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土胚        挺而走险        峭壁        大逆不道 B、闲瑕        至死不懈        门槛        奈人寻味 C、蹒跚        踌躇满志        凝望        千均重负 D、幽寂        黯然失色        高粱        直言不讳
  • 2、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宿/锋芒毕   默/而不舍 B、家/妇皆知   志/气冲 C、语/力挽狂   憎/深痛绝 D、/污纳垢   粗/咄逼人
  •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自然的怀抱中徜徉,感受山川的壮丽;在浩瀚的书籍中徜徉,汲取无尽的智慧;在亲情的港湾中徜徉,体悟细腻的牵挂……

    请以“在中徜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补全标题;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5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4、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是根据《经典常谈》做的书签,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请结合名著内容,补全读书会发言稿提纲。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题: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品质一:

    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依据:①

    品质二:

    钢铁般的意志

    依据: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肉体疼痛,拿起笔开始文学创作,用另一种方式为革命事业奋斗。

    品质三:

    顽强奋斗的品质

    依据:②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马岭河峡谷记

    马永红

    ①退去尘世繁华,远离人群喧嚣。寻一处幽静之地,将心驰骋于峡谷之间,随溪水静静流淌,不再追问人生何去何从。

    ②我们的车,沿山梁盘旋,从一个山口下来,远远就望见了一座山峰,矗立在马岭河峡谷之中,原来是仙女峰。传闻七仙女为解旱情,与阿牛下凡化峰守泉,如今峰姿绰约,犹似庇佑苍生的女神,续写着千年传说。游马岭河峡谷,与其说是游,实则是不知也在此静候了我们多久。殊不知,马岭河峡谷在千年的等待中,沧桑了多少与她擦肩而过的“有情人“,而她依然怀着少女般的清纯与美丽,恬静与幽思,只为兑现曾经那深情款款的誓约。

    ③“此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这便是马岭河峡谷的位置了,一条蜿蜒曲奇的坡道直通谷底,四处望去,只见那昨夜的雨水冲出坡路的清新面目来,深沟纵道,如虫蛇爬行。坡下郁郁葱葱的野林子,荒径两旁草木盎然,脚下露出湿淋淋的石梯,行经几处外表酷似林木修建的平桥,终听到了那一跃而下的瀑布欢啸声,心在那一刻异常清凉甘美。人在逐梦的路上,常与馨香撞个满怀,那风雨兼程的行旅艰辛,以及未来前路是何模样,也无需细辨了。

    ④行往峡谷深处的路渐显陡峭,到了眼前“清泉石上流“这平缓之地,也就离谷底更近了。眼前崖壁上高高地悬挂着一块亮晃晃的平坦巨石,远眺峡谷深处的瀑布如白练垂落,滑入谷底那盈绿翡翠盘子中央。晨雾从山巅两旁缓缓弥漫开来,缭绕于苍翠的树与树之间,林木各显脾性,或落籍于山腰,或挺立于崖岸两旁,或斜逸旁出于峭壁,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幻象便由此而生。玉石上清泉泠泠,林间鸟鸣清脆,崖涧瀑声轰鸣,共同和弦完成这峡谷笙歌。此时山河静美,只源于眼前万物生灵皆放弃了贪念与伪装。

    ⑤谷底有清溪浅滩,坐在青石上,掬水浣面,亦可濯足洁心,让一股清凉逼走这体内浊气。如我不曾陶醉于尘世,此时又怎能感悟这涧水赐予我以冷冽。我仍是一位满身尘土、土里土气的旅人,一路漂泊行经此地,脚后跟沾着旧尘,脚前迎着新泥。一刹那了悟,在人生路上,曾一心想要追寻的终点,以为等同于幸福,然不知幸福藏于沿途沾衣的晨露里,藏于迎风赶路的脚步里。

    ⑥涉水至崖瀑之下,碧潭之滨,感受流水生风的清凉,水势之大自崖顶泻落,滴在崖边青石上,生成颗颗跳跃的明珠,或飘落脸颊,或隐于身上,此时内心是绿色饱满且富有的。闭目倾听,如歌如诉,如泣如慕,片片缕缕,不绝于耳,有位于山巅的兴奋,有跌落谷底的不甘。此处高山四面围合,有“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的孤寂,亦有“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的欢悦,平静下来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恬淡情怀。此处水深深几许,恐怕要问这一跃而下的瀑布了,或当初只为探测水的深浅,山高便已成就了它。若无跃崖的勇气,何以自成溪流,哺育山村人家,归入北盘江。临水自照,看不清自己面目之外的命运。有时在圆月如明镜之夜,有时在弯月如镰刀之夜,当世界沉寂下去,我开始叩问自己的内心,叩问无法探询的天机,追寻一切人世间的源头。

    ⑦秋风奔忙,是为了成全平地的空旷;松涛奔忙,是为了给山谷送来清凉;崖瀑奔忙,是为了寻找这世间的真相;但是,忙碌的旅人,到底在祈求什么?在人生旅途中,一路跛行,能观,能闻却不能一语道破。

    ⑧当晨露穿过高山密林,我知道那是通往人间的路;当路人行至谷底涧边,我知道那是崖瀑的路;作为旅人,我的路依然在清风的袍袖中,在夕阳的咽喉里。

    ⑨山水定能映照出内心的宁静。古人之心、今人之心,皆无不同。泰然自若般登上向往的山顶,闭目捂耳聆听那内心深处的声音,清洗这满身路过人世沾上的污垢,直抵生命的高处。

    (有删改)

    (1)、选文以游踪为线索,叙写作者从“坡道“到 , 再从“青石“到的游览过程。
    (2)、作者游览峡谷,为什么先写仙女峰及其传说?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⑴结合上下文,从视角转换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眼前崖壁上高高地悬挂着一块亮晃晃的平坦巨石,远眺峡谷深处的瀑布如白练垂落,滑入谷底那盈绿翡翠盘子中央。

    ⑵第⑥段画线句在叙述中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简析其作用。

    闭目倾听,如歌如诉,如泣如慕,片片缕缕,不绝于耳,有位于山巅的兴奋,有跌落谷底的不甘。

    (4)、作者在第⑦段写到“人生旅途中,一路跛行,能观,能闻却不能一语道破“,“不能一语道破“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熊争艳

    ①蛇年春晚上,10多台机器人身着花棉袄登上舞台,与真人舞者一起扭秧歌、转手绢,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人们惊呼,人形机器人来到普通人生活了。

    ②从《列子·汤问》中偃师造“人偶“的记载到1973年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在日本诞生。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一行业发展起起伏伏,总体发展较慢。如今,为什么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会突然加速?

    ③长期以来机器人开发以编程为基础,2022年AI大模型问世,能模拟人类的大脑,具有泛化迁移等能力。如今,人们可通过大规模数据采集和神经网络训练让机器人掌握更多隐性知识。

    ④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也得益于我国机器人行业在工业、服务等领域积累大量技术人才和客户。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超过29万台,在汽车和电子行业应用程度最高。我国已培养出全球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工程师队伍。2016年教育部批准“机器人工程“作为本科专业,至今已有超过300所高校开设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⑤政策层面,国家到地方都明确加速部署。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出台支持政策。

    ⑥人形机器人主要由“大脑““小脑“和“本体“三部分协同支配。以让人形机器人接一杯水为例——要拆解指令、识别环境、规划路径,就要求“大脑“具备多层级决策能力;要完成走、拿、倒、递等具体动作,则需“小脑“精准控制。当下限制人形机器人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大脑“。软件方面,面向跨场景的高质量、大规模数据比较缺失。硬件方面,面向机器脑的专用芯片还需进一步研发和普及。

    ⑦人形机器人会在哪些领域率先应用?近来,人形机器人端茶倒水等视频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不少人认为很快可以买一台机器人当保姆了。多名业界专家对此态度谨慎。

    ⑧家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可能有老人、小孩和猫狗;不同地面的平整度、摩擦力不一,人形机器人行走时有倾倒风险。进入家庭的人形机器人,不能是现有机械、电子结构的堆叠,而要借助新材料形成新一代的肌肉、骨骼。未来,人形机器人必须像家电一样便宜、像博士一样聪明。

    ⑨人形机器人要进入更广泛的真实应用,必须先进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上百名数据采集员头戴VR眼镜、手持操作手柄,“手把手“教机器人做家务——叠衣服、收拾碗筷、倒茶……每个动作需要机器人重复数百次。这些训练场把实际生产生活的场景抽象出来,通过人工操作机器人完成任务,采集多维数据,然后将数据输入具身智能模型,成熟后再将模型部署到机器人,使它获得新技能,这是人形机器人未来几年发展的核心工作。

    ⑩人形机器人如果得到大规模应用,意味着可以取代人类从事危险、重复和乏味的工作,有望解决未来社会劳动力短缺的难题,但人们会担心机器人不知何时会失控,人类的权利在不知不觉中被侵犯,还担忧机器人的行为无法追查和问责。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直接决定了公众对于机器人及其技术的接受程度。如何对机器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应该成为机器人设计者、生产者、应用者乃至社会管理者都关注的问题。

    ⑪这场人机共舞才刚刚开始,它的舞步将关乎文明未来的律动。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春晚机器人表演开篇,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销量大。 C、人形机器人大脑的发展,会受限于跨场景数据缺失和芯片研发不足。 D、选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人形机器人从古至今发展历程及未来应用前景。
    (2)、结合选文,概括人形机器人发展加速的原因。
    (3)、人形机器人进入普通家庭,需要做哪些努力?请结合选文进行阐述。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嚜之,挽车而去。后马主别得亡者,乃府送马,叩头谢之。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举善而教,口无言。初至县,吏人笑之,邻城皆蚩其不能。数年,教大行,道不拾遗。迁为京部丞,密人涕泣随送。诏曰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封褒德侯。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嘿:同“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嚜解之/选贤 B、府送马/太守,说如此 C、口无言/货其弃于地也 D、大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⑵初至县,吏人笑之,邻城皆蚩其不能。

    (3)、请用三条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诏        曰        卓        茂        束        身        自        修        执        节        淳        固        诚        能        为        人        所        不        能        为

    (4)、【甲】文阐述了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表达了杜甫的理想。请结合内容,分析两者理想的相同之处。
    (5)、“选贤与能“是【甲】文中选拔人才的标准。你觉得【乙】文的卓茂能否称为“贤能“者?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 8、任务三:和美之声·共建和谐。班级举办“以和为贵·礼韵流芳“主题活动,请回答问题。
    (1)、下列标语,不适合用来宣传班级活动的一句是(   )
    A、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B、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从下列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活动海报,并结合图片内容阐述理由。

  • 9、任务二:和美之韵·文润心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我们翻开一本本经典著作,就仿佛开启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zhuī sù文学发展的长河,从诗词的韵律之美,到小说的跌宕情节,无数精彩瞬间lì lì zài mù。那些经典作品____的精神力量,至今仍yíng rào在读者心间。时代不断____,文学的魅力不但没有褪色,反而____,只有它能让我们在浮躁中寻得宁静,又能让我们感触不同时代的精神脉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zhuī sù

    lì lì zài mù

    yíng rào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付与  迁徙  川流不息 B、付与  迁徙  历久弥新 C、赋予  变迁  历久弥新 D、赋予  变迁  川流不息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它能让我们在浮躁中寻得宁静,又能让我们感受不同时代的精神脉搏。 B、只要它能让我们在浮躁中寻得宁静,又能让我们感触不同时代的精神脉搏。 C、它既能让我们在浮躁中寻得宁静,又能让我们感受不同时代的精神脉搏。 D、它既能让我们在浮躁中寻得宁静,又能让我们感触不同时代的精神脉搏。
  • 10、任务一:和美之风·承古传今。以下是同学们为建设“和美校园“文化墙辑录的古诗文,请你补全。

    天之和

    自然之美

    “气蒸云梦泽,“(《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了洞庭湖的活力生机。

    , 白水绕东城“(《送友人》),青山流水,动静结合。

    人之和

    人情之美

    “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使友情升华到更高境界。

    ,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描绘出理想社会美好的人情世态。

    “(《子衿》),运用夸张手法,表达思念之切。

    心之和

    修养之美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写飞鸟怡然自乐,表达诗人宁静的感受。

    陆游以““(《卜算子·咏梅》),表明自己虽屡遭排斥,仍能坚持正义的品质。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生活中,总有一些特别的同学:勇于担当的“领头羊“,温暖人心的“贴心人“,带来欢笑的“开心果“,思维敏捷的“智多星“。

    请以“这个真了不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从“领头羊““贴心人““开心果““智多星“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写完整;

    ⑵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12、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虎妞是一个带着剥削者的烙印最终却又被旧社会吞噬的可怜人物。 B、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交代祥子的结局,再回溯他的奋斗历程。 C、祥子三次买车失败,折射出旧社会的黑暗与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 D、运用地道的京味方言,使通俗朴素的文字变得亲切、新鲜、活泼。
    (2)、批注法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请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完成批注。

    选段内容

    批注

    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的新鲜气味。……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那些生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更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画线句既写出了松林环境的凄清,烘托了⑴;又突出早春时松林缓慢恢复生机的状态,以此暗示⑵.

    ⑶保尔是否践行了他的生命誓言?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映山红

    朝颜

    ①是映山红。从山路上抬眼看,它鲜红欲滴地摇曳在崖壁上,仿佛一面旗帜 , 如此醒目地标示着赣南的春天。

    ②没错,映山红是赣州的市花。它惯常在山野中开放,时令一到,赣南大地漫山遍野都是它热烈而明艳的身影,宛若在群山之中点燃了一簇簇火把。因此,赣南人又把它叫作满山红。无论是高山之巅、僻远之地,还是崖谷之畔、石缝之间,都是它安身立命的好地方。越是在无人企及的险峻处,它开得越是鲜艳,越是肆无忌惮。

    ③少年时,去山里采一束映山红,是春天的必修课。进山砍柴,遇着开得最美最繁密的那几株,折下来,别在柴火担里,招招摇摇地挑回家。十几里山路,好似一路都挑着春风,健步如飞。回到家,将花枝插到攒下的玻璃瓶里,灌好水,摆在桌子上,一屋子都弥漫起山林的气息。

    ④山区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映山红是可以吃的。在山上走累了、口干了,随意摘几朵干净的花,去了花蕊,塞进嘴里一嚼,酸酸甜甜的滋味就灌满了口腔。那种鲜、那种嫩、那种独特的香气,无法用语言形容。后来,我发现有些地方会将映山红制成蜜饯出售,既让城里人吃到了山野之味,又给山里人换来一些经济收入,真是个好主意。

    ⑤与品类众多的培植杜鹃花不同,映山红最大的特点是随遇而安、自在不羁。它经得起阴寒、耐得住寂寞、吃得下苦,不开花的时候,枝干和叶子都毫不起眼,总是被群山中的其他植物遮蔽。它也不争不抢,只是默默地积蓄力量,只为春天来一场大爆发。每一朵花都在拼尽全力,每一次开放都像要挤破枝头;风过处,红浪翻涌,无拘无束的花枝张扬着它们原始的力和美。

    ⑥生长在红色厚土上的赣南人,多么像这漫山遍野率性绽放的映山红。历史上,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从中原一路南迁,扎根于斯、开拓进取,最终使客家人发展成赣州最庞大的族群。苏区时期,他们簇拥着星星之火,像映山红那样不惧艰险、四处扎根,托举着革命薪火,为建立新中国付出了巨大牺牲,翻阅史册,赣南仅姓名可考的烈士就有近11万人。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州籍烈士倒下。

    ⑦听瑞金的老辈人说,每一位从家乡出发的战士,都会告诉亲人:“等着我吧,我一定会回来的。“只是前方山高水长,一场接一场的硬仗等着他们去冲锋陷阵。“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苏区人民就这样等啊,等啊,一直等到改天换地。而他们送出的好儿郎,大多没有回来。只有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年年像火一样映照着这片土地。

    ⑧我登上了位于瑞金市泽覃乡的红林山。1935年春天,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的毛泽覃就在这座山上壮烈牺牲,他倒下的时候,正是映山红绽放如血的4月。此后的每一年,红林山上的映山红都会如期开放,拜谒先烈的人们也会如期到来。大家都说,这里的映山红仿佛被烈士的鲜血染得更红更艳了。

    ⑨我像少时一样,折下几枝映山红带回家中,将它们养护在花瓶里。

    ⑩望着它们,就好像望见了春色满目,就好像望见了新中国艰苦卓绝的来时路。

    (1)、文章开头将映山红比作“旗帜“和“火把“,分别写出映山红的什么特征?
    (2)、灵动的句式,成就语言美感。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每一朵花都在拼尽全力,每一次开放都像要挤破枝头;风过处,红浪翻涌,无拘无束的花枝张扬着它们原始的力和美。

    (3)、简要概括结尾段三处“望“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4)、选文把映山红与赣南的人、历史、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特点。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以真启美,以美启真

    姜高威

    ①数学与文学,看似毫不相干,在某些方面其实具有一致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常常游弋于数理世界与文学花园之间,尽得文理交融之乐。

    ②强烈的爱国热情始终是华罗庚的人生底色,其所作诗词同样洋溢着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华罗庚出生次年,辛亥革命爆发;未及而立,抗战的烽火已燎原。满目疮痍的山河深深刺痛着华罗庚的内心,同时也激励着他立志科学报国。华罗庚晚年回到故乡演讲时说:“那时候我当然也不知道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感觉我们应该为国家出一点力,争一点光。我就这样开始钻研学问了。“由此可知,华罗庚自修数学的初衷,不只是出于热爱,更是想以自己所学报效国家。他如是说,亦如是做,表里如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③1938年华罗庚自英国归来,受聘为西南联大教授。他赋诗抒怀:“寄旅昆明日,金瓯半缺时。狐虎满街走,鹰鹯扑地飞。“寥寥数语便写出了时局之动荡与生活之艰难。当此之时,来自故交好友的无私帮助让华罗庚感念终生。闻一多眼见华罗庚一家老小无处安身,慷慨让出自家一间房。两家同处一室,中间悬挂布帘相隔,华罗庚为此赋诗:“挂布分屋共容膝,岂止两家共坎坷。布东考古布西算,专业不同心同仇。“短短28个字,熔铸生活艰难、专业所长,言简义丰,余韵绵长。1946年7月,闻一多被暗杀,华罗庚闻此噩耗,愤然作诗声讨:“乌云低垂泊清波,红烛光芒射斗牛。宁沪道上闻噩耗,魔掌竟敢杀一多。“前两句设色赋彩,既揭露出压抑的社会局势,更肯定了闻一多的卓然成就,后两句交代了作诗的时地与缘由,言有尽而意无穷。30余年后,华罗庚忆及此事,依旧感慨良多。华罗庚与闻一多的交往经历了战火洗礼,彼此之间的情谊历久弥坚。

    ④195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华罗庚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怀抱这种崇高的信念,华罗庚毅然回国,希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⑤华罗庚虽有腿疾,但他始终以坚韧不拔之志克服诸般不便,迎难而上,积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国家建设,而反映以工作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诗词作品也随之丰富起来。20世纪60年代,华罗庚在川滇参与“三线建设“时丝毫不吝诗笔,每有会心即将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表达“一心为人民““慷慨掷此身“的豪情。其中《抒怀》集中反映了工人群众不顾山高谷深、战天斗地的宏大场景,其中,“手持锤与钎,脚踏悬空板。先争立足处,群山拦腰斩“生动再现了工人心如坚石、劈山开路的豪情壮志。

    ⑥改革开放后,华罗庚重新活跃于国际数学界。在外出访问期间,他既留心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也广交朋友,为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科学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努力。1979年,华罗庚应邀访问英国伯明翰大学,他在赠给该校里威斯顿教授的诗中写道:“谈数称莫逆,相敬愧上宾。聊赠一拙著,明德求教殷。“从中可看出他对数学的热爱、与同行切磋的谦逊和畅快。华罗庚在给该校华人学者汤永豪的赠诗中明显融入了更加深沉而强烈的情感:“百尺竿头正当年,万里前程已可瞩。珍重珍重再珍重,协力同心为华族。“此诗在谆谆教导的同时,也表达了殷殷期待。甚至在给华人房东李称发的诗中,他也不忘倾注爱国深情:“为爱祖国及于我,生活处处承关心。皆系同属炎黄裔,论源都是华夏根。“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词创作贯穿华罗庚一生,真实地反映他各时期的爱国情怀与报国实践。 B、华罗庚与闻一多在艰难中相互扶持、坚守爱国信念,其友谊超越了学术。 C、在第④段的公开信中华罗庚强调学术发展空间大是其回国的最主要动机。 D、第⑤段引用的诗词用白描的手法简练传神地展现了工人劳动的英勇场景。
    (2)、第③段三处引用华罗庚的诗词,其情感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3)、如用“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来评价华罗庚,你赞同吗?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 15、任务三:走近科技与发明,探究先贤创中的技与道。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 ,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活板》)

    【乙】

    凡榨木巨者围必合抱,而中空之。其木樟为 , 檀、杞次之,杞木为者防地湿,则速朽。此三木者脉循环结长,非有纵直纹。中土江北少合抱木者,则取四根合并为之,铁箍裹定,横栓串合而空其中,以受诸质。则散木有完木之用也。

    凡开榨空中,其量随木大小,大者受十石有余,小者受五斗不足。凡开榨辟中凿划平槽一条,以宛凿入中削圆上下下沿凿一小孔削一小槽,使油出之时流入承藉器中。

    (选自《天工开物》)

    【注释】①榨:古代榨油工具,多取自巨木。②石:古代容量单位,一石为十斗。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奇字无备者/可以调 B、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我酌油知之 C、其木樟为/苔痕阶绿 D、此三木者脉循环结长/木有疏密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

    ⑵木巨者围必合抱,而中空之。

    (3)、请用三条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以        宛        凿        入        中        削        圆        上        下        下        沿        凿        一        小        孔        削        一        小        槽

    (4)、根据选文内容,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穿越时空,折服于先贤的技艺与智慧。

    小文:是的,活板印刷程序清晰,可分为刻字、、拆板等几步。凸显“活“的优势。

    小语:活板印刷时两块铁板交替印刷,极短时间可以完成。不仅如此,常用字储备丰富、也提高了印刷效率。

    小文:制作榨的木料,若没有合抱之木,古人就会;榨的容量没有固定而是 , 也体现了技艺之“活“。

    小语:致敬活板印刷,我想说“泥字活印,创新千年文脉“。

    小文:致敬榨油技艺,我想说““。(要求:语言简洁,含“创新“二字)

  • 16、任务二:走近匾额楹联,品味先贤墨中的行与志。

    青砖黛瓦间,古朴xuān áng的匾额与楹联在光影中苏醒:在湖南湘阴柳庄,一方“天地正气“匾讲述着左氏家族心怀家国、淡泊明志的zhuó yuè家风,两行“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联,道尽了耕读传家、修身立命的处世智慧。

    先辈们把仁善之德、教化之意,____成隽永深刻的文字,高悬于门楣之上、梁柱之侧以作家风家训。门楣载家国,梁柱承文脉。古老的匾额以及与之相关的楹联,承载着代代相传的家风,成为子孙后代血脉中____的文化基因。

    从“正己修身“到“jū gōng jìn cuì“,那些历经风霜的匾额楹联或许已经斑驳,但其承担的观念早就穿越时间的长河,逐渐沉淀为民族的精神认同,成为家族品格。

    门楣之上的故事,古而不老,常被一代代后人描上新彩、赋以新说,传递着____的精神力量,许多门楣之上的家风家训,化身为新时代的尚义之风、为人之道,助力社会风清气正。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xuān áng

    zhuó yuè

    jū gōng jìn cuì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凝练  流传  亘古不灭 B、凝练  流淌  生生不息 C、凝聚  流淌  亘古不灭 D、凝聚  流传  生生不息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其负载的观念早就穿越时间,逐渐沉淀为民族的精神认同,成为家族品格。 B、但其负载的观念早就穿越时间,逐渐沉淀为家族品格,成为民族的精神认同。 C、但其承载的观念早就穿越时间,逐渐沉淀为家族品格,成为民族的精神认同。 D、但其承载的观念早就穿越时间,逐渐沉淀为民族的精神认同,成为家族品格。
    (4)、请将下列词句组成一副家训对联。

    学海  有路  勤是岸  云程  无涯  志为梯

    (5)、小语家家风积极乐观,下列哪联诗适合作为他家的家训?请结合诗句内容阐述理由。

    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17、任务一:走近古诗古文,感受先贤笔下的景、情、理。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主题归纳

    诗文梳理

    多样景色

    神奇秀丽的泰山

    ,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恬静美妙的雨景

    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约客》)

    清幽宁静的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丰富情感

    忧虑与愤慨

    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惆怅与孤寂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乡思与乡愁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隽永哲理

    不要被眼前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

    ,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站得高望得远,浮云不足为惧

    。(王安石《登飞来峰》)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初中生的成长既需要哪吒般“逆天改命“的锐气,也离不开李靖夫妇般的亲情托举,更需在“破偏见、立担当“的循环中实现螺旋式上升。这种多维启示,恰是初中生青春期蜕变的生动教科书。进入初中,相信你也经历过“哪吒式“的破茧之旅。

    请以“这就是与众不同的我“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对你的初中生活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回顾。

    要求: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⑵不少于500字;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19、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时说:“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车站食堂这个微缩的小社会里,窥见了人性的黑暗与世道的艰难。庆幸的是,还有零星的光亮温暖着少年保尔的心灵。 C、《骆驼祥子》中车夫老马曾救过饿晕的祥子,祥子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D、《骆驼祥子》是老舍的著名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2)、阅读中外名著,要十分关注主要人物形象和主要故事情节等。请根据相关名著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苦难经历

    行动态度

    命运结局

    保尔

    早年丧父,当过童工,饱受折磨;战斗中屡次受伤病倒;全身瘫痪,最终双目失明。

    用钢铁般的意志战胜困难;用文学创作鼓舞了更多的革命者。

    祥子

    被兵匪、官吏压迫失去洋车;妻子虎妞难产而亡,心爱的小福子自尽。

    刚拉车时,勤快肯干,充满希望;理想一次次破灭后便陷入迷惘和痛苦的挣扎中。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不怕冷的父亲

    王秋珍

    ①父亲特别不怕冷。

    ②小时候,一到冬天,父亲就会让我烘火盆。我看着父亲在忙碌,这里洗洗,那里擦擦。我喊他过来暖几下手,父亲笑着说:“我不怕冷。你看。“父亲用手一指额头,奇怪,那里居然有微微的汗珠。

    ③父亲还在冬天挖藕。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寒冬挖藕,有时还是雪花飘飘的日子。父亲没有如今流行的保暖内衣和连体雨衣,他直接脱掉外衣,卷上裤腿。就下藕塘。父亲将双手支在藕铲上,往下用力,再将掀动的塘泥用双手捧起甩到身后。

    ④我站在岸上,撑着一把小黑伞走来走去。没几分钟,我就感觉冷气入骨。我的双脚好像结成了铁块,脚趾头似乎连在一起了,两只手虽然戴了手套,却像要直接嘎嘣一声掉地上了。我在岸上喊:“爸,冻死我了。你不冷吗?“父亲没有停下挖塘泥的手,说:“闺女,回家吧。我不冷。就要出汗了呢。“

    ⑤我想,父亲一定长了一双神奇的脚。我想起秋天时,风已经有些寒意。我来到父亲承包的藕塘边,看着荷叶半绿半枯,对父亲说:“现在长藕了吗?能吃吗?““现在的很脆很脆,可以生吃。“父亲看着他的一塘莲藕,说,“我给你踩一根尝尝吧。“

    ⑥父亲卷上裤腿下了池塘。他找准塘边水浅荷多的地方,顺着一枚半枯的荷叶,用两只脚一点点地踩啊踩,小小的藕就踩上来了,简直像舞台上变戏法。父亲踩上来的藕居然是完整的。它鲜嫩洁白,细细长长,绝无半点瑕疵,和带斑点的褐色的老藕截然不同。我用塘水洗洗就放嘴里咬,声音脆亮脆亮,听着都很甜。吃完了,我才意识到刚才洗藕时,塘水冰凉冰凉。我忍不住看向父亲的脚,问他:“冷吗?“父亲果断地摇摇头,嘴角带起一点弧度,好像刚才的事和擦桌子拔秧苗一样简单,完全不值得一提。

    ⑦16岁那年,我考上了师范学校。学校在邻县,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糟糕的是,我对汽油味过敏,一闻到就想吐。那时,我家的交通工具是一辆永久自行车,车身笨重,车位很高,骑起来特别费力。父亲执意要送我。冬天的风叫嚣着,父亲顶风作战,像个无畏的勇士。骑了一段,父亲脱下外衣说:“风大,你披上!“我没接。父亲在我前面挡着风,冷的应该是父亲呀。父亲说:“坐着的才冷呢。再说,我不怕冷。“快到学校时,老天还下起了小雨。父亲又把唯一的雨衣给我,不容我丝毫拒绝。到了宿舍楼,我发现父亲的手变得又红又紫,父亲的鞋子完全湿透了!“爸,你脚冻成冰棍了吧。“父亲笑笑,很轻松似的说:“你爸就是不怕冷。“说着,两只手往裤子上摩挲了两下,右脚使劲在地上蹦了两下,像在说:“你看看你爸爸多厉害。“

    ⑧是的,父亲就是这么厉害!

    ⑨光阴像箭一般,嗖的一声,来到了2016年的冬天。南方的冬天,白天的阳光下,街上的小年轻还穿着衬衣打着领带。可我的父亲,居然穿得像个大熊猫,人变矮了,脖子也短了。我摸摸父亲的衣服,好多呀。一件蚕丝棉,一件毛衣,一件棉背心,还有一件羽绒服。可是,他还是觉得夜晚有些瑟瑟的冷。他插上电暖器,轮流烘着手和脚。我的父亲,他才70岁啊!

    ⑩我记忆里不怕冷的父亲呢?

    ⑪我的眼前,出现了父亲裸着手和脚弯着腰用劲挖藕的画面。可是如今,父亲的手,十指粗黑弯曲,手指尖钝钝的。父亲的脚抖颤颤的,走路一步一挪,我挨着父亲坐下,父亲轻轻地说:“我一直不怕冷也不敢怕冷。可是,我没用,我老了……“

    ⑫我的泪唰地流了下来。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父亲“不怕冷“?请简要概括。
    (2)、做批注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批注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做评价、提疑问等。小语读完文章后做了两处批注,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语句

    批注

    冬天的风叫嚣着,父亲顶风作战,像个无畏的勇士

    ⑴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画线句做赏析式批注。

    可我的父亲,居然穿得像个大熊猫,人变矮了,脖子也短了。我摸摸父亲的衣服,好多呀。一件蚕丝棉,一件毛衣,一件棉背心,还有一件羽绒服。可是,他还是觉得夜晚有些瑟瑟的冷。他插上电暖器,轮流烘着手和脚。

    ⑵请联系文章内容对画线句做理解性批注。

    (3)、请简述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写法的好处。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