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活动二 品名家诗文悟古人情志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题逸乐子卷

    杨维桢

    烟水风尘外,先生一草堂。干时无战策,却老有丹方。

    蒲方抄书短,松花酿酒香。有时歌数乃,小艇在沧浪。

    (丙)

    壶月轩记(节选)

    杨维桢

    江阴李生恒,字守道。先庐毁于兵,辟地上海之渔庄,以耕钓为业。业暇辄读书,考典故,习法书名画。家虽窭 , 不肯苟仕进为干没计。新筑草堂数楹,堂之偏别构一轩,颜曰“壶月”。余放舟黄龙浦,达海,必道过其门。过必觞余于轩,翻校典籍,鉴辨书画,已则乞题其颜,而并以记请。

    昔延平先生以经术德行师表百代。退而屏居闽山,箪瓢屡空,晏如也。时称其人品为冰壶秋月,以其所学与所履,莹彻而无瑕也。吾闻生之先裔由闽而台、由台而淞也,不敢多上以祖延平,独取其“冰壶秋月”以对越于轩。壶清而以冰,益莹;月朗而以秋,益皦。生景行先哲清于中无愧于壶明于外无愧于月。侗祖何人,希之则是。

    【注释】①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绍兴诸暨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②窭(jù):贫穷。③干没:同“乾没”,投机图利。

    (1)、参考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语句

    方法

    释义

    其奇者

    课内联系法:未复有能其奇者。

    辄读书

    成语参考法:目不接。

    典故

    查阅词典法:①老,年纪大。②考核,考试。③考察,推究。④敲打;敲击。

    (填序号)

    过必余于轩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4处。

    生 景 行 先 哲 清 于 中 无 愧 于 壶 明 于 外 无 愧 于 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退而屏居闽山,箪瓢屡空,晏如也。

    (4)、班级同学在理解诗歌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颈联还有一个版本,你认为哪个版本的颈联更合理?请阐释你的观点。

    甲:蒲方抄书短,松花酿酒香。 乙:蒲方抄书短,松花酿酒日。

    (5)、请结合甲内两文内容,分析陶弘景、杨维桢分别赠文于谢中书和李生恒的原因。
  • 2、活动一—读经典名著一谈人物精神;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光着脚丫子站在我们的田地前面的荒地上,粗糙的石子刺痛了我。我把脸转向太阳,那眩目的光辉使我心醉。这种光辉对我的吸引力相当于光对于任何一只蛾子的吸引力甚至还要大得多,当我这样站着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我究竟在用哪个器官来欣赏这灿烂的光辉?是嘴巴?还是眼睛?请读者千万不要见笑,这的确算得上一种科学的怀疑。我把嘴也张得大大的,又把眼睛闭起来,光明消失了;我张开眼睛闭上嘴巴:光明又出现了。这样反复试验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于是我的问题被我自己解决了:我确定我看太阳用的是眼睛。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现啊!晚上我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对于我这种幼稚和天真,只有祖母慈祥地微笑着,其余的人都大笑不止。

    ——节选自《昆虫物语》

    (1)、成长探秘:法布尔最终成为科普作家,写成巨著《昆虫记》。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请根据上述文段试作探究。
    (2)、斯诺曾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因为信仰,他们这些人身上就有了超越个人得失悲喜,与集体共荣辱的气质。”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的一位(群),结合阅读体验简要谈谈他(们)对信仰的践行。

    备选对象:抗日剧社成员 工程师朱作其 红小鬼 徐特立 林伯渠

  • 3、活动三识水乡精灵忆水乡故事

    父亲的船

    王瑛

    ①家门前的河埠头还是泊着一排水泥船。从斑驳的船身和船舱的绿苔可以看出,这些船已经被遗弃很久了,那里有一只大水泥船特别抢眼,船身干净,舱内几乎无积水。它是父亲的。

    ②这是父亲这辈子的第三只船。

    ③那时水乡的路狭窄简陋,坑坑洼洼。路难行,船便成了水乡人出行和运输的主要工具。水乡的船就是水乡人的腿,如草原上的马,林海雪原的雪橇。

    ④第一只小木船是父亲成家后除了房子以外唯一的大宗资产,也是父亲放下书包去生产队挣工分的必备工具。父亲划着它去田间地头,运输生产队必需的肥料等生产物资。为了工分,也曾让脏兮兮的鸡鸭鹅坐过。

    ⑤当然,父亲最为自豪的是他划着这只小木船,欢天喜地地接回了他的新娘——我的母亲。每当母亲提起这个事,都会露出羞涩的笑,仿佛回到了那个既贫穷又浪漫的年代。母亲说:“我这辈子吃最大的亏,就是让你爸用载过鸡鸭鹅的小木船把我接了过来。”她说这话的时候,是一脸的满足,语气中没有丝毫的后悔。母亲的话让父亲非常享受。他总是含笑细听,偶尔也会蹦出一句:“下次我换个大船让你坐坐吧。”

    ⑥有较深记忆的是家里的第二只船——小水泥船。船上有桨,可以划也可以蹬。一脚蹬开,便会惊动潜伏在水草丛里的小鱼,它们闪动着黑灰色的鳞光,箭一般的四处迸射。我还爱趴在船头,看水草依依地舒展手臂,看小鱼你追我逐,看阳光在水面上跳跃。这种水泥船在水乡很普通,在我眼里是移动的家。

    ⑦我从小喜欢坐船,便总想着法子让父亲给我划船。那时候去的最多的是外婆家。外婆家也是水乡,从水乡到水乡,需要划个把小时的船。有一年春节,河面结了薄冰,小船需破冰才能前行。母亲说不去了,这么远,碎冰划船太费时费力。但我太想念外婆家那口装满零食的大木橱,哭闹着一定要去。没料想,父亲说,天气好,走吧——大不了多划半小时。这一次,父亲破例主动让母亲划船,自己则拿着一柄更为厚实的木桨跪在船头破冰。父亲奋力把船头的冰用木桨击碎推开,母亲则在船尾用力划上几下。如此反复,船行进得很慢。好在快到外婆家时,河面豁然开阔。冰层消失了,河面上飘动着腾腾热气。父亲迫不及待要把母亲换下来。母亲擦了一把额头的汗说:“都快到了,还换什么。”父亲早就脱光了厚衣服,内衣也湿了,他笑着说:“你每次起桨都敲得船沿啪啪响,再这样敲打下去,我怕我的船帮要保不住喽。”母亲也笑了,佯嗔道:“你的心里只有船。”

    ⑧在我十岁那年,家里的小水泥船卖掉了。那天,父亲一大早起了床,把水泥船的船肚打扫得干干净净,买主把船划走后,父亲仍呆呆地站在河埠头盯着船缓缓远去,许久许久,扬起的手才垂下来。卖掉小水泥船后,父亲似乎变了一个人,常常呆坐在河埠头,一语不发,默默地吸着他的烟。

    ⑨一天早上,母亲去了外婆家,傍晚还未归。父亲又呆坐在河埠头,大口地抽着烟,那背影孤寂得像岸边的老槐树。远处的河面,一艘船在向河埠头靠近,慢慢停在了父亲边上。父亲抬头,夕阳下,一个弱小的身影正用一根粗大的幕杆在泊船,这瞬间迎面的夕阳差点灼伤父亲的眼。是母亲!父亲扔掉快燃到指尖的烟头,站起身,一个箭步跨进船,接过母亲手上的篙杆,问怎么回事。母亲看了父亲一眼,说:“喏,这船是你的了。”跟在母亲身后的父亲一个踉跄,差点落水,急声问母亲:“你说啥?”“这船是你的了!”母亲大声跟父亲嚷道。父亲先是一脸的错愕,接着像个小孩子,跳进船舱上蹿下跳,摸摸船头,又看看船尾。原来,母亲是凑钱买船去了。

    ⑩这次,父亲听从母亲的安排,在船尾装了台柴油发动机。父亲驾船的姿势,俨然是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母亲站在岸边,一脸幸福地对我说:“船是你父亲的命。”

    ⑪船大了,又装了柴油发动机,父亲常常以河为路,以船为家,农闲的时候就用船搞运输挣钱。到了年底,结婚办喜事的人家多。有次,村里一户人家要接新娘,自家的船太小,村里也没有别的带动力的大船。于是,主人家找到父亲,问能不能借用一下大船接亲。父亲想都没想,立马答应。

    ⑫主人家走后,父亲开始翻箱倒柜。母亲问他找什么,父亲说:“我记得你有一条大红被面从没用过,帮我找找。”母亲好看的眉眼皱了一下,说:“你用红被面做什么?”父亲说:“接新娘要喜庆点,接你时没这条件,现在我得把船装点装点。”找到被母亲压在箱底的红被面后,父亲又去街上买了些彩带彩旗,砍了几根竹子,在大水泥船的船头上扎了个喜气洋洋的彩棚。

    ⑬到了约定的日子,父亲开着船来到主人家门口的船埠头,闻讯出来的主人家欢喜得连声道谢。用扎了彩棚的船接亲,这在我们村还是第一次。原来用船接亲也可以如此喜庆啊。

    ⑭父亲的这次创举,给他带来了租船接亲的“商机”。开始父亲是友情出船,后来再有借船接亲的,主人家都会多多少少给些报酬。父亲却每每拒绝,他总说,乡里乡亲的,不用了,你们能看得上我这位“老伙计”,给它沾点喜气,就是它的福分了。扭不过父亲的乡亲们,最后总会笑嘻嘻地把喜糖递上,父亲也乐呵呵地接过,再互道一声“谢谢”。

    ⑮后来,我成家、有孩子了。父母亲不再年轻,大水泥船也老了。父亲已好多年没再划船,他和母亲跟着我一起住进了城里的高楼。老家门口这条熟悉的河变得冷冷清清了,河面上很少能再听到“突突突”的马达声,船孤独的身影横亘在宁静的河水中,也停泊在了我的记忆里。

    ⑯偶尔,我们回到乡下老家,父亲就会下到停在河埠头的水泥船上,摸一摸拆去了柴油发动机的船尾甲板,舀一舀去积在船舱中的雨水,再拿把扫把,把船打扫得干干净净。做完这一切,他就蹲在船头抽烟,仿佛在和一个久违的老朋友促膝长谈。

    (选自《野草》2023年第4期,有删改)

    (1)、【场景梳理】船在变,故事也在变,请阅读全文,补全与船有关的故事。(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故事①:运输物资挣工分

    故事③:趴在船头看风景

    故事⑤:以船为家搞运输

    故事②:

    故事④:

    故事⑥:

    (2)、【细节品味】本文文字精纯,情意丰沛。请选择一个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父亲抬头,夕阳下,一个弱小的身影正用一根粗大的篙杆在泊船,这瞬间迎面的夕阳差点灼伤父亲的眼。

    (3)、【写法赏析】文中有三处写到父亲“抽烟”这一细节,父亲的心理一样吗?请结合文中画线句,说说其异同之处。
    (4)、【意蕴探究】母亲说“船是你父亲的命”,文章结尾也说:父亲回到老家,就会下到“水泥船上”把船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写道:“做完这一切,他就蹲在船头抽烟,仿佛在和一个久违的老朋友促膝长谈。”父亲为什么会如此惜船?请结合全文阐释原因。
  • 4、活动二诵水舟名句悟舟中情思

    水是舟的寄托,舟是水的精灵。舟不仅载人们远游,也载文人万千情思。请你根据情感和提示语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情感

    诗句

    提示语

    出处

    轻快惬意

    , ②。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湖水绿,短桨起。

    欧阳修《采桑子》

    流连沉醉

    , ④

    藕花香,忘归去。

    李清照《如梦令》

    离乡惜别

    , ⑥

    故乡水,送远行。

    李白《渡荆门送别》

    逍遥浪漫

    风休住,⑦

    驾扁舟,向仙境。

    李清照《渔家傲》

    自由洒脱

    , 任意东西。

    富春江,任意行。

    吴均《与朱元思书》

  • 5、活动一读丰沛水性品刚柔并济

    以下是关于水乡绍兴的一段介绍词,请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

    城在水中立,水在城中行。

    碧波荡漾的绿水,流淌着江南水乡的gǔ pǔ和诗意。

    交织错落的河道,连接着越中山水的血肉和筋骨。

    细密纵横的水网,凝结着绍兴先民的智慧和qíng wèi

    水,是绍兴的原色,沧桑岁月juān  kè了绍兴特有的历史风华;

    水,是绍兴的精魂,水乡文化塑造了绍兴独特的时代风姿。

  • 6、写作

    有没有一棵树,让你驻足。它有着怎样的风姿?你可曾细细观察。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思?你可有细细思量。它长在哪里?是在山林乡间、城市道旁,还是在人海之中、心田之上,抑或是立于远古神境、浩茫太空……

    请以“有那么一棵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不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等。不抄袭,不套作。

  • 7、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昆虫呢?小宁同学在杂志上找到一种叫做“昆虫旅馆”的装置(如下图)。

    旅馆建材:无污染的木板、厚纸板、铁丝网、钉子。

    旅馆功能:吸引昆虫“入住”,为昆虫提供栖居所。入住的客人可以帮助除去旅馆周边的部分害虫。

    放置要求:请放置在可以遮风避雨又能照射到一定阳光的地方。

    (1)、请你根据图示,帮助小宁向同学们简要介绍“昆虫旅馆”。(150字左右)
    (2)、《寂静的春天》启发我们应当为“昆虫旅馆”的放置要求补充一条内容。请你写下补充内容,并简述补充该内容的理由。
  • 8、下图是来自南京的陶进同学制作的“如果《昆虫记》有朋友圈”画报,有些部分缺损了。阅读过《昆虫记》的你,肯定有办法帮她补充完整。

    (1)、第一条发言里,被剪掉触角的昆虫是( )
    A、蟋蟀 B、萤火虫 C、大孔雀蝶 D、隧蜂
    (2)、根据《昆虫记》中法布尔研究象态橡栗象的过程,仿照上一条给大头黑布甲的回复,补上他给象态橡栗象的留言。
  • 9、阅读理解

    风吹乌桕树

    王晓

    日日游荡在这个园子里,从未发现这棵乌桕树,究其原因,重心太低,少了仰望的可能。猛一抬头,天空是彩色的,响亮的,盛大的,高远的。满树缤纷,红绿间杂,喧闹热烈,明媚爽朗。那一刻,我被一棵树吸引并震撼。

    再细瞧,这棵树的旁边竟然还有一棵同样的树。只是青碧如常,不似这棵炫目。本是双胞胎,被我忽略,只看到一树鲜红。乌桕树在南北朝的《西洲曲》中出现过: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绚丽的乌桕树下是思念人儿的家,门里还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可人儿美呢,衣衫杏子红,头发乌鸦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两支桨就可到渡口。心动身不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空空泛泛,落满乌桕。觉得乌桕出现在这样曼妙婉转的意境里,正合适。就算过了千百年,歌咏者的情意依然令人心旌摇荡。

    对乌桕,我有一种熟悉的陌生,又有一种陌生里的亲切。其实我与它是老相识,它不就是小时候我们说的木籽树嘛。结白色的果子,分瓣,白生生的,黑壳子裹不住,要迸出来的样子,极像成熟的棉桃。之所以有这样的联想,因为与我一同上学放学的同伴家里墙上贴满棉桃图,她爸爸是农技员,有这种突兀放大、纤毫毕现的图,星期天还会邀我们去她家地里帮摘棉花。这木籽树上的果子就像微型棉桃。白籽拣多了,可以去村东头供销社换糖吃,换小人书看。

    木籽树长在田边地头,可能是鸟带来的种子,突兀地长着,一两棵,三四棵,随意。微霜未落叶先红,深秋初冬,特别绚丽,是广袤大平原上亮丽的风景。因为生长缓慢,人们将它当作杂树。不知道它有这么古老而文绉绉的名字——乌桕。母亲常让我去田里,送农具送药肥,只交代哪样的木籽树就行了,一棵独树,还是两棵并立,还是三树成行,我会顺着田埂坚定明确地往前走。母亲交代的木籽树就是方向标,它温暖明亮,尤其薄暮时分,夕阳穿过树叶的缝隙,片片心形的小叶镀上金边,暮归的鸟儿啁啾穿梭,树身热烈,近旁劳作的母亲也温热温馨。

    近两年,母亲的白内障有些严重,总找不到手术的时间,家里谁都能离开个一天半日,有属于自己片段时间,唯独一刻不能离她。一日日拖着。我的大姨,因为白内障,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心焦。母亲安慰我还能看见,就是有些花嚓嚓的。追问花嚓嚓什么感觉。像木籽树旁飞鸟一样。这个情景不仅印在我的脑海里,也印在母亲的心上。

    比花还红的枫叶深得许多人喜爱,那红通透、彻底、决然。乌桕叶转红要丰富得多,红的红着绿的绿着。就算红,也深浅不一,像调色板上的渐变色,每个色号都有。人心应该也这般包容,一意孤行不要多。园子里并列的两棵乌桕树,一棵斑斓,一棵深绿。过几日再看,绿着的也跟着绚丽起来,先红的在等它,一起去赴一场冬天的约会。

    最近再从园子经过,竟然发现好些地方长了乌桕,未红时注意不到、发现不了,季节的脚步往深处走,它们也显山露水明艳起来,活泼了整个园子,看得人心雀跃。

    冬日暖阳,绿意还是主流,柳绿着,杉绿着,梧桐树的高处还绿着。也有遍地黄叶,一些树木干脆落光叶子,秃着。这就是自然的驳杂,枯萎和新生,沉静与喧闹,并不和四季必然对应,纹丝合缝。乌桕最好的时光在这秋冬交替,肃杀之气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乌桕树全身是宝,白籽做蜡烛,叶根入药,材质可雕。春夏有碧颜,秋冬有五彩,顺应天时地利,将自己妥妥安放。

    前日,眼睛时常花嚓嚓的母亲又从老家赶来了,给我带来了野生黑鱼、螃蟹,还有一把新米。野生黑鱼有力,螃蟹高蛋白,都是好东西。那把新米呢?母亲悄悄缝在一个红袋子里,让我随身带着,说是河湾木籽树下长的,最养人。

    母亲的脸已由我记忆里的桃红变成沉淀岁月的酡红,母亲看我的目光依然是绿意葱葱的,就像乌桕树,诸多色彩,万般滋味,无一分虚度,无一毫浪费。纵然冬意渐浓,纵是时光蔓延,生命蓬勃,爱坚韧永恒。

    (选自2020年12月11日《北京日报》,有改动)

    (1)、作者的文思由乌桕树牵引,在现实与回忆间穿行。阅读全文,完成思维导图。

    (2)、本文第2段引用了《西洲曲》中写乌桕的诗句并想象了诗句中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阐述。
    (3)、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我点燃,而后传给别人……”本文亦是如此。请结合文中写乌桕叶变色的语句(即划线处),说说你的理解。
    (4)、本文写乌桕树,又不单是写乌桕树。结合最后一段,联系全文,阐述你对本文乌桕树形象的理解。
  • 10、提起秋天的树,你会想到红枫、银杏,可还会想到乌桕吗?古往今来,它常常显身于锦绣文章中,有着丰富的意蕴。乌桕树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与内涵,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材料一】

    乌桕,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色叶观赏树种,集观形、观叶、观果于一体,四季四态,美不胜收。

    乌桕通常在立春过后开始发芽,叶片呈菱形或近似菱形。从枝头开始舒展,鹅黄淡绿,直到一簇簇嫩叶在春风中摇曳,散发着春天独有的朝气。

    到了夏天,乌桕的绿叶间就会伸出一条条青黄色的“流苏”,这些“流苏”正是乌桕的花序。乌桕花雌雄同株,聚集顶生,呈穗状,上面缀满了数不清的细密小花。

    到了秋季,乌桕叶色会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从浓绿,到浅绿,到明黄,到黄棕,到浅红,到紫红,依次过渡,五彩斑斓,温暖耀眼。

    冬天叶落,枝头的果实变作乌黑,直至干枯变灰、炸开,露出白色的假种皮。假种皮富含蜡质,可以用来制作蜡烛、蜡纸、甘油、润滑油和香皂,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冬季的乌桕树枝干纵横交错,树势遒劲有力,小小的果实点缀在枝头上,有些沧桑,又有些别致。

    (摘自公众号“福山综合执法”推文《乌桕的四季之美》,有删改)

    【材料二】

    乌桕之美不仅是在叶色上,叶子落完之后,满树的乌桕果脱了黑色壳,露出白色的乌桕籽,白色点点点缀在枝梢头,漂亮。

    乌桕是野生花艺师最好的花材。冬天的乌桕枝,随便一插就是作品。

    乌桕的枝条天然不是笔直,枝条形态优美,整棵树即使未经修剪,一旦长成大树(高可达15米左右),虬曲有形。有一间开在富春江边的酒店,前些年老去。我一直推荐他们经理在江边码头种一棵乌桕,呈迎客之姿。若是这个时候坐船入住,人还在江面,远远看到岸上一棵老乌桕,枝条探向江面,一树红色,美的不得了。也不知道最后种了没有。

    (摘自公众号“植物星球”推文《秋冬最漂亮的树排第二》,有删改)

    (1)、下面是写乌桕的诗句。阅读上面材料后,思考诗人选取了乌桕哪部分的特征入诗?将你的发现填入表格。

    诗句

    选取的特征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宋·杨万里《秋山秋雨蚤作有叹》)

    担头新蜡浑如雪,卖与朱门照绮罗。(明·张萱《自葛阳驰广济驿轺中即事》)

    梦回疏影半斜窗,月明误有梅花句。(明·邱云霄《山居书事》)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现代·何其芳《秋天》)

    (2)、南宋诗人陆游力主抗金,却不得不赋闲乡居。据不完全统计,他写到“乌桕”的诗有20余首。从下面这两首诗的“乌桕”中,你分别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味?

    闲思

    睡美精神足,心空忿欲轻。

    读书无定课,饮酒不成酲①。

    日日东轩坐,时时北渚行。

    最奇乌桕下,侧帽听秋莺。

    【注】①酲chéng,形容醉后神志不清。

    秋兴

    秋风又满会稽城,有客飘然万事轻。

    久向林间得佳趣,不知身外有浮名。

    葡萄雨足初全紫,乌桕霜前已半赪①。

    欲把一杯终觉懒,老来怀抱为谁倾。

    【注】赪chěng,红色。

  • 11、阅读下面这则关于“树”的寓言故事,完成小题。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 , 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 , 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注】①曲辕:虚拟的地名。②栎社树:被拜为土地神的栎树。③絜:用绳子度量物体的周长。④液樠:溢出树脂。

    (1)、根据提示,推测加点字字意。

    加点字

    字意推测

    具体释义

    遂行不辍

    【链接常用词语】辍学、笔耕不辍

    弟子厌观之

    【查阅字典】厌:⑴满足;⑵使人心服;⑶讨厌

    以为柱则蠹

    【观察字形】上半部分像是木头中间空了一块,下半部分是虫子。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先 生 不 肯 视 行 不 辍 何 邪

    (3)、这么有意思的寓言很适合讲给大家听哦!请参考知识卡片,根据故事内容,将文段补充完整,完成简要复述。

    知识卡片

    “简要复述”的注意要点:应选取材料的内容要点,按照逻辑条理进行综合、概括,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明、连贯地进行表达。

    匠石①。他的弟子看到一棵巨大的栎社树,就和许多人一同围观,弟子认为这棵树是②。匠石却不屑一顾。因为在他眼里,这棵树是③

    (4)、读人言语,可识人面目气韵。从修辞的角度,品读文中划线句。
    (5)、成语“散木不材”就出自这个故事。根据内容,我推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12、同学们整理了有关“树”的古诗文句子,并进行了分类。根据积累,帮其补充完整。

    “树”的形象

    古诗文句子

    出处

    明媚葱郁

    晴川历历汉阳树,①

    《黄鹤楼》崔颢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庭中有奇树,③

    《古诗十九首》

    萧瑟凄寒

    树树皆秋色,④

    《野望》王绩

    每至晴初霜旦,⑤ , ……

    《与朱元思书》吴均

    ?松柏有本性。

    《赠丛弟(其二)》刘桢

  • 13、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小题。

    近日,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了“2020新生儿爆款名字”,“梓X”组合领上榜。

    其中,男孩取名为“梓睿”的最多,已连续两年排行榜首。女孩取名最多的是“梓晴”,已连续五年排行榜首。纵观五年来的爆款名字对比,变化仿佛并不大。但“梓晴”能够tuōyǐng____而出,蝉联五年榜首,还是让网友惊讶不已。

    这样看似“独树一帜”却总是“撞名”的现象,屡屡引发网友热议。民俗专家高巍表示,一个人的取名方式、习惯,多少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A、xián B、xié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上述新闻标题的一项是( )
    A、“2020新生儿爆款名字”公布 B、“梓X”组合深受新手父母喜爱 C、新生儿“撞名”现象引发网友热议 D、新生儿取名常带时代烙印
    (4)、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汉字。

    梓即梓树,是一种优质木材。梓用作人名寓意茁壮成长、有栋梁之才,因而受到大家的热捧。其实,同样是木字旁的“樟”“”等也是优良珍贵的木材,也适合取名。而“枯”“”等表示衰败腐烂之意的字就不常用作人名了。

  • 14、阅读文言文《桂》,完成小题。

    【清】李渔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

    (1)、参照解词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中疑难字词

    解词方法

    释义

    能如桂

    勾连成语法:一筹莫展

    月中之树

    查阅字典法:①是,就是;②于是;③才;④人称代词,你,你的

    (填序号)

    何不留将次第

    语境推测法

    一蹴而

    课内迁移法:去后乃至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凡 有 富 贵 荣 华 一 蹴 而 至 者 皆 玉 兰 之 为 春 光 丹 桂 之 为 秋 色

    (3)、请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句谈谈桂的优缺点。
    (4)、同样的季节,别样的感触。如同《桂》一文中的“”两句,作者借秋天盛开的桂传达了自己悟到的人生哲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秋天里的盛事】光阴荏苒,从1990年到2023年,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杭州,33年间亚运会三次来到中国。现在,让我们顺着时间的数轴,去看一看中国的脚步——

    材料一

    时间:1990年    坐标:北京

    1990年9月22日,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亚洲雄风》响彻体育场上空,唱出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

    【记忆关键词:捐出来的亚运会】

    1987年,12岁的江苏省学生颜海霞看到报纸上的捐款倡议书,于是将她刚拿到的1块6毛压岁钱捐了出来,由此成为“北京亚运会捐款第一人”。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是我国第一次承办洲际性的综合运动会。那时候,国家不但缺乏办赛经验,更缺钱。面对困难,全国人民鼎力支持,近两亿人次捐钱捐物,集资总额达到7亿元。北京亚运会用彼时体委主任伍绍祖的话讲就是:“全国人民一毛一毛凑起来的。”A.那个年代,中国老百姓或多或少都为北京亚运会忙碌过、兴奋过、奉献过,人们普遍将北京亚运会视作中国拥抱世界的“新起点”。

    材料二

    时间:2010年    坐标:广州

    2010年11月12日,广州亚运会开幕,一曲《日出东方》唱出了中国的崛起与精彩。

    【记忆关键词  赛场上的温情拥抱】

    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夺得199枚金牌,但此时成绩已不再是唯一焦点,中国体育摆脱了“唯金牌论”,更加注重体育精神。心态的变化,是中国体育理念的革新,更展现出大国的心态与风范。B.很多人至今记得,羽毛球男单决赛后,拿到冠军的林丹主动拥抱了落败的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那一刻热烈的掌声淹没了整个场馆。

    材料三

    时间:2023年    坐标:杭州

    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主题曲《同爱同在》传达出“亚洲一家携手同行”的美好愿望。

    【记忆关键词  数字火炬手】

    开幕式上,超过Ⅰ亿个“数字火炬手”以光点的形式汇聚成“数字人”,与现场火炬手一同点燃了主火炬。这些“数字火炬手”以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友为原型,表达了同爱同在、共达未来、互融互通的共同心愿。除此以外,开幕式上还有虚实相生的拱宸桥、数字足球穹顶……C . 杭州亚运会,既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一场科技盛宴,展现出中国在建设科技强国道路上的铿锵步伐。

    【记忆关键词  亚运绿】

    绿色是杭州亚运的主色调。浙江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始终将“绿色”的办赛理念放在首位,例如开幕式首次不放实体烟花,而是用“数字烟花”代替。绿色是浙江的“金名片”,也是我们这个古老大国在新时代发展的新成果、新气象。浙江向世界分享绿色发展经验,也与世界探讨发展中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这也让这次体育盛会意味深长。

    (选自2023年第11期《作文素材·品读经典》,有删改)

    (1)、阅读三则材料,你会发现中国的脚步越来越有力量,仿照示例,给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中国脚步”命一个合适的名字。

    示例:材料一  团结的脚步

    材料二  

    材料三  

    (2)、班级要举办“亚运我知道”主题活动,你将播读这三则材料,请从A、B、C三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播读设计。(提示:可选择从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等角度入手)
    (3)、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中国的变化也藏在这三次亚运会中。请根据三次亚运会的记忆关键词,结合具体内容写出中国的变化。
  • 16、阅读回忆性散文《透早的枣子园》及小文同学做的批注,完成小题。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⑪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⑫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⑬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⑭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⑮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⑯“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⑰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质疑式批注】

    “车一车”不就是“缝一缝”的意思嘛,后面还有“透早”“大人大种”“憨呆憨呆”这些词语也是一样,为啥不用普通话里常用的说法呢?

    【赏析式批注】

    “震慑”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评价式批注】

    星期天,妈妈“总是透早”车衣服,我也“总是透早”采枣子,写得妙极!

    【感想式批注】

    儿时的我,看着妈妈温柔的侧脸,无比感动;现在的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发现妈妈“头发却都花白了”,一个“却”字传神写出了儿时的我与现在的我对妈妈情感的变化,这就是成长带给我们的啊!

    【补充式批注】人世间的美好与热爱都是相互的,就好像文中的妈妈与孩子们。我们这学期读过的课外读物中,也有这样美好的情感。

    (1)、解答“质疑式批注”。小文同学找出来的这些词语都是地方方言,作者将这些方言词语穿插使用在文中,有何好处?
    (2)、挑战“赏析式批注”。请你自选角度,对第⑬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3)、共鸣“评价式批注”。“总是透早”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4)、探究“感想式批注”。时光匆匆流过三十几年,儿时的“我”与现在的“我”对妈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联接“补充式批注”。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对“人世间的美好与热爱都是相互的”这句话的理解。

    A.唐僧与孙悟空(《西游记》)        B.长妈妈与鲁迅(《朝花夕拾》)

  • 17、秋意正浓,在深秋的周末,当然要好好安排秋天的活动。阅读下面的材料,完善“寻秋之美”的节目清单中的内容。

    材料一  听歌,听秋天的歌

    听随季节更迭又长大的我们——《儿时》;

    听秋高气爽带来的少年意气——《过山》;

    听秋风刮来的思念——《春夏秋冬》;

    材料二  读书,读秋天的诗文

    读鲁迅,读他写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读林语堂,读他品出的秋天况味,“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

    读木心,读他冲秋来的洒脱随性,“晴秋上午,随便走走,不一定要快乐。”

    读老舍,读他写眷恋的小城之秋,“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中,带着一点桂花的香。”

    读阿多尼斯,读他对秋的洞见,“冬是孤独,夏是离别,春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唯独秋,渗透所有的季节。”

    “寻秋之美”的节目清单

    秋天的节目

    ⑴请你设计一个“秋天的活动”,仿照《听歌,听秋天的歌》命名,并简要地介绍你的活动内容。(40字左右)

    秋天的韵味

    ⑵阅读材料(二),我们发现名人笔下的秋各有韵味,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归纳出两点

    秋天的照片

    ⑶班级里要举行“醉美金秋”摄影大赛,请你写一段话在班会课上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本次活动。(100字左右)

  • 18、阅读文段,完成任务。

    秋天,

    迈着空的脚步,

    来到了人间。

    金秋的阳光,温馨静mì

    金秋的微风,和xù轻柔;

    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

    ____,____。

    ……

    晚秋夺春意,装点初冬情。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并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静mì

    和xù

    (A.líng  B.lín)

    (2)、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合适的内容。
  • 19、分享你的阅读思考。

    读了以上这篇文章,引发了你对“位置”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吗?这是一个怎样的位置?你是如何找到的?请把你的所思所想分享给同学们。可以写记叙性文章,也可以写议论性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不少于500字;⑶不出现透露作者身份的信息。

  • 20、班级开展“共鸣与分享”活动,请你与同学们分享阅读思考。

    每个人都有最合宜的位置

    周国平

    ①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

    ②我还相信,既然这个位置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能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

    ③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是因为我相信,上帝造人不会把两个人造得完全一样,每一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由此决定了能使其禀赋和价值得到最佳实现的那个位置也必然是独特的。

    ④然而,一个人要找到这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却又不容易。环境的限制、命运的捉弄,都可能阻碍他走向这个位置。同时,由于心智的糊涂和欲望的蒙蔽,他仍可能在远离这个位置的地方徘徊折腾。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人们往往竭尽全力去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压根儿没想到世界上其实有一个仅仅属于自己的位置,且那个位置始终空着。

    ⑤在实践中,人们能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的确会受客观情势的制约。但是,自己也应该有一种自觉,尽量缩短寻找的过程。在人生的一定阶段,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到底想要什么。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是否因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真正感到快乐。

    ⑥在商场里,有的人总是朝人多的地方挤,去抢购大家都在买的东西,结果买了许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还为没有买到另外许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痛苦。那些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人,就生活在同样可悲的境况中。

    ⑦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⑧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他不但有足够的勇气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他也就不会在喧闹的人世间迷失方向了。

    (1)、阅读上文,写出作者的中心论点。
    (2)、议论文需用论据进行论证。以下链接材料,你认为可以作为上文的论据吗?请结合材料与文意阐述理由。

    链接材料:

    先锋的呜咽,唢呐的悲鸣,板胡的哀怨,笛声的幽咽……那些声音似乎勾去了我的灵魂,让我从此无法自拔地爱上了。……那时候我的成绩还算优异,在班上一直是班长,老师找谈话了,校长找谈话了,都希望我能好好完成学业,我从来是个乖孩子,只有在这个事情上我很固执,没有听老师的,没有听家里亲戚们的话,我想象着要进入那色彩斑斓的世界,想象着聚光灯下的自己,兴奋得无法入睡!

    (选自楼胜《“入梦、梦碎、追梦”——我的“梅花”路》,有删节。楼胜,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一级演员;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3)、上文中有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摘录一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摘录:

    感悟: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