院子。院门开的时候,父亲潸然泪下。

    ③父亲反复要我背诵那座小院的位置:桓台县起凤镇华沟村。那是我还不认识字的时候就必须背诵的地点,那里的一切风物我早已在父亲的反复叮嘱中烂熟于胸。比如:齐桓公带着人马踩出来的马踏湖,住着五位先贤的五贤祠,比人还高的芦苇,湖里的鱼虾、黄鳝和藕,院子里的枣树和桃树……这些,都挤挤挨挨地塞在父亲的琴盒子里,每当黄昏,父亲照例拉起弓,我仿佛听见这些风物在琴弦上吱吱呀呀地响。挂念变成松香的灰尘,一层一层积在琴身上。待父亲刚收弓,我便伸手去摸松香新落处,滚烫。

    ④同样热的还有眼泪。父亲说,再不回去看看就要上学了,不一定能抽出时间,我才回到那个背诵了无数遍的地点。

    ⑤没几天,我就发现桓台可太好了,华沟也太好了 , 可以到处疯跑。我辈分大得很,一出门有人喊我小奶奶,有人喊我小姑。一开始不习惯,但好处是,集上有什么我就能吃到什么,酥脆的周村烧饼、厚厚的锅饼。有的时候随便路过谁家,往院子里一探头,人家看见我便笑着说,小奶奶来了,递给我葡萄、枣子、无花果,有的时候还有刚炸好的藕盒子、豆腐匣子。惹得比我年纪还大的外甥女追着我喊,小姨,别跑……

    ⑥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拉胡琴的好手。只要他回到老家,村里的戏台就热闹起来。只有过年时才打开的戏箱子,这时也会开一次。化妆箱子、服装、月琴、板胡……一一在后台排开。我带着一众晚辈站在台下,嘴里随便嚼着点什么,目不转睛地看台上光景流转。台上唱得高兴,不拘京剧、吕剧,好像父亲他们总也不累总也不老

    ⑦以后很多次,在舞台上,在家里,在很多地方听到父亲的京胡,总觉得只有在桓台,他拉得才是最响亮的。声音穿过青青的苇帐,留在马踏湖的飘渺的雾中。

    ⑧假期很快过去,离开前的最后一个晚上,外甥女带着我去五贤祠磕了头。

    ⑨再回桓台总是匆匆。考上大学了,回去;考上研究生了,回去;工作了,回去……每次回去,父亲他们照例是要凑在一起唱戏的。皮黄一响,戏台上的出将入相又连起来一段光景的起点和终点。

    ⑩我从台下走到后台。一口服装箱子,几个凳子,仅此而已。服装和化妆待在后台没事做,见我走来,热情地招呼我扮上试试。化妆扔掉手里的瓜子,拉过我勒头、吊眉、油彩打底……画眼睛的时候,她皱起眉,眯着眼,叹了口气,说:  “这老眼,花的呀。”服装倚着墙,嚼着瓜子笑。台下看的,台上唱的,也都已老眼昏花。

    ⑪台上响起一段小过门儿,我听见琴弓由父亲的手腕引着进退自如。我跟着舒开水袖,父亲的琴声托着我飞得很高,飞到马踏湖上,看有人划着小船,在青青的苇帐中穿行……芦苇有两人高,遮着视线让人看不清里面的故事。我隐隐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专心地蒙琴筒,想要做他的第一把京胡。

    可是等到皮黄一响他就老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5月19日,有删改)

    【注释】①皮黄:戏曲声腔,西皮和二黄的合称。

    (1)、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华沟也太好了”?请简要概括。
    (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③段加点词的含义。

    待父亲刚收弓,我便伸手去摸松香新落处,滚烫

    (3)、第⑥段“好像父亲他们总也不累,总也不老”与第⑫段“可是,等到皮黄一响,他就老了”两句,前后表述是否矛盾?为什么?  
    (4)、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艺术在传承上面临巨大挑战。联系选文和链接材料,探究如何才能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材料一:

    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

    ——摘自《社戏》

    材料二:

    唢呐博士刘雯雯在维也纳大厅用一曲《百鸟朝凤》燃爆全场。曾经,不少人认为唢呐很“土气”,可近年来,唢呐正以破竹之势闯入年轻人的世界,掀起一阵热潮。唢呐“跨界”也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唢呐与摇滚结合、与戏剧结合、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 1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请查收,太空漫游指南

    管璇悦

    你畅想过未来的星际生活吗?

    从地球出发,打个太空“专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星际旅行: 从太空港中转到月球,在3D打印的“广寒宫”前打卡,或者去火星的“祝融咖啡馆”尝一杯星尘咖啡……

    这些场景,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的大步发展,将人类推入“大航天时代”。我们不妨带上这份“太空漫游指南”,开启一场跨越星海的神秘旅程。

    第一站 太空“专车”说走就走?

    目前人类进入太空的主要工具仍是运载火箭。太空“专车”能否随时“发车”,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是核心。这个系统的研发究竟有多难?以火箭重复使用为例,传统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现在想要在完成发射任务后,全部或部分安全返回地球并再次飞天,既要落得准、接得稳,又要用不坏、修得快。

    在重复使用、新型动力等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完成了可重复使用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同时,作为可重复使用火箭“心脏”的发动机技术取得硬核突破。

    第二站 在“月宫”建房子?

    解决了“通勤”难题,再看看我们在太空的“落脚点”: 中国空间站“天宫”建成两年多来,迎来多批航天员驻留。

    远眺星空,未来的“落脚点”何止这一个。中国探月工程团队提出了“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方案:创新研发出太阳能聚光熔融制砖技术,将月球表面覆盖的月壤转化为高强度建材。如果实现,将成功破解地外建造的能源与材料双重难题,实现“零地球补给”建造。专家介绍,我国已研制出世界上首台月壤打砖机,“嫦娥八号”将验证在月球就地取材“建房子”。此外,天问三号计划在火星“挖土”,天问四号计划探测木星……一项项极具挑战性的航天任务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刷新着“牧宇耕星”的进度表。

    第三站 人类还能去更远的天际吗?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单?还能去更远的天际吗?电磁波是星际通信的绝佳“信使”,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观测”天穹。

    在贵州深山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涟漪。2020年, “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启动对地外文明的多维度搜索:主动发射信号,传递星际名片;发射空间探测器,捕捉生命迹象;寻找地外行星,探秘文明痕迹。

    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46亿年前,地球诞生。在动辄以亿年计的时间轴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无比短暂,却又无比重要。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26日,有删改)

    (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提 问

    解 答

    有可能。要实现这个愿望,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是关键,目前我国在重复使用、新型动力等关键技术方面有了显著进展。

    我们能实现“牧宇耕星”的浪漫构想吗?

    可能实现。我们在太空已经有了“天宫”站这个落脚点,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月球、火星、木星都将成为我们展现实力的场所。

    我们有可能捕捉到地外文明信号吗?

    ② 

    (2)、选文语言生动有趣,请以文中画线句子为例进行分析。  

    在贵州深山,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涟漪。

    (3)、中国探月工程团队提出“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方案,为什么不直接从地球运送建筑材料呢?结合选文及知识卡片分析原因。  

    知识卡片一:

    ①月球表面重力约为地球表面的 1/16

    ②月面昼夜温差可达290摄氏度

    ③月球每年发生约1000次深部月震

    ④月表环境辐射是地球表面的 200倍

    知识卡片二:

    基于目前的技术,火箭单次发射成本普遍在“亿元级”。即便火箭发射回收技术成熟以后,单次发射成本可降至“千万元级”,这仍旧是一个“烧钱”的行业。

  • 1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

    【乙】

    赵广,合淝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 , 广毅然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去。

    (节选自《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②小史:书童。③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④贼:这里指金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死亦我所            恶:       

    ⑵故有所不辟也         患:

    ⑶广毅然以实不能画     辞:       

    ⑷遂断右手拇指去       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⑵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

    (3)、甲文画波浪线句子“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中,有人“不用”“不为”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你认为乙文中的赵广是否符合甲文中“贤者”的标准?请说明理由。
  • 1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甲】望岳

    【乙】渡荆门送别

    杜甫

    李白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甲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句中无“望”字,但全诗围绕“望”展开,结尾处的“览”为虚写,展现想象之景。 B、“齐鲁青未了”中的“未了”为“不尽”之意,表明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D、“决眦入归鸟”运用夸张手法写归林的鸟张大眼睛凝望泰山,正面写出泰山的雄伟壮丽。
    (2)、这两首诗都是诗人青年时期的作品,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 17、学校文学社征集以“热爱”为主题的演讲稿,你会选择下面哪一个组合作为素材?结合作者及作品内容说明理由。

    艾青——《艾青诗选》        法布尔——《昆虫记》

  • 18、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常”的释义,请从中选取一个,联系阅读体验谈谈你对《经典常谈》的理解。

  • 19、学习与探究:学校开展“生活中的语文”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新中国铁路火车票发展变迁

    材料二:

    随着中国铁路步入电子客票时代,中国铁路昆明集团的老铁路人孙昆育,一方面为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骄傲,一方面也有些感伤,“我收藏火车票30多年,以后无票可藏了。一张火车票就是一段回忆。看着火车票,我能想起去过这么多地方、服务过这么多旅客,这挺值得纪念的”。

    (1)、看完材料后,云云和南南展开了讨论。根据材料一、二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云云:        ①                 , _因为                 ②                

    南南:我不这么认为。纸质火车票仍有存在的必要,因为         ③          

    (2)、在人生的旅程中,奋斗、探索、团结都不可或缺。假如你持有下面这张火车票,为了到达目的地,你会最先选择乘坐下图中的哪趟列车?请说明理由。

  • 20、名篇名句默写
    (1)、中秋之夜,我们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给远方亲友发一条信息,表达美好祝愿和思念之情。
    (2)、“以小见大”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写法,比如杜牧《赤壁》中的“”就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
    (3)、回望初中三年,我们感叹时间如流水一去不返,正如《<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说的“”。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