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参加主题教育活动】2025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茂名某中学要举行主题为“诵读经典诗词,涵养爱国情怀”的爱国诗词朗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
  • 2、【打卡露天矿生态公园】。

    昔日的露天矿废墟,如今已焕然一新 , 变为风景秀丽的公园。漫步于茂名露 天矿生态公园,处处可见盎然生机。远处的矿湖碧波荡漾,水汽氤氲 , ①liáo rào于青绿山水之间。公园保留了部分工业遗迹,与新建的②tíng tái-lóu gé巧妙融合,历史与现代在此对话。行至开阔地带,一片广袤的③kuàng yě展现在眼前,野花点缀其间,明艳可爱。清风徐来,淡淡的草木清香④mí màn在空气里,令人赏心悦目尽管这里是一幅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 画卷,更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1)、请你根据上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iáo rào
    ②tíng tái-lóu gé

    ③kuàng yě
    ④mí màn

    (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焕然一新 B、氤氲 C、点缀 D、赏心悦目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尽管是一幅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画卷,更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B、这里尽管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一幅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画卷。 C、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一幅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画卷。 D、这里不仅是一幅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画卷,更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 3、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可以变得坚强,怯懦可以变得勇敢,任性能够学会懂事,自大能够学会谦虚,迷茫中,可以找到自信,找到奋斗的意义,找到生命的美丽。成长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

    请以“成长的蜕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文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 4、名著阅读
    (1)、结合小说情节,完成表格内容。

    书名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段

    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重返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人物的选择

    祥子在失去小福子后变得堕落颓废,学会使坏,甚至为了钱而选择① , 让他丢掉性命。

    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保尔选择的“这条路”是:②

    点评“选择”

    自甘堕落的选择,这是祥子对黑暗腐朽社会的妥协。

    (2)、祥子的命运经历了“三起三落”,保尔的人生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这些都是关键内容,请你按先后排 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正确的选项。(   )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① 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车,攒的钱被孙侦探夺走。②攒钱买了一辆车,连人带车被大兵抓去。③虎妞帮祥子买车,后置办虎妞的丧事卖车。正确顺序:②①③ 

    ①激战中被炮弹击中头部。②筑路时,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③为救朱赫来被抓入狱,后被错放。④偷邻居家的枪,哥哥帮他藏树林里逃过一劫。

    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C. 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凝望那片海

    张飞龙

    ①在安业增的印象中,哥哥安业民从小就承担起了家的责任。当时有一支解放军队伍临时驻扎在村口。14岁的安业民经常背着弟弟安业增,一边咯咯吱吱地推着磨盘,一边听解放军讲打仗的故事,参军的种子在那时就生根发芽。直到1957年3月,两次应征才入伍的安业民如愿坐上了南下的军列。

    ②安业增记得,在得知哥哥即将参军的那几天,整个村里人都来了,将鸡蛋和玉米饼子往安业民怀里塞,最后还是母亲将东西一一退还。

    ③启程那天,母亲怕安业民水土不服,给他的包里装满了自家种的干蒜和大葱,并叮嘱:“到部队了,要好好干,报效祖国!”

    ④胸前戴上红花参军的那一天,安业增向哥哥承诺,等他回来时,要识200个字……没想到,这次再见便是永别。

    ⑤哥哥最后一次来信,也是兄弟“约定”的开始。那天傍晚,落日余晖伴着轻风吹满田野,轻抚着金黄的麦田。安业增系着红领巾在村口,看着远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摇晃而来。自行车停下,邮递员将一封信件递给期待已久的安业增。

    ⑥安业增舍不得自己打开,一路小跑回家把信交给父亲。在全家人紧张期待的目光之中,父亲点上蜡烛,打开信件朗读起来。

    ⑦“革命战士之所以活着,只应该有一个目的,就是对人民有用,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我将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为家人争光……告诉增儿,这里的海很蓝很美,等他长大了,我带他来看海……”

    ⑧听到哥哥平安无事,一家人悬着的心才落到了肚子里。哥哥的嘱托令安业增热血沸腾,他为哥哥骄傲,又向往战士的荣誉。

    ⑨“哥,我现在能识200多个字了,你啥时回来……”那天,安业增正在给哥哥写回信,收音机里忽然传来噩耗。“年仅21岁的安业民,在1958年“八·二三”炮战中,为保护火炮,在严重烧伤的情况下,坚持不下火线,直至战斗结束。最终,他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永远缅怀他。”

    ⑩那几天,11岁的安业增经常独坐在村口,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的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邮递员来的方向,一坐就是一整天。

    ⑪“或许,告别家乡,坐上军列的那一天,哥哥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安业增翻开那封早已泛黄的书信,安业民的形象就会泪流满面。

    ⑫村口的海松渐渐长大,每当微风吹过,当年哥哥“等他长大了,我带他来看大海”的话就随风摇曳着他的心。

    ⑬“岁数大了,等不了了,现在就想去哥哥曾经战斗的地方看看!”去年二月,安业增老人下定决心要完成与哥哥的约定。他不顾年迈的身体,历经两天的颠簸辗转和种种疾病,义无反顾踏上了旅程。

    ⑭跨越2600多公里,安业增一家人终于抵达了目的地————福建东南沿海某烈士陵园。

    ⑮到达烈士陵园后,老人面色凝重、一言不发。他脚步沉重地走向每一件展品。当走到安业民的纪念碑前时,安业增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情感。他跪在碑前,凹陷的双眼盈满泪水。“哥,我来了!我来看你了!”

    他伸出颤巍巍的胳膊,从上到下一遍遍地抚摸着石碑。随后,他从布袋里拿出从家乡带来的干蒜、大葱和松枝,小心翼翼地整理好,整整齐齐地摆在碑前。

    ⑰做完这一切,安业增挺起身子抬头望去,远方的大海一望无际,静美辽阔。海岸上,浅滩处的浪花轻轻拍打着岩石。岩石两侧,健壮的海岸青松是那样苍翠、笔直。这就是哥哥想带他看的景象吗?安业增盯着大海凝望了许久。

    ⑱“这海真蓝……真美……”安业增口中不停地念叨着。

    ⑲这一刻,老人心里格外满足。哥哥牺牲60余年,但战士的品格,依旧在后辈军人之中传承。直到离开坐上飞机后,安业增依然念叨着一句话:“终于见到了,这海真蓝……真美……”

    (出自《解放军报》2024年6月14日,文章有删减)

    (1)、文章多次提到海很美,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美”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① 那天傍晚,落日余晖伴着轻风洒满田野,轻抚着金黄的麦田。(从描写角度赏析)

    ② 他伸出颤巍巍的胳膊,从上到下一遍遍抚摸着石碑。(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作者以“凝望那片海”作为标题,看似简洁却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约定、传承、守护……这些词语,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 的感想。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文化,创新国际传播新路径

    ①【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12-2520:55】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在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数字文明基础之上,当代传播强大的数据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化生成能力,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国际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东湖评论:AI赋能传统文化强劲生命力

    ②2024年12月17日让数字世界里的代码活起来,成为传播中式文化的使者,是技术成熟的佐证,也是文化IP融入世界共同体理念的写照。AI赋能传统文化,承载了民族文化……

    你尝过“AI大厨”炒的菜吗?

    ③【光明网2024年12月13日】目前,“AI厨师”的功能正在进一步拓展。有些AI餐饮机器人不仅能烹饪美食,还能承担食材营养搭配……

    AI料理挑战西湖醋鱼,传统美食地位受冲击

    淡紫色的种子2025-02-1110:31黑龙江

    ④抖音博主想让DeepSeek做个菜来顶替西湖醋鱼。DeepSeek还真接招了,起了个霸气的名字叫龙吟四海·剑气鳜。这道菜做起来可费劲了,光食材准备就很难,还要熬制黄金汤、调制脆鳞糊等。……

    时刻说“典”法AI创作有没有版权,得看人“出了几分力”

    ⑤2024年,江苏张家港法院审理的一宗相似案件里,原告用AI设计了“蝴蝶椅”,发布于社交平台。被告提出合作未果后发布类似产品,双方产生纠纷,结果却是原告败诉。法院理由是:原告未能提供创作流程等原始记录,难以体现创作过程中的智力投入,故不能认定为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材料二:

    ①2025年3月初,北京市某重点中学试点引入了一套“AI智慧监考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分析学生微表情、肢体动作,甚至笔迹压力,自动判定考试作弊行为。系统上线首日,一名高三学生因频繁揉眼睛被判定“疑似传递暗号”,当场取消考试成绩。家长群瞬间炸锅:“揉眼睛是作弊?这是监控还是科幻片?”事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破3亿,评论区分为两派:一方认为技术能净化考场,另一方则质疑“AI裁判”的合理性。

    ②校方紧急回应称,系统基于“全球领先的行为识别算法”,误判率低于0.1%,并强调数据加密存储、仅用于考试场景。然而,一封信再度点燃舆论————信中称,系统后台竟能追溯学生三个月内的课堂行为数据,包括打瞌睡、交头接耳等“学习状态分析”。网友惊呼:“这哪是监考?简直是楚门的世界!”

    (选自百度)

    材料三:

    在柳州市第八中学南校区教学楼的计算机室里,初一语文老师江筱佳给同学们讲解了《观沧海》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编程软件动手制作动画。初一学生宋金玲:“有助于我的学习,帮我更深刻的理解,也会激发我对这个课的兴趣。”语文老师江筱:“《观沧海》是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是写景的抒情诗,平时在背课文的时候只是对文字有印象,我们就想到能不能用编程这个工具,把学生脑海中的画面制作成动画,学生怎么呈现,基于他对课文的理解。用编程这些工具去辅助学生掌握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比如语文、生物、地理等这些学科的知识。”

    (选自“澎湃新闻”)

    (1)、材料一是小德同学收集的部分材料,小组其他同学分别用一句话记录阅读感受,你认为哪一项表述最不符 合材料(   )
    A、AI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多个领域,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学会去拥抱AI时代。 B、AI技术的加持,让传统文化更具有生命力,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C、AI技术的应用,也能让传统美食锦上添花,期待“AI厨师”带给我们更多的舌尖美味。 D、AI技术的创作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对于社交平台上关于AI技术的所有作品都可以视为公用资源。
    (2)、 面对材料二中AI监考系统引发的争议,请你以学生或家长的身份,提两条在校园中合理使用AI技术的建 议。
    (3)、讨论交流中,小明利用AI生成了一张李清照明信片赠送给朋友。小德也想利用AI生成一张邓稼先明信片赠 送给小川,请你模仿小语的指令,向AI下达一则指令,生成一张关于邓稼先的明信片。

    指令:绘制一张李清照的明信片。画面中,一位少女在夕阳下荡舟于藕花丛,栖息在水边的鸥鹭扑棱着翅膀飞 向天际,画面温暖而柔和。在画面适合位置呈现李清照《如梦令》这首词。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兴九年,监作秘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秘剑:皇宫专用的剑器。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之     其用缣帛者谓之 B、火炀之     蒙乃使学(《孙权劝学》) C、木格贮     何陋有(《陋室铭》) D、草火烧     徐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画两处)

    监 作 秘 剑 及 诸 器 械 莫 不 精 工 坚 密 为 后 世 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②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4)、阅读两文,完成填空。

    “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解决了雕版“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 现了“①”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②的缺陷。 它们均具有③的优点。古人的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①②用原文回答, ③④用自己的话回答)

  • 8、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小题。
    (1)、街头错别字纠错:在街头调查中,发现一家小吃店的招牌把“馄饨”写成了“馄吨”,一家服装店把“衬衫” 写成“衬杉”。请指出错误并向店主提出改正建议,注意语言得体。
    (2)、活动策划:学校要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作为活动策划者,请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不同 类型的活动,并简要说明活动目的。

    例:“生活中的广告语大赛”。目的:鼓励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广告语,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A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家典范,通过他们shēn su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____的儒家学 派创始人孔子,忧国忧民的杜甫,宠辱不惊的苏轼,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林则徐,沥尽心血的鲁迅,“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kāng kǎi lín lí发表演讲的闻一多……B在他们身上,始终充满着对祖国chún pǔ而热烈 的挚爱之情。C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人民耳熟能详。D他们的精神始终鞭策着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shēn suì

    ②kāng kǎi lín lí

    ③chún pǔ

    (2)、你认为下列成语中填在空白横线上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隐姓埋名 B、家喻户晓 C、鲜为人知 D、兀兀穷年
    (3)、画线的四个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家典范,通过他们 shēn su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他们身上,始终充满着对祖国chún pǔ而热烈的挚爱之情。 C、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人民耳熟能详。 D、他们的精神始终鞭策着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 10、 默写古诗文。

    抒情类型

    诗文名句

    情感

    直接抒情

    念天地之悠悠,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③  ,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愤慨无奈

    间接抒情

    用景/物烘托情感

    不闻爷娘唤女声,④。(《木兰诗》) 

    思念亲人

    ⑤  ,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思念之情

    用修辞手法抒情

    ⑥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对生命力的赞美

    ⑦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清幽环境与安贫乐道

    ⑧  。(杜甫《望岳》)

    泰山雄伟险峻

    ⑨  ,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思念与隐忍

    叙事议论中抒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⑩。(王安石《登飞来峰》)

    自信与抱负

  • 11、【名著阅读】
    (1)、分类批注。根据《骆驼祥子》的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作者

    书名

    相关情节

    批注角度

    批注

    老舍

    《骆驼祥子》

    (人名)把筷子放下了:“祥子!你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哼!“样子没说出什么来。

    人物形象

    写出主人公的②(性格)。为后续她对祥子展开热烈追求埋下伏笔。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躲避彼得留拉匪徒的搜捕,③(人名)来到保尔家,和保尔一起生活了8天。在这期间,他给保尔讲述了很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让保尔懂得了生命的真理,也让保尔知道了布尔什维克是不屈不挠地跟压迫者、富人作斗争的革命政党。

    写作手法

    打破保尔原有的生活轨迹,为其后来④(情节)埋下伏笔,使故事从少年生活转向革命征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精思批注。“宿命论者在命运前低头,英雄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人生困境,不同的选择往往导向不同的结局,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小说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启示。

    《骆驼祥子》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 12、亲人是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朋友是一湾滋润心田的泉,陪伴我们走过每一段旅程:陌生人是一阵轻拂湖面的风,泛起心灵的涟漪。总有一个人,在我们成长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请以“幸好遇见的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600字以上:

    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难忘高原吉普车

    刘励华

    说到军车,不少人会想到北京吉普。这个越野车中的“硬汉子“,曾在军事交通史上留下一行行传奇辙印,高原军人对它更有着特殊情感。

    我入伍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高原部队使用的小车就是北京吉普(212型)。当时我们团只有两辆,是机关公务用车。团首长将其视为宝贝疙瘩,非重要公务不肯轻易动车。驾驶员每天把车擦得锃亮,驾驶时更是生怕碰掉一点漆。

    言普车总是吸引着大家的目光。看到吉普车驶进营连,战士们都会行注目礼。外出时,遇见吉普车奔驰在高原公路上,扬起一路烟尘,酷似骏马驰骋在疆场,官兵通常会引颈而望,直到车身消失在天边。

    倘若能坐上一回吉普车,那甭提有多高兴了。有一次,炊事班班长到县城办事,返回时正好遇到团长乘车从师部开会回来,见他一个人走在公路上,团长就顺道把他捎回连队。下车后,炊事班班长的脸乐得像一朵花,引来众人羡慕的目光。

    几年后,我成长为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并调到西藏军区机关工作。也就是从这时起,我才真正尝到坐吉普车的滋味。

    那时的高原公路多是土路,起伏不平,坑坑洼洼,被人们称为“搓板路“。吉普车行驶在路上,怎么也快不起来。

    行驶在海拔高的地区,吉普车也会出现“高原反应“,具体表现为排气管冒黑烟,并不时发出“嘭嘭“的响声。遇到爬坡时,车尾简直是浓烟滚滚,排气管里发出的声响震耳欲聋。有时一段长坡没爬完,巨大的声响戛然而止,车熄火了,驾驶员再怎么点火车也发动不起来。

    车趴窝了,怎么办?这时,不等驾驶员发话。我们坐车的人立即跳下来,把车往前推 , 待车轮渐渐转动起来跑上几十米后,驾驶员猛一挂挡,发动机又重新响起轰鸣声。吉普车的“高反“过去了,推车人的“高反“上来了,只见个个脸色熟白,张大嘴巴喘息好半天才缓过劲来。

    高原行车难,途中随时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驾驶员不仅要熟悉吉普车的牌气,拥有过硬的驾驶技术,还要掌握“望闻问切“技能,随时随地能排除车辆出现的各种高原“疾患“。

    有一次,我陪同一家媒体的记者去边防采访。吉普车驶出拉萨时,一路坦途,跑得还算欢实。可翻越一座海拔5600米的大山时,车就抛锚了。驾驶员打开车前盖检查。“油泵发‘高烧’了,得用物理降温法‘退烧’。“驾驶员一边说着,一边从路边取来一桶水淋在油泵上。

    吉普车继续上路,然而不到20分钟发动机又熄火了。驾驶员下车检查,发现还是同样的问题,索性从路边的水沟里挖来一团泥,糊在油泵上,心想这样冷却效果会更好一些。款料,行驶没多远,发动机又罢工了……就这样,走走停停反复10多次,车终于爬上山顶。

    从山脚到山顶20多公里山路,吉普车走了4个多小时。同行的记者感慨地说:“这趟高原之行,真是令人难忘!“

    1996年,上级给我们配发了一台新的吉普车。没想到上高原不到1年时间,它就患上了一身“高原病“:动力变弱、故障频发,遇到“拦路虎“就趴窝。

    于是,在出行中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上高山时,车爬行吃力,我们就推着车走:过冰雪路时,我们给车轮套上防滑链,并下车陪着它走一程,以防发生意外;蹚冰河时,担心车载荷过大陷入河中,我们下车挽起裤腿、举着鞋,先走到对岸,等车渡过河再上车。

    那年初冬时节,我们赴千里之外的边防连队采访。吉普车行驶至海拔6100米的山口,就再也跑不动了。驾驶员使出浑身解数,捣鼓了3个多小时,车依然纹丝不动。此时,太阳西沉,气温越来越低,严重缺氧让我们开始感到气短。驾驶员忧心忡忡地说,这里夜间气温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缺氧也会加剧,如果不下山,会有性命之忧啊!

    就在危险向我们渐渐逼近之时,迎面驶来一辆地方运输车,我果断拦下车,向司机说明情况。司机是个热心人,见我们遇到困难,立即调转车头,搭上我们的一位同事紧急下山,前往70多公里外的边防团报信。

    晚上9点多钟,边防团派来的“救兵“到了。救援官兵见我们冻得快失去知觉,立即从保温壶里倒出姜汤让我们喝下,将棉被捂在我们身上,又把我们扶上车,连夜送到团卫生队。所幸救援及时,无人冻伤。第二天,团里又派一辆大车将我们的吉普车拖到团部。

    类似经历,我遇到过好多次。在高原工作10多年,吉普车伴着我山一程、水一程,走向边关哨所:风一更、雪一更,探访座座军营,留下一行行深深辙印。每当采访满载而归时,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有意义。吉普车,不仅是我亲密的战友,更是我军事新闻生涯的“功臣“。在我心里,早已为它戴上一朵大红花。

    如今,高原的交通条件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工具与出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然而,我与吉普车结下的情,却永远留在心里,慰藉和温暖着我。

    (整理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描写吉普车在高原的行驶状况,展现了高原环境的恶劣。 B、文中“我“遇到危险深夜被困、最终获救的情节,使文章更具波澜。 C、驾驶员掌握“望闻问切“技能,无需其他人的协助就能解决问题。 D、文章运用通俗易懂、直白流畅的语言进行叙述,使读者易于理解。
    (2)、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⑴外出时,遇见吉普车奔驰在高原公路上,扬起一路烟尘,酷似骏马驰骋在疆场,官兵通常会引颈而望,直到车身消失在天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⑵这时,不等驾驶员发话,我们坐车的人立即跳下来,把车往前推。(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3)、文中的吉普车在高原行驶途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文章结尾说“我与吉普车结下的情,却永远留在心里“,结合全文,说说这份情包含哪些情感。
  • 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殷氏怀胎三年零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怪,拔剑劈开肉球,里面跳出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这便是哪吒。哪吒天生神异,开口就能叫爹,太乙真人知灵珠子降世,前来收他为徒,并赐予乾坤圈和混天绫两件宝贝。

    有一年,陈塘关大早,东海龙王教广趁机要扶百姓,非要献上童男童女才肯降雨。一天,哪吒在海边玩耍,看见夜叉带着一群虾兵蟹将抓小孩往海里,他火冒三丈,大喝一声“住手“,随即扔出乾坤圈,一下打死了夜叉。

    龙王三太子救丙听说夜又被打死,气得七窍生烟,带着一群水族冲上岸来要找哪吒算账。哪吒毫不畏惧,挥舞混天绽迎了上去,两人打得天昏地暗。几个回合下来,教丙渐渐招架不住,哪吒瞅准机会,用乾坤圈砸在救丙头上,教丙惨叫一声现出原形,原来是一条青龙。哪吒越打越上头,打趴救丙后还抽出了他的龙筋。

    (整理自《封神演义》)

    材料二:

    在传统神话故事中,哪吒是灵珠子转世,是正义的小英雄,其形象较为单一。他的故事多围绕着闹海、剔骨还父等情节展开,展现出他的勇敢和反抗精神,但这种反抗更多是基于对封建秩序的挑战。

    然而,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形象有了全新的演绎,他被设定为魔丸转世,一出生便带有魔性,遭到陈塘关百姓的恐惧和排斥。这种独特的设定让哪吒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他的“叛逆“不再是单纯的对抗权威,而是对自己不公命运的抗争:他的“挣扎“是在孤独中渴望得到认可和爱。例如,哪吒渴望像普通孩子一样玩耍,渴望父母的陪伴,却固魔丸的身份而无法实现,这种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使观众更能感同身受,也让哪吒成为一个有血有肉、贴近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形象的角色。

    (整理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离不开其精良的制作。这部电影历经2年打磨剧本,3年制作,有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为了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制作团队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在“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的场景中,仅草围就做了2个月。而在塑造龙王形象时,位于西湖区艺创小镇园区的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特效制作,他们研究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神话中关于龙的描绘,从龙鳞的质感、龙须的飘逸,到龙身游动时带动的光影变化,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运用先进的3D建模技术和粒子特效系统,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动画技术完美融合,让龙王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整理自央视新闻)

    材料四: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传达了深刻的主题。“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台词,体现了哪吒对命运的抗争精神,也反映了当代人对于掌握自己命运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就像哪吒面对的偏见和误解一样。但电影告诉我们,不能被外界的因素所束缚,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时,电影中添加的亲情元素也令人感动。哪吒的父母,李靖和殷夫人,他们对哪吒的爱是无私的。殷夫人工作繁忙却仍尽力陪伴哪吒,李靖则默默为哪吒承担一切,甚至愿意一命抵一命。这种亲情的描绘,让观众看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让人们反思现代社会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此外,哪吒与敖丙之间复杂的关系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他们既是对手,又是朋友,在命运的交织中,彼此理解又相互对立,这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整理自央视新闻)

    材料五: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片仅上映3天7小时,票房就突破8亿,最终票房有望达到27.55亿元,成为当时国内影史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它的火爆不仅是票房数字的胜利,更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部电影让更多人关注到国产动画,也让投资者看到了动画电影的市场潜力,为后续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整理自腾讯网)

    (1)、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神话中的哪吒因为夜叉带着一群虾兵蟹将要抓小孩往海里,就扔出了混天绫打死了夜叉。 B、电影中的哪吒与传统神话中的哪吒都是灵珠子转世,形象基本相同,都是正义的小英雄。 C、电影中的哪吒并不是一出生便带有魔性,所以,他的“叛逆“是对封建秩序的单纯对抗。 D、电影展现哪吒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
    (2)、下列对电影制作及影响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的场景,草图制作两个月,体现了制作团队对细节的追求。 B、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研究了大量关于龙的描绘,独立完成这部电影的特效制作。 C、制作团队仅用先进的3D建模技术,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动画技术融合,丰富龙王形象。 D、此电影仅上映3天7小时,票房就突破8亿元,成为当时全球影史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3)、下列关于对材料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词,传达出对命运抗争的精神,鼓励人们勇敢追求梦想。 B、电影在原有的神话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编,添加了亲情元素,让人感动又引发反思。 C、电影中哪吒与敖丙之间复杂的关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D、这部电影是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动画电影的制作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4)、结合材料分析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 1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杜甫的《望岳》同是登高感怀之作,两位诗人站在高处时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 1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场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逸。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沈括《活板》)

    【乙】古人铸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回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 小篆不能金视人面,故令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铸:制造。②鉴:镜子。③比:一旦。④师旷:春秋时期著名乐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则以一平板按其/常令人与鉴大小相若则 B、互用之/即刮目相待 C、以纸之/昨夜见军 D、故令凸/但颔之
    (2)、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B、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C、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D、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⑴则字平如砥。

    ⑵小鉴不能全视人面。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古人的什么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17、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约客》)

    ,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④政入万山围子里, ,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⑤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诗人常借景抒怀,表达壮志豪情或深沉感慨,请你帮助小增完成诗词积累表。

    诗句

    批注

    出处

    落花有情,心系家国

    龚自珍《己亥杂诗》

    夜闻曲声,乡思无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天地苍茫,孤独悲怆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18、初一⑴班开展“发现身边的语文之美“探究活动,小增和他的组员深入增城的大街小巷进行采风,找到不少素材。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品招牌】小组拍摄了以下特色店铺的招牌,请任选一个分析其妙处。

    ①知粥常乐——粥铺        
    ②布语轻喃——布艺店

    我选(填入序号),这个招牌的妙处在于

    (2)、【补对联】小增发现文化活动中心的对联写得很妙,他记下了上联,却将下联的词语顺序记乱了。请你帮他调整下联的词语顺序,使之与上联构成完整的一副对联。

    上联:敬老如天膝下承欢春永驻

    下联的词语:心间        孝亲        积德        泽长流        似海

    (3)、【表态度】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将拍摄到的素材制作成“遇见语文,遇见荔乡“短视频,小语和小增展开讨论,请结合材料劝说小语。

    首先,AI能快速模仿《千里江山图》笔触,却无法重现王希孟作画时“江山入梦“的生命体验,那种基于身体记忆与文化情境的情感共振,是代码难以企及的“在场感“。其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捕捉鲜活素材,如《人世间》《山海情》等作品,正是通过深刻观察和真实再现普通群众生活获得成功。另外,AI的“创造力“受限于训练数据,难以突破既有范式。更为关键的是,文艺创作不仅是形式创新,更是价值表达。《百鸟朝风》《只此青绿》等作品的内涵,源于创作者对文化根脉的传承,“表达什么“与“为何表达“这一人类主体性命题,算法无法复制。

    (整理自《人民日报》2025年3月7日第17版)

    小语:现在网上什么素材都有,为了方便快捷,我们小组就不去实地采风了,用AI来完成这次文化采风短视频的创作就好。

    小增:我不认可这一观点,我认为。原因是:

  •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大湾区的建设背景下,民生、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B、京剧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他的传承靠的是历代艺术家的坚持与付出取得的。 C、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心上,也在我眼前缓缓流过。 D、交流会上,三个通讯公司的技术员对我国的5G网络传输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奶奶病了,当之无愧地受到了一家人照顾,就像以前照顾年幼时的我一样。 B、他竟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喧哗,引得众人侧目而视,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 C、小语、小文和小增约好了在公园见面,小增不期而至 , 他们都感到很高兴。 D、观众都深深地被这一场绘声绘色的戏剧表演所吸引,不断传来阵阵的掌声。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